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传递的三观? 第2页

              

user avatar   yangzi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春晚我最喜欢《催婚》这个小品,主创人员真的用心辣!


对于男性,这个小品贴心地告诉你,你结不了婚是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你又丑又胖,因为你脑子不好使没有眼力见儿,所以别挣扎辣!弃疗吧!


我们单位码农小王,单身到35岁,长期996内分泌失调,工作压力大暴饮暴食,一直相亲一直没人看得上,你说他有啥好纠结的,光棍到死算辣!反正也活不了多久嘛!


对于女性,这个小品又贴心的告诉你,你结不了婚只是因为你的男神他还没出现哪!千万别凑合呀!那个又高又帅又有才,连讲起土味情话都那么帅的男人,他一定会出现的呀!


我们小区的王大娘单身到58岁,后来在菜市场遇到了一个20岁的温柔帅气的阿联酋王子,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后来嫁到国外去了,原来这是真的呀!


对于父母,这个小品又贴心的告诉你,你跟孩子急啥呀,你就知道添乱,一点用都没有呀哈哈哈哈,你家孩子是万茜,你还给她找个肥猪,你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



看完这个小品,所有人都放心了,还催啥婚呀,躺平吧!主创真的用心辣!


user avatar   zhi-xu-yixiao-bu-xu-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小品如果在公知们口中崇尚言论自由的灯塔国演,

主创和演员百分之一万社死加上法庭

至于肉体,

得看精神病枪手们和擎天柱大哥有没有搭理他们的心情。

用著名大哲学家尼古拉斯赵四的话说:和谐社会把你们给救了。


user avatar   yangxi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是棒子不打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

我早在 如何看待网传时尚品牌Calvin Klein签下美国历史上政治最正确的模特:又黑又胖还是一名变性人? 这个答案里就说过,归根结底,我为什么反对身材羞辱?中国也是肥胖问题严重的国家,

“你每天996完回家,焦虑着今天没处理完的事情,还要照顾小孩,想着公司里同事的勾心斗角,心力交瘁还要去楼下挨着雾霾跑几圈,你自己能坚持多久?有些人觉得只要自己家里有几平米的空地做几个蹲起就能成功瘦身了,太天真了。减肥这件事成不成功受影响的因素绝对跟你的社会阶层、社区环境、周围人的素质、工作性质、婚姻家庭状况、人生信仰和性格、精神状态、体制原因、出身地与文化等等成千上万的因素挂钩。”

人根本没有绝对的自由意志,胖子被理所应当羞辱的原因是,人们总是把胖跟一个人的人格联系起来,仿佛胖就是主观意志的懒、不努力,所以理所应当地对胖人施加惩罚,甚至张口必口说胖对健康不好,骂你是为了帮你。然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胖,跟社会环境因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且往往越弱势的社会群体越受困扰。

不过当时这些人是怎么说的?知乎不是从始至终都反对这种所谓的“白左”价值观?至少百分之80、90的人都开口就是“只要用心,谁都能想瘦就瘦下来"、"就是懒"、“胖对健康不好,我永远不会支持这种价值观”、"知道花时间抱怨别人看不起她,不如多努努力自己瘦下来”,什么不要把美国的糟粕带到中国来,不要绑架中国男人的审美。

结果现在突然对胖子共情了,哦——原来是叙事环境从某国变成了自己的国,被身材羞辱的从美国某变性模特变成了自己,毕竟人人都得找老婆,一下就知道疼啦?说自己要996辛苦工作哪来的时间保持身材啦,说凭什么胖子就不能有爱情啦,说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是后浪有钱有时间去健身房减肥啦,我看你们一个个不是都很懂吗?

做人还是要讲良心,说出口的话多想想对错,而不是哪样对自己有利就说什么。羞辱了别人半天,突然发现怎么跟自己找老婆扯上关系了,才知道反抗了。这些人哪是理解了为什么不应该羞辱胖子?他们只理解为什么不能羞辱自己。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话往往都不好听,催婚亦是如此。

过年了,#催婚# 的话题经常就热起来,很多青年人不喜欢长辈催婚,也确实是很烦,因为哪有这么容易呢?

找个心仪的人太难了,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快活,很多自媒体也是这么说的。

这就好比你去开一家公司,公司里面有很多声音。而有一种人很聪明,每次都可以投其所好的让你开心,你想什么他都说大力拥护。

如果你天天只看这些大力拥护的内容,没几天公司可能就垮了,因为只有改进公司的不足,公司才有竞争力,而讨论不足就涉及自我批评,往往不好听。

内容也分二种文章类似,一种是父爱算法,一种是母爱算法。这名字不是我取的,是某些业内研究人员说的。

父爱算法的意思:这类大V往往是技术型的,写一些观察和干货给你参考,他不会讨好你,甚至有时候会批评一些现象。
母爱算法的意思:讨好对方,对方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喜好第一,事实客观第二,比较容易看的开心,缺点就是看多了容易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观里面,变成互联网时代的“山洞人”。

