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昨天有看到一个人民网对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介绍视频,里面开篇的几句话我觉得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原话是这样的:
“我们的原则是,不能双标,比如在日本的时候黑中国,在中国的时候夸中国——绝对不行。”
“所以,做同一个片子,两边都能播的,一个旁白,一个镜头都绝对不改,就完全一模一样的片子要播出,这是我们的原则。”
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认为就是发自内心的,反之,当然就是财富密码了。
——————————————————
居然快300赞了,这里直接转一下原视频好了。
其实很简单,你去外网看看他们的社交账号发什么内容就知道了:如果他们在YouTube上也发夸中国的作品,而且是用英文,讲给外国人看的,那大概率是发自内心的,比如澳大利亚的Amy(油管账号:Blondie in China)
她的主要营收就在YouTube,视频里讲的是英语,主要观众群体是西方人,不靠中国自媒体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能说中国的好,大概率是真心的。
相反,如果他们只在中文平台有账号而在外网平台没有,或者,虽然在中文平台和外网平台都有账号,但视频里讲的全是中文,那么大概率是财富密码。因为你讲中文,其实就是很明显是拍给中国观众看的,恰的是中国人的饭,这种就大概率是财富密码了
早年混知乎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么个用户:吃货国的外国小公举。后来因为造假被封了。
当年这个小公举也算是知乎红人,在2015年就有30多万粉丝,那可是2015年,当时在知乎有1万粉丝基本上就可以算是大V了。
她是为什么走红呢?因为她在知乎上天天吹捧中国如何如何好,2015年左右咱们国家还不像现在这么厉害,像这种外国人吹捧中国的情况还比较少,中国人民还比较新奇,所以这个伊朗人就走红了。还有媒体专门采访了她
底下的评论区,很多观众对于这个吹捧中国的外国人好感度非常高,似乎民族自信心都提高了不少。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外国人吹捧中国,很多国人非常受用,极大得满足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然而,可惜这一切都是假的。
后来这个伊朗小公举被爆出履历造假,经历造假,更加可悲的是,她在知乎的回答也基本上都是她的中国男友一手炮制。
这个吹捧中国的伊朗人形象,根本就是她的中国男友刻意塑造出来。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走红,然后以此牟利估计也是顺理成章,只不过还没走到这一步,就被人扒得一干二净,随后就在网上消失了。一场闹剧就此落幕。
知乎平台对此进行了冷处理,封禁了这个冒牌小公举的账号,限流一切有关回答,就当这个事儿没有发生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事儿就被人们淡忘了。
今天我再说起这个事儿,是想说明啥呢?
我是想给大家说明,爱中国这个事儿,其实可以是一种生意,因为有很多国人喜欢听,所以它就成了一门生意。为了增加说服力,有些人专门找外国人来刻意吹捧中国,这个伊朗冒牌小公举就是典型案例,以及俄罗斯网红伏拉夫,也是如此。
曾经的伏拉夫可能不是如此,至少他刚来中国的时候,我想不是如此。
当年伏拉夫刚到中国的时候,也许他对中国有点好奇,也许他对这个新奇的国家确实有一些好感,他是出于向本国人介绍中国的目的来拍视频,在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这么夸张得如同甲亢患者一样,歇斯底里。
你要说他现在这种“爱中国”的视频,不是为了恰钱?我肯定不信。
说实话,曾经我也很爱看这种外国人如何喜欢中国文化啊这类话题。
比如知乎上有个问题,外国人有多喜欢大熊猫。
很多回答都说了美国人、日本人对大熊猫的痴迷,我当时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真的非常自豪。
因为感觉咱们中国的好东西,受到外国人的吹捧,就好比小孩子有个很好玩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也都很喜欢,所以就觉得很骄傲那种感觉。
我想很多网友喜欢看外国人吹捧中国如何好的内容,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理,就是内心深处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很大满足。
但是后来看多了这种话题,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吹捧,有的时候也就是出于一种客气。比如关于外国人多喜欢中餐这个问题
然后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好玩意,一定需要外国人喜欢呢?难道外国人不喜欢,就证明咱们的东西不好吗?或者说外国人喜欢了,就真的证明咱们的东西更好了吗?
