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走向后工业化时代,去精英化的必经之路,张一得的死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有点用,对老一代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
你都那么优秀了为什么要死呢?对于老一代的人来说,完美是刚需,优秀是刚需,装逼是刚需,面子是刚需。北美高材生到底有多少内涵?不知道。只要我周围的朋友亲戚的小孩做不到,就可以了。
北美高材生这种光环的宣传作用和炫耀作用大于实际作用。毕业了能拿高薪?这是后期的养老作用,北美高材生这些属性,只是工具人属性。既然是工具人,其父对他的死亡不会有太大的触动,因为张一得并没有被当做一个人来看待,是被当做工具来看待,就如同你家里的扳手钳子坏掉了,你觉得坏掉也是正常的,毕竟用了这么久。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我们无法理解老一辈的世界。在他们的年代,人的工具属性更为明显,对于自我的认知,他们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过。
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然后在二十几岁自杀了,你想要这样的人生吗?
张一得父亲所谓的完美式教育,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从结果来看,不过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一个小技巧罢了。谁用这种完美教育,谁就是和自己小孩有仇,希望自己小孩快点死,而且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因为他让自己的小孩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的高材生,享有比常人更多的流量,可以提高传播能力。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为什么票房会这么高,成为中国影视第二,这不只是因为电影拍的好,而是里面所传达的精神内核:即使孩子你很平凡,妈妈(父母)依然爱你,觉得你能行。孩子即使宁愿自己不出生,让妈妈有选择过上更好的生活,妈妈即使知道,也还是会选择你当自己的孩子。这是阳光版本的蝴蝶效应,也是传递了朴素的育儿观:你是一个人,不是我拿来炫耀用的工具。你能有出息当然最好,你是一个平凡人,我依然为你骄傲。
至于完美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残酷。
跟我老公说了这个事儿。
他给我讲了一个他的高中学姐。
我们这个市那一年得高考状元。天之骄子。官二代。
成绩非常好,高中三年基本都是第一。学校的老师对她也是寄予厚望。可以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每一科的老师都花费大量精力为她单独辅导,这其中有她自己的天赋好,能力强的原因,也有家里长辈的加成。
然后成功考上清华。一个学期以后被劝退。回来以后受不了落差,严重抑郁症。
再之后好像是休息了两年,比我老公低了一届重新参加高考。考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
有些孩子,肯定是有一定天赋的。可是父母的过度养育又何尝不是一种“伤仲永”呢?
在父母的不断要求下,孩子需要成功,为了保持这份成功,孩子和父母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父母老师,一起为孩子打造了通向成功的完美时刻表。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按照父母的安排行事即可。
当孩子脱离这份被安排好的环境,需要自己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好像不知道该怎么走。这种变化带来的巨大落差,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那个学姐其实是幸运的,她退学回家,重新开始,这一次哪怕没有第一次的辉煌,但这一次的成绩,完全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她成长为一个可以独自面对风雨的大人了。
张一得不够幸运。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他没有太多退路。于是选择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但这个时候,逝者已逝,除了说尊重孩子的选择,还能说什么呢?
过犹不及,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不要走极端。温和一点,不是什么坏事儿。
我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以免大家对事件产生不该有的讨论,因为死者已矣,在未知的情况下,不希望大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随意揣测。
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因为这件事反思自己生命与教育的意义,能给自己的生命意义带来一些启发。
知友 @Jane 提供了一段文字引人思考
Educated(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
这个问题,是值得思索的。
我们来看看现有的线索发展顺序
我今天不想去评论这位父亲的做法对不对,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家对他的评论都是一面倒的,一开始是疯狂的追捧捧上神坛,到现在疯狂的责骂(解释下我说的是开始追捧他的人)。
如果一得不去世,那么是不是大家依然在追捧这种教育方式。
教育这件事,做父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不是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在想,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好了。
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对比起别人的教育方法,对比起别人的生活,对比起别人家的孩子呢?
