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没有二战,英国会将世界霸主温和地交给美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后英美霸权的交接过程一点也不温和,英美之间围绕霸权进行了激烈而疯狂的争斗,双方动用了除直接全面交战外的一切手段,所以才说冷战的第一阶段不是美苏对抗,而是英美对抗。

战后英国为了对抗美国攫取其世界霸权,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向苏联进行关键性军事技术转让,通过向苏联出口关键军事技术来强化苏联的军事力量,继而使美苏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战略均势,从而减轻美国施加在英国身上的压力,这事实上是间战期英国祸水东引政策的一种延续,只不过这一次祸水来自美国表亲。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英国向苏联出口尼恩发动机,苏联通过尼恩发动机研发了米格15战斗机,与美军同期的F86并驾齐驱,由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曾驾驶米格15痛击美军的F86,米格15本身作为一种公园雕塑也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作为一款老武器而广为人知,因此这一案例也被津津乐道,长期以来甚至被作为某种英国人“出卖绞索”“想钱想疯了”的事例加以说明,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战后苏联也尝试过自己研发喷气式发动机,通过从德国缴获的宝马003和容克004两款发动机和相关技术资料,苏联初步掌握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然后在这两款发动机的基础上自己折腾出来了RD10和RD20两款发动机,但是苏联的航空工业基础毕竟薄弱,这两款发动机难堪大用,使用RD20的米格9曾经发生过在飞行表演时坠毁的事故,后来米格9也曾经供给志愿军使用,让志愿军怨声载道,志愿军向苏联抱怨米格9性能落伍还曾经被苏联怒斥过,然而现实是米格9确实是性能糟糕,志愿军在接收米格15后很快就淘汰了米格9,1956年就批准全部退役。

为了解决发动机问题,苏联把目光转向英国,1946年4月6日,苏联航空工业部长克鲁尼采夫主张从英国获取尼恩发动机和德温特发动机的技术,1946年4月20日,苏联飞机设计大师雅科夫列夫再次提议从英国引进发动机技术,但是当时苏联内部反对意见很大,主要原因是仅仅一个月之前的3月5日,英国甲级战犯丘吉尔刚刚发表完铁幕演说,在演说中正式把苏联标记为万恶之源,这时候去英国搞发动机,除非诉诸隐蔽战线否则绝无可能,毕竟按正常逻辑去想,英国人怎么可能把发动机技术卖给自己的敌人呢?

不过鉴于英国在1944年曾经把一枚缴获的德国V1导弹及发动机交付苏联,斯大林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想法,还是派人去英国试试水。

没想到英国人爽快的同意了,事实上,为了展现诚意,当苏联方面由米格设计局创始人米高扬,克里莫夫设计局创始人克里莫夫和冶金工艺学家基辛金组成的考察团去英国考察航空发动机技术时,英国最大限度的开放了自己的生产设施并交付了大批技术资料以供苏联方面使用。

这一段苏联代表团在英国的考察经历在中文互联网上有许多段子流传,诸如克里莫夫用软底鞋粘走碎屑,基辛金窃取涡轮叶片,米高扬灌醉英方人员等等不一而足,此类段子主要用于塑造英国人愚蠢和苏联人机灵的刻板印象,以此形成反差对比进而得出“卖出绞索”一类既定结论,然而此类段子真假且不论,但很明显缺乏对现代工业技术的基本了解,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不是雄氏老方大力丸,只要掌握了某种“祖传秘方”就可以原样复制出来,实际上即使苏联真的通过某种渠道获取了英国方面的产品样品,最多也就只能通过金相学和化验分析出其成分和部分物理特征,而对于制造这一产品的整个工艺过程,诸如如何退火,如何回火,如何渗料等这些具体的工艺方法是不可能直接通过此类手段获取的。

事实上,苏联方面派遣的航空工业考察团主要目的是对英国航空工业技术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其是否能满足苏联方面航空工业的需求,并为随后正式开展的商业谈判提供技术指导,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苏方必然也会向英方索要技术资料,但这也是国与国之间军工贸易的惯例,事实上英方主动向苏方提供了相当多的技术资料并透露了一部分工艺细节。

真正达成采购协议要到同年年底,苏联驻伦敦贸易代表团与英方正式签订协议,双方约定以22万英镑的总价向罗罗公司采购20台尼恩发动机和德温特发动机,并接受英方的技术指导,特别是至关重要的高温镍基工艺的技术输出,同时派遣苏联工程师团队到英国接受系统性的技术培训。

1947年3月,苏方再次派遣贸易代表至英国,以30万英镑的总价购买了10台尼恩和5台尼恩改进型,并额外新增购买了20台德温特发动机,并转让技术资料,英国方面的技术人员为苏联提供了近乎于手把手事无巨细式的技术指导,生怕苏联掌握不了其生产和制造技术,许多原始技术数据更是以外交礼品的方式赠予苏联,以维系所谓的“两国友谊”。

苏联前前后后一共从英国获取了55台尼恩及尼恩改进型发动机,共付出了不到60万英镑。在1947年,克里莫夫设计局在尼恩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放宽部分技术标准至苏联工业基础可承受的范畴,仿制出了RD45发动机,随后又在RD45发动机的基础上,参考尼恩改进型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BK1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成为了米格15战机的动力源,而在获取尼恩发动机制造技术过程中承接的来自于英国的技术转移和工艺过程,则极大的强化了苏联整体的工业技术水平,特别是高温镍基合金冶金工艺,在此后苏联多个相关工业部门中推广后获得了广泛使用,成为苏联航空工业的重要技术基础。

