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早上出门前买了《冀西南林路行》,骑电驴上班,被音乐数次拍在北京冬天混乱的中轴线上。
巨物恐惧症一般,几近窒息。专辑里隐约可见宏大的灵魂世界,文眼就是“太行”。
巍巍太行八百里,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被历史地理学家称为“天下之脊”。
愚公移山里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从低处看,太行山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
面对横亘于生活的造物,太行山下人均破壁人。
新专辑处处是破壁的尝试。万能青年旅店摒弃了第一张专辑的传唱度,加入更多的爵士、合成器和噪音——《采石》的最后,爆破、机械轰鸣和小号交织在一起,把工业化的切片直接插入了大脑。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尝试。如果在第一张专辑中,万能青年是在试图描述现实,那么在第二张专辑中,万能中年开始尝试解释现实。
《泥河》冲击现实,《采石》改造现实,《山雀》悲悯现实,《河北墨麒麟》解构现实,《郊眠寺》介入现实。
太行是现实,现实是太行。从生活看,现实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
花花现实之中,有人不愿意磕美丽新世界的梭麻。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写华北启示录的万能青年旅店是高渐离,也是荆轲。
谢不止一个人在不止一个问题下邀,挑了一个关注人数最多的回答、周末没事儿干说说这张唱片。
写在前面:
评价这张唱片之前,先说说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评价一张这样的唱片,首先我需要纠正大家一些概念。
1:十年做一张唱片不等于花了十年做一张唱片。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概念,没必要过度去觉得这个事情有多伟大。十年做一张唱片不一定代表着细致,认真。更多时候代表了墨迹,松散,效率低。所以不要觉得万青十年做一张唱片是一件非常踏实的事儿。我们熟悉的The Beatles的成熟阵容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不到九年。你真觉得万青比The Beatles伟大?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我们评价音乐,只看这个音乐好或者不好就得了。他们花十年做了个四十多分钟的音乐。你花四十分钟听也是听,也可以评价(当然,评价的好不好要看你的水平),你花十年听也是听。但是无论是怎么听,这都和十年没关系。
毕竟老话说得好: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2:对音乐风格本身不需要做价值判断。
什么叫对音乐风格本身做价值判断,就是觉得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高级,这就叫风格价值判断。很多人可能通过万青的这张专辑第一次听到了一个风格叫艺术摇滚/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就觉得万青这只乐队玩儿的很高级。
不用这么看,什么风格里都有玩儿的好的和玩儿的差的。更何况,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Progressive Rock这个风格,你应该做的是去了解这个风格,而不是去说万青做得好。你真的了解这个风格里面玩儿的好的乐队都是什么样么?说话不怕闪了舌头么。
3:正常一点听音乐。
虽然我熟悉最近大家这些年听音乐的姿势不太一样。但是我还是通过许嵩歌迷了解到了一些这个时代的歌迷们喜欢的解读方式。我最近写乐评的这一年也熟悉了你们这种零敲碎打的电影拉片似的废话连篇的解读方式了。
怎么说呢?
既没有真正把音乐本身分析透彻,也没有真的把艺术谈透。我希望大家对一张唱片如果产生了膜拜情绪的时候,在膜拜的同时多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膜拜他。他是否真的无法被超越,技术上,意识上,表达上。
你是因为什么样的需要去膜拜这样的音乐呢?你是缺少在音乐上的膜拜对象么?还是想要石家庄户口?