又比如网上经常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以前我也很关心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让外国人爱上中国的文化。我想大多数关心这个话题的人,多多少少都带有点,让这些外国佬好好见识见识咱们的好玩意这种心情吧。
现在我倒觉得中国文化能不能走出去,其实无所谓的,中国国力到了,中国的文化自然就会走出去,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强大了,你的文化自然就是好的;如果你一直弱小,你的文化自然就是垃圾。
所以中国文化以后慢慢走向世界,这就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就不用着急,也用不着这个伊朗小公举,和那个俄罗斯网红这种,完全是出于恰烂钱的目的来吹捧。
这种并非出自真心的吹捧,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听两句好听话?
所以我觉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这种自信,我们中国好不好我们自己都清楚,你一个外国人说说我们的好话,出于礼貌我们表示一下谢意,这也就完了。就好像一个真正的美女,从小听惯了别人的奉承,早已宠辱不惊,这才是正常的状态。
而不是人家假意吹捧一下中国如何如何好,你就沾沾自喜了?
我觉得一个外国人真正觉得中国好,不需要这种刻意吹捧,要看一个外国人是不是真心喜欢中国,是不是爱中国,要看他的实际行动。看他是不是积极融入中国,是不是把自己的所有前途都和中国深度绑定了,是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去生活。
比如曾经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的厦门大学教授潘维廉。
他是福建省第一位持绿卡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1992年),人家30年前就来中国了,在中国生活了30年,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那是真的穷。
潘维廉在中国生活了30年,他现在除了长了一张外国人的脸,已经和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他还积极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故事
我觉得这种人才是真在爱中国,他和那个俄罗斯网红伏拉夫,以及那个伊朗小公举都完全不一样。他是真心喜欢中国,这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他的工作,他的前途,都已经和中国深度绑定了。
中国就是他的家,什么叫家国情怀?你要生活在这里,把这里当家,你才能谈家国情怀。
另外一个外国人,老外曹操,也是这种情况。
这个美国小伙也是97年就来到中国,现在已经拿到了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卡,大家知道中国目前还没有开放外国人在华的身份证,外国人能够拿到这个永久居留卡就已经很厉害了。曹操说他是北京第2个拿到这个卡的外国人,第一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马布里,为北京首刚夺得CBA总冠军做出了很大贡献。
现在曹操已经和中国人结婚,在中国安了家,他长期生活在中国,中国就是他的家。
像这样的外国人,才是真正用行动来践行什么叫喜欢中国。
我们老祖宗有句话,叫做““中国而夷狄也 ,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一个外国人长期住在中国,他的一切都和中国深度绑定了,那他就是一个中国人。
反过来,一个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外国,他的一切都和外国绑定了,那他还能算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吗?也许他还保留了一些中国元素,他还会讲汉语,喜欢中国菜,但他恐怕已经不能算一个完全的中国人了。
为什么呢?还是那个词,家国情怀。你的家在这里,你才能谈家国情怀。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比如说一个美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在北京或者上海买了房子,那如果有一天中美发生了冲突,美国有可能轰炸上海,他是会支持中国还是美国?
答案显而易见,他肯定支持中国,因为他的房子就在中国,他的一切都和中国深度绑定了,他当然要支持中国。他得站在中国这一边。
对不对?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买了房子,长期生活在美国,万一发生同样的事儿,他是会支持中国还是支持美国?