而RD45发动机本身属于离心式发动机,离心式发动机在朝鲜战争后被苏联放弃,苏联又重新捡起了从德国宝马003和容克004两款发动机上获取的轴流式技术,并结合从尼恩发动机上获取的工艺,专心投入到轴流式发动机的研发上,苏联的几个航发设计团队,如米库林,克里莫夫,留利卡等,皆获益于此。

RD45除装备于米格15战机外,还装备于米格17,拉15,伊尔28等军用飞机。

而基于德温特V开发的RD500发动机,则成为了KS1“狗窝”反舰导弹的动力来源,狗窝式通过1958年的二四协定出售给中国,它当时属于二四协定签署引进的三弹三艇项目的其中之一,主要用于陆基海防,它有陆基和空射两种版本,50年代到60年代,该弹部署于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后,曾有力震慑了某些菠萝贩子,引起东亚地区震动。

那么英国为何如此贴心的帮助苏联强化其航空工业呢?并不是如同某些人说的那样“英国人傻”“想钱想疯了”。而是因为此时美国已经开始对英国动手了,早在1945年6月28日,此时二战尚未结束,杜鲁门在英美苏三国于波茨坦展开的会议上明确表态反对英国和苏联在战后于欧洲扩张势力范围,特别提到反对在西欧划分势力范围,这话主要是说给在战争后期就一直积极谋求于战后主导西欧局势的英国听的,美国借口反对苏联扩张和维护西欧国家主权狠狠掌嘴了英国,此事引起英国极大不满,但美国并未罢休,而是抬手就是一顿连环巴掌,同年8月21日,战争依然没有结束,美国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停止按照《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物资,英国新购买的美国物资必须以现金购买,而已经获取的剩余物资必须照价付款,且此前依据租借法案向向英国提供的护航航母和舰载机也必须立即归还,当时英国的黄金和外汇都不够,且物资供应高度依赖美国,这事实上是把英国经济往死里逼,另外对于要求英国归还的护航航母和舰载机,美国海军表示并不需要那些舰载机,直接电令英国海军把舰载机全部推入大海,换言之,宁可丢掉都不给你,英国没办法只能磕头作揖去求美国,于是两国签订了《英美政府财政协定》,英国以同意英镑在12个月内与其它货币自由兑换,不得限制购买美元标价商品,与持有英镑债务的国家谈判偿还债务或减免债务,同意以美国的建议为基础在美国指导下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全面降低英国自大萧条时期起就一直维持的帝国特惠制下的关税特惠率,立即无条件批准布雷顿森林会议达成的协议这六项条件,换取总额为37.5亿美元紧急贷款和6.72亿美元租借物资偿还款和部分无偿援助物资。

事还没完,1946年7月15日,英国宣布按照该协议开放英镑自由兑换美元,英国一度信心满满,因为当时所有主流经济学家预测英镑信誉极好,应该会被大量持有乃至美元会被抛出,但结果是几乎所有英镑持有国都开始恐慌性抛售英镑买入美元,这导致的结果是英国的外汇储备开始暴跌,当时英国划定的汇率死线是4.03:1,但是这个汇率根本维持不住,英国为了维持汇率财政几乎崩溃,再也受不了的英国立即停止了英镑美元的自由兑换,开始实行外汇严管。

美国那边呢,可她妈骚了,美国虽然后来宣布批准了该协定,但是给予英国的37.5亿美元紧急贷款和6.72亿美元租借物资偿还款,却借口要在国会山走程序,一直拖着不批,整整拖了7个月,英国眼看就无米下锅了,没办法,最后还是只能找帝国的老姐妹们要钱,找加拿大借了12亿加元应急,但是这种扒肉补疮毕竟不是办法,加拿大自己也不宽裕,后来没办法了,财政吃紧加拿大只好向美国求援,美国又援引双方此前签订的财政补充协议,逼迫加拿大出让了大量权益。

此事事实上导致了帝国特惠制的瓦解,并摧毁了英国的外贸和产业基础,并让世界贸易秩序主导权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从英国向美国转移,英帝国的海外领-本土二元经济结构土崩瓦解,而帝国特惠制的消亡,除了摧毁了英镑区的铸币税,还破坏了海外领的市场,让英国失去了以财政手段和政策壁垒支持本国产业发展的能力,英国各方面工业能力的衰败,肇始于此,美国也事实上接管了英国的海外领,1951年9月1日,美澳新三国在旧金山签订了排除英国在外的三国安全同盟条约,彻底撕碎了英帝国的亚太部分,用英国史学家梅德里克特的话说“美国坚持认为,英帝国内部的联系是一种不幸的结合,只有分裂才能解除这种束缚,而美国从1783年以来就一直等待着这一天”。

1946年10月22日,英国为了报复两艘驱逐舰在科孚海峡扫雷时遭到阿尔巴尼亚岸炮炮击,派出毛里求斯号,利安德号两艘巡洋舰和萨玛雷兹号,沃拉伊号驱逐舰赢闯当地,结果两艘驱逐舰相继触雷……触的还是二战期间德国布设的水雷,死伤80多人,11月12日,恼羞成怒的英国人派遣包括航母的大规模舰队到当地寻衅滋事,捞起了22枚水雷,随后把这22枚德国水雷刷上阿尔巴尼亚标志,把屎盆子扣在阿尔巴尼亚头上,随后以此为证据在国际法院起诉阿尔巴尼亚并获胜,由于阿尔巴尼亚拒绝按照判决赔偿,英国没收了阿尔巴尼亚存放在伦敦的1.5吨黄金,愤怒的阿尔巴尼亚全面倒向苏联,邀请苏联海军入驻并且卷入希腊内战,希腊内战局势骤然激化,随着希腊内战局势恶化,深度介入希腊局势的英国财政情况严重恶化,1947年2月21日,深陷财政危机中的英国发现自己在面临苏联对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压力时极为孱弱,根本无法阻挡苏联借助阿尔巴尼亚对希土两国造成的军事威胁,无力履行安全承诺,于是正式宣布准备从希腊撤出军队,不再干涉希腊内部局势,并恳求美国承担起封堵俄国人进入暖水的历史使命并接手东地中海的防务工作,杜鲁门闻讯大喜,立即宣布把希腊和土耳其纳入整体安全保障中,特别是宣布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在面临来自苏联的地缘和军事威胁时,美国有向两国提供安全保障的军事义务,这为此后土耳其和希腊这对欢喜冤家并肩加入北约并彼此剑拔弩张埋下了伏笔,而深度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土耳其则成为了此后美国部署弹道核导弹的基地,并为之后的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此事标志着美国正式开启了接手欧洲地缘遗产的进程。