——
最后,以上三点都是个人情感抒发,以下是关于这张唱片的正经评价。
(一)
很多人问我,像万青这样的唱片有什么推荐么?当然,往远了说,Progressive Rock这个风格20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但是我还是会推荐一下King Crimson比较近的一张唱片。可能比较符合爱好者们比较喜欢的有一些理念。整张唱片的构思结构上也和万青的这张唱片相似,器乐作品穿插一些歌曲。隐晦的,人文主义的歌词。
我希望你们先听听这张再说,也是从第一首听到最后一首,连着来。
比如你们喜欢好听的,如河北米其林一般的有这样的:
也有带点儿史诗味儿的隐晦的歌词
喜欢狠的,有这样的。
这个“操睡吃喝梦”是我第一个Blog的名字。我从十六七岁时候开始听艺术摇滚,到今天也算是一个艺术摇滚老粉狗了。
这首歌就更直接了。为了节省篇幅,我就不贴歌词了,网易云都翻译的挺好的,就别在这儿废话了。这首《People》,基本上和窦唯的《高级动物》一个水平了。
这些是歌儿,器乐演奏方面,有两台架子鼓打出来的。
不再贴了,再贴就把这张专辑不按顺序重组一遍了。
之所以一上来拿一张King Crimson,还不是他们最著名的一张专辑的摆在这里。是为了先把大家内心的那种神话感去掉一些。了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非常反对给音乐直接下“好”与“不好”的价值判断的。之所以要在万青的这张唱片强调这件事儿,是因为这张唱片对如今的年轻听众来说很特殊。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如果在这张唱片里,听到一些地方你感觉到别扭或者疑惑是有两个可能性的,一个是你真没听明白。一个是他们没做好。
如果试图真的去了解和揣测万青的创作意图,你当然可以使劲的去解读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在我看,作为评价者来说,不应该去生硬的试图去合理化音乐人所有在音乐上的选择。万青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没做到位。
他们为什么没做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意识不到位,技术不到位,眼界不到位。
我在此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采石》这首歌非常震撼,尤其结尾处。很简单,因为这首歌最后有一段非常持续的低频。
一般来说,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在20-20kHz,20Hz以下的声音,人耳是感受不到的。
我2016年就曾经说过一个事情,有很多频率的声音,人耳听不到,但是人感受得到,当时很多人说我是玄学。你们可以看看这个回答下面的科学家们,都是被奈奎斯特定理洗脑的Hifi大师们。
他们知道的东西还是比较有限的,比如说,他们可能不知道有个东西叫做“次声波”
关于次声波这个东西有多厉害,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次声波武器,简单说,频率越低的声音,越无法被阻隔,越接近我们的内脏震动频率,在次声波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所以你在听《采石》最后的那种令人烦躁的情绪共鸣,其实是你躲不开的。我几天前说过这首歌的低频比较多。就是因为这种低频的作用手法,并不是很前卫。除了你们在百度百科里面看到的这个实验,实际上在Sun Ra和John Cage在1986年的一场现场演出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而且他用的润物细无声,特别接近次声波的极限,人根本听不出来。我是几次听了以后发现不对,才从频率监测上发现了这次现场的心机。
当然这个Mp3有没有这个效果,我不保证啊。
还要在这里稍微补充一下。因为下面有评论质疑了低频的回放问题。即即使有这么低的低频,未必会被回放设备放出来,因为放超低需要有专门的超低音单元才行。
这话说的一点毛都没有病。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频率监测插件本身的准确性,其实是靠算的,而不是纯模拟的频率监测,所以首先这个监测是不准的,有误差的。比如我们在这个音乐的波形里面看到她在20hz的位置有一个峰值,但是这个峰值未必在回放的时候真的在20hz。
第二,对于低频来说,实际上不需要下潜到20Hz,就可以让你的皮肤有反应。换句话说,你能感觉到的震动或者是因为低频所带来的不适感,只需要低频持续在一个峰值上维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下潜到多深的频率。这点每个人因人而异,我们说次声波武器,那是声波在器官的共振频率上,这个本身是很可怕的。所以一般大型音响的电子分频,也要把20Hz以下的次声波给截掉。
第三,回到这么做的艺术性,本身用低频噪音模拟采石,玩儿的太浅了。
先说一些技术上的事情,是为了告诉大家。从题材上,从音乐上,万青并没有做出任何新的,让我感觉到一些超越时代的,或者是绝对领先于时代的表达。
