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末清初时八旗军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部电影只还原了一部分,相比于中国大陆的一些影视剧而言,只能说在服化道方面更投入,“真实”两字也是很勉强的。

无论是相对严谨的学术刊物还是网上讨论明清战争的话题帖子,都反映了一个问题:明军的骨干力量是主将的家丁亲军。装备精良、军饷保障相对稳定可靠、战斗力相对可靠的家丁亲军,再加上相对较弱的镇戍营兵,组成明军。

其实八旗也是一样的。早期的八旗虽然没有火器,但兵种装备同样分门别类,讲究多兵种协同作战,有大量复杂技术装备和马匹需要维护。因此参战八旗并不都巴牙喇、乌克森这种战兵,在战场上也要有大量的辅助兵/厮役。战斗中和战场上,辅助兵/厮役的数量,要比战兵更多。


首先,八旗军丁分成最精锐的巴牙喇护军bayara,披甲人Uksin和奴仆跟役Yaluhai。

按照军兵种和装备的优劣,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人和马都披挂甲胄的重装骑兵Morin Uksin;

有马骑但只有人披挂甲胄的披甲骑兵Uksin;

披挂轻便绵甲、使用弓箭等投射武器的绵甲兵Olboi Niyalma;

没有马但披挂甲胄的步甲兵yafahan dubei uksin i niyalma;


辅助兵(旗奴跟役)叫Yaluhai,同样细分为有马骑乘的跟役Morin Yaluhai雅鹿海和没有马骑的步行役奴Kutule库图勒……

对由bayara和部分Uksin组成的常备军,后金政权为他们统一提供标准化的武器装备。大战前夕,通过临时抽丁征集来的Uksin和Yaluhai,后金至少也给他们提供统一的后勤保障物资。

Yaluhai在八旗军中的数量超过一半,为了能跟随战兵,Morin Yaluhai有马骑或驱赶骆驼,但Morin Yaluhai和Kutule都是没有装备甲胄的。


所以,在真实的明清战场上,后军的披甲比例并不高,占据兵力一半,甚至2/3的参战人员都没有甲胄。

假设明军指挥官站在自家营垒内的高处眺望的话,他看到的景象,大概是这样的——

后金军在最前方排列盾车和桶梯,推车的是fusun Yaluhai(因为犯了错、或希望卖命得到提升的旗奴)。盾车的作用是抵挡和消耗明军的火器。盾车上还装着很多填充土石的麻布袋,用来填埋明军挖掘的沟堑。这些fusun Yaluhai是没有穿盔甲的,连棉甲也没有。

盾车之后和盾车之间,是桶梯。就是给梯子外面加一层圆柱形的木壳,在攻城时可以抵抗火器和投射武器。攻城的后金步兵可以直接从梯子上放的出口跳跃到城头,

桶梯的另一个作用是凿城时的遮盖物。即不登城,而是抵进到城下后凿洞,凿穿城墙后攻入城内(明代辽东大量中小堡城不仅城墙不厚,而且还不是夯土的,而是堆石砌码)。

盾车和桶梯子之后,才是Morin Uksin和Uksin。用来冲击明军阵营

之后是Olboi Niyalma。

然后是数量最多、没有甲胄、就穿着普通棉袍、且没有统一制式装备的Yaluhai。


至于bayara,很多人对bayara的用途存在误解。bayara不是用来硬碰硬冲击明军阵营的,而是伴随主将行动的机动骑兵,性质最接近明军武将身边的心腹家丁亲军。

有很多人会举出以沈阳—浑河战斗中,努尔哈赤让bayara冲击川浙兵的例子。抱歉,那是特例

在沈阳城战斗结束后,努尔哈赤没想到川浙兵会发动进攻,本应该负责冲击阵垒的盾车和Morin Uksin没有及时调动过来,为了阻止川浙军渡浑河列阵,只能先让bayara发起冲击,起到迟缓干扰作用。


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看押俘虏,处理尸体、把战马的鞍具卸下来/喂马放牧等繁重琐碎的勤杂工作,都是由这些旗奴Yaluhai来完成。

如果您穿越回去了,虽然当了几天明朝官员,最后却不幸当了俘虏。那么恭喜您了。您绝大多数时间可能看不到衣甲华丽、身份高贵的八旗贵族/武将。负责关押您和其他俘虏的,就是几个穿肮脏破旧棉袍,腰上别着一口粗陋短刀的旗奴Kutule。