美国的巴掌不止于此,1945年12月20日,美国参议员麦克马洪提出了限制核武器技术扩散出口的原子能技术法案,该法案于1946年8月1日获得通过,宣布禁止出口核武器技术,这事实上等于公然撕毁罗斯福和丘吉尔在1943年8月1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签订的核武器合作研发秘密协议,对英国进行核武器研发的实用技术禁运,英国表示抗议,美国表示我只答应分享科学,又没答应分享技术,另外美国的核垄断事实上还撕毁了美英加三国在1945年11月签订的《安德逊-格罗夫斯备忘录》,该协定规定三国不会在事先没有协商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

对此事愤恨不已的英国在1946年10月召开内阁秘密会议,深刻认识到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走,靠天靠地终归还是只能靠自己,决定建设铀浓缩企业,独立自主展开核武器研究。

所以你看,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面临过“苏修背信弃义撤走核专家”的局面。

这一连串的事件直接导致了后来英国向苏联出售发动机,帮助苏联建立起与美国势均力敌的空中均势,丘吉尔企图通过铁幕演说给英美塑造一个共同的敌人,但美国并不买账。

美国对英国的残酷是完全有其理由的,1946年战争结束时,英国的经济总量在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经济状况在欧洲国家中最好,1948年英国的进出口规模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13.2%和11.5%,1950年英国的对外贸易占GDP比重为17.5%,这个比例高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出口额近美国的一半,造船业大幅领先美国,美国是靠着自由轮才在战争刚刚结束后短时间领先英国的,英国的对外投资直到1958年还稳居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相当于法国和西德之和的1.6倍,1945年时英帝国实际控制面积达1300万平方英里,人口5.5亿,手握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石油产量,在蒙巴顿方案之后虽然失去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但是在1953年,全球仍旧有分布在53个国家和地区的8100万人口受其统治,英帝国领土的非洲部分占28%,大洋洲25%,美洲25%,亚洲16%,如橡胶,棉花,锡等关键性战略物资依然被操持于手,英国的石油产量虽然低于美国,但成本极低,品质极好,中东和北海布伦特两大世界最优质轻质原油产地操于手中,对美国和苏联的高成本石油具有巨大市场优势,英帝国依旧是一个全球帝国。

一条街可以有两个帮派,但一个帮派不能有两个老大,英国串联欧洲对美国造成的现实威胁,要远远高于徒有其表的所谓苏联钢铁洪流。

另外,英国的海洋力量基础尚存,战争末期,英国制定了规模庞大的造舰计划,且存量舰队规模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拥有74艘航母和护航航母,大批战列舰和巡洋舰等主力舰在役,英国计划建造的马耳他级航母几乎是针对中途岛级针锋相对定制的,另外同一时期英国海军的其它主力舰艇和美国海军的同类舰艇也没有明确技术差异,为了把水进一步搅混,英国还实施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航母扩散,可畏号和尊严号转让给了澳袋,庄严号和强大号转让给了加麻大,大力神号转让给了阿三,勇士号转让给了阿根廷,复仇号转让给了巴西,巨人号转让给了法国,可敬号转让给了荷兰,直到今日,英国也没有放弃其舰队,两艘理论上满载F35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依然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海上力量(我不认为两艘过时的苏式航母带T10K能与带F35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比比划划的,T10K在和F35争夺海上制空权时没有任何上桌资格,中国海军力量的去苏联化和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航空工业方面是英国的战后重点,英国在战后疯狂攀爬航空工业制高点,一度试图通过航空大工业和全球空中航线来代替早已失去的全球制海权去维系帝国,为了维系帝国,英国疯狂发展大航程,高载荷,速度快,经济性好的大型航空器,由于战争期间英国空军的优异表现,英国的航空工业在战争期间被不断充实并加强,涌现出了诸如罗罗公司,德·哈维兰公司,阿弗罗公司,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布里斯托公司,汉德利·培基公司,格罗斯特公司,肖特兄弟公司,英国电气公司等优秀的航空工业企业,战后开发出了成熟的涡轴和涡喷发动机,再加上英国在电子,机械,材料等技术方面的优势,英国航空工业极其发达,英国政府对航空工业的扶持极其卖力1946年12月17日,英国空军出台《229号作战需求文件》,提出了覆盖航空工业领域几乎所有方面的大规模研发计划,1947年1月9日向6家英国航空工业公司下达了《B35.46性能指标文件》,为了尽可能支持英国的航空工业,三个投标方案全部采纳,即著名的3V轰炸机——勇士,胜利,火神三种战略轰炸机,英国政府还觉得支持力度不够大,还要求落选的肖特兄弟公司再搞一个低技术风险替补方案,也就是肖特S.A.4型轰炸机方案,同时大力支持英国电气公司开发堪培拉式战术轰炸机,该型轰炸机极为成功,连美国人都买了一些,阿三在62年被锤爆后还舔着脸向美国乞讨过。民航部分和通用航空部分,英国早在1942年战争最惨烈的时候,战时内阁就任命布拉巴宗勋爵主持建立了研究未来民用飞机发展方案的布拉巴宗委员会,该委员会提供的报告成为了英国在20年中的产业发展整体性规划方向,1949年7月27日,德·哈维兰公司试飞了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客机彗星式,该飞机单价27.5万英镑,折合684公斤黄金,于1952年5月首次投入商业航班飞行,它能够以740公里的时速在1.3万米高空巡航,这种惊艳的性能震撼了全球民航业,让所有螺旋桨民航飞机一夜之间过时,英国人在民航业再次复制了无畏舰时刻,但由于1953年3月3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彗星执飞时因操作失误坠毁,1954年1月10日,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彗星在地中海上空爆炸,连续两次事故导致彗星的声誉跌落谷底,一度被停飞,后来英国政府亲自出面担保,结果还没几天,南非航空公司的彗星从罗马起飞后再次爆炸……彗星成了扫把星,被人避如瘟神。

