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朝历代没有住房价格不高的。住房问题一直是几千年的大难题。
经济学研究的狠心问题就是人如何用稀缺的资源来满足人来无限的需求,而在所有的资源中,土地是最稀缺的,其他还有矿山等不可再生资源。虽然现在经济学有将企业家资源列为稀缺资源的趋势,但是由于难以量化,所以暂时还没将企业家资源列入稀缺资源。
土地做为稀缺资源可以抵御通货膨胀是百年来经济学的共识。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是说某项投资是保值性的,则意味着它能抵抗通货膨胀,即投入的资金的增值速度能抵消货币的贬值速度。就是能保证投资一段时间后所抽回的资金,能购买到当初的投资额可以购买到的同等商品或服务。
房地产通常具有这种功能。
这个结论是目前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如果你怀疑这个,就是在怀疑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理论体系。
前面繁荣的国内消费是房地产翘杠杠翘出来的,五万亿美元换成人民币是几十万亿,然后开发商拿地贷款,基建贷款,老百姓买房又都是低首付贷款,建材、装修又贷款,这么多层次的翘杠杆几百亿的市场规模就翘出来了。
从良心上来说。中国房价是太高。
但虽然国内的房价收入比是全球最高的,但和国内的股市是全球市盈率最高的市场一样,很难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国内市场。
房市吸金集中力量已经成为过去时,吸取了美国的经验,未来中国,必然不会放弃中高端的制造业,也不仅仅强大品牌竞争力。
现在已经过了楼市投资的时代了。但房子依然还是柱石。只是说作为中国的泡沫,要从金融手段进行抑制。
中国的游资都被锁到房地产里面去了,美国的资本锁在他们的股市里,两家防备的都很好,经济战现在打的也都是虚招,你揪我耳朵我就揪你头发,目前还不会拼个你死我活。
房地产作为中美经济战重点要保护的地方,但不代表他不行了。
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房价一年不涨10%就是跌。
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这一关系是正向而非负向的,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会导致现在和未来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房地产价格中包含了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有通货紧缩的症状后,国家会开始制造通货膨胀,地产只是国家刺激经济的一部分,另外成品油的价格上涨,储备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也是其中的手段,最大的杀手间在后面——储备猪肉,因为农产品占CPI的权重很大,通过储备猪肉带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而通货膨胀太高了就是产生泡末,这时候国家会开始打压泡末。
出现紧缩和泡末是国家政策措施不到位的结果,国家本质上是希望维持温和的通货膨胀。出现太高的通货膨胀后,国家会打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葬送牛市就这道理。
所以国家是希望在交易的过程中,让市场活跃而导致流动性增强,可以避免市场死水一潭,从国家角度来说,是市场要活跃,只有活跃的市场才能使经济活起来,如果一个市场是死气沉沉的,那国家的经济将很危险。
记的一句话——中国是政策市,股市,楼市都一样。
拜登政府对外政策很可能到老路——通过破坏包括中国在内的竞争国家内部稳定,维持美国的相对优势。
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很可能会从外部极限施压重新转变为内部分裂。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会变得更加激烈。
中国的对策应当是稳住国内,静观美国形势的进一步剧变。
这次疫情展现出来了空前的文化自信,比如在以前要推行《唐宫夜宴》这样的传统文化有多难啊,多少公知要反对。现在大家发现了,推出来以后一片欢呼声,几乎没有唱反调的了。
从新冠疫情爆发后急剧分化的中国舆论,可以清晰的看出,支持稳定的力量不来自于跟随改革开放成长并在其中获利的这一代人,这些人的经历(计划经济的失败、苏联解体、美国独霸),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
真正新生的支持力量,来自于中国过去20年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看到的中国乃至世界和上一辈完全不一样。他们更自信,不会仰望外部世界。只要这个阶层稳了,外部力量就很难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大浪。
但这种支持不会永远保鲜。香港和台湾过去十几年社会气氛的转变说明,如果新生代进入社会后最主要的诉求难以满足,这样的支持很快就会消退甚至转向。
在年轻人的诉求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住房不是简单的消费,其本质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平台。没有住房,劳动就无法真正接入城市公共服务,也就谈不上分享城市财富的增长。
如果不能在年轻人进入社会最困难的阶段解决住房问题,新生代很快就会从稳定力量变为破坏力量,一旦走到对立面,政府的权威就会下降,社会就会埋下长期动荡的种子。
因此,“两会”把住房放到一个更重要的战略地位。相对投资回报越来越少的“铁路、公路、基建”,住房的收益稳定且安全。
所以要从国家角度深刻解读“房住不炒”的定位。
房住不炒”的背后是重在结构上解决。
房产的投资地位下去了是给资本说的,对于普通人没有房的该买的还得买。
国家搞住房双轨制,就是把投资和刚需分开。
双轨制就是该市场的市场,买不起的市场房的,国家提供保障房。
未来一线、二线大城市房子市场可能不仅价格涨,房租也会涨。这是资本市场。
房产折旧是肯定的,但是好的位置依然是高价。
等保障房差不多,房产税征收,新的价格就开始了。
