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害怕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城市?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因为他们看到了大城市。


麦克卢汉说得好,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

汽车可以看成你的腿的延伸。通过汽车,你的日常生活半径从两三公里扩张到了二三十公里。作为一个生物,你接触的世界更大了。

你确实可以想象自己脚下“长”了辆汽车。

个人感觉汽车算是一种比较正向的器官延伸,它给其他器官带来了大量新鲜的刺激,眼耳口鼻都有机会随着新的现实边界而获得新的体验。

然后你的眼耳口鼻乃至神经都会有新的阈值、新的标准,这大概就是古人的壮游和行千里路所追求的目的。


相比之下,眼睛乃至大脑的延伸,就未必总那么正向。

例如互联网。

其实纸媒、广播、电视,都是眼睛耳朵乃至大脑的延伸。但是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工具所能吸收的信息量还是偏小。

放下报纸、关掉收音机和电视,你周围的信息量就会狂暴轰入你体内。公交车到站时限压阀的“哧哧”声,楼下小卖部的电视声,隔着墙的邻居的挪动桌椅声。

这些都是你熟悉的、身边的信息量,而且只要靠你自身的肉体器官就能获得。一旦中断了和纸媒广播电视这些工具的链接,这些信息量就会持续填充你的大脑。

一切都是熟悉的,那么其他身体器官就没有对应的扩张刺激,你的整体是一致的,你的精神是安定的,你的情绪是完满的。

你——和你所有的器官——就在这里,不在别处。


当然,现实不是这样。不要说电视,信息量明显偏小的纸媒和广播就足以改变我们父辈祖辈的人生轨迹。

当年校刊上一篇小说就能吸引上海的学生奔赴延安,广播里元首一次煽动的演讲就能改变几个城市的选情。自有大众传媒以来,普通人的眼和大脑就在被动延伸,而且似乎无法停止。

更不要说电视这个当代文化塑造者,美帝到今天还是个有浓厚电视文化的国家。

但他们和互联网比,真的只能算弟弟。


这里说的互联网,其实指的是配合算法流的移动互联网。通俗地说,可以指手机上根据算法推送的短视频及附属长视频和图文。

眼睛和大脑的被动延伸、被动接收,其实不算新鲜事,电视就是如此。

算法流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在于:

一,随身,随时随地,大量提升了眼和大脑浸润在陌生信息里的时长;

二,相似,信息茧,个人偏信的信息反复强化,大大提升了被动接收的强度。

如果说过去人体器官因工具而形成的延伸有着各种不确定性,那现在变了:即使你在一个小镇小村里,你的眼睛和大脑也被牢牢钉死在了远方某处。

可能是大城市,可能是小红书上的海景房,可能是抖音上的街拍美女,可能是B站上的留学生日常分享。

而且这些陌生的信息逐步在你的日常吸收信息总量里占了主导地位。

你在学校里、办公室里,是进了一个特定的场所,有特定的任务。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是有一定的屏蔽能力的,多数时间你会专注在这些任务上(很难做到的,就是我这种多动症)。

这个时候,你周围熟悉的信息,你也是接收不到的。

等到你从这些特定的任务里解放出来,走到街上,躺在屋子里时,如果没有算法流移动互联网,熟悉的日常信息就会开始填充你的眼睛和大脑。

但有算法流移动互联网,那些远方的陌生信息就占领了你的可吸收信息时间。

一个数据量上的交叉点,出现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不能把年轻人对大城市的执念,生搬硬套地认为是以前几代人对大城市的向往。

出生在算法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是不一样的。硬要我说的话,他们是一种恐惧。

眼睛和大脑已经在那里了,但身体不在,放下手机后的身边信息也不是。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内心强烈的不协调感,对身边的恐惧。

器官上的不协调感。我从小看到的听到的都在远方,为什么我的腿还在这里?

