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面临毕业,毕业论文早就写完了,工作也找好了,剩下的无非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量也很少,就是有些繁琐。现在疫情当前,出门不方便,也没法旅游,所以每天没啥事做,只能在家待着。
待了几天之后,我感觉自己明显开始变得迟缓,身体也不好,脑子转得也慢了,总之就是很难受,浑身没有一处舒服。工作一停滞,社交一中断,整个人开始迅速劣化,我自己照镜子都觉得面目可憎,心理变得脆弱,每天患得患失,到处担心,焦躁不安,精神面貌非常差。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愚笨、衰弱、神经质。
但好在我明确地知道自己这种现状的成因,也清楚地知道解决方案。只要我及时找到事做,毕业之后投入紧张的工作(打灰)中,这些乱七八糟的小毛病都会随之消失。
但很多家庭主妇(夫)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一个人她(他)一旦进入全职的家务劳动中,脱离开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整个人就会迅速劣化,哪怕你是清华的博士,呆不出三个月保证你的智力像文盲一样低下。哪怕你是职业运动员,呆不出三个月保证你的身体素质像老头子一样衰弱。当然这种劣化其实是可逆的,只要你恢复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不需要几天你就可以像过去一样生龙活虎。但如果长此以往呢?可逆的伤害就会变得不可逆。
你想想,一个劣化状态的人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都是大人的镜子。一个脱离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的大人,会自然变得愚笨、衰弱、神经质,那她(他)自然而然地就会教育出一个愚笨、衰弱、神经质的孩子。就算你把房间打扫得再干净、把菜色的花样做得再多,那又有什么用呢?
人不能脱离开社会活动。为什么很多亿万富翁要去做月薪五千的工作,这当然不是为了钱,这是为了社会生活。脱离社会生活无异于自杀,而且不是慢性,是急性。
是的。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前提是你能干得好。
全职妈妈也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只要辞职在家不上班,负责做饭家务接送孩子就叫全职妈妈在教育孩子。那叫没能力同时上班+带娃,只好呆家里带孩子。
这就像有人加班是在创业,有人加班是因为本职工作做不完。不是所有的加班都是奋斗或者被剥削,有时候只是因为你笨。
你们要有能力区分现象和本质。
ps:我的朋友圈里那些全职太太里只有一位师兄的太太可以叫做是全职妈妈教育孩子:大女儿今年哈佛毕业,二女儿今年上哈佛,小女儿高一也是哈佛的样子。剩下的那些太太都是单纯因为老公挣的太多了。
我曾经也为是否全职这个问题纠结很多年。
放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很难定义什么样的孩子是“更好”的,本回答仅仅客观描述一下,自己所观察到身边孩子在成绩、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情况。
先说结论:
单纯从成绩和课外活动角度来评价,孩子的表现,与家长投入的时间、精力确实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正相关关系。
全职妈妈在投入时间、精力上有先天优势,但没有持续修炼、方法不对的全职家长,孩子综合表现也差强人意。
我家小小顿同学所在学校算是名校里的中等位置,因为身处国内高科技产业最密集的区域,周围的高知、高学历家长非常多,虽然比起“海淀妈妈”要逊色不少,但整体教育氛围还算比较浓厚。
卓越孩子观察:班里成绩顶尖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里有个全职妈妈,就是家里有个当老师的家长。
小小顿的班级里,有接近一半的孩子,家里是全职妈妈,或是本校和外校教职工。
全职妈妈比较有精力和时间,研究、交流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孰优孰劣、辅导机构的名师情况、夏令营、各类社团含金量、名校坑位情况、入坑路径……
除了升学相关信息外,一些全职妈妈对比赛体系的路径研究也造诣颇深。
这些信息搜集、资源对接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相关信息往往通过各类非正式渠道传播,需要能接触到相关领域的小众圈子里。
那些学校教职工,在你家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观察别人家孩子的成长路径,他们见过的超车弯道和目睹过的坑,比你吃过的大米还多。
加上本身属于圈内人,各种信息来源都非常充沛,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都超越了普通人。
以上这些家长,他们是“职业家长”。
他们知道哪些技能需要童子功,哪些技能学习的窗口期在什么年龄段,知道参加什么比赛、参加什么团体、学什么乐器对将来发展有什么作用,哪些路径、哪些技能竞争不激烈。
和“兼职家长”相比,这何尝不是大家起跑线都不在一起?