而真正有参考、学习价值的内容,他往往不会刻意去讨好读者,就好像分析经济一样,你只能以现实为分析点,这种内容越是干货就越是不会讨好读者。无论个人开心或者不开心,经济永远有自己的规律。

催婚亦是如此,如果只是纯粹站在讨好读者的立场上,很容易就可以输出情绪,把婚姻贬低的一钱不值,说人生不值得。

但是个人认为这更多是一种自我麻痹,不能解决问题。而面对问题是不容易的,但是问题往往只有面对了以后,才能开始寻找方法解决。

如果人人都真的认为结婚不好,那遇见催婚大可不必焦虑、烦躁,因为你真的不在乎的话,就不会焦虑。就好像很多人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价态度一样,上车之前希望跌,上车以后希望赶快大涨。

那么普通人为什么要结婚?今天说一下这个问题的真相,可能会揭露一些现实问题。

广大工薪阶层不是应不应该结婚,而是只能结婚,包括生育子女,都是被动的。有钱人结婚不结婚无所谓,资产足够自己一辈子生活富裕了,养老根本不需要子女。

但是普通人不行,因为普通人缺钱,所以只能使用比较传统的方法来养老,也就是人力养老,这是被动的结果。

杨丽萍可以不结婚,因为你只需要算算她资产有多厚你就懂了。杨丽萍老了,可以雇佣昂贵的护工,去享受顶级的养老资源,普通人是不可能享受这一切的。

所以微博上曾经关于杨丽萍不结婚的问题,一开始就讨论错了立意:在扯什么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什么的。

我就问你一句话,叙利亚人有没有自由?

在叙利亚被打成一片废墟以后,美国演员安吉丽娜・朱莉说:

内战以后的叙利亚,没有药品、水、电、食物等等,啥也没有,就是只有一片废墟,你无法从事任何现代化的活动,这种环境下的自由,事实上等于没有自由。

同理工薪阶层学杨丽萍追求个人主义一样,完全是南辕北辙。

有一个著名的笑话,可以形容这个逻辑:

飞机上,一只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

猪也学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

空姐大怒,将鹦鹉和猪都扔下了飞机。

这时鹦鹉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杨丽萍不结婚,工薪阶层有些人感觉很时髦,说我也要追求一下。

30年后,杨丽萍对工薪阶层说:傻了吧,我有钱。

说完去海岛度假了。


美国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有民主灯塔的光环,而是因为美国是发达国家,有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

非洲有一个叫利比里亚的国家,制度就照抄美国,国旗都是一个色系的,但是现在是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请问有人热爱“利比里亚式民主”吗?

自古以来,工薪阶层之所以生孩子多,不是因为工薪阶层是抖M,有受虐的倾向,人性都是一样的,古人养孩子更不容易,生孩子的过程就是极其艰难的。之所以古代工薪阶层一直以来都生育孩子,只是因为老了确实没人管,很惨。

现代社会有养老金,有各种社会福利保障,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什么原理。因为政府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二次分配管理者。

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人口交养老金,同时去生产大量的工业制成品,我们手里的货币就是废纸一张,有了大量的物质,可供货币兑换,货币才有价值。而物质不是从商店里面长出来的,而是劳动生产的结果。

如果吃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交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养老金就会不足。今年登记的出生率是一千万,有分析说明年可能会更低,那以后养老金去哪里领呢?

所以叫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催青年人的人,可能说的话不好听,但是本质是真的为了青年人好,因为如果工薪阶层的青年人不能在衰老之前,建立人力养老的底子,以后老了就无解了。

也有人批判说,生孩子是为了下一代幸福,希望孩子变成社会精英,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这句话就类似于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用来炒的。

几千年来,都是子女给父母养老,都是子女在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换句话说,子女养老才是历史主流,类似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一样,是传统常识。

但是现代人玩了很多花样,给房子富裕了金融属性,让不从事生产的人,可以通过地产金融游戏赚大钱,最终就变成了房子是用来赚钱升值的,而不是用来住的。

这个情况就和养孩子一模一样,现在的孩子就是和房子一样,是具有金融属性的,承载了很多父母一代人完成阶级跃升的彩票梦想,最终变成的结局就是,孩子不是用来养老的,是用来升值的。

住房不炒,那么孩子是不是也应该不炒?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在“炒孩子”,希望自己不说生个马云,也至少是个公司高管,那孩子哪会成本这么高?原理和房价贵是一模一样的。

因为都具备了完成阶级跃升的金融属性,所以价格失常了。

我今天只能说二个常识:

1、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子女是家庭未来的支柱,而不是彩票属性第一。

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增长实在是过于辉煌,以至于给了所有人一种过高幻想,高增长会永涨。所有的事都不能回归本质,一定要拼命的加杠杆,房价杠杠、教育军备竞赛的杠杠。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中国是一个极其年轻的中国,那是增量时代。