让我们想起我们的初心,让我们知道教育是多元化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孩子有他自己的路。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胡适
虽然我是不赞成这个父亲的教育方式,但确实不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自杀,因为目前在国外情况也不太好。
我只想给这个孩子以及很多有这种想法的孩子说一句「你已经长大了,不要怕,你可以有很多选择,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我早就说过,中国的很多父母,自己对自己这辈子早就失去信心,不抱希望,甘愿退居二线,承认平庸,躲在孩子娇小的肉身后面,对孩子施以极致到夸张和狗血甚至充满戏剧性和话题度的奇葩后勤服务,把孩子的肉身,绑在攻城锤的最前端,让孩子替自己去撞击阶层板结的城门板。
孩子从小在这种感动中国式的艰辛叙事话语下,被洗脑,被绑架,不感动父母的付出都不行,稍有懈怠都不可,成绩微有起伏,就感觉是末代崇祯负了天下,负了列祖列宗一样的罪责,精神压抑,时间线被庸父劣母的焦躁,愤懑,委屈,挫败感,无望感,和变了种的所谓爱,完全填塞,不死不疯都是命大的。
我一直说,现在很多人对学区,对学校的执念,更多来自父母自身,他们害怕自己不能拼下一个好学区好学校,会在同龄中年里抬不起头。
一旦入不了好学区,好学校,孩子一旦出现成绩大滑坡,自己靠投资孩子,重仓孩子,拜孩子教,靠孩子实现余生大翻身的计划大概率面临流产和破灭。
反而最关心的不是孩子的成绩,成长。他们那么执着于学区房,好幼儿园,好小学,不过是家长们自己对脸面和成功感的pk!
孩子行,我有光,我反正是退居二线,专攻后勤,我不用直接接受家长之间大量社会资源和人格要素上的比较。我只要把辛苦,不容易,艰难的,对孩子的成绩关心到眼红的人设推到极致就够了,就躲开了扭曲社会评价体系的追逃。
这几乎是五千年来,最累的一代儿童,和最懦弱无能没有担当的一帮父母。
你能想象牛魔王,铁扇公主,不上阵,躲在家里,专职培养红孩儿,去和各路妖怪大pk,替自己的家族承担超凡入圣,修仙得道的使命么?
不,不是的。
西游记里牛魔王自己一直在前台打拼,他500年前就和孙悟空称兄道弟,八拜为交,到处打造人脉,抓住自己短短一生,努力挣扎,攀爬,红孩儿反而个放任自流,野蛮生长,发型自由,快乐无边,不被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绑架的脚丫子可以插在芬芳的泥土里,鼻子眼尽是山野青果红花淡芬芳的无拘无束妖二代。
可能比白洋淀里上树摸鸟,下河捉鱼的张嘎子还要快乐。
牛魔王都不会懦弱鸡贼地彻底退化转型成后勤部长,放弃自己的牛生,把一切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把幼小的孩子顶到社会竞争的前台。而中国现在很多的家长,连牛魔王都不如!
你口口声声为了孩子更加优秀,你自己优秀了么?
你每天监督孩子语文考第几,数学考第几,你在家长群里,理性头脑排第几?勇敢坚韧排第几?大度乐观排第几?耐心涵养排第几?
我很喜欢刘文天翻唱的《梦回唐朝》,里面那歌词极其生猛,几乎是华语音乐在意象构建,气象渲染,情绪殉爆上面做到的最高级。
今宵美酒,映着明月,
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今宵美酒,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刘文天在中国好声音翻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36岁了。他口里虽然唱着“沿着掌纹,烙着宿命”,自己却并不臣服于所谓宿命,而是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三口,争取一个让自己本身(不为任何人,也不让任何其他人代替自己)绽放生命的机会。
今宵美酒,映着明月,
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今宵美酒,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
说的不是就刘文天这样的人到中年,仍然不甘被命运摆布,亲自下场,撸着袖子和宿命搏斗的男耕女织,豪杰英气么?