英国痛下决心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先是建造了一个巨型水槽,然后把一整架彗星放进水中,反复模拟试验加压和气流冲击,然后和爆炸事故中的飞机残骸进行交叉对比,首次发现了航空器飞行过程中的金属疲劳问题,为人类的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然后德·哈维兰公司开始对彗星式进行了巨量改进,并在1958年把改进后的彗星4型再次推向市场,当时英国人对彗星4满怀希望,英国政府再次出面给彗星4担保,政要集体乘坐彗星4做出表率,外交官亲自给彗星4带货,皇室也视察彗星4生产车间合影留念,飞行员甚至驾驶彗星4搞飞行表演,英国的报纸广播上天天打广告,真正的不列颠人只坐彗星4,那广告的洗脑程度远超足力健老人鞋。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美国人早已在彗星4推出之前,吸取了英国人用血换来的教训,用波音707和道格拉斯DC8占领了民用市场,不过彗星最后改成了著名的猎迷,投入军用市场,倒是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除了彗星4外,德·哈维兰公司在和霍克·西德利公司合并后又开发出了著名的三叉戟客机,这款直接以波音727为竞争对手的喷气式客机甚至获得大量中国的订单,维克斯公司则开发出了以波音707为竞争对手的VC-10客机,其它英国航空工业企业也不甘落后,英国飞机公司开发了BAC111,英国宇航公司开发了BAe146,这些喷气式客机型号再加上使用涡桨动力的不列颠尼亚,先锋,子爵,HS748,肖特360等客机型号,英国人在世界航空工业市场上顽强抵抗着美国人的步步紧逼,用纵贯全球,特别是英联邦国家间的航空运输线拼命维系着风雨飘摇的帝国。

但美国实在是太强大了,英国上述机型中产量最大的是BAe146,总产量392架,而美国呢?最失败的道格拉斯DC-8共243架,波音707共1010架,波音727共1832架,波音737超过1.2万架……是为泰山压顶,九天河倾。

60年代,美国开发了三倍因素的XB-70女武神轰炸机,并以该机进行超音速客机商用验证,得出结论超音速客机商用化为时尚早,但是为了战略误导英国,搞了个类似于星球大战计划的SST计划,以近乎于航空大跃进的姿态推出了以波音-2707为代表的超音速客机型号谱系,引诱英国入局。

英国决心在超音速客机领域做奋力一搏,拉上法国,耗费巨资,开发了协和式超音速客机,但这款飞机最后在商业上惨败,协和的盈亏平衡点为64架,最终只制造了20架,销售了16架,最终因为严重亏损而停产。

而美国的航空大跃进则在画了一堆PPT之后不了了之,到现在,美国搞超音速商用技术验证,依然使用的是苏联的图-144,不给英国人任何面子。

美国为了阻止英国以航空业重振帝国,拼命打压英国航空工业,用尽办法阻止英国和加拿大生产的外国喷气式客机进入美国航空公司,并且对美国飞机采用外国航发设置各种障碍,加拿大阿弗罗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二款喷气式客机C-102,美国以北美防空问题向加拿大施压,要求加拿大政府逼迫阿弗罗公司拒绝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订单,导致该机型最后只生产了一架原型机,对于协和,则直接以该飞机噪音超过FAR36标准,禁止经营跨洋航线的公司订货。

而对于合众国长子波音公司,美国则是包死包抬包埋,美国进出口银行直接就有“波音银行”的雅号。1954年7月15日,波音的360-80原型机首飞成功,该机大量采用了现成技术,例如其机体直接改进自C-97运输机,机翼和发动机翼吊设计来自B-47轰炸机,其它设计大量照抄B-52轰炸机,美国空军在该飞机首飞之前4天就给了KC-135的正式编号并宣布订购29架,突出一个政治任务,来自军队的订货规模将近800架,后来,波音在KC-135基础上衍生出了波音707,美国军方立即同意波音用原生产线制造波音707,该机型直接奠定了波音公司延续至今的航空工业霸主地位。

核力量方面,卧薪尝胆的英国人在1947年于哈维尔首次让第一座反应堆达到临界功率,到1952年10月2日在印度洋蒙特贝洛群岛首次进行核武器实验,仅用了5年,1953年11月,英国空军装备了一万到一万二千吨当量的核炸弹,代号为蓝色多瑙河,1954年,英国驻德国英军装备了代号棕色兔子的核地雷,随后又改进为蓝色兔子,最后改进为蓝色孔雀,1957年,英国明确表示要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部署并存储核武器,1959年,英国海军的航母装备了红胡子战术核弹,并在1959年到1969年之间部署于东南亚地区,阻止美国以“协助”的名义插手英帝国在东南亚的传统势力范围。