从概念,到编排,再到最后的演绎,技术。万青的这张专辑放在所有Progressive Rock里面,都只能算得上是个中等水平的作品。
(二)
我们需要意识到,任何音乐形式在自己表达的命题上都是有局限性的。
当你试图去表达一个特别宏大的主题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交响乐团,或者是一台大型管风琴就是要比一支摇滚乐队更有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一首三分钟的流行音乐,和像马勒那样的大型交响作品,到底哪个可以触及真正宏大的主题,这个甚至都不用我举例子你都能明白。
所以,风格,乃至所有技术和表达的关系是,艺术家们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看起来我说了一句废话,其实万青唱片的优点和问题都在这里。
万青的第一张唱片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传统摇滚乐的那一套表达方式和技法。他们的歌词和他们的音乐是合一的,最关键的是,这种表达是完全没有负担的。
在万青的上一张专辑里,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尤其是这首歌结尾的编排,在大提琴把这首歌的情绪推到最高点的时候,用一句“就在一瞬间,握紧我矛盾密布的手”一下把所有情绪凝固在一个有情绪的动作和失真吉他中。
这种表达跟我们的上面提到的那种用大量的低频堆砌出来的生理性的焦虑感而言,要相对巧妙得多。
同时,在两首歌的连接部,这张专辑的《采石》和《山雀》之间的链接,其实也没有考虑到生理上的焦虑感是需要身体的恢复与平复的。我们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你跟你女朋友大吵一架,非常暴躁,你最好的方法是认错,安慰她,跟她表达你的爱意,而不是一上来就说咱俩打一炮,体会一下爱情里最高的快乐。
当然音乐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更好,都是值得商榷的。就比如我们看得出来万青在这张专辑里面的一些器乐作品比如《绕越》这样的起的就是声乐作品之间的衔接作用。但是即使是这样,衔接是否做好了,还是可以推敲的。
对于Progressive Rock这个风格来说,歌曲之间或者内部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像是一个DJ放歌,对于情绪的掌控的能力一般。我前两天曾经说过对于万青的这张唱片,他们需要研究的是比Progressive Rock更加根源的音乐,比如五十年代的自有爵士和六十年代的自由即兴,这样才能对自己音乐中的管乐选择更加有数,我在这里举个例子。
还拿King Crimson来说
这是一张1969年的唱片,你在其中可以听到中间的一段器乐段落,非常疯狂。如果你对这段器乐中的Sax理解不太了,不如看看他们现场的演出。
我自己也录了一段这张唱片中间的器乐部分。
通过这段演出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对于King Crimson这首歌的基本编排思路上,Sax在里面到底是准备干嘛的。他需要接近的其实并不是John Coltrane那种偏向于神性的演出,而是需要更加接近于Ornette Coleman这种神经病似的演出。
King Crimson在这首著名的《21st Century Schizoid Man》里面最核心的思路,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摇滚乐思维,而是建立在自由爵士乃至自由即兴思维下的音乐。所以你能够在中间的那段器乐独奏里面听到更疯狂的东西。所以,回到《采石》这首歌,这里面的爵士部分表达力的缺乏,实际上是合作乐手是否能够真的深刻体会到乐队创作的思路,并且在Solo的风格选择上,是否能真的达得到乐队的需求。
从对音乐的理解上看,我认为万青对弦乐的表达,还是吃的比较透的。比如在他们的音乐中提琴的选择,包括提琴音色的选择。不用说这一张,就说上一张《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大提琴的音色,就非常对。反过来对于爵士乐的理解,还是相对“甜”了一些,他们需要去接触那些更极端的爵士乐,以触及能匹配合适他们的力量的声音。
包括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他们关于噪音的选择,也能够凸显出他们对于实验音乐理解的刻板。这些东西,他们应该去参考日本音乐家阿部薰的一些作品,比如著名的《解体的交感》。
实验音乐不是胡来,包括噪音也是。对于艺术性相对较强的音乐而言,他更符合木桶理论的审美原理,一个地方差一点,最后就会让整张唱片变得有问题。
(三)
先抑后扬,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我们还是要来表扬一下这张唱片。很多人喜欢这张唱片,是因为这张唱片在做的表达是时代表达。
万青这个乐队非常好,好就好在,他们一直在试图表达时代。他们一直在试图去抓住这个时代的焦虑,思考这个时代和自己的关系,最后用音乐把它们表达出来。
