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逐渐合理合法的不公平··············
早期的不公平,至少大家都会说
你不讲理啊··
现在人家合情合理哈法
一、
首先,最早的时候,是两极分化的,一部分提前知道了要恢复高考,就开始看书复习,不再参加劳动了。(注当时推荐上大学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比如张铁生毕业了还是要回去种地的)
等到高考开始的时候,这批人是占据了很大优势的,还有一部分是纯靠天赋硬考上了
这就是两级分化,第一批是很占据优势的,首先前边的被清理三种人彻底靠边站了,不构成威胁,然后80年代大批专业都不再招生了,也没后来的人产生威胁,换句话说,他们闭着眼混,现在都是教授副教授各地各学校的大拿了····大家吐槽的很多作协的主席,很多大学里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的“教授”,绝大部分都是这种人。
第二批这批纯靠天赋考上的,算是当时最后一批脊梁了
二、
大批量取消农村学校,一个县大概一年只能考上个位数的大学本科,十个左右的专科,几十个大专等,农村户口的就更少了
农村教师素质大幅度下滑
可以说,竞争力非常低
这时候,上大学的大部分都是高晓松这样的,不需要多努力的学习,就能考上了
三、
各地逐渐区分
这个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北京考卷了······
其实北京算是小中国,两极分化的更厉害
每年各地的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几乎都在北京
他们的孩子竞争力很恐怖
但是北京本地土著,就惨了,郊区的第一,全市都不一定能进前一千···
其实这是另外一个问题,题目很难,你孩子700分,我孩子500分,我孩子虽然有什么高尔夫球 证、马术证、钢琴舞蹈健美操等等等一堆证,但是不要你孩子要我孩子也说不过去
现在题目简简单单,你孩子740分,我孩子也能考650,,这时候要我孩子就说的过去了
当然,现在北上广深土著大部分都是孩子去国外了。
四、
“这两年,北大、清华在浙江通过裸分招生,数量已经非常少了。去年两所学校招收的裸分考生只有20多人,今年30多人。大部分考生都是通过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进北大清华的。还有部分通过博雅计划、领军计划被录取。”
你觉得小县城的孩子们,上得起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进北大清华的。还有博雅计划、领军计划???估计他们连知道都不知道吧····
这就是我说的
合理合法的不公平
本来是为那些万里挑一的偏才留的口子
现在全都是“偏才”了·······
高考不公平,但已经是当下社会最公平的事情之一了。
这么说吧,当下社会还能和“公平”俩字沾边的,也就是所有像高考一样组织严密的考试决定的事情了。
你说他不公平?一张卷子,有本事你就上没本事你就下去。
你说他公平?一张卷子背后,那有钱的他就有名师指点,比农民的儿子那就是能答的更好。那北京户口因为学校多招生人数多,他就是比山东户口更容易考上大学。
说到底,高考是绝对公平的形式。但是高考背后资源配置优势劣势和资本流向带来的绝对的不公平,那又岂是高考可以消除解决的?
