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机械学院待过20年的校友,现在依然在这个领域做技术转化工作,有几点想法:1.相对于专业志趣,GPA在专业选择中的作用不应该太明显,或者至少不是同等重要的;2.从一篇文章中,老师之前能看出来你的态度;态度同等认真的情况下,绝对能判断出谁目前更适合哪个专业;3.如果想转专业,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果我去不了机械学院外的A专业,我更愿意就在机械学院读B专业而不是C专业或D专业”,对不起,我觉得你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的专业志趣;4.专业跟未来从事工作的匹配性绝对不如绝大多数低年级学弟们想象的那么大,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单位会依靠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包打天下。
相对于原帖中的问题,我觉得大家也许更应该关心操作实务,比如谁来判卷?某一院系超员后对外调剂程序是什么?等等。
强烈建议:大学阶段多做实习多下企业,这比单纯依靠书本来琢磨未来要好得多
居然在知乎看到了
@马明星老师,还没什么人点赞,知乎真的是清华BBS吗?
能看得出来设计这个政策的老师非常有教育创新的激情,想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至于具体操作上的难度,和其他答案举的好多极端例子不同,机械、精仪、热能、汽车四大专业的差别,绝对没有经管和社科的差别那么大。至少本科前两年的主干课程基本是没区别的。甚至像有个答案说的,如果把工业工程拉进来可能会乱套,但现在不是没把工业工程拉进来嘛。
比如说,我自己在机械系呆过,我那一年和我前几年的年级第一,都转系去了电机系,而不是机械学院的其他专业…黑本专业就此打住。
退一步说,如果某个院系真的特别火的话,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最后肯定是会参照成绩的,别把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当傻子。但是我确实很怀疑在现状下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肯定也没法打保票,反正先试试嘛。
转系的问题,我有一点微小的经历。就像马老师说的,如果有“如果A专业去不了,我宁愿去B专业”的想法,只能说明你还没想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转系不开放第二志愿的原因吧。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