总而言之,要看一个老外是不是真心爱中国,不要看他嘴上说什么,而要看他实际干了什么。
推而广之,要看一个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不是爱中国,就看他有没有和中国深度绑定一切。
我人在美国,大致可以谈谈身边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总体而言就一句话,矛盾!他们是真的喜爱中国的某个元素。看好,是某个元素。但是对于一个现代而强大的中国,他们却不喜欢。
怎么说呢,我身边的样本虽然不多,但是总体上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说让这些美国人夸中国功夫好看,中国食物好吃,中国女人贤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勤劳勇敢……都可以,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夸中国的现行制度好。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深入人心,这种自信是经过了几百年建立起来的,是无数次被“外国人”夸赞,效仿,膜拜而得来的,并不那么容易动摇。一个文明开始被认可常要经过如下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奇观文化,也就是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习俗,类似于旗袍,左中棠鸡,功夫。主要满足的是猎奇的需求,说句不好听的跟去动物园看狮子老虎差不多。绝大多数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停留在这个最外层。当然所谓的网红圈钱业停留在这个层面。
第二阶段是,特产商品,也就是这个国家或者民族所能生产出来的比其他国家更好的商品。于中国而言就是中国制造。当然在这个层面上,每年的贸易逆差可以说明情况。当然不乏一些大佬来站台,这个层面的夸赞,当然也是冲着钱去的,不过这种赚钱算是合作共赢吧
第三阶段是,优秀政策,也就是发现这个国家或者政府有某个好的政策可以借鉴。在目前国际层面上,比如《纽约时报》提到了武汉抗疫成功
BBC提到了中国的绿化
当然,BBC和《纽约时报》其实对中国并不友好,抗疫成功和绿化政策的报道中其实埋了很多黑点,这里不一一累述。不过无论如何,在这个层面上他们还是认可中国的某些政策做得是不错的,主要的目的在呼吁自己国内,“看看人家”潜台词是,“连中国都做到了……”。其根本倒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是有着类似清朝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逻辑。
第四阶段就是优势制度,在这个阶段里,像来自瑞士的潘维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本人在中国呆了30多年,亲眼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自己去过贫困偏远的地区,对比过同一个地方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制度对中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他探讨的问题就不是什么绿化政策,环保政策,新能源政策,而是一阵见血地讨论“多党制是真正的民主吗?”
这个是到了第四阶段的。对中国的思考还是着眼于改革开放和巨大的经济成就,认为制度上中国有其优势,可以推广到其他国家。到了这个层面已经是对中国爱得深切了。
更进一步就是第五阶段,文明内核,到这个层面甚至已经脱离了政府而是从更加宏大的视角来看中国和中华文明,比较典型的就是英国的马丁·雅克
他已经是从中国这个文明的角度来阐述中国崛起的必然性,开始讨论“大一统”这种西方不曾有过的神奇传统。这种传统其实已经跟政府和政党无关了。它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国崛起势不可挡,而且你们西方国家别羡慕,你们根本学不来!!!!所以趁着你们还有点儿本钱,乖乖地跟着中国混吧。
其实我们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同样遵循这五个步骤,先是明朝对传教士奇特的相貌,装束以及敬献的小玩意儿特别喜爱。甚至皇帝都爱搞些cosplay玩儿
然后是对外国的某些特别的产品保佑极大兴趣,类似自鸣钟,圆明园,红夷大炮。
接着是所谓洋务运动,认为外国的某些制度上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北洋水师从军舰到海军的建制全部西化。
再然后就是认为制度不行,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如此。
当然与此同时也有着对西方文明内核的全面肯定,类似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废除汉字运动,还有这些年许多所谓的“公知”在现实面前依然胡搅蛮缠。还有许多的所谓“精神英国人”,“精神日本人”和“精神美国人”。
我们对西方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西方对我们也遵从这样的规律。很多人对于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夸中国赚到钱了,觉得非常不忿。但是如我所说,一切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人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我们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第四或者第五层面上对中国认同,可是第四和第五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也是从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逐步上来的。如果我们要求别人一下子就跳到第五层上去,我认为那就太不切实际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绝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进程。西方慢慢超越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主流也不是一年两年,自工业革命起用了整整300年,如果以文艺复兴为起点则用了500年。在这500年里,有将近350年我们对欧洲不屑一顾。乾隆皇帝跟美国的华盛顿是同一时期的人,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对美国,对英国又是什么态度?
