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富足了,尽管人均一万美元说富足也有点没底气,但仍然应该保持吃苦的精神,所以时不常地还是要吃点苦,这代年轻人不能一点苦也吃不了,你看人家美国,哦,对了,美国现在臭了,栗子不合适了。那什么,你看人家日本,哦,日本穿帮了。

对,你看日美两国,就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吃不了苦了,所以一个被我们超过了,一个眼看着要被我们超过了,是不是?

还是要吃苦滴!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们非常能吃苦,为国家建设披肝沥胆,他们之前是一个自行车都造不了的国家,身后是一个门类齐全的新中国。

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有统一分配的筒子楼住,有食堂吃饭,有工厂的澡堂可以每天下班后洗澡,还有工人文化宫和电影院可以休闲娱乐。他们的孩子出生在工厂附属医院,稍大一点去工厂托儿所,再大一点去工厂幼儿园,进而是附小、附中,如果成绩好,考大学是干部,成绩不好,去工厂技校,出来一样是光荣的工人。

他们可能没有丰厚的收入,也没有什么发大财的梦想,你可以说他们平庸无奇,但是他们生病工伤,有区域范围内条件最好的医院可以去(附属医院一般水平都吊打地方医院),不会担心失业更不会操心孩子入学。

他们的领导和他们一样住在筒子楼里,可能比他们多一个半导体,或者多一块石英表,但总体差不多。厂长可能还会因为午饭比职工多了肉吃就被职工大会批判一番。

当他们走完自己的一生,组织上会有专门的人为他们发讣告,开一场追悼会,然后给放进公墓里。

他们也很累,为了老板披肝沥胆。。。他们之前这是一个公司,他们之后这还是一个公司。

他们是老板的打工仔,身上背着30年的房贷,有外卖可以吃,还要听信“健康饮食忠告”买那些昂贵的淡不拉叽的饭吃,下班都是半夜了,洗个澡倒头就睡。他们里面很多人不敢考虑婚姻,即便结婚生子也要考虑昂贵的幼儿园费用和自己永远负担不起的学区房。

他们收入尚可,很多人有一个当老板的梦想,他们很多人都讲究生活品质。但是绕不开的是对于年龄越来越大万一失业的焦虑。

他们的老板住在他们几代人都买不起的动辄四五个亿的商墅里,用着那些他们永远买不起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品牌。动辄叫嚣“福报”还会被人喊爸爸。恨不得只等某个员工生病就想办法赶走。

等他们走完自己的一生,发现没人记得自己,而且自己竟然连墓地都买不起。

什么吃苦不吃苦,没有谁比谁不能吃苦,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吃苦干什么?为了让老板过的更好么?


user avatar   ding3p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年轻人可比以前苦多了。

你以为现在的年轻人是天天躺在床上刷抖音,没事就吃外卖,工作不思进取,还总是怼领导。

而实际上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是什么?

你这个问题隐藏着另一个条件,那就是以前的年轻人比现在能吃苦。

人到三十岁就是中年,那我们就以三十岁来分隔一下,看看三十年前的年轻人到底有多能吃苦。

1990年的年轻人,也就应该是1960年到1970年之间出生的。这批年轻人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双休日,赶上了高考恢复。

对比如下:

学习与工作:上一批年轻人乐意上学的很容易有出息,不乐意上学也没关系,不上学也有出路,国有企业比比皆是,大学毕业分配的工作都是当时比较好的,大学毕业要自己找工作的概念都不存在,每周休息两天,就不存在加班的概念。想要赚外快也不难,那时候市场经济还方兴未艾,卖凉皮带辣椒酱都能大把赚钱。但是很多人不赚,为什么?因为不想吃加班的苦。

这一批年轻人,你不上学就没出路,必须要上大学,本科也是个垃圾,不是硕士生你都出不了门。毕业之后找工作都不容易,好工作更难。双休日的政策还在实行,但是请记住了996是福报。然后社会上还提倡斜杠青年,你每周都996了,剩下的7或者99之外你还要干点啥,否则你还是垃圾。