要说公平,考公吊打高考啊。。。
中国有一段时间取消了高考。
从1966年夏季开始,取消高考。这次取消高考当然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
一 当时工农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基层缺乏技术人才,很多人不识图纸,不懂资料,不会用机器,不会修机器等等。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都想呆在城市里坐办公室。而且那个时候大学生很少,即使下去也不够用的。大学里按部就班地教学,培养大学生太慢了,三四年、五六年才能毕业,远水不解近渴。
二 干部、知识分子的子女受教育条件好,在高考中明显处于优势。广大农村,有些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怎么参加高考?干部、知识分子的子女考上大学,又能当干部、知识分子,如此代代传下去……而且他们的生活条件好,更不愿意到基层吃苦。
这两个原因就促使取消高考,采用推荐的方式上大学。
推荐这种形式古代就有,科举考试之前用的是“举孝廉”的方式。不过那个时候是官员、乡贤举孝廉,而这个时候是工人农民举荐。
六十年代,上海机床厂非常缺技术人员,而国家没有技术人员分配给这个厂,这个厂就想到了自己培养的办法,从工人中选拔出来优秀的人员,由厂里的工程师给上课,学成后回到工作岗位。
这个办法被教员知道了,教员很支持,于是在1968年7月21日批示:
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段批示俗称“七二一指示”。
从此就开始了“工农兵大学”。
就是从工农兵、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推荐初中以上文化的,思想品德好,吃苦耐劳的人去上大学。这些人就是工农兵大学生。
当时采取的是群众推荐,地方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式。这样,干部、知识分子的子女就无法上大学了。
这些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遵守“三来三去”的原则——社里来社里去,厂里来厂里去,哪里来哪里去。
工农兵大学改变了教学方针,压缩了学制,只教实用的干货。
比方说,淹咸鸭蛋,只教怎么淹,多少鸭蛋放多少盐就行。其它的,至于咸鸭蛋的香味是怎么来的,咸鸭蛋的蛋黄为什么会变成诱人的红色,为什么会冒油,这些都是少数高级研究人员的事情,在教学中不要教,老师讲不清楚,学生也学不明白,工作中又用不到,白浪费精力和时间。所以这些工农兵大学生经过一两年时间的培训,学的都是干货,很快回到地方,解决了地方上缺乏技术人员的难题,发挥了很大作用。
再拿当时医科大学编写《赤脚医生手册》为例。
当时广大农村缺乏医生,医科大学毕业生又少,还不想到农村去受苦,所以教员就想到了为农村培养赤脚医生的办法。就是从农民和知识青年中选拔优秀的,到医科大学和医院里接受短期培训,然后回到农村给农民治病。为了培训这些赤脚医生,当时编了很多教材,其中以上海中医学院和浙江中医学院集体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最有名。
这本教材出版于1969年,多次再版。里面全都是干货,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怎么诊断,怎么治疗,怎么用药,都干脆利索,直奔主题。不像那些耍把戏的,光空喊就是不来真的。
这本教材也成很多医科大学生临床的必备教材。很多医科大学生毕业之后到了医院,临床治疗的时候,都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一无用处,畏首畏尾,疑神疑鬼,不敢诊断,这本参考书,让他们吃了定心丸。
这本教材还得到了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极度赞美,把它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向全世界推广。
当然,赤脚医生不被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到1977年恢复高考前工农兵大学共招生94万多人,为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过恢复高考后,就不承认他们的学历了,说他们都是垃圾,就像很多人说赤脚医生是垃圾一样。
庄子一次走路,路上的车辙沟里有一条鱼快渴死了,向庄子求救: 先生,救救我吧。庄子说,好啊,我现在就回去拿锨,挖一条河直通长江,把长江水引过来,让你喝个够,还能到长江里畅游,永远幸福快乐。鱼说,别整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等你把长江水引过来,我早就渴死了。现在我只要一碗水就行。
一个人在沙漠里快渴死了,他也知道矿泉水好喝,但是没有啊,连尿都得喝。
这就是远水不解近渴。
很多人说,还是正式的大学生好,博士硕士水平高。你们能知道这些,教员当然也不可能不知道博士硕士好。但是有吗?什么时候能培养出来?
当然不公平,每天说“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人——应该都不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看的资料比较少,认知偏差,也可能是既得利益者,又或者就是从小这么被人忽悠的。
这个问题我跟其他在教育领域的知友已经科普过很多次了,并且连续科普了几年,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就不强调了。如果公平,教育部不会连续对高考进行长达30-40年的连续改革。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公平,从考试形式到考试内容,都有试图做改革,做突破,使之变得更加的相对公平。以后还会进一步的改革。
希望大家可以多科普一下,互相传达下,不要再让这种低质量的问题到达知乎的首页。这就好比再问,感冒是不是病,会让人痛苦一样,过于常识性了。不要翻来覆去的讨论最最基础的事情——真正的好题目应该是开放式的,比如:如何改革,才可以让高考更加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