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乌合之众》中的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chen-yi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或她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或她的活动效果。他人在场对于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作用。

1920年,F.H.奥尔波特让9名被试在不与别人竞争的正常情况下,对内容相同的短文写出反驳意见。结果发现,从完成作业的数量上看,有6人和大家一起做比个人单独做效果好,3个人单独做比集体做效果好;从完成的质量上看,个人单独做比一起做效果好。 这说明,社会促进现象是有条件的,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工作中,社会促进作用显著。在工作难度大的工作中,社会促进现象是不明显的,或者是不存在的

1965年,扎荣茨研究发现,有他人在场是产生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性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相反,如果他所从事的活动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多力量大”是有条件的,它只在人们从事简单或者熟练的活动时才表现出来。


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把群众描绘为一种负面的心理现象,表现出四种特征:

  1. 失个性或侍众性,当一人独居之时,对其本能冲动,不免有所抑制,而一旦合成群时,则在扰接之中,无人负其责;
  2. 传染性,使情绪与行为趋于同一方向;
  3. 被诱性,暗示默喻可以使众不言而动、感而遂通;
  4. 极端性,对于所受暗示有立即施行之倾向而无怀疑之念,常趋于极端。

他从群众的这些特性出发,将十九世纪末欧洲大陆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视为一种社会病态。

然而,勒庞所描述的群众只是集群行为之中的群众。集群行为确实具有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的特征。但是,群众运动与集群行为存在着根本差异。不同于集群行为的自发性,群众运动是有组织、有行为规范的;不同于集群行为的狂热性,群众运动有目标、有纲领、有策略。我们的自由主义精英勒庞则混淆了集群行为与群众运动的差别,进而给劳动群众扣上“群氓”的帽子。

与勒庞同时代的塔尔德则认为,当一个人是孤立状态时,他往往只考虑自己。而当和其他人对话时,则往往能走出自我中心,考虑他人的感受。人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对话、讨论,进行有效互动,成为一个共同体。因此,塔尔德认为,通过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促进对话质量,获得更好的公众群体。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应证了塔尔德的观点:

  • 能做出明智决策的群体人人都有话语权,成员关系和睦,能轮流发言。
  • 各种观点都有的群体会胜过观念类似的专家组。与想法不同的人打交道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但和令人舒心的同质群体相比,多样性群体会产生更多想法,也会激发创造力。
  • 拥有不同种族朋友或者处于多种族讨论群体之中的大学生,过分简单的思维更少。自己群体内产生的异议,会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新的思路思考问题,并且常常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可见,勒庞笔下狂热、盲目并不是群体的全部。群体给予人们支持与安全感,增强人们的意志力,扩大人们的沟通交流,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参考书目



推荐阅读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乌合之众》中的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 
  如何看待《乌合之众》中的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宣扬“西方伪史论”?真相到底如何? 
  不参加核酸检测的人是什么心态? 
  当代网民在脱离了大众媒体组织和主流平台之后还有战斗力吗?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黑一个大的群体,而不会就事论事? 
  如何评价《乌合之众》这本书? 
  如何看待《乌合之众》中的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宣扬“西方伪史论”?真相到底如何? 
  如何评价《乌合之众》这本书? 

前一个讨论
大家有没有觉得知乎越来越丧,越来越负能量了,感觉大家都活明白了?
下一个讨论
明末清初时八旗军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