学校的家长群里,在职妈妈能持续活跃2年已经算优秀的了,大部分家长到小学高年级后,连群里的打印任务、提交副科作业等通知都会看漏。
下了班根本提不起精力辅导功课,更别提给班级持续的用爱发电发光发热、做老师的左膀右臂,有事没事跟老师勾兑一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业进步这些远大理想了。
一般孩子观察:全职妈妈有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去实践不同的教育思路、规划和态度。
有些成绩普通的孩子,很可能其实并不普通。
如今的社会不再像从前,所有人都是奔着一个方向而去:评价学生只有一个指标——成绩,评价成年人只有一个指标——Money。
也许是孩子有天赋、也许是家长能提供相应资源、也许是为了避开激烈竞争,有一部分孩子的培养呈现出了不同方向的小趋势:
有一些孩子虽然校内考试成绩普通,但孩子未来计划走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路线,在一些含金量很高的赛事上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这些赛事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陪练,在不同城市穿梭,非全职妈妈很难应付。
有朋友的孩子,已经在中学阶段过渡到了异地的舞蹈院校、音乐学院、滑冰队等非主流渠道中,只有全职妈妈才有条件陪着去。
还有些孩子将来计划出国,寒暑假家长都陪着孩子在国外参加各类培训、活动项目、海外大师课程。
当我们不再单纯以成绩论英雄,有很多奋斗和成绩是班级群里看不到的。
代表着家庭对教育多样化的思考,和未来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弱势孩子观察:学业表现偏差,课外也没有建树的孩子中,也有部分家里是全职妈妈。
我和其中一些家长有过接触,他们并非不重视教育,相反他们都有自己对教育的思考:
部分家长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快乐童年”教育理念;
部分家长更重视性格、情商、抗压能力等方面培养;
部分家长没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路径,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
最后一类家长,属于因欲求不得而心累的那一群。
一方面妈妈放弃了职业发展,希望自己的沉没成本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
在孩子实际表现与期望存在差距的时候,心理上、情绪上难以接受,心态比较容易崩,容易通过贬低、刺激等方式逼迫孩子,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表现更不好。
另一方面,过分高估并依赖课外辅导机构,孩子的学习陷入了:
成绩不好——课外辅导——还是不好——更多的课外辅导的恶性循环。
这类孩子也很累,妈妈对其倾注了过多的关注,几乎每一个里程碑、每一步、每分每秒,从学习到社交、从兴趣班到吃喝拉撒,全都被家长安排满了,孩子鲜有自由可言。
这种安排可以说非常科学,但也比较功利,这些被剥夺了自由和自主权的孩子,未来的主动探索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学习、教育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投入立刻能看得到回报的事情。
而如今的教育又是一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程,常常需要家庭团体作战,如果妈妈能够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短期内是会看到很大的不同。
全职妈妈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往往并不比在职妈妈少,而且还得选对了方法、避过了坑,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更好”的娃。
那些高分孩子、课外有建树的孩子中,全职妈妈占比的确偏高,但并不是所有全职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表现均卓越。
以上观察仅仅从“技能”掌握的角度,而人有更多的软实力难以衡量和观察,在长长的一生中,儿时“技能”卓越的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一样难预测。
最后这句话,比较主观,也许只是一个在职妈妈最后的倔强。
你好,我是 @牛小顿
在这里为你分享更多
关于人生经验,关于教育、成长的思考
关注我,一同强势成长,一同探索不走弯路的人生~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大家知不知道特斯拉每次回应说的“后台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后台显示踏板踩得清”里面所说的“后台系统”是什么意思?
特斯拉的意思是说,你在特斯拉上面的一举一动,从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体重身型,你的每一次油门和刹车踩塌,你用特斯拉听的每一首歌,特斯拉车身上每个录像机的内容,全部上传到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可以任意调用。
我在美国大科技公司也做了一段时间,这种监视用户一举一动的烂事也被迫做了不少。我跟你保证,美国没有一个科技公司没有在做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对,一个都没有!
而特斯拉和谷歌之类的普通美国科技公司有什么区别呢?特斯拉和普通美国科技公司的区别是,特斯拉老板马斯克非常受美国统治阶级和军工系统的信任。马斯克的另外一个公司SpaceX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军方的承包商。马斯克可以说是美国第一大军火商。
也就是说每一个特斯拉用户的性格、习惯,都尽在美军掌握。每一台特斯拉,都可能成为美军在中国的全角度监视摄像头。你买的每一台特斯拉,可能都会变成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台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抵制特斯拉,人人有责。
对了,忘记说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刹车踏板“踩不下去”吗?因为很可能刹车踩不踩得下去,踩下去了有没有用,甚至油门踩不踩得下去,方向怎么控制,都是特斯拉的程序决定的。到时候要是美国准备向中国突袭,直接让你们车毁人亡再撞死几个行人都可能。
什么,你说美国不会伤害平民?请问你忘了美国是唯一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吗?请问你忘了美国用核武器一次无差别杀害几十万日本平民了吗?请问美国现在忏悔了吗?现在向原子弹受害者道歉了吗?
什么,你说日本是坏的,中国是好的?很可惜在美国统治阶层的洗脑之下,普通美国人不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