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英国右翼作家宣称要派出「炮舰」,让中国为疫情赔钱? 第3页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直英国战忽局,这么爱英国,你叫他公知?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别人的言论随他去说,毕竟上次说炮舰外交的,是中国处死英国毒贩子阿克毛,这等了有十几年了,也没见到英国的炮舰在哪。

这段时间英国过得很郁闷,特朗普下台拜登上台,拜登又支持欧盟,导致英国脱欧再次出现问题,鲍里斯被迫进行新的脱欧谈判,目测要么英国让步,要么谈不下来。马克龙已经放话了,如果不维护法国的捕鱼权,那法国会否决欧盟和英国的协议。而距离最后的期限越来越近了。

整个欧洲地区疫情重新燃起,由于没有应收尽收,连疫情表现不错的德国现在也被新冠打的一头包,德国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比四月份多了40%,大批的护士请假或者被隔离,规模较小的医院和农村医院已经超负荷运转,至于英国……摊手,那还能看么。

反过来看中国的情况,嫦娥五号完成对接,中国在11月份的出口增速跳升21%,为三年最高,贸易顺差创下记录,达到754亿美元,远超过了路透社预估的535亿,各国观察家和媒体的眼镜跌碎了一地,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已经涨到了6.51,明年涨到人民币顶部,甚至冲破6.2我也不奇怪。

这两年不少中国企业借了美元债,趁此机会赶紧还,能便宜一点。7块多借的美元债,6.5还,这利息还是负的,谢谢了啊。

再看看英国,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能理解他的心情。


user avatar   zhou-di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讲两个内容:

第一个是盎撒人的“先兵后礼”的外交思路。

中国人自古是特别喜欢“先礼后兵”的,从1840年的道光皇帝先派琦善后用林则徐,到1937年某人说的“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这仿佛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定势思维,就跟用筷子而不是刀叉吃饭一样。

先礼后兵是一种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即先通过较小成本博弈,逐步加大筹码,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相对应的,盎撒人在外交上一向是习惯于“先兵后礼”,在争取国家利益上往往偏好荷式拍卖法,即先给一个对方承受不住的高价,把对面内部心态搞崩,然后再逐步降低要求。比如特朗普在贸易战中喜欢玩先极限施压再逐步退让(比如禁令延期生效)、英国人和欧盟老爷们的脱欧谈判先从硬脱欧方案开始考虑,随后逐步变软、延期。

1980年代初,关于香港问题,英国议会一上来的提案就是“对华军事威胁能否有效”。被否决以后他们才开始考虑下一个章程。

事实上,对于传统海军强国来说,先兵后礼是一种很高效的外交手段,他们认为优势方不及时发挥那等同于没有占据优势。而先兵后礼的目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压迫的有效性,而是能让对手内部迅速分化为两派:“主战”和“主和”。在还没开战或者谈判时,已经让对手内部产生崩裂,这是当今英国人外交依然看重的思想。

这种看似成本更大的方法,实际上因为对手的内耗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之后的谈判增加自己的筹码。这也是即便在海军孱弱或者没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炮舰外交依然受英国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这甚至比鲁迅先生的“掀屋顶理论”更加实用,因为没人会注意到房间里的人会分成两派,在开窗前已经因为斗殴嗝屁了。

这种让对手内部崩裂的方法当然也不是一直有效的。比如在1982年香港问题谈判时,彼时中共内部铁板一块,邓公直接说“以非和平方式回收香港”,然后英国人就直接快进到“礼”的章程。

第二个内容,就是这个事情但凡我们对外有一星半点的回应,我们就已经输了。

这就好比一个大V去专门跟评论区的一个三无小号对线本质毫无意义。之所以这个不入流的公知还能进入我们的视野,仅仅是因为他是英国人。如果换成冈比亚网民,那么我们显然是看也不看,根本不会有类似的提问。

每年嚷着要炸平西半球的中国人也为数众多,但是人家美国人,除了某一类“准美国人”群体以外,基本态度就是“看也不看”。

你可以说英国人的海军力量是冈比亚的1万倍,但是在中国人眼里,他们都是高阶无穷小量。画柱状图都放不进一个屏幕里。

要知道,入关学里面“不辩经”有一层重要的内涵,就是“看也不看”。要是你看了他一眼,就会被狗皮膏药永远黏上。对于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你非要回应的话,唯一正确的答案就是:

