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学了啊,不过后面玩成大贵族之间的过家家游戏了,失去了实际意义。
科举在日本被称之为“貢挙”(コウキョ)
在日本学习唐朝并导入律令制以后出现,在“大宝律令”里的“学令”章节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方面基本沿袭与我国,都是学生通过学习并考试获取官职。
不过呢,随着后面大贵族藤原氏独揽朝政,整个贡举制度就成了他们家内部互相推荐的一种形式主义了,至此该制度可谓是名存实亡。
比如藤原氏规定了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必须是正五位以上官员,首先就剃掉了一大堆渴望求知的小贵族。然后整个学习过程需要9年,而且要学习古代中国典籍,也就意味着必须要精通中文,这对于中层贵族来说又是一道坎,反而藤原氏可以靠着与生俱来的优势轻松夺得头筹(藤原氏盛产文豪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学颇有造诣,比如紫式部藤原香子)。
于是乎整个贡举制度就真的失去意义了,因为每次考上的几个人都是藤原氏的....
当然除了考试以外还能靠一种名叫“挙状”(きょじょう)的推荐信当官,不过呢这个制度很快又被藤原氏给独揽了,变成了他们家内部互相写推荐信的游戏。比如我推荐我儿子去我兄弟手下当官,我兄弟推荐自己的儿子来我这里当官等等。不过虽然内容被改了,但是这个制度却完整的保留下来直到幕府时代,成为了早期日本诉讼状/承认土地私有文件的原型。
哦对了额外提一下在几百年后的江户时代,由于那时候儒学(朱子学)在日本大行其道,再加上德川幕府对教育非常重视,开设了各种学校使得科举制度被再次搬上舞台。不过江户时代的科举制度再次沦为武士阶层们互相玩过家家的游戏,因为整个江户时代即便开设了各种学校,然而武士阶层的学校与农民阶层的学校所教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能考上去的基本都是武士,这就导致了整个幕府官僚体系的极度庞大-----人人有官当。
不过缺点就是由于庞大的官僚体系而导致了办事效率极低.....比如老板叫我买包烟,按照江户幕府的官僚体系来看,老板得先对总经理讲,总经理再对部长讲,部长再对科长讲,科长再对组长讲,组长再对我讲,等我买好烟以后再给组长,组长再给科长,科长再给部长,部长再给总经理,总经理再拿给老板。
然而老板因为没烟抽已经死了。
至于江户时代的科举制度我正在看一篇论文,等看完了有时间再来慢慢写罢。
学了。
唐朝以荫举为主,科举为辅,很多科举考出来的也是士族出身。
宋朝科举才成为主流,但实际上荫举出身的文官还是比科举多,只是比较难升官。
明朝科举才彻底压倒荫举。
考虑到日本学习的是唐朝,而且人家也搞了贡举啥的,怎么能说人家没有好好学习呢?
事实上,玄宗之后的唐朝,科举出身的高级文官才超过了门荫,宪宗之后门荫出身就很难成为高级文官了,不过中级和低级文官还是门荫出身为主——人家日本当然是学玄宗之前的盛唐啦!
唐朝荫举制度: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凡品子任杂掌及王公以下亲事、帐内劳满而选者,七品以上子,从九品上叙。
其任流外而应入流内,叙品卑者,亦如之。九品以上及勋官五品以上子,从九品下叙。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赠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与正官同。
郡、县公子,视从五品孙。县男以上子,降一等。勋官二品子,又降一等。二王后孙,视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