生活方面:上一批年轻人的房子是分配的,为什么那个年代从来没有人把结婚必须有房当必需条件?因为这就是个被动技能,房子都不一定比自行车值钱。人谈恋爱的成本很低,你可以追求爱情,也可以找个志同道合的女同事,说白了就是“丈母娘”要求没那么高。生了孩子之后也不用发愁,没有补习班的存在,大家起点一样。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不需要管,真正的毫无压力。

这一代年轻人呢?房子婚姻孩子,三座大山压得死死的。你说真的是他们不想要甜甜的恋爱,只想要躺在家里吗?不,是因为他们没钱,他们没钱,他们没钱!国家真的跟上一代一样,直接就给房子,让生下来的孩子未来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你再看看。他们不是不想动,而是被压在山下不能动。你只看到了五行山下安静五百年的宅猴,你可没看到五行山没有之前大闹天宫那灵猴。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写的地方,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吃的太多已经吃不动了。所以你看到的颓废一代,不过是疲惫的一代而已。

请善待他们吧,等到这五行山下的猴子意识到到底是什么压迫自己,真的跳将出来,会让所有的资本家瑟瑟发抖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实是,年轻人一直吃着老一辈想象不到的苦,却被不断的否定吃不了苦。

疫情严重那会儿,在家书房办公。父母全程观摩了我的工作后,才知道原来这么辛苦。不是上一代人的那种工作卖力条件简陋的苦,而是一种任何时候都无法闲下来的疲劳应对的苦。

而且因为全程听了我的机场电话会议,我爸建议我换个工作。1)他觉得那是什么领导(负责的项目涉及的业务方的总监),P都不会一个,尽问些是个人就该知道的问题,还啥责任都不愿承担。2)几方扯皮,扯多轮都没结论,有的完全刷无赖,我在来回调节,要兼顾从情绪到问题。老爸有种三观尽毁的感觉,他以为500强大公司得多高尚多精英,结果很呵呵。

本人是项目经理,同时大概要管6、7个项目,其中2个集团战略级刚好同时启动阶段。从早上9点开早会,晚上9点半左右才能收工。中间不间断的会议,文档,沟通,会议,每天都,除了吃饭,上厕所,没有休息时间,几乎不间断有人找,解决事儿,电脑,手机 基本没有停。这个强度其实没有平常上班忙,在公司有时候会忙到11点多,凌晨1点都有过。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烈们和前辈们奋斗那么多年。

就是为了让年轻人不用吃苦的。

有了足够的化肥,年轻人不用去捡大粪。

有了高铁,年轻人出远门不用风吹雨淋。

有了手机,年轻人通讯不用靠送信。

有了羽绒服,年轻人不用受冻。

有了自热锅,年轻人随时能吃上热饭。

有了氢弹,年轻人不用被外国人打上家门欺负。

有了网课和移动网络,年轻人可以不必腿着求学,随时随地的学习。

有了挖掘机,年轻人不用拿着锤子和铁镐做工程。

有了盾构机,年轻人不需要用人力去开隧道。

还有很多很多。

我想问下,谁想要开历史倒车让中国年轻人吃苦?

是谁,站出来。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吃不了苦了,只是不愿意吃苦做无用功了。

谁还不想要个怒放的生命,让自己笑起来真好看呢。

如果吃苦的定义权不在年轻人手里,那确实是不论什么时候,年轻人都“吃不了苦”。

而且看起来真好笑。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其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句老话叫“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现在之所以年轻人吃不了苦,是因为根本没有吃苦的环境。两颗核弹砸头上,社会秩序全面崩溃以后,这些肩不能挑的“吃不了苦”的年轻人,有几个会一咬牙一闭眼自我了断的,还不是得战天斗地想法子活下去?