而现在的中国,是转型高质量增长的存量市场,人口的供应量越来越少了。背景根本不一样的,稀缺性的方向也自然完全不一样了,老思维很难玩懂新时代。

人口多的时候,少生优生的人通过高等教育来甩开一大堆人,吃到时代红利,毕竟90年代大学生是非常稀缺的。

而人口供应减少的时候,个人成本就会急速增长,你这个时候反向操作,通过增加数量,是可以吃到一定红利的。

说个天才少年张炘炀的故事。

援引新闻:

正常情况下,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都得耗时九年。但是张炘炀却与众不同,仅耗时两年就上完了小学。

初中耗费的时间就更少了,13岁就考上了大学,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读。

16岁成为了北工大的硕士研究生。

但是在08年硕士就读期间,张炘炀和父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理由是张炘炀要求父母立即、马上、立即去北京买房。

随后引起舆论关注,被媒体和网友怒斥三观不正...最终他计划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的计划破产。

有句话说得好:

快人半步,大家认为你是天才;

你快人一步,大家觉得你疯了。

这就好像今天的催婚话题一样。当年应该囤房的时候,多少人能相信呢?现在又多少人后悔呢?

今天的人在烦恼催婚的时候,可能十几年后年纪大了以后,看见人家都有小孩来照护自己的时候,又默默的流泪,怎么当年就指望养老金了,而不是生育几个娃了。

真话永远不太好听。

也可以不生孩子,只是技术难度更高一些,你需要准确预判未来最有价值的资产,并且长期持有。

本文的核心目的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时代变了,养老问题不得不早点关注。

希望30年后有人会记得这一声善意的建议。

文章来源公众号 每日怡见 : 真话往往都不好听,催婚亦是如此。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东西和很多国内偶像剧一样。

身上没有一点污垢的帅哥美女表演的童话。

一个干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遇到一个一按一兜水的小鲜肉。


user avatar   yan-zi-teng-hua-yu-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杀疯了

短短的一个小品

得罪了 肥宅 、屌丝 、女权 、不婚主义者 、扶贫志愿者 、复婚者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好,我的千赞答案也没了。

真好,更加代表了官方的态度。


user avatar   mai-tian-li-de-guai-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小品我看的时候不由惊呼,现在的社会舆论导向究竟怎么了?连春晚都开始明目张胆的这样宣传了。这几年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生育率下降。男女青年似乎不愿意谈恋爱了。许多女生要求越来越高,明明自己工资四五千,却要求男生上万,家里还要有钱,彩礼婚房等等等等,明明自己长得一般,却要求男生要和明星一样,然后有些媒体还在宣传什么宁缺毋滥,缘分没到等等这样的观点,给女生洗脑,30几岁的剩女一大堆。

这个小品,不就也是这样吗?意思是找对象要找个像任嘉伦一样帅的。关心你的人就因为长相不过关还要如小丑一样被嘲讽。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这东西很蠢,很多人都觉得这东西很蠢,但我需要说明一点——这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而且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

文化斗争和社会侵蚀的斗争来的要比几艘航母、几艘军舰或者几个师的步兵部署要隐秘的多,但并不意味着他不存在,甚至他会很明显的传达到你的眼前,而不像哪些航母战舰早就被拦在了国门之外,你看都看不到他。

文化、舆论领域的斗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是如此,极端分裂的对立两极再加上各种圆圆刘金祥的颠倒黑白与尸位素餐,将会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事实。

而在这个未来,所有人都会被卷进来的,包括所谓的《引导二次元文化支流汇入主流文化江河》和这部小品,也包括在这其中因为《无职转生》或者“墨茶”爆发的一系列事件,都是整个大时代下分裂与斗争的一个缩影。

而在座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刀光剑影与那些恶意。

不要随波逐流,而要投身其中。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中国和别的任何地方的传统以及激进的价值观来说,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对于某些人来说,它的意义无疑是可以探讨的。当然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种探讨又呈现出一些别的意义。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在社会学和传播学上都是一种值得认真看待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细探讨,也是值得观察的。

而这种观察的无论主体还是客体,呈现给我们的面貌无疑是多角度的。任何一个角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至于这种价值在不同的观察者眼里,又有很多不同的侧面。

我当然很高兴社会各界对这些方面都表现出关切。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超脱一点来看待这些问题?我当然不是说大家应该怎么样,这只是一个建议。






              

相关话题

  2016春晚吉祥物康康被扒是韩美林旧作抠下来的,这件事应该怎么看? 
  如何评价赵本山? 
  如何评价演员金靖在 2020 年央视春晚《机场姐妹花》中的表演? 
  为什么人们不以现代物理学来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何评价 2019 年春晚岳云鹏孙越的相声《妙语趣语》? 
  如何看待牛年春晚上亮相的宇树科技「机器牛」,你对机器人走入生活有哪些期待? 
  大年三十,你看不看春晚? 
  大年三十,你看不看春晚? 
  如何评价 2018 年央视春晚? 
  虎年春晚首次采用 8K 直播,8K 直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亮点,是否会普及? 

前一个讨论
叙利亚在军事作战中为什么一败涂地?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英雄联盟》新英雄「破败之王」佛耶戈的背景故事设定?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