这种问题其实你不应该来这里问,因为知乎不是一个单纯的查询回复软件,其中各式各样派别的人都有,单纯回复你问题的人不会太多。你要想知道查查百度或者翻翻历史书就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信不过这些东西,去博物馆看一下也行。要是你做了上述调查还是得不出结论,那你就看看别的民族的服饰,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发展史,看看他们以前穿的和今天穿的差距多大,看看他们今天穿的到底有几年历史,然后再对比一下汉族的,我相信你会得出正常正确的答案的。
————————————
另外我也说一句,任何民族在他没达到工业化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底层人穿不起能把全身盖满的衣服的,汉族有,和族有,韩族有,藏人有,蒙古人有,白人也有,但是如果有人拿这群人穿不起衣服来论证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服饰不存在,那么要么这个人没脑子,要么他蓄意为之。
前期错过了殖民掠夺,后期在分蛋糕战争中站错了队
是因为物理学已经开始快要碰触到这个世界我们可能的认知边界了。
包括什么边界呢?这里有物理观察能力的边界,也有主观客观分界的边界,甚至有这个世界底层规则的边界。
假设说吧,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么我们是什么呢,不过是网络游戏里的NPC角色,就像你在魔兽世界里看到的卫兵,任务NPC一样,差别是我们更加智能,并且会思考。
假设我们就是那些NPC吧,我们也会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验和逻辑思考,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这个世界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能源传递的规律,甚至光线和颜色渲染等等更高级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游戏内的道具和环境通过实验而感知到的。于是我们提出了种种的假设,提出了各种数学方程来总结这些规律,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理论是对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既普适又实用,能指导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干出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比如造出了能上天入地的机器,也学会了怎么远距离的通信,我们的科学开始突飞猛进。
但是,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很难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法师发出的火球,你观测和不观测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会有变化,为什么两个相距遥远的宝箱,开出来的物品始终保持互补的概率,这些似乎和逻辑常识不符。但是,我们很理性的认为,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吧,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依照这些规则构建出来的。
再然后,研究深入到了一些更难理解的领域,比如在这个世界显现出来的最小像素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客观)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科学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似乎再难推进。有的科学家说,肯定是我们没有造出更厉害的道具炮,如果我们用更强大的道具炮对轰,在极端的运算条件下,这个世界一定会显露出更底层的运算机制出来。
好了,现在你先跳出来,做为这个游戏的上层世界的开发者身份来看一下。你会觉得很有趣:你创造的世界里的代码正在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或者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因为虚拟造成的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你为了节省运算量,大部分的场景和物体都是在玩家不观测的时候不装入内存的,大部分的计算也都是先计算结果再反过来根据观测需求输出过程。当然这么做会让游戏里的智能NPC感觉到因果律被违反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然后你看着这些NPC开始修改一些脚本,试图利用道具反应来制造出超越数值边界的计算,然后引发计算BUG,并通过研究BUG现象来更进一步的分析这个世界的代码运转特性。
你很佩服这些智能NPC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你也很理解他们,不过做为开发者,你当然知道这么做是没用的,这个网络游戏程序有着复杂强大的保护机制,不可能被游戏里的NPC弄崩溃,而且就算弄崩溃了大不了也就是打个补丁重启游戏就好了,出错时候的日志都会清掉,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的。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高层世界的计算机的各种硬软件系统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网络通讯体系,协议,客户端,编程工具,图像引擎,底层驱动等等机制,而这些机制游戏里的NPC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明白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之外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就算把CPU弄烧掉也不可能从游戏里蹦到现实中来。
对于游戏里的NPC来说,他们只能在这个世界程序运行的规则之下进行探索和学习,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去到更上层的世界,不可能变成坐在键盘前的开发者,他们虽然很聪明也很好奇,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再也无法向这个世界更深的奥秘去探索了,因为他们所探索的世界规则有他们碰触不到的边界。
这是做为NPC的悲哀,开发者想,不过他转念一想: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高层世界创造下的NPC,我们也同样被局限在当前的世界里,永不可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大家彼此彼此,都在笼中而已。
==============================
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多人对科幻概念有兴趣,回复出几百条来。