战略打击力量方面,英国在开启核计划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运载工具的开发,英国在1947年就曾试图开发射程达3500公里的邪恶式弹道导弹,后来因财政问题下马,1952年计划重启又因军种利益问题而搁置,英国在1954年开始开发蓝光中程导弹从而形成英国的战略打击体系,1960年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戴维营达成协议,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可以使用英国在苏格兰霍利湾的海军基地,作为交换,美国将开放天空闪电空射弹道导弹项目给英国参与,用以装备火神轰炸机,英国人此时做账家思维上头,认为有了天空闪电项目,就不用蓝光了,还能解决海军的经费紧张问题和核威慑掌控权导致的军种矛盾,于是1962年正式终止蓝光项目,英国前脚刚刚终止蓝光项目,美国后脚通知英国,由于空中闪电项目的研发和生产费用已经从1960年2.14亿和6.79亿美元,涨到了14.24亿和22.636亿,肯尼迪政府已经决定取消该计划,此事事实上导致英国失去了核威慑,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担心无法向公众交代,恳求美国暂时不要公布消息,但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访问英国前故意公布了该消息,英国政府立即陷入民众愤怒的声讨中,英美关系由此空前恶化,1962年12月18日,肯尼迪和一肚子邪火的麦克米伦在巴哈马群岛的拿骚举行正式会晤,双方在会议上展开了英美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对抗,英国动用了自己手头掌握的一切外交,金融和情报筹码向美国猛烈进攻,连国会山中肯尼迪的政治盟友的花边新闻都被拿出来要价,麦克米伦一度放出话来,大不了拉着法国一起投靠苏联,肯尼迪则针锋相对,明确表示美国会动用全部黄金储备彻底搞烂英镑,对英国禁运一切可以禁运的东西,双方吵了整整三天,最后的结果是各退一步,签署了《拿骚协议》,美国同意向英国出售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和全套发射系统及火控装置,同时转让技术,英国则负责制造核潜艇和核战斗部,同时英国的核力量将进入北约体系内,成为北约武装的一部分,作为交换,美国也必须拿出对等数量的核力量进入北约体系内,同样受北约节制,而英美军官在北约军事指挥体系内将分享指挥权,至少当年的英国,从来就不是“美国的一条狗”这么简单。

政治方面,与当代英国不同,当时的英国尽一切可能向西欧示好,推行拥抱欧洲政策,收效良好,1956年9月10日,法国总理莫勒会见英国首相艾登时,明确表态希望英法合并,后来艾登访问法国时,法国方面甚至表示,如果条件合适,有足够优待,法国愿意加入英联邦,虽然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为日后英法携手进行工业和科技合作打下了暗桩。另外,说来你可能不信,虽然发生了紫石英号事件,但当时英国是新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伙伴,英国在华经济利益和投资规模远超美国……和新中国做生意是地球上一切有脑子的人的基本共识,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太适合海外贸易,天生就是一个价值洼地,紫石英事件后,英国内部迅速压倒了丘吉尔这类活在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活化石“派航母去教训一下共产党”的迷惑叫嚣行为,立即冷处理此事,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按照英国的估计,两国贸易关系如果稳步增长,在50年代初就可以达到一亿英镑,60年代增长到两亿英镑也是有可能的,英国甚至考虑过把包括紫石英号在内的东亚舰队的几艘巡洋舰卖给新中国,只要中国出资,英国甚至可以帮忙修理好紫石英号被解放军打坏的部分,这就离谱……这也是为啥1950年1月6日,美国宣布不再给菠萝党军事援助的第二天,英国就迫不及待的宣布承认新中国,另外,英国卷入抗美援朝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人逼着上阵的,1950年7月17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后,英国外交部立即通知英联邦国家表示,如果解放军要锤爆菠萝党,英联邦国家将不协助菠萝进行防御,同年11月30日,由于麦大帅指挥无能,朝鲜战局不利,杜鲁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将会考虑包括核打击在内的一切手段,极其恐惧事态扩大的英国首相艾德礼马上飞到华盛顿劝杜鲁门“我们迫切希望不要让朝鲜地区的冲突扩大开来,如果我们卷入亚洲,那毫无疑问是帮了俄国人的大忙,我们不能在东方难以自拔,以至于在西方陷入被动”艾德礼甚至给杜鲁门出主意,“英国认为最好让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因为联合国内解决总比我们两国中任何一方单独出面为好。”

美国对于英国的不合作态度大为震怒,1951年1月,美国在联合国提出议案,要把侵略朝鲜这个屎盆子扣到新中国头上,英国当时态度非常消极,用文字把戏和官僚流程推诿扯皮,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直接对英国说,如果英国不采取合作的态度,可能美国对英国的原料供应,特别是硫磺供应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困难,美国当时把持着西方国家几乎全部的硫磺供应,这事实上意味着英国的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化纤,染料,药物等工业部门将全面停工,这还不算,美国还同时表示,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不仅要在朝鲜半岛搞事情,还要主动把局势扩大到东南亚,美军将全面进入中南半岛和马六甲等地,而这些地方当时基本上都是英法的势力范围,这意味着美国将从英法手中明抢殖民地,而这事实上等于美国正式撕毁之前和英法的外交交易,即支持或者至少是不反对英法在东南亚和南洋的势力范围,换取英法支持美国介入朝鲜,惊恐不已的英国人只好妥协,在联合国给美国的提案投了赞成票并派遣部队参战,但英国人毕竟老谋深算,一方面通过鼓动英国内部反战团体和媒体集团造势,并以民意和舆论为借口,最大限度压缩派遣到朝鲜的部队规模,前前后后只派了三个旅,1.4万多人,远远低于美国向英国索要的部队规模,其它英联邦国家全部加起来也就派了万把人,另一方面和葡萄牙政府协调,以澳门为转运地,对船王霍英东等南洋华商从南洋向志愿军运输包括橡胶,轮胎,棉花,纱布,药物等敏感军用物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美国当时宣布冻结新中国在美国的财产后,苏联未雨绸缪,把存放于美国银行中的各种资产迅速转移至俄罗斯帝国时期在欧洲设立的两家银行,位于伦敦的莫斯科人民银行和位于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英法两国对此大开绿灯。