从心理上,小城市只是很多年轻人的物理故乡。他们情绪上的故乡,是一个算法综合各种素材描绘出来的理想乡,哪怕这个地方他们一天也没呆过,哪怕这个地方根本就不存在。

身边的现实,无法回应信息的光速流动和异化,这是一种恐惧感。

这大概可以作为除了人口投资产业之外、精神层面的一种分析。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管在哪个城市都够恐怖了,就算是住皇宫也很恐怖。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真建议北方年轻人,去南方转转,南方小孩也去北方走走,中部西部都可以来回溜达,总之不要盯着自己这一半国土上的大城市和家门口的省会,

随便找些目的地,江浙,两广,川渝,云贵,大西北……多去走走,多体验一下,不要把钱都花在电子产品和游戏上,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留在哪,“泻水置平地,随便东西南北流”,人生就那么按部就班流到哪算哪,

自己觉得小城市不好,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家乡不是特别对自己胃口,或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气候,饮食,人居条件,等等因素,不一定小城市就比大城市差,更多时候是你这辈子走过的城市太少了,只是拼命想逃离,却不知要逃哪去,

那么多城市,那么多种生活,其实总有一款适合你,但你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生活在别处”是句非常精辟的话,

寻找“别处感”是一个非常好的过完自己一生的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用别处的新鲜感对抗无聊的生活本身,新鲜感是很易得的,变个气候,换个菜系就行了。

我一直觉得大城市就是被收容着的克苏鲁,那里白天黑夜面孔截然不同,人和人活在一个个平行世界。是一辈子生活在小城市可怕,还是《阿基拉》和早高峰的地铁线可怕呢?

先去体验再得出结论也不迟。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害怕?事实上你很难在小城市生存。

小城市往往没有什么大公司,只有小公司,最好的出路是考编,但是大城市不好混啊,很多高学历的都来考,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所以你只能打工,可是在小城市,专科本科研究生基本上差不多,就是那几千块工资,肯定低于房价,你要是专科也就认命了,要是再高点学历,难免痛苦万分。

你也可以做点小生意,这就需要钱了,绝大多数年轻人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再说到相亲,以后的孩子教育等等头疼的问题,你的孩子又面临你一样的局面,小地方想考出好成绩是很难的,他长大后又面临去大城市还是回来,生活又一次循环了回来。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约炮不方便,到处都是熟人。


user avatar   guchuan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心在于国内的小城市出问题了呗。

大部分县城、地级市为代表的小城市,如果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几乎找不到任何靠谱的工作,只有华山一条道,就是考编制。

编制是考的,不是找的。

如果把考编制算上,那么即便是云南最偏远的县,下属的乡镇公务员,三不限的话,考录比也能轻松超过100:1,怎么会没有年轻人想回去?

小城市真正遭殃的是企业员工,雇佣模式出了大问题,年龄歧视最严重的不是大城市,而是小县城,一结婚就等于失业,不是35,而是25。

一个人一般18岁高中或中专毕业后才开始工作,结果只能工作到25岁,可笑不可笑?

编制:

要想年轻人回小城市,首先必须改变小微企业的雇佣模式,要不然就像现在一样,不想留在大城市的,都在考编制,云南省某个县,根据某乡镇的资料,至少全职考编制中有毕业超过10年的本科生。甚至在某地级市,有个比较不错的考编培训学校,一个班的人数能达到400人,同时开5个班,也就是在这里面全职培训的人数将近2000人,还不包括其他培训学校。

这2000人里,大部分都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报考的编制区域包括云南、四川、贵州等县市,一年之内,包括事业单位、特岗教师、公务员等在内,有超过10次的考试机会,这群人大部分都是只要一考试,都报考,到处流窜,特别是“三不限”岗位,竞争很大。。。

部分人全职备考多年,比如有超过5年的,要是考中,可以参考范进中举

这三个省,无一例外,都是财政转移支付净收入的大省。体制内的收入,包括部分国有企业,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并不低,远超所谓的大城市白领。

所以,西南地区的小城市,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如果有学历的年轻人想回去,那么就只有考编一条路。

与互联网上宣传的扶贫、支教等等不一样的是,老家哪怕是穷山恶水的事业单位,比如非常偏远的特岗教师,考录比也能达到100:1。从来就不缺教师,根本不需要支教,包括被网络污名化的凉山州,也从来就不缺教师,也不缺后备军。