未来可能会实现大多数人住保障房,或者租赁市场商品房
房产税的征收本质还是地方财政税收。这样必然会转嫁到租户,带来普遍房租价格的上涨。
所以比起房产税的征收难度,发展国家租赁住房的可靠性更高一些。相当于新的财政稅基。
还可以提供国家信用背书,比市场价格低一些。
如果采用“先租后售”方式。不仅不会出现大规模烂尾楼和债务违约,还可以稀释坏账,带来二级消费——是少数几个可以同时大规模拉动投资和内需的方向。
现在这个新时期,就应当把全社会住房保障作为固投的旗舰。
城中村的拆迁也就变相的踢出了国家租赁住房的竞争对手。
一个城市的城中村租房价格大大低于商品房价格,假如商品房租房1500,城中村可能只有500。国家要想发展租赁住房的话唯一竞争对手就是城中村的民房。
起码目前旧改就比较符合央地的共同利益,推进较好。
只有民房旧改了,国家发展租赁住房价格会比商品住房价格打8/9折。这样就可以保证可观的财政收入,还可以稳定社会住房问题。
中国今天的国家财富足够在短期内把新生代的住房解决好的。
缩小贫富分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真正强大的基础。一旦新生代住房问题解决,中国就能够在这场世界抗疫大战中不战而胜。
到今年年底,这个问题就可以圆满解决。
你们知道现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住房的空置率有多惊人么?
所以只要21年一线房价继续涨,这些新市民,青年人,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二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有房的住房,没房的大概率也能租的起。
你不会真的天真到以为,这个尽最大努力帮助你解决,是让你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吧?
我提前看了参考答案。
“居者有其屋”不是“居者有产权”。主要是利用其他土地使用性质的土地比如说集体建设用地兴建公益性质的长租房。
青年人对产权的执着有两个原因。一是“租售不同权”,二是过去几十年房产增值让大家都想购入房产跟着躺赢。一些朋友绝望买不起房子,很大程度是绝望无缘购房发财梦,虽然自住房升值是典型的纸面富贵。
解决新市民群体居住的方案是提供产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房产,剥离住房的投资属性。为了让租住户也能安居乐业,将出台相应的长租房保障措施和租售同权措施。
但是丑话说前啊,特大城市限制规模已成定局,只有大城市需要劳动者才能留下来。你要么是先进产业人才,要么是快递小哥、清洁工、公务员、教师这类维持社会运作的劳动者。拟疏解产业的小职员是没有前途的。
说实话,我对效果比较悲观。因为这级别决策有个特点:给出时间和数字承诺的,无论多困难肯定能完成。反之——
而且这个困难不是缺钱的问题。
很多年前就在另一个网站的开放区算过,帝都当年新增公园面积相当于3个天通苑,如果拿出一半来做公租房或人才公寓(交纳个税2年后,在京无房的个人可租用),并以两大一小和两大居住使用面积40-50平为主的话,每年可以为100万年轻人解决在京住房问题。
每人平均月房租1500元,一年就是180亿的租金,政府出土地房企建设,和物业分享租金完全可行。
但截至2020年,帝都公租房总数还没超过20万户。
这有什么难办的,只要规定买房才能落户。
那么大城市没房的就归属于其户籍原所在地,不属于本地市民。
至于说青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年龄分段,青年(Youth)被定义为“15~44岁”。所以44岁还不能落户的,大多数人自动就离开大城市了。
所以你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从“让年轻人能在大城市买得起房”到“规范长租房市场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困难问题。”
从买得起到尽量能租得起。
这是时代发展变化的一个最深刻缩影。
应该加上这样一句:
规范化房屋租赁市场,制订相关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保护房屋租赁双方的利益
房价为什么会涨?
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谁建设的?一是海量低收入的农民工兄弟出力;二靠贷款买房人的资金支持。
仅靠地方的税收,是不可能有这么多资金的。
拍卖土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好了,地价升值,再拍卖土地→又有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土地价值的不断升高,房价自然越来越高;买房人可以说是城市的小股东,虽然持股数量很小,但依然可以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分红。
不买房依然可以享受大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但买房就要付出成本。
做题的时候,掌握阅读理解的能力很重要!
什么叫尽最大的努力?
肯定不是对所有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做销售的人都知道,只能对目标客户尽最大的努力。
新市民,青年指的是什么?
那肯定是目标人群才行。
所以这么一看,说了跟没说其实差不多,跟原来还是一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对这类人才给与特惠待遇,跟普通人没什么瓜葛。
这是对房地产市场一以贯之的政策,不过对比之前的政策,之前更多是从需求端,限购、限贷,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买房子的人还是没有消失,所以投资性交易还是会有。
目前开始从供给端逐步发力,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我在另外一个问题上面回答了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相关板块及个股的分析,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