我们当然需要潘维廉,马丁·雅克这样愿意从宏观和高级层面进行叙事的人,但是同样本着赚钱目的,去用猎奇的方式吸引眼球的人也是需要的。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中国民众远远还未真正意义上做到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我们很多人还在自大和自卑中摇摆不定。对于我们自己究竟强在哪里,弱在哪里,糊里糊涂。这才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财富密码”能够赚到钱的原因。可是如同改革开放初期,不可避免地被外资盘剥一样,有些事只要想做总要经过这样一个步骤。这也就是早年“千金买骨”典故的由来,倘若不用千金买骨,怎么会有人献上千里马。此外,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我们也要放平心态,躬身自省。中国在很多地方确实是落后的,确实有极大提升空间的。不能一说美国,西方世界有优点就蹦高。
这种两美元九两(一磅)的牛肉,它不香吗?对,咱们国家发展侧重当然有先后,资源有限,现在当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美国的农业发达它不是事实吗?难道因为美国抹黑甩锅,我们就也跟着扭曲事实?难道咱们国家就永远不在现代农业上发力,永远不把便宜的牛肉送到千家万户?要发展就要承认差距,就要尊重事实,就要学习借鉴哪怕是跟自己的对手,自己的敌人,自己看不起的人。别的不说,美国的现代化农业就有太多技术上,制度上,甚至金融上,科研上的东西值得深度地学习和借鉴。给它扣一顶抢夺印第安人土地的帽子就自鸣得意地以为自己精神胜利,这其实是给自己挖坑。
大国博弈归根到底还是在比人民的格局,气度和眼界。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放开胸怀,海纳百川,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反之如今日之美利坚,技术要分东西,疫苗要讲中美,于人之所长嫉恨如仇,于己之所短讳疾忌医,满嘴打打杀杀却尽是虚声恫吓,天天骂骂咧咧却不知躬身自省。心胸狭隘,气量短小,于外如泼皮无赖,胡搅蛮缠,对内似弃妇怨女,怨天尤人。如此行事,岂有不衰微之理?
而我们正当以此为戒,我们不仅要尊重对手,还要好好向对手学习,不仅要向对手学习,甚至就算第三世界落后国家,如果有长处也该收起轻慢之心,虚心求教。如果人人胸襟广大,自信乐观,何愁中华崛起之不成?此方是我泱泱中华,堂皇之本色,恢弘之气度。我华夏儿女,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哪有儿闲心陪你过家家?今天爱,明天恨,今天捧,明天杀。
最后,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我身边的这些同事们能从对中国奇观文化的认同升级到对中国优秀政策的认同。如果达到这一步,中国已经是走了西方列强300年走的路了。同时也希望中国大多数人,能够自信而不自大,自尊而不狂妄,虚怀若谷,扎扎实实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国家越来越好。
至于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老外夸中国,是发自真心,还是财富密码?”我想我已经回答了,看看他们在那个层次上吧,在1,2,3层次上,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在4,5层次上,哪怕有一定的批判也是发自真心。毕竟能花那么多时间在4和5层次上用心,如果不是因为爱,我实在想不出其他来了。
扩展一下,恋爱也是类似的,从欣赏脸,欣赏钱,到欣赏家教,学识,到欣赏生活习惯,处事方法,再到欣赏价值观,到欣赏世界观。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能够欣赏你价值观的人,肯定也是真心了。
很简单,看他有没有在油管辱过华,哪怕只有一次。
一次都没有的,就是财富密码。
我们自己在知乎写点啥都时不时敏感,他一个外宾却能这么衷心热爱不踩雷,那是把我们当外宾呢。
来吧,新鲜的,来认识认识扶贫“洋助理”
区分一个老外夸中国或者说评价中国是否是刻意的财富密码,郭杰瑞已经做出了行为标杆:
