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二手房产售卖改为全网公开,并由房管局主导形式。不经过国家规定公开出售流程的不可更名,亲戚间赠予,遗产不纳入此范围。
卖家的房产售卖上限价格为买入价格递增年5%。按复利计算。
一旦开卖,转为国家保管,一方面杜绝了一房多卖,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监管。
拍卖时间段位一周到一年。价高者得。如果有多位顶格出价者,设定慈善捐款额度(统一缴纳国库)。最后得房者为顶格出价并慈善捐款最多者。
违规买卖,一经查实,房产归国有。
另:一手房买卖价格一样为政府限定价格上限,买房者打款到制定账户。同一套房捐款额度最高者得。
按照我说的方法,房地产将彻彻底底“房住不炒”!
只是那些制定政策的人,就不知道手上有几套房,敢不敢用了。
1,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及非居住性质的土地用于兴建长租房。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土地为雇员兴建长租房。
2,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与房屋产权脱钩,“租售同权”。促进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同质化。
3,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低的特大城市,逐步取消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剥离住宅的产权与使用权,让“买房投资”成为少数人的自娱自乐。居者有其屋不等于居者有产权。在青年群体尤其是新市民群体当中形成长租房也可以安居乐业的观念 。
4,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的中大城市,近期加大土地供应量“薄利多销”,可适度改变住宅容积率和日照条件,远期采取转移支付等手段降低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5,促进大城市周边形成城市群,分流大城市人口与产业,围绕大城市形成一批可以满足居民日常工作生活需要的中等城市。
6,MMT。印钞解决土地财政缺口,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间财政纽带,提高社会保障下限。同时降低资产阶级以下各阶层的贫富差距。
解决大城市新市民住房问题,难的不是供给不足,另一个问题里俺算过,就算北京市真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年供应100万人长租住房都很轻松。
真正难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若干前提:
切实的建议么?
希望不被删吧。
我特别建议降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
不要说什么刚需不刚需的,都是瞎扯。
租房会死人?六环外不能住?
凭什么认为一线城市几百万的房子算刚需。
还想作为福利?!
那为啥名牌包,豪车不作为福利?!
我没有追求美的权利么?!
要不要考虑人均一辆玛莎拉帝?!
建议在三河、怀柔、固安、延庆建40平米的小两居。
这个作为北京的保障性住房。
真去住的,肯定是刚需。
啥?你说远?你说偏?你说小?
那可真是,纳税人的钱所提供的,社会保障是用来托底的。
想追求品质生活,
请靠自己的双手。
比如杭州,去年新增人口55.4万人,按照30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容积率2计算,需住宅用地800万平方米左右,2019年,杭州推出住宅用地763万平方米……我R,没想到杭州住宅土地供应已经达到了基本充分,怪不得杭州成为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他们有两把刷子!失算失算,我们换一个城市,南京!南京去年新增常驻人口6.93万,只有给杭州提鞋的份了,推出了住宅用地684万平方米……这是什么状况?不用计算供给非常充分了!所以我们看南京的住宅用地楼面价格10828元/平方米,远远低于杭州的23292元/平方米。我这里看了住宅用地供应较多的武汉和天津,供应住宅用地都超过了1000万平米,而人口净流入分别只有2.2万人和13万人,这两地的楼面价格都在5000~6000元的较为低的价格区间。
写到这里,我们看到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量最近两年已经较为充分了。去年只有25个大城市人口就净流入的。人口净流入的超过10万的只有14个城市。
这说明啥呢?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差不多到头了,如果没有明显的政策激励,除了少数城市,大部分城市都没法吸引人来了,无法保持人口净流入,没有人口净流入,房子谁买?土地财政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源是过剩的,现在看来,已经枯竭了。
土地转让价格高昂,因为土地收入是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美国土地收入也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不同的是,中国是70年一次性收齐,美国是一年一收,美国每年要缴纳1~2%的房地产税,跟中国70年其实一样。我感觉一年一收好点,一次性收齐铺张浪费了,后面没饭吃,寅吃卯粮,不可持续。这样,我们改革一下,以后出让土地取消70年使用权限制,无限期,但是每年必须缴纳1.5%的地产税作为地方税。公寓这种共用土地的,按容积率折算一下,缴纳房产税,比如你公寓100平方,容积率2,每年缴纳50平方米的地产税。这样搞,新房价可能就是降低到了原来的30%,毕竟地价占了70%不是吗。举个例子,杭州300万一套房100平方,改革后90万元,每年缴纳地产税3万元,也就是说你占了50平方米土地,每个平方每年缴纳600元地产税。
你想住一户建也行啊,一户建就按你地皮收税,150平方,每年地产税就是9万。
这是杭州,比如武汉,它土地价值没那么大,只有杭州的四分之一,每年每套房地产税8000块左右,小城市土地价值更低,每年每套房就是2000元左右,我想大多数人是可以接受的。
对购房者来说,最大的好处省了一大笔钱,为啥?你不用贷款了啊?贷款利息都比房价多了。
炒房的会少多了,这个持有成本不低,你不住人,等于为财政捐款了,亏大了。
大家说这样ok不ok?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