在衣食无忧的后来人眼里,这种手撕变异体脚踩弟子帮的艰难求生,就叫“吃得了苦”。

敢试吗?


user avatar   hese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当然吃的了苦,不仅能吃,而且吃的还是一种复合型的苦。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图中两位乘客坐在地铁里,低头抱着书包好似在打盹儿,头发一片花白,看起来非常操劳忧虑的样子,很多人看到以后纷纷唏嘘,说这两位一看就是太辛苦了。

我也忍不住跟着感慨,但我觉得,今天让很多人忧虑的“辛苦”其实并不单纯是繁重的工作带来的,如果仅仅是大量的劳动,还未必能把人摧残成这样,今天很多人的辛苦,其实是繁重的劳动+不确定性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我出生在80年代末,在我很小的时候,市场经济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身边的成年人大多在体制内工作,属于某一个机关、工厂或院校,那时候社会上还没有自由职业者这个概念,以至于街上俩人有了冲突,就会听到“你哪个单位的?!我找你们领导去!”这样的威胁,因为大家都认为,一个人必然是属于组织的,而组织是当然有领导的。


其实那个时代也不乏繁重的工作,但是那时的苦和今天的苦还有所不同,在当时那种集体主义环境下,更多的是身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惶恐在我小时候要比今天少,那时候人们会得到分配的工作,在单位和工厂里会有老师傅带着干活,中午有食堂可以吃饭,下班后澡堂能洗澡,还有工会组织文娱活动,结婚找对象甚至还有组织牵线搭桥,社会上出了什么大事,单位领导又组织大家开会,传达上级精神,晚上回家后,单位工友彼此住的都不远,抬头不见低头见,夜里找一路灯坐一起,一边往腿上抹花露水一边聊单位八卦......人们想当然地相信,就算出了天大的事,也会有组织有领导来安排好一切,自己不必多心。


曾经的中国,有很多人过的就是类似这么一种生活,平顺,单调,没啥波澜,日复一日,有时候甚至不用动脑子,那个环境里有着高度的确定性,有时候干了一天的活,身上很累,肌肉酸软,但是在澡堂洗完澡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心里会感到踏实平静,心说这么干下去,年底说不定还能评个先进或者劳动模范啥的。


我当然知道,那个时代有不堪的一面,官僚主义横行,随处可见的匮乏,再早先还有各种来自社会的动荡和风波,后来下岗潮来临,曾经允诺的保障又被突然收回......但今天,网上有不少人追忆那个时代,可能他们想要的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全部,而仅仅是那种确定性,那种按部就班,那种从厂里澡堂骑车回家时的踏实平静,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公司走向破产,不用担心35岁时突然从HR那收到解约通知,不用担心自己的小买卖血本无归,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露宿街头。


单纯的累不怕,怕的是又累又没有保障,当这两种因素叠加共振时就会形成一种复合型的苦,年轻人的一头黑发就会渐渐变的花白稀疏。


这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就着血咽下肚子里的苦。


有时候我会听老人们回忆他们的青年时代,说那时候很苦,我一般都会静静地听着,然后在心里说,现在也苦,但和那时候的苦真的不是一种苦。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年来革命先辈们和几代人拿命奋斗,不就是为了让包括年轻人在内的中国人不吃苦么,他们吃那么多苦不就是让我们过上没有苦的好日子么。

我想大部分人都吃不了苦,只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吃苦罢了。




     

相关话题

  年轻人没技术、没钱,要怎么创业? 
  有人老说房价贵,年轻人没了理想,可是想过解决方法吗? 
  年轻人应不应该刻意追求苦难? 
  年轻人不靠家里,年收入都是多少万的人才能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成年后还把失败归结为社会? 
  如何看待TapTap宣传片中当代年轻人拒绝大赏,你有过类似的拒绝吗?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政治说明了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工资多少才配结婚? 
  大学毕业后抗压太差的年轻人终生家里蹲,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钱包一直供养他/她到老到死是否可行? 
  如何在工作中提高年轻人的工作热情? 

前一个讨论
家庭拥有一千万左右的资产,在中国是什么阶层?
下一个讨论
宋美龄都干过哪些坏事、蠢事、恶心事?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