美国当然看得出英国的小把戏,催逼英国加紧派兵,英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宣布将派遣“庞大部队”加入战斗,这次确实挺庞大的,但全是舰队,可朝鲜战场主要以陆战为主,舰队没有球用,英国派遣了海洋号,凯旋号,独角兽号,忒修斯号等航母战斗群参战,还拉上了澳大利亚海军一起上阵,看上去气势壮盛,军容庞大,实际上全是出工不出力,英澳舰队的舰载机共出动27.6万架次,投弹量11.7万吨,这个规模看上去挺大,但效率非常低下,几乎没能对志愿军造成什么实质性损害,1951年4月,英军派朝第29旅的格罗斯特营被志愿军全歼,李承晚对于英军的出工不出力极其愤怒,公开指责英军和英联邦军队作战无能,拿韩国人当炮灰,英国人马上发动媒体机器,开始深挖李承晚集团的腐败无能问题,并让这些李承晚集团的负面新闻充斥着西方国家报纸的各种版面,堵住了美国人的嘴。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英国第一时间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立即撤走了全部空中力量,欢天喜地的摆脱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劳役差事。

地缘方面,1955年2月美国授意土耳其和伊拉克签订了互助合作的《巴格达条约》,英国害怕美国借此操控两国,4月加入,巴基斯坦和伊朗随后也加入,此事引起了埃及的不满,但美国在英国当了恶人后又表示你办事我放心,又不加入了。

巴格达条约导致了以色列的激烈反弹,因为伊拉克反以,土耳其则支持以色列,伊土携手就让以色列觉得自己被卖了,于是2月28日,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古里安命令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带的埃及军队,打死38人。

埃及恼怒之下开始扩军备战,但它向美国购买武器的要求被1950年美英法三国关于限制中东武器出售的声明挡住了,美国在1954年承诺给予的4000万美元援助也迟迟不兑现,英国也告诉埃及,你再和巴格达条约作对,你从我这里已经付了款还没提货的坦克也休想得到。

1955年4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出席万隆会议会见了周恩来,并通过中国向苏联传话示好,苏联立即回应,可以通过捷克斯洛伐克转手出售武器,埃及没有外汇可以用棉花和大米分期付款,并愿意帮助埃及建立工业项目,纳赛尔把此事告诉了美国,希望从美国买武器,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以为他在虚张声势,表示你滚蛋,纳赛尔震怒之下批准了和苏联的交易,用价值8000万美元的棉花和大米,换来了200架战斗机,24架轰炸机,100辆坦克,6艘军舰,枪支弹药火箭炮无算。

杜勒斯懵了,直接要求纳赛尔要是不停止交易就中断一切援助和贸易,断交加封锁,纳赛尔看出了杜勒斯真的在虚张声势,表示你滚蛋,最后美国不方便闹翻,就不了了之。

后来埃及开始搞阿斯旺大坝项目,缺少资金4亿美元,美国怕苏联再来搞事,就说只要你和以色列和解,我就给你钱,英国也来掺和一手,最后由英美和世界银行三方共同出资,以极其苛刻的条件,通过排除苏联的参与,向阿斯旺大坝项目注资,埃及妥协并接受了条件。

1956年1月,美国撺掇约旦国王推出巴格达条约,并解除英国籍中将格拉布职务,自此英美两国在中东问题上正式分流,美国此时的行为极其迷惑,一边授意法国和加拿大向以色列出售神秘式战斗机,F86战斗机,另一方面,纳赛尔在1956年5月宣布承认新中国后,在美国南方农业利益集团和犹太人游说集团的游说下,决定停止对阿斯旺大坝的贷款和注资,英国此时骚操作来了,它故意拖慢了退出注资项目的进度,一方面向埃及保证我不退,一方面向美国保证我肯定退,然后通过这种退与不退的叠加态,成功把美国推到台前当了恶人,自己两手装的那叫一个干净,一鱼两吃。

1956年7月19日,纳赛尔前往南斯拉夫会见铁托和尼赫鲁,此事激怒了美国,美国宣布立即停止阿斯旺大坝项目,英国第二天再次叠加态,一边说自己退了,一边说自己没退,摆明了要把水搅混。

纳赛尔彻底被激怒,回国马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并以运河收入来修建大坝,于是著名的苏伊士危机彻底爆发。

英国一下懵了,本来打算靠叠加态两头要账,结果纳赛尔来了一手混不吝,直接暴力破局,英国鸡飞蛋打,法国此时也来掺和,它表示我在阿尔及利亚之所以打的头破血流,归根到底都是埃及人在后面支持,于是拼命游说英国希望联手殴打埃及。

这回换美国搞叠加态了,艾森豪威尔一边对英法说我支持你们去打,一边偷摸对纳赛尔说其实我不支持,然后搞出一大堆调停,协商,会议等辩经流程,假装自己在为和平努力,同时为了防止被英法拖下水,明确对英法说你俩打的时候不用告诉我,打就是了,当我不存在。美国的整个调停简单来说就是拉上窗帘摇晃身体假装火车前进。