请大家理解一点,既然谈到了科学的边界之外的地方,那自然说的东西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这叫什么,这叫做想象,所以大家不要把科幻当民科来批,放飞想象也是一种娱乐嘛。
既然说到了对科学边界的想象,那么我就补充几句:
1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定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从哲学逻辑上就无法回答任何无限穷底的问题,比如时间的尽头后面是什么,物质无限细分下去是什么,宇宙的边界之外是什么,时间的最小单位之下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有极限的,哪怕是神也无法掌握所谓终极真理,科学没有所谓的终极;
2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早到来。有人举出各种例子,说明百年前人类也觉得科学已经快到尽头了云云,但是现在又进步了这么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一样了,现在碰到的障碍和瓶颈和之前碰到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人类在实验观测手段上难以突破的障碍,比如我们无法造出太阳系半径大小的加速器,也无法进入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或者突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在低垂之果摘完之后,剩下的恐怕是天顶才有的果实。虽然现在人类在无数领域里面都在加速探索,但其实顶尖领域的科学家都知道,基础领域颠覆性的突破已经很难再出现了,缺乏实验支持的理论和玄学并无二致,和上面的科幻一样,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人类科学还会有很多进步,未来我们可能解决核聚变,发现更多粒子,统一四大力,开发真空能,我们能任意的操纵物质,实现原子级的打印技术,甚至能直接打印出一颗行星来我也不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现有底层理论的工程学应用而已,人类在现有理论上不断加强实用转换还能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能力,但是无论这些能力强到什么程序,有些边界依然会永恒的横亘在人类认知的边缘,让人类不得逾越。人类无法逆转时间箭头和熵,无法修改宇宙常数,无法超越光速运动,无法跃迁到更高维度,无法跑到宇宙之外,无法逃脱自己所处的时空牢笼,无法得知是否存在有更高层次的世界,更无法叩问自己的造物主为何创造自己和这个世界。
3 我们其实也不用悲哀,每个智慧文明都会处在一个牢笼之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永远无法得知笼外是什么。等触摸到边界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内卷嘛,文明只好开始娱乐自己。既然向上无法超越,那么我们倒是可以向下造出一个新的牢笼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对于每个文明都不难,很快我们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且把智慧代码放到这个虚拟环境里观察了,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仿真方式,或者就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消遣罢了,不然呆在这个笼子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说点题外话:谈到仿真世界,算起来搞不好又要清档了。地球副本已经清档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某个物种占据优势地位后就清的,感觉似乎是某种代码竞赛,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恭贺这届的冠军团队,你们通过智慧代码赢得了这轮比赛的胜利,战胜了上轮的恐龙开发团队,谁让他们这届还采用老思路,继续走速攀食物链路线呢(说到这个话题可以再开本书了,生物分类学妥妥就是一场策划风格大赛啊,充满了各种明显的设计流派和思路,让一个游戏策划去读读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百科书籍,他会感觉到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边拍脑袋边想出来的怪物表吗,我都能看出不同策划的水平差异……)
好了,以上都是胡扯,大家看看就洗了睡吧,但愿能帮你们打发一点无聊时间。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我个人的感觉,看电影其实是一件比较私密性的事儿,尤其是好电影,我历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看,如果呼朋唤友,往往因为志趣不一等容易产生干扰。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独自面对奇异瑰丽世界的封闭空间,而在这个空间中,能够引起波澜的,无疑对我来说,是一部好电影,希望对你也是。
《老无所依》:一个孤独冷酷的杀手,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一个不知所谓的电影名称,一场看后也难以言说的情感,如果不反感轻微致郁,建议观看,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李米的猜想》:灵气加持的周迅,发挥稳定的邓超,混迹演绎场的张涵予,还有诸位年轻时不可多得的锐气,导演曹保平,音乐窦唯,如果以上还不能说服你,那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4892281970688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7224029671424《海上钢琴师》:小号、钢琴、爵士乐、还有无疾而终的爱情、萍水相逢的友情以及对自我的坚守:如果生于此是场意外,那么我可以选择留在这。
这是一场极度适合一个人应对的梦幻旅程,船已到港,欢迎启航。
《大无畏》:只是一部相当平常的喜剧片,两个小混混阴差阳错抽到生死签做杀手的故事,演技稚嫩与浮夸并重,唯有在临行前各自回家看亲人,对暗恋的人告白,携手赴死的淡淡温馨,却刚好凑足了为数不多的亮点,刚好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的人生已触底,那到了最后关头,你会干什么?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
小成本科幻巅峰,如果一个人跨过漫长的时间,那他意味着什么?神,妖魔,鬼怪,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遗忘,会受伤,经历过漫长的时间,跨过了多少人的岁月,承受了太多离别。来路我已日渐模糊,未来,我又将要去往何处?又或许,过往种种,都只是为了,过好我这一生。
《移魂都市》:如果记忆可以被篡改,那么我们就当是第一次相逢吧。
哥特式的全程阴郁与结尾的耀眼阳光,明与暗的强烈对比,配合悬疑解题式的剧情,绝对值得观赏,只要你忍受开篇前几十分钟的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