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处没有什么新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碧某园,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广场上,还有孩子在追逐嬉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售楼处,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售楼处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已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全市各地挤进售楼处——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商务区。
来人的目的大都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房子不是说的那么贵,有人为了使自己忘记未来,也有人想通过访问小伙子变油腻叔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售楼处在国内三线小县城碧某园的一楼——世人对碧某园这个地名更熟悉。碧某园大约有12000名业主,距千科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永恒大门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绿地。
售楼处和碧某园一道组成了被地产商称为经济开发中心的割羊毛工厂的一部分。 十多年前,最后一批特价房被去了库存,在潘木屹和任志弱的演讲中走进档案袋。
从那时起,碧某园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底层出身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碧某园总监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下班前也写了工作日报,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客服营销和应用前景。
用户说,共有400万人困在售楼处。 今天,在售楼处,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还不完的贷款: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上岸”的人们。
现在,售楼处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开盘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使用面积、首付额度和月供年限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购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碧某园售楼处。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房价暴涨时修建的碧某园售楼处和前台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小户型,他看到了一些房子。这些三层的长条房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间要塞进去六个钱包。
导购小姐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在售楼处,没有可以作讲价的地方。 买房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导购说:“够了”。
在售楼处,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房价走低,户型良好,在售楼处大门附近,买房者排着长长的队。
标题就是错误的。
如果你发现你买不起,周围的人也买不起。
并不说明世界都买不起,仅仅意味着你并未处于时代的浪头。
换句话说你站错位置了,你并未踏进时代的绿洲,而是和一群人同处于荒漠。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各个都很不错,买房完全小意思,那恭喜你,你确确实实身处于好行业好机遇中,要继续珍惜机会好好干。
人类有个奇妙的现象,就是习惯于依据周围的环境,主观的判断世界,缺乏跳出去的思维。
但如果你置身于荒漠,只有逃离荒漠才能扭转命运。
每天抱怨来抱怨去,依然不能给你提供一毛钱的收入,只会浪费你的青春岁月。
我本人是哈尔滨的,从小周围包括自己家庭,看到的就是无尽的贫困、离异、赌博、酗酒、犯罪,隔壁的邻居后来就是个杀人犯,因为几千块钱拿铁丝勒死了乘客。
我曾经认为这就是哈尔滨。
等我后来去北京创业,把公司做起来之后,还遇到了一些哈尔滨的老乡。
他们眼中的哈尔滨就是充斥着美好、富足、善良、团结。
同一个城市,不同的视角。
就像黄渤所说,你越强大,周围好人越多。
如果你现在对现状极度灰心不满,但社会发展又蒸蒸日上。
大概率你身处于牢笼之中,想想办法脱离出去。
没有人能在荒漠之中打出水井,我们人类最大的智慧不正是迁徙吗?迁徙到更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
找到它,抓住它,买房就只是你人生的一件小事了。
时代是变了,但是人性从来没有变过。
因为绝大多人对幸福和快乐的感知是源于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50年前,一家人要是能炖一锅老母鸡汤,大概率会幸福感爆棚,现在即使去吃人均几百元的一顿大餐,幸福感也远不及当初的一锅鸡汤。
30年前,在私人汽车还远没有普及的年代,如果你有一部桑塔纳汽车,那绝对让你飘飘然。而现在,比如在上海,即使开上bba也不会让你有多少快乐可言。
你之所以感到快乐,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拥有了大多数人并不太容易获得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不太重要。如果你拥有的东西,大多数人也都拥有,那你就很难从中感到快乐。比如,你会因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感到快乐吗?但是在30年前,如果你能拥有一部和砖头一样大的大哥大,那幸福感会远胜于你现在拥有一部最新款的iphone。
幸福感是通过比较而获得的。人性如此而已。
如今的房子,20年前的汽车,30年前的手机,40年前的家电,都让不同时代的人感受到痛苦和快乐。本质上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有多重要多么不可或缺,而只是因为这些东西在不同时代中不那么容易获得,并且由于种种原因成了多数人衡量的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这些东西能让你感到快乐,而不能获得就让你感到痛苦。和20年前相比,不管用什么角度衡量,如今绝大多数人的居住条件显著好于20年前,但是为什么如今房子反而更容易引起焦虑和痛苦?因为房子如今成了大多数人想拥有却并不那么容易拥有的东西。显然你不会因为没有拥有一辆法拉利而焦虑和痛苦,虽然法拉利的价格在大多数城市高于当地一套房子的价格,那是因为法拉利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想要拥有的东西罢了。
20年或者30年或者50年以后,也许房子变成了现在的手机,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易拥有,自然不会再因为拥有房子而快乐也不会因为没有房子而痛苦。但是那时候,必然会有新的东西变成了如今的房子和曾经的手机,变成大多数人想要拥有却不那么容易拥有的东西。那个时候,大多数人也会因为这个东西变得焦虑。
因为痛苦和快乐的本质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比较获得的。
时代没变,你也没错。
变的是这个快餐社会中,那些追求虚妄,普遍认为尖端是常态的人的价值观。
现在很多在象牙塔呆着,看营销号长大的年轻人,多数都有着很扭曲的观念。
25岁的男人应该都有50万存款
30岁还没有自己事业的人都很失败。
现在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每天更多的是看到那些开豪车,住豪宅,每天大鱼大肉相伴的家里有钱的年轻人的极少数现象。
可是由于每天这样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的大脑,就会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现象级偏差:每个年轻人应该都应该是这种生活模式。
可实际上,社会上绝大部分20出头的年轻人每个月拿着不到5000块的工资,除去吃喝拉撒睡,再除去一点点娱乐用的消费,还有多少剩余的钱去存下来呢。
他们都只能为了明天能吃上饭而工作。
而你作为一名口腔医生,收入相对于绝大部分人也应该算很可观了。
所以不要有任何自责的心态。
就算是我们的父辈,年轻时也是租房过来的,大多都是到了四十多岁的年龄,用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买房。
他们自卑吗?他们觉得自己错了吗?
没有,他们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真正意义上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
他们很自豪。因为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大学的专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谋生方式,你的专业是你的一项谋生手段。
因此当别人选会计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是在他既定的能力和资源约束下,会计作为谋生手段,是他比较满意的,而评价一个谋生手段好不好,满不满意的标准当中,并不包括自己兴趣上喜不喜欢这一条。有些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把这个东西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但喜欢并不是谋生手段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可以不喜欢这个东西,但不妨碍我用这个东西赚钱。
当我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组合下赚到的钱,下了班,拿着钱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去真正按照我自己的意愿从事我喜欢的东西,那才是喜欢该有的样子喜欢不是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吃饭的谋生方式,每天看客户和老板的脸色行事,你能喜欢的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