英国人上当了,在外交大臣麦克米伦的干涉下,决定在亚历山大登陆,占领开罗,逮捕纳赛尔,占领运河,法国人一看英美都支持,干就完事了,以提供核技术为条件,拉以色列下水,于是整个方案变成了以色列挑事,英法以保护运河为名进入埃及,并对运河东西10公里进行“临时性占领”,以色列只要不打约旦,其它地方可以随便打,并可以在战后控制亚喀巴湾西岸和蒂朗海峡。

1956年10月29日,正式开打,英法联合舰队阵容豪华,派出了鹰号,堡垒号,海洋号,海神之子号,英仙座号,阿罗芒什号,拉菲特号航母和让巴尔号战列舰,并且实施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升机两栖攻击,于是美国入场了。

美国和苏联唐突携起手来,把被英法在安理会否决的停火议案提交联合国大会,然后美苏和各自的小弟齐声谴责英法,几乎整个地球都一边倒,连英联邦和法语区内部都一堆国家倒戈,英国国会内部瞬间陷入混乱,内阁大臣辞职抗议,蒙巴顿方案的提出者蒙巴顿勋爵仗着自己的声望直接要求首相艾登停止军事行动,否则辞职。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表示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苏联和美国将携手保卫和平,苏联已经准备好派遣志愿军参战,他给英国首相艾登写了一封措辞不加掩饰的信,直接表示苏联完全可以用火箭技术毁灭英国。

美国跳的更凶,地中海舰队动员起来进入战备状态,美军珊瑚海号航母战斗群直接在英法舰队中穿行,其舰载机不断在英法舰队上空通场示威。

苏联向以色列发出通告,措辞极其露骨,“以色列必须考虑后果,是否还希望以一个国家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小国也没闲着,叙利亚炸毁了归英国所有的伊拉克向地中海输油管道的三个关键泵站,埃及则凿沉了40多艘运河中的英国油船,此事导致英国石油出现缺口,只能向美国和委内瑞拉寻求石油,美国的回复很直接“发起战争的人应该自己解决石油问题”。

英国冻结埃及在英国财产后,英镑区国家掀起了挤兑狂潮,美联储从11月5日开始抛售英镑,英镑暴跌,11月6日英格兰银行向内阁求援3亿美元维持汇率,但是英国此时手头还不到20亿美元,就连英国试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取约等于2.35亿美元黄金的份额,也被美国人利用自己的否决权直接阻止,美国进出口银行也拒绝对英国进行贷款和担保,外汇市场上对英镑的投机风起云涌,为了防止外汇储备和财政崩盘,英国宣布停止对外国人发放英镑贷款,但问题在于英帝国的海外领严格来说也算“外国”,此事引发了英镑交易和结算体系的全方位混乱……弄巧成拙的英国人自作聪明的允许伦敦的银行向英镑结算体系内的国家提供美元贷款,结果却导致了美元的挤兑和持有以及对英镑的抛售,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美元对英镑的替代,自此以后,英镑的全面溃败,唯一的阻碍就是交易习惯了,而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英镑的剪刀差和铸币税这一象征着排他性金融霸权的无上神器,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手中。

面对整个地球的巨大压力,陷入绝境的英国首相艾登直接给法国总理打电话说我撑不下去了,于是两国狼狈撤出,美国在这场角逐中获得了全面胜利。

1957年,几乎被美国人逼疯的艾登以健康原因宣布辞职,当初极力鼓吹英法入侵埃及的外交大臣麦克米伦继任首相,麦克米伦对自己的传记作者承认,应艾登的请求,他毁掉了自己从1956年10月4日到1957年2月3日的日记和备忘录。

1977年艾登去世时,泰晤士报评价他“他是最后一个相信英国依旧强大的首相,也是第一个面对危机证明英国已经不再强大的首相”。

此言得之。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没有二战”这条假设就不存在,二战是美国消耗大量资金和时间达成的目标,又不是自然产生的。

美国在一战后,就开始布局弄死英法,给德国和苏联大把的投资让这两个国家快速恢复,另一边坚持给日本供应能源与钢铁。把这三个国家武装起来,他们自然就会去抢夺殖民地,这就要和英法产生冲突。

而美美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会被直接波及,可以自由的选择参战时间,最后获利。

所以你这个问题,就好比问“天才不学习,能上清华吗?”,二战与美国是一体的,有美国就有二战,不能分开的。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犯了个混淆概念的错误,“争夺世界霸权”和大国间“争夺势力范围”是两回事,二战后英美之间的争斗,本质上是在争夺势力范围、外交空间和经济利益。

英美的“霸权交接”,实际上是从一战后开始的,如果没有二战的话,英美之间的霸权交接只能说不会这么快。

同时,二战的爆发,本也有英美自己“玩脱了”的成分。

具体来说,英美之间的“霸权交接”,起点是华盛顿会议,重要节点是“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和租借法案,英国彻底交权完毕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经济上)+(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提出(契机是1947年的希腊土耳其危机),完全明确上下级地位则是苏伊士运河战争。

一战后英美之间存在矛盾,也就是世界霸权的归属问题。

而导致英美逐渐从矛盾双方转化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原因,是涉及英美的另外两对大国矛盾,以及从“殖民时代”到“新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操作系统升级需要。

这里的另外两对大国矛盾,就是指英法矛盾和美日矛盾。

一战后,法国惨胜,但它重新获得了短时期内的“欧陆霸权”,这点使得当时的英国一度防范法国扩张大于防范德国崛起。

同时,由于德国和沙俄过去的亚太利益被大部分日本继承,一战后的日本短时间内凭借并不十分强大的国力成为了西太平洋的“霸主”,且开始更加具备侵略性,从而大大恶化了美日关系(也松动了英日同盟)。

