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学扩招没必然的关系。
或者说大学扩招的后果,只体现在了卷的一方面。
比如在本科率还很低的九十年代,你只要有正规全日制本科学历,那你就能获得很多工作,你能获得这些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你有本科学历。
这件事情,以1990年为参照点,往后推十年,把学历改成硕士,往后推十五年把学历改成博士,也是一样的效果。
很多工作可以单纯通过搞定学历这个门槛来简单粗暴地获得。
1999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工作。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可以单纯靠学历去简单粗暴获得的工作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了。
或者说,用人单位考察的维度变得更多更细了。
以前可能单纯因为你是本科的,211的,985的应届生,就会给你这个工作。
现在可能每个用人单位都会有一个自己的院校清单,一般只从清单院校的特定几个专业的毕业生里面进行招聘。
用我以前经常说的概念就是,竞争从单一维度层面,变成了多维度且不确定层面了。
以前是只要卷赢高考,就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未来。
现在是,卷赢了高考,依然需要去卷很多技能和资质,这些技能和资质在你去学习的时候,你并不知道最后是否能用上,而你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没办法搞一个大包大揽搞定所有的。
于是,最后去竞争的时候,因为一些之前没准备到,或没准备充分的因素被淘汰了,就会忽然感叹,人生好难,实在太卷!都已经准备这么多了,依然还是被更能卷的人给卷到了!
再加上目前信息透明度比过去高多了,透明度高的结果是双向的。
一方面,你能得到远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很多在以前你可能并不知道的高薪职位,在这个时代,都能被你知道。
另一方面,你知道了,别人也知道了,好职位大家都想要,于是竞争度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再加上,很多人都是明摆着用各种你不具备的人脉资源和背景去碾压你,对于此你也毫无办法。
比如在金融单位,你能带资入职,就相当于以前的电影剧组,你可以带着投资人的钱进组一样,你没有那个“资”,你就没有绝对竞争力。
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很多国内外商业大佬的子女,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高盛等金融机构工作,并且“主导”参与重要项目,然后那个重要项目往往都跟那个商业大佬有关系?
更令人绝望的是,那个带资进组的竞争者并不是饭桶,你有的别人也都有,甚至比你还强。
而你再去研究一下比你大十岁,十五岁,二十岁,三十岁的人在职场上的奋斗历程,你发现,过去的机会确实远比现在多,而过去二十年的那个时代历程,未来是否还能复制,还很不确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如何拿下眼下这些为数不多的优质就业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大学不扩招,大家依然还是卷,学历不再通货膨胀,但依然还会创造出各种指标去筛选人,你以为你可以不用花更多时间去读研了,而实际上没有确定方向的标准会更令你抓狂,刷学历是所有竞争中确定性最强的一个标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