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上升到运动,首先就要确定是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如果是文化运动,他们随便搞,乐见其成。要是政治运动,那就是排他性支配。
说到底只是一件衣服,人们有选择的自由,想穿哪个穿哪个。人们喜欢的是“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汉服,后续的文化符号是穿上后的生活方式衍生品。
那么所谓的汉服运动首先是审美改造,其次是生活改造,政治改造是最末尾的顺理成章的。
问题是一件单纯的衣服恰好与《明朝那些事》掀起的明朝热和中国崛起的民族热相结合,不少非蠢即坏的人进来把衣服运动上升到政治运动,必然让不少路人心生警惕甚至厌恶。
仿佛不穿不认可不支持你就不是中国人且奴性十足,要是反对还能自圆其说直接身份政治盖帽子成汉奸满遗包藏祸心,或者是被利用的蠢蛋可怜人。
这件事完全可以告诉我们要是大陆搞台湾那样的民选制度会是什么结果,和对岸一模一样,不顾事实先盖帽子。
而且真正普通的汉服爱好者也是受害者,他们的声音被漠视掩盖,不得不被汉服政治正确裹挟网爆。
然后又出现另一波反汉服的政治正确出现谋取利益,这件单纯的文化运动就被两派极端政治势力搞脏搞臭。失败了他们就把锅甩给对方,成功了就自诩自己是领导者是成功的关键。
大多数在这个过程中成了沉默的群体。
2015年汉服市场规模才1.9亿,2019年就达到45.2亿。2020年因为有“疫情”的影响,但市场规模达到63.6个亿,难得的逆增长;2021年汉服市场规模突破100亿。
从2015年到2021年,1.9亿到100亿增长近一百倍。据央视网报道,2021年汉服爱好者的规模达接近700万,已购汉服用户已有1800万,潜在用户4.5亿人。
你管这叫很多人讨厌汉服复兴运动?
河南、团中央、春晚都在推汉服,你管这叫很多人讨厌汉服复兴运动?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在讨厌汉服复兴呢?肯定是满遗呀!
汉服爱好者的人数,都比满族人口还多,你管这叫很多人讨厌汉服复兴运动?
莫非除了满遗,连满族同胞都在讨厌汉服复兴,所以才会显得有很多人讨厌汉服复兴。
我想绝对不是这样的,绝大部分满族同胞都是好的,因为我有满族朋友也喜欢汉服。
所以满族同胞必须以满遗为耻,要与他们做分割,必要时可以用自己正义之手打醒他们。
因为这是在救满遗他们,你现在如果不打醒他们,以后等待他们的就不是几巴掌,而是牢狱之灾了。
汉服复兴的名声完全是被所谓的汉服圈败坏的。
注意,“汉服圈”不等于“穿汉服的人”,正如“字母圈”不等于“玩SM的人”,“粉圈”不等于“崇拜明星的人”。“圈内人”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喜好”,而具有被强化的群体行为。
山正之争,党同伐异,哗众取宠、煽动对立,动辄上纲上线,乌烟瘴气,商家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圈子里甚至还掺杂着以cosplay为名义的变相福利姬行为。自己去知乎搜索一下汉服圈的名声,比字母圈都好不到哪去。
汉服本身没什么不好,穿汉服本身也只是一个爱好,想穿就穿一点问题都没有,你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小姐姐穿汉服会厌恶吗?会反胃吗?
但某圈将其异化为舆论工具和情绪输出的手段,以意见领袖自居,指点江山,党同伐异,甘当商业炒作的马前卒,恰极端主义的烂饭,又怎能不让人厌恶?
这么多人是多少人?恁统计过吗?辫子马褂这种垃圾半岛都不愿意抢,如果您觉得好,就这么打扮呗!
你一骂他,他就说我们就是穿个衣服;
你不骂他,他就说要复兴汉族传统文化。
啥传统文化?三从四德?还是忠孝节义?臭不可闻。
6因为,汉服真的可以复兴。
而且汉服复兴的速度,远远超出反对者,甚至支持者的预料。这足够让反对者开始丧心病狂,火力异常猛烈地攻击汉服。
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汉服?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人”,具体是些什么人?
黑汉服的话术里,有一套是“汉服是被历史淘汰的”。
问题在于,历史曾经“淘汰”了汉服,那么,现在,历史又重新选择了汉服。
如果汉服绝不可能复兴,那为什么某些人这么心急火燎地死命黑汉服呢?明明汉服又不可能成功复兴,坐等汉服运动失败不好吗??
不好,因为汉服运动压根就不会失败。
虽然这些人到处宣传汉服绝无复兴的可能,但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汉服肯定会复兴。
如果汉族人战斗力相对偏低,那几千年绝大部分时间在草原放羊的游牧民族堪称垃圾中的战斗机。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