结果就是经过几番考量,最后英日同盟(1921年末)解散,英国开始疏远并防范日本,同时对美妥协,与美国分享了亚太地区的霸权(和自己的治理成本),并承认了美国在海军上和英国对等的海军霸权(《五国海军协定》)。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一个是当时的英国自治领(加拿大、南非等)已经开始倾向于美国,英国此时若不亲近美国的话,会直接导致“大英帝国”分崩离析(当时的加拿大代表甚至直言,如果英日对美开战,那加拿大会站到美国一边)。

另一个则是英国经济实力不但早已不如美国,同时又在一战中大大受挫,短时期内也无力维持“两强标准”,所以也就坡下驴,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了。

这也是另一个高赞里提到的“红色战争计划”最后成为废案的原因。

因为除日本以外,英国和其他自治领虽有预案,却根本就没有直接对美开战的想法。

“红色战争计划”的根源,在于美国担心英日同盟(当时虽然破盟,但英日之间关系仍然不错,有恢复可能)妨碍自己在亚太扩张(以及英国如果从一战中恢复后可能对自己的扩张产生威胁),所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就通过军备竞赛和爱尔兰等英国属地的问题威胁英国对自己妥协。

而美国资本之所以能很快进入欧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英国的“引狼入室”。

一战后,因为德国受到重创,国际地位短时期内大大下降,法国开始重夺“欧陆霸权”,战后初期很多欧陆事务实际上是由法国在主导,所以为了限制法国,继续维持所谓“大陆均衡”,经济实力(对于维持世界霸权来说)早已不济的英国,开始主动引入美国的资本来平衡法国,而美国也乐于在此过程中“借(英国)壳上市”,通过英国的政治霸权为自己的资本扩张开路,更快速地用经济资本渗透到欧洲大陆,完成之前通过《凡尔赛和约》没能实现的目的。具体的操作就是之前提到的“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这两个计划下去,法国战后所获得的对德主动权(和欧陆主导权)直接被英美稀释,也就没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欧陆霸权国”,而德国也得以借此快速咸鱼翻身,重新成为了世界大国。

这时,虽然各有小算盘,英美都想利用对方的优势为自己办事,但英美利益也因此渐渐绑定,同时开始主从易位,英国渐渐像拿破仑战争时的俄奥普三国那样,因为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开始逐渐从政治层面上的世界盟主,沦为美国借力打力的“打手”,也就是美国出钱,英国出命(像二战前期和《租借法案》里所体现的那样)。

进一步促进英美形成特殊关系和加快完成霸权交接的,则是轴心国和苏联的崛起与扩张,这时的英国已完全无力应对轴心国的武力竞争和苏联的意识形态竞争,英国抑制法国不成,反而让德国做大,弄出了一个更难对付更具侵略性的对手;让(德国、美国)祸水东引不成,反而让自己进一步绑定到美国战车上,这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骚操作大家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说了。

1947年2月21日,英国向美国递交了两份涉及希腊和土耳其的照会,缺兵少钱的英国,希望美国继续援助希腊和土耳其,而美国也从此确认“英国此刻已将领导世界这一任务,连同其全部负担和全部光荣,一齐移交给了美国”。

二战后,从“殖民时代”到“新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操作系统升级,西方主要是针对战后苏联的意识形态和国力威胁,在这一阶段,英美的利益争夺,包括美欧的利益争夺,主要体现为美国在此过程中也添加了大量私货(最明显的,像苏伊士运河战争),和欧洲诸国或主动或被动的势力收缩,美国进一步压缩英法等欧洲旧殖民国家的势力范围,让其无法恢复过去的地位,从而使其行动更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并为自己的“新殖民主义”扩张开路,但这早已和争夺“世界霸权”无关,因为西方的霸权争夺已经完成,美国具有压倒性的实力,剩下的只有吃肉喝汤时分多分少,谁吃肉更多,谁啃骨头更多的问题了。

就像直到现在,在非洲的各种“内斗”和奇葩管理者的背后,基本都是旧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子,并不是美国没能力主导这一切,而是在成本上不那么划算,惯性上这些非洲国家也大多是欧洲过去的殖民地,所以即便美国是现在的“西方盟主”,但涉及非洲事务,基本还是欧洲挑头。

因为欧洲诸国早已失去了和美苏争夺的硬实力,自身帝国扩张过度,殖民地人民意识觉醒,强权管理也无以为继,“一代版本一代神”,对于既缺乏硬实力,又无法提供更好的管理世界模式与价值观的老欧洲来说,其称霸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user avatar   nsy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搞笑呢,你家里谁说了算还得看谁赚的钱多呢,你是怎么会认为世界头号霸主的宝座是心甘情愿的交出来的?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美国资产阶级专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共产主义在美国没什么发展? 
  为什么欧洲(特别是北欧)和美国北部很多大型住宅(多是中高密度住宅)项目的建筑设计中,户型不太苛求朝向? 
  如何看待美方强行进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馆舍? 
  如何看待部分人只谈论希特勒挑起战争却不提及希特勒其实是和斯大林联手发动二战的现象?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将访华,会如何影响中美关系走向?释放了什么信号? 
  现在的美国军事到底有多强大,如果中国被美国入侵,会不会像伊拉克那样毫无还手之力? 
  steam从英国区转到香港区会不会有被红信的风险? 
  如何看待:美国将向阿富汗增兵4000人的命令? 
  二战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事情? 

前一个讨论
「货拉拉跳车案」女事主最可能的情况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中国是否已经冲破第一岛链?如果没有,如何突破第一岛链?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