凉山州之所以被污名化,是因为四川省拿的财政转移支付实在太多了,所以拿一个靶子给大家骂,毕竟成都的媒体战斗力是很高的,什么“新一线”、“西南中心”、“四倍纽约”等等,牛吹多了,自然要有人出来背财政转移支付的锅,顺便转移矛盾。

小县城的雇佣:

大部分人回去考编制,也未必能考上。

比如某县是超生大县,85年左右出生的人,如果是超生的,那么大部分都没有交社会抚养费,早期的户口是假的,不能考编制,都知道编制好,但是不能考。

比如网络上妖魔化的“计划生育”,说什么少民不“计划”,只能说想多了。某乡镇好多个没有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少民,有本科以上学历,不能考公务员,不能考事业单位,某些国企也去不了,大家都一样。

除了编制,那么就只有雇佣了,部分地级市、小县城有国企,比如云南省水富市的云天化集团,个旧市的云锡集团,都是大国企,这类自然有年轻人会去,还可能要一点的关系才能进去,看见没有,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你想去也去不了。至于像什么烟草公司之类的,难度更大,远超在北上广深找个同等待遇的白领工作。

至于像没有国企的小县城、地级市,如果去不了国企,肯定就只有考编制一条路。

而小城市里的小微企业,或者还包括个体户,都是民营的,年龄歧视很严重,一到结婚年龄,就会被开除,这种地方也没有什么五险一金,劳动法。

雇佣模式实在太烂。

住房模式:

如果仔细研究小县城,就会发现,全国上下所有城市的住宅,几乎全部都是高层建筑,哪怕是小县城,清一色的11层、18层、33层住宅,很统一。

住宅的建筑外形类似,户型类似,容积率差别也不大,都一样。

即便是负债400亿的独山县,人口35万左右的小县城,也是以高层住宅为主。

也就是说,全国上下的住宅出大问题了,这种小县城居然也没有以低容积率的一户建为主。大部分住宅都是高容积率住宅,跟大城市是一样的,即便是北京、上海也这样,高容积率的广州、深圳也差不多这样,区别在于容积率的大小。大城市可能是2~10,而小县城则是2 ~ 3。

小城市的居住条件居然和大城市一模一样,而且大部分都是设计院里,根据容积率用统一的户型推出来的建筑,本质上一致。

部分人心中的小县城,是独门独户,其实从头到尾就不存在。

总结:

哪怕想回小城市,但是小城市工作难找,只有考编制一条路。

从城市功能上来说,小县城资源明显不如大城市。即便是小城市该有的居住条件优势,在国内因为政策原因也不存在,几乎所有的城市住宅都一样,不存在差异化竞争。

要想小城市崛起,首先要改变雇佣模式,其次是发挥小城市的住房优势。

目前这两点,小城市的雇佣模式比大城市更差,住房大家都一样。

选择,无外乎考量优势、劣势。

当劣势被放大,优势却被政策打压,能回去小城市才怪。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见过了大城市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质上,其实跟大家拼命想考入重点中学、重点班是一样的。

大城市的资源和机会肯定比小城市多。当然拼杀也更加激烈。

想要逃离大城市的人,大都是已经在大城市里呆过一阵了,感受到自己拼杀得有点累,想要回家。

就像快班里吊车尾的孩子,跟妈妈说,我要回家,我要去慢班。

甚至说,我不想上学了。

……

小城市的天花板低,就像普通高中,再怎么折腾,也很难上清华北大。

当然节奏也慢,因为周围一圈都是学习不那么厉害的,也都没那么拼。

但是普高的孩子,大都还是渴望去重点高中上学吧,一个是因为机会,一个是因为从众心理, 还有一个是不曾体会重点中学的压力。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别人都抢着去的,那一定也是好的。

———补充更新

其实我话没有说完,只是能看懂的呢,也已经能看出我的基本意思。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快班、奥班、清北,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研究生博士做科研,就像并不是每个人适合去大城市打拼。