“你们英国人居然也有海军?!”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我们会派出快速喷火舰,击沉用于收取赔款的炮舰。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个“三流公知”在“三流媒体”上的发言,没必要当真。

我反而觉得,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需要当真啊……

当一种言论,由“一流政客”在“一流媒体”上发表的时候,这是这种言论最不需要被担心的时候。因为没人会把这两件事儿当真。

比如人民日报点名马保国,你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受此影响吗?你根本不担心,因为跟你毫无关系。

当一种言论,由“二流民意领袖”在“二流媒体”上发表的时候,说明这种言论已经开始在社会高层蔓延,这种情况下,就有担心的必要了,因为这代表某一个社会群体对于这个言论已经达成了共识。

比如腾讯新闻报道民警目视自杀女身亡,你看了以后会立刻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因为你潜意识知道这件事跟你是有关系的,虽然你还没有立刻将新闻和你的个人生活联系起来,但是你知道这事儿跟你有关。

当一种言论,由“三流公知”在“三流媒体”上发表的时候,说明这种认知已经开始在社会各个阶层蔓延,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需要对此留个心眼了。因为这代表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已经对这个言论达成了共识。

比如知乎上对于“xxx”事件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并且论点一个比一个激进。这种情况下,该事件应该引起你自发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代表这个事件所代表的现象已经下沉到你身边了。

所以我的理解是。

正是因为这个言论是来自于“三流媒体”的“三流公知”,所以才更需要中国重视,才更需要中国提高警惕。


user avatar   niwei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应该会热烈欢迎吧?

因为拿来试刀,英国的分量刚刚好。

老迈的帝国主义居然跨越半个地球自己送上门来挨打?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海军司令做梦都要笑醒。

真要是美军舰队全杀过来,中国还真必需要好好掂量掂量。能不能打赢?打了如何善后?有机会但没把握。打不打?怎么打?是个很严肃的问题。需要政治局开N个通宵的会。

冈比亚舰队(如果有的话)过来,不用犹豫了,来一个吃一个,来两个吃一双。牛刀杀鸡太轻松,但是杀之不足以立威。

英国是老霸主,尤其是皇家海军,余威震于殊俗。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整整二百年。但是英国军队现在实力确实有限,万里远征跑到东风射程之内跟解放军打,基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所以正是中国军队可以主场必胜,而又足以立威的对手。

刚刚打造好一把牛刀,不远万里上门挑战的不是大象,也不是小鸡,刚刚好是一头(约翰)牛,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这是一种对方军长送到行营边被我司令吃掉的幸福感。。。

1949年,长江上的外国军舰不止一艘,为什么专打英国的紫石英号?因为最适合。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呐!英国皇家海军全军出动了!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人家这些公知的武德,拿着六艘不一定能出门的老军舰敢叫嚣绕过大半个地球搞炮舰外交,再看看咱这边的公知,天天就知道投降。差距咋这么大呢?

这国怎,定体问,我陷思啊!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直接出动骑警队,没收几个外逃硕鼠的资产不就够了!?还能省下炮舰的钱呢!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相关话题

  隐形重轰带一堆空空导弹在空战里面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现在的世界就相当于放大版的春秋战国”这种说法? 
  为什么三大战役里徐东阻击战没有塔山阻击战那么出名? 
  为什么宫崎骏的《起风了》中零式战机的机翼是弯的? 
  美国为什么执迷于战争和对抗,为什么必须要给自己树立至少一个敌人? 
  1979年,越南为什么要入侵中国,有什么深度背景原因? 
  如何看待 2016.12.15 中国在南海捕获美国一艘无人潜航器(UUV)? 
  歼20对中国空军实力有多大提升? 
  如果美国未来大部分领域比不上中国,右派价值观会崩塌吗? 
  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前一个讨论
星球大战中包括新正史和旧正史一共有多少种无畏舰?
下一个讨论
如果《逆转裁判》的背景在中国会怎样?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