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爆发于1592年,彻底改变了东北亚的地缘格局。起源于李昖(朝鲜宣宗)拒绝了平秀吉(日本太阁)的要求。
日本集结了庞大的兵力(十五万),在朝鲜南部的釜山、庆州登陆,随后迅速北进,掀起了这场历时长达七年的战争。
韩称壬辰·丁酉倭乱,日称文禄‧庆长之役
日军兵贵神速,攻克了漢阳、开城、平壤等朝鲜三京,朝鲜君主与朝臣向北逃亡,选择向明国送书,希望派遣援兵。
李如松进兵后收复了平壤、开城,逼退了日军北进的步伐,仅四个月就将日军压到了南部的全罗、庆尚两道。随后明国就班师回朝,坐视朝日两国拼杀。
朝鲜在经历了初期慌乱后逐渐找到状态,如在庆尚道和全罗道,就有郭再祐、仁弘、孙仁甲、金沔、金千镒、高敬命、李基鲁、洪彦秀等将领力战倭贼。
期间朝鲜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知名的就是三大捷:晋州大捷、闲山岛大捷、幸州大捷,最终逼日本选择谈判。
随着谈判破裂,1597年日军再次来犯,元均统领的朝鲜水师在漆川梁遭遇藤堂高虎,元均本人阵亡,朝军损失惨重。
此役打破了朝鲜此前始终掌握的制海权。
日军相继攻破了泗川、南海、光州,在全罗道南原城,明将杨元临战前率部北逃,而朝将李福男以下将士皆殉难。
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贸然溃退,让加藤清正顷刻就突破了漢阳以南的屏障,让朝鲜险些面对再一次的都城沦陷。
朝鲜督元帅权栗亲率大军围攻蔚山城,此役朝鲜军奋战十分英勇,深受明国经略杨镐的赞赏。其部将金应瑞后期作为南线统帅,也曾与小早川秋秀鏖战。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明军三路主将(麻贵、刘綎、董一元)相继受挫,泗川、顺天等地多次战败,局面陷入被动。
而日本太阁平秀吉病逝,让日军决定从朝鲜撤军。小西行长原本与刘綎达成协议,但明军出尔反尔围堵日军撤退,由此导致了岛津义弘率军从巨济岛驰援。
露梁海战中,日军毙杀邓子龙、李舜臣,还成功将被包围的小西行长救出来,而朝鲜、明国打伏击却损失惨重。
最终这场战争以朝鲜胜、日本败告终。
问题是现在的驱逐舰的火炮的穿深不够,怎么洗也不太可能洗的动装甲战列舰,诚然二战战列舰的主炮命中率是低,但是现在的驱逐舰薄皮大馅但凡命中一发半穿弹都可以造成重创,我觉得驱逐舰还不如靠着机动去雷击战列舰比较有把握(不让带导弹,鱼雷应该会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