这个时代是一个浅思考时代,如同你每天在知乎看到的那些问题与回答一样,很多回答当天很热,一周后就过去了。流行文化时代就是这样,但是万青所抓住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这个时代里面比较深层的焦虑问题。
就好像我们称赞了万青十年,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依旧“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仍然在每天下班后觉得“黑暗好像 一颗巨石,按在胸口”。
我很喜欢万青这张专题所表达出的那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是我们和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产生的脱节感。一周不上网,我们就不了解很多热点,仨月不上网,你可能就看不懂脱口秀了。看不懂脱口秀,你可能还不知道男人是没有底线的。
万青十年前焦虑,歌唱焦虑。十年以后,他们依旧在歌唱焦虑。
十年前无解,十年后依旧无解。
我非常喜欢这种现实主义的歌唱。他们的敏锐,思考的角度,都是让我感觉到十分出色的。一个艺术家,技术上的进步远远要比意识上的进步容易的多。没做好可以总结经验再做。但是因为走到台前,就放弃思索,或是让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包袱中,那就意味着艺术生涯的完结了。
虽然我觉得十年墨迹点儿,但是我还是看好万青的下一张专辑。因为一个十年这样了,大概下一个不知道多少年还会这样。扛过第一个十年,可能是最重要的。
所以,即使我们看像King Crimson这么伟大的乐队,他们的成员也是换来换去。窦唯宁可一个人与这个社会断开。我喜欢万青的这种距离感,在于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若即若离,好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爱这个世界,却又说不上那么爱。
(四)
一群老大哥能在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做这样的选择,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他们负责的做音乐,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张唱片,我也更负责的把这张唱片写给大家看。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任何艺术品是完美的。如果我们想进步,我们需要获取这些艺术品中优秀的部分,分析,并且总结那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这张唱片中,万青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利用自己不熟悉的表达方式表达哪怕自己很熟悉的话题上的问题,我来告诉大家的仅仅是锤炼自己表达方式的方法。这些分析方法和学习原理,不仅仅在音乐中奏效,在所有艺术的学习中,都是有效的。
所以,无论是对于万青来说,还是对于喜欢这张唱片的你来说,我认为,学习艺术对你们来说都是必要的。
技法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是艺术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关系。我们看到很多音乐生,做不出音乐,或者是做的音乐非常难听,就是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太差。由此也让他们无法理解,技法的用处以自己缺乏的技法到底是什么。
万能青年旅店这张专辑里面音乐上的问题,其实是中国音乐人普遍的问题。当然,不止是音乐人。可能是中国这些搞艺术的人里面,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
恰巧,这会儿,恰巧是我和 @相墉 还有 @国元 做的书法课招生的时候。
今年下半年的招生简章和学生作业,相墉太懒了,还没总结出来。先贴个今年上半年的。
感兴趣的同学,你们就直接私信我或者相墉吧。
你们也许不想学书法,觉得书法这艺术太古老了是吧,那么你就彻底弄不明白,万能青年旅店这张专辑
这几个字到底写的怎么样。
不过我不强求你们。如果你们不想学书法,还可以看看这个。 好基友@Tianxi 的新书,知乎出品。
反正吧,我觉得不打广告,白瞎我这一下午分析这么多了,你们又不给我打钱,我图个啥呢。
太多的答案都在意淫,你们真的听出那么多东西了?什么工业,什么现代化,什么乌云背后的影子……你们确定他们要表达的是这些你这个脑子想出来的东西?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人类灭亡的前奏紧迫感?
有没有人能简单地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