您被俘虏之后,至少要被搜身三次。在前两次,您身上那点最值钱的细软都被拿走了。萨尔浒之战接受后,逃出来的朝鲜俘虏曾详细讲述过后金甄别战俘的方法。估计对明军俘虏也一样——

走回人、咸从炮手张夫己言:以中营所属,随元帅现行,去虏城七、八里,有大川,川边有沙场围住。我军留二日,入虏城,内外城以土石杂筑,高一丈许。……奴酋部立我军,择其手掌柔滑及形体壮实者,别置他处,其余分属于农人,散遣各处部落。都副元帅、从事官、防御使拘囚于城内胡人处,使不得出入。——《光海君日记》光海君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后金甄别俘虏的经验非常老道,有一套简单高效的办法。在战败投降之际,高级官员脱下衣饰,换上士兵的衣装,混迹在普通士卒当中,试图隐瞒身份,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后金让战俘伸出手掌,皮肤细腻也没有冻伤,五指细长,关节不粗大,都意味着平时不干粗重活;体格壮实,身上还长肥肉,更是营养好吃喝有保障,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标志。只要符合这两个特征的战俘,都挑出来单独关押和审问。


现在你在负责关押您的这些Kutule,会毫不犹豫的把您最后的遮身衣服都扒掉(对于纺织业很不发达的女真而言,棉布和丝绸都是既有价值),您可能连裤衩都没有。

当然,因为Kutule没有马,您可以找机会逃跑,在辽东严寒下裸奔。但以您养尊处优的体质,您很可能跑不过早就适用长白山地生活的Kutule。

所以我建议和您和其他俘虏做好串联沟通工作,做好计划,大家一起跑,选择不同方向散开跑,这样您逃生的机会高一些。


user avatar   luo-xie-9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feng-jin-80-85-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辫子粉以前顶多荧幕上给人洗脑,现在知乎贴吧上也四处出击,为了打击汉人几十年来重塑的脊梁,把各种汉族英雄虚无化,把汉族领导的朝代抹黑化甚至装做汉粉进吧挑起内讧。

他们从故纸堆里制造无数耸人听闻的“新历史”来欺骗无知历史小白,造谣一句话,辟谣跑断腿,自媒体从明初“朱元璋非汉族”“朱元璋屠苏州”到明末“木匠皇帝爱奶妈”“崇祯冤杀袁崇焕”等等,把明朝描述的宦官专权、皇帝奇葩、厂卫横行、百姓吃土、官员阴暗、军队孱弱。然而“明朝那些事”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辫子粉史学界对明朝印象的垄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纷纷拜读,而心智坚毅者更是撇开满清篡编的《明史》,自费搜阅明朝一手资料,只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明,这下辫子粉慌了,开始培植网络写手,费尽心机利用历史资料的垄断力,搜肠刮肚寻找明朝的黑历史。并不管这些所谓的“黑历史”是否符合逻辑,一股脑都发到网上,而民间专业的明朝铁粉不甘示弱,从各种能买到搜到的明史资料里一一反驳。网友们看这些世纪辩论贴津津乐道,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基本功的PK,更是挺起几百年来被强行弯下的脊梁的使命感。辫子粉硬钢不起作用又怕更多的汉人觉醒,就开始扣帽子,譬如“明吹”,要知道一个正常的汉朝粉、唐朝粉、宋朝粉都很清楚,那些披着“明粉”来挑衅的必然是辫子粉,同样,辫子粉也知道自己人人喊打,所以尽可能伪装,今儿是宋粉,跑去唐吧里挑衅,明儿装成汉朝粉跑去宋吧里挑衅,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铁杆元清粉。




  

相关话题

  李自成为什么不自称李唐后裔? 
  清朝末期的旗人还讲满语吗? 
  为何清时没有满族八旗人造反或篡位成功者? 
  为什么在满清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中,火器的发展几乎没有,甚至最后外族入侵时只能用明末的火器? 
  为什么明朝灭亡总是怪罪小冰期,明末气温确实很低,但也就降低了1个摄氏度,能有多大影响? 
  明末清初时八旗军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 
  如何客观的评价袁崇焕? 
  如果你穿越回明末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你会选择哪个字作为国号?为什么? 
  李自成和大顺政权入京之后真的迅速腐化堕落了吗? 
  明末投清诸臣中,为什么洪承畴和李永芳被列入《贰臣传》,范文程和吴三桂却没有?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乌合之众》中的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
下一个讨论
古代一个国家最多有多少兵力?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的出吗?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