每个人的天资、心性、兴趣和家庭背景及其社会人脉不同,并不是大家都说大城市好,大城市就真的对你来说最合适。

也不是说很多人说小城市安逸,就真的适合你这样的天资聪颖、年富力强又没有人脉的人生活。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身条件来做最优化的人生道路设计,切不可人云亦云。

譬如就拿我自身而言,从一线到二线再到三四线乃至农村都生活过,每一次选择,都并不后悔。

关键是自己心里要知道取舍,知道各自的优缺点,不要被别人都的意见牵着鼻子走。

最最关键的还是知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兴趣、潜力和信念。

啊呀,做饭去了


user avatar   guo-chun-xiao-49-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个同事从北京总部调到我们这十八线小城镇,差点抑郁了,人家在北京的时候时不时去国家大剧院看个剧,去王府井、故宫溜达溜达,到处有文化艺术的熏陶,来这里以后呢,前面是野树林,后面是农田,镇里就几条破街,唯一的文化场所就是KTV

小城市和大城市各自的缺点都很明显,大城市房价高,压力大,小城市机会少,那你有没有明显的优点来对冲这个缺点。大城市的优点很明显,大家都知道,可是小城市就不好说了,自己家乡的小城市当然没得说了,这里讨论外地小城市。以深圳和我目前工作的地方举例。我们一般印象小城市应该物价低,民风淳朴,可是我们这里物价都比肩深圳了,你敢信?出去吃个饭,虽然人家门面又破,服务又差,味道一言难尽,可是人家贵呀,最简单的吃个炒饭米线,没有低于十块的,炒个菜大几十就没了,连米饭都是单独算钱,如果烧烤就更贵了,我在深圳跟省会都没有这里贵,还有出去剪个头发,就只是剪个寸头加洗头,30块!最关键的,你没地方选择,全镇就这几家,难道我能不吃饭,不理发?另外,小地方民风淳朴有人情味?呵呵。我甚至觉得深圳都更有人情味一些,在深圳吃饭你还能遇到份量管够、味道好、还不贵的小店,看着碗里满满的肉流下幸福的泪水 ,在深圳最让人惊讶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你居然能在大街上看到蹬三轮车拉板板的,推着单车卖棉花糖的,拿个小板凳坐着卖叮叮糖的,在公园里买烤红薯的,这些小细节常让人莫名的感动,因为这些人如果在我们老家都会以破坏城市形象为名,跟城管进行友好的物理交流,真是绝了,你小城市的脸比深圳的脸还重要?

一个城市不能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要有喧嚣、有烟火气,深圳为啥能成为大城市——有容乃大,全中国所有阶层,从三和大神到白领到精英,都能在深圳找到他的位置。而在小城市你能找到你的位置?不一定吧。这里不把话说的太绝对,就说有部分,有部分地方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荼毒,你有困难去找他,他给你踢皮球,从这个部门踢到那个部门,等你打算开家小店讨生活,工商、税务、环保各个部门都找上门来了,一会儿说缺这个证一会儿说缺那个证,啥,没证?等着罚款吧,等你上门去找他们办证的时候,诶,又开始踢皮球……所以小地方没关系没资本的年轻人要么挤进体制,大多数挤不进去的爱哪哪去呗,还能咋滴。

容不下的是故乡,融不进的是繁华……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相关话题

  应该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小城市? 
  年轻人应不应该刻意追求苦难?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到点就下班, 不装装样子了? 
  不计生死的血性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如何体现的? 
  未来的年轻人还知道种地的方法吗? 
  本人已经26了,想去深圳工作,但一想到可能买不了房,又有点犹豫,还应该去吗? 
  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不建议年轻人把时间浪费在通勤路上」,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你能接受多长的通勤时间? 
  如何看待年轻人选择躺平,难道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吗? 
  我14岁,是个车祸受害者,目前还不能自理。母亲推轮椅推我去上学。我害怕同学嘲笑,不想去。我该去吗? 
  现在的单身男生在想什么? 

前一个讨论
2021-2022 中国经济年会上房地产被定义为支柱产业,这将会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中国 GDP 有望达 110 万亿,人均约 1.2 万美元,接近高收入标准,将有什么意义?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