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细思极恐,大数据已经侵入脑中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地说,在国内隐私数据保护的现状下,互联网企业获得了海量的个人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以及各种-包括但不限于手机麦克风、物理轨迹-个人数据的搜集,是可以更为精准地预测用户的可能思考方向以及行为的。

就题主的例子,有可能是:

1、题主浏览韩国信息

2、浏览行为被获取

3、系统分析题主数据,发现题主曾经关注过韩国某搞笑系列、韩式运动鞋、韩国旅行

4、题主打开B站

5、B站通过数据交换,获得题主可能关注韩国某搞笑系列,并推荐

6、题主打开京东

7、京东通过数据交换,获得题主可能关注韩式运动鞋,并推荐

8、题主打开携程

9、携程通过数据交换,获得题主可能关注韩国旅行,并推荐




  

相关话题

  纸币支付是否会在十几年内被移动支付取代,纸币基本退出市场? 
  有哪些「神奇」的数据获取方式? 
  如何评价小米在隐私安全上的贡献? 
  大数据专业本科在读想做量化交易,职业生涯应该如何规划? 
  如何评价支付宝 Android 版隐私门? 
  为什么 Netflix 可以用大数据做出成功的电影、电视剧? 
  顺丰和京东,哪个更有前景?现在哪个更有实力? 
  如何看待 Siri 被曝泄露用户隐私,苹果回应:被录音比例不到日活 1%? 
  为什么学校里学习云计算或者大数据都要从hadoop开始? 
  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体系有没有可能被滥用? 

前一个讨论
提高国民素质应当重于道德建设,还是法制建设?
下一个讨论
程序员为何高薪?





© 2025-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