是否以挖苦讽刺中国人爱调侃的国家和群体,从而来取悦中国观众
在日本有一群对日财富密码的白皮,常年以取笑中国和韩国、朝鲜来博关注度,赞叹日本工业、制造、人文素质的,在韩国同样有这样一群人取笑其他国家,赞叹三星和KPOP的;
在我们国内的话,对于印度等"喜闻乐见"国家也要有同样的鄙视度和嘲讽度才能更合群一些,但是从郭杰瑞印度系列视频来看,能看到的只是个白左对第三世界的理解与好奇。
也许有人说,郭杰瑞经常黑自己国家,是不是财富密码,我觉得更多的是身为民主党支持者对于共和党的敌对行为驱使,对于民主党的问题郭杰瑞基本绝口不提,你让郭杰瑞去拍个墨西哥裔逃难美国吃福利的视频,给他八个胆子也不敢,你让他拍个美国新任民主党总统有些痴呆失忆的视频,他也是不愿意的。所以郭杰瑞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只是在对待发展中国家这件事上,他表现得并没有那么强的阿谀奉承感,所以可以认为他对中国是真心的。
这个问题取决于我们中国人究竟吃哪一套。
现如今,期待上世纪那种像白求恩和寒春一样的理想主义国际友人,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主流喜欢外国人夸中国,那么伏拉夫们必然会是主流,或者我们对崔娃们擅自期待和擅自失望,之后无数个试图输入财富密码提现的“国际友人”里面掺杂着几个发自内心真爱中国的。
如果主流喜欢批判性爱中国,那么必然各种良药苦口的国际友人里会掺杂着一些动机不良的“砖家”,但区分出这种无良“公知”“假朋友”也会很简单,因为其水平和立场和真的国际友人一比就能比出来。
这就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个道理吧。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恰爱国饭,只要多翻翻他以前的观点就明白了,一般来说一个拥有稳定基本价值观的体制外的普通成年人(合法结婚年龄22岁以后),他的观点基本上不会在短期数年内出现很大的矛盾甚至对立的情况出现,
比如说很多人说我是最近突然发现财富密码开始恰反伏拉夫的钱,恰神友的钱。
那我就把我以前的知乎观点发出来:
我反对田园女权:
我反对资本剥削
我反对种族主义和逆向种族主义
但是我也对于传统体制疫情处理给正面的评价,对于西方的处理方式进行批判:
也就是说我的价值观从早期开始就已经形成一个连续性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并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冲突,并不是最近几天才开始形成一种所谓的观点。
而无论国外的伏拉夫还是知乎上的一些所谓键政大V,其实多去看看他们的最近几年Facebook的内容,是不是有乳化的,或者看看那些大V成名以前两三年的发文有没有明显反对体制,抱怨社会的言论,如果有那就和目前的言论对比一下,最关键的是言行要一致。
如果说伏拉夫是一种比较简单且纯粹的爱国宣传自媒体形式,而一些靠吹捧体制吸引流量的键政大V们其实都是一丘之貉。这些人本质上并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很多都是墙头草,什么能吸引流量就说什么。
我们这个社会依然是以主流媒体观点为主的社会,尤其是敏感词库越来越庞大,很多表达自己对于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人都慢慢被过滤掉,剩下的就是类似一些知乎大V们的吹捧体制观点,
这些人想要真正进入体制是很难的,毕竟很多人都想当国民伏拉夫,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而且说不定假以时日,当他们的影响力足够大,被体制看上或者能赏他们一根骨头吃。
其实看他发言的地点,如果他在中国的时候夸中国,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大众要赚钱。
如果他回了自己的家乡,还夸中国(非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那就是真心的。
因为国外舆论普遍反华,能违逆公众舆论,发表和大家不一样的声音,需要一定的勇气。
所以郭杰瑞是真心的,他在纽约照样夸中国人,在中国酒店老板请他免费入住做评测,仍然说酒店性价比不高,这是实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