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SVT-40半自动步枪? 第1页

  

user avatar   hun-zi-shui-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今天的标准,SVT的整体设计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极简。这是一支很切合当时苏联工业水准的二战前半自动,与其它枪机偏移闭锁的步枪机枪类似,它最佳的生存时段是在二战,在之后就会越来越明显的落伍。

同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历史上的SVT可以说是“生逢乱世”(比美国英国惨的多),不只没有好钢材,也没有精细制造,多数情况下也得不到足够的维护。所以,二战苏军步兵对它的评价总体偏负面。

但是,也要看到:相对认真的苏联海军、德军、芬兰军方,对SVT的评价相对较好。

最后,我想说,今天有俄罗斯公司复刻svt,大家看到那种枪机和机框有闪亮褐色涂层的就是复刻版。在网上能看到美国人购买复刻版,有答主已经发了视频。甚至有二战版的老SVT使用复刻版零件翻修。

下边的图片大体上是二战SVT(据说复刻版在材料和结构上忠实于二战版,制造工艺精细了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揣摩。

让我自己胡说:SVT的设计非常“托卡列夫”,对一支步枪至关重要的部件(枪管,枪机,机框,机匣,闭锁面)外形极其简单,制造很快,枪口装置比较复杂,不过和枪管分开,能提高制造的良品率(也可以按照今天的设计改成枪管上的几个附件);剩下的小部件有点多,不过几乎都可以手工制作。假如有一天到了废土,要我自己拿机床做一支半自动,我就会选择SVT,而且要把枪管节套和闭锁面之间的机匣加厚一倍,闭锁面本身和机匣的结合部位也加强一倍;为此可能要改变机匣尾巴,延长击针尾部。客观的说,它的闭锁不如德国G43和美国M1牢靠,但是如果材料和制造精度符合托卡列夫的设计,兼以维护得当,它能够轻松承受正常的7.62*54r弹射击(改膛发射其它小威力子弹更轻松)。弹膛内部刻燃气槽不是必须的,完全可以可以不刻:只要子弹的公差不太大(比如最近30年之内制造的)。





追加molot复刻版ko-svt图片(据说2021年的售价折合RMB不到2000,这个价格远远低于svd的民版тигр,所以我认为制造svt比svd容易太多,因为军版svd的枪管更长,造价只会更高):




user avatar   hasegawayam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很喜欢加兰德,打的最多的也是加兰德,也认为加兰德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二战半自动,但是如果我是苏联工农士兵,在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里和德国鬼子作战,我还是会选择SVT40

因为当你拿着加兰德蹲在零下十几甚至几十度的雪地里等着德国鬼子出现的时候,你只能向上帝祈祷它能开得出第二枪

一点无用的小知识——在冬季朝鲜战场上,加兰德经常会出现枪机冻上无法连发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枪油在低温下变得粘稠甚至冻死,因此很多大头兵会选择将枪油全部擦掉(卡壳至少比冻上强),或者使用一些手册里不能写的方法(比如撒泡尿)来解决这个问题。

SVT 40 的基础结构(短行程活塞+倾斜闭锁)不算创新,但是也符合苏联的实际情况(简单来说就是简单,可靠,易于生产)。SVT主要是有两个亮点,第一是枪口制退器,第二是可调导气

7.62x54的后座冲量和30-06差距不大(type L对标M2,type D对标M1,当然远距离强化的type D一直到41年末都是稀缺物资,大部分早期SVT射手都是打后座更小的type L),但是SVT40比加兰德轻了足足一磅(0.45公斤),这就导致SVT射手感受到的后座力会更大,而SVT自带的枪口制退器基本抵消了这一差距,使得SVT的体感后座力和加兰德差不多甚至更小(具体取决于射手本身)

顺带一提,加兰德最早是设计来使用威力更大的30-06 M1弹药,后来国民警卫队为了训练用搞出了轻装M1,再后来被正式采用为30-06 M2(简单来说是M2搞出来了美国人觉得挺好就采用了,而不是误传的美国人觉得M1威力太大才去搞的M2),加兰德为了支持M2,标准导气孔直径也被稍微扩大来补偿燃气量

可调导气也是SVT40可靠性能的重要来源。中后期加兰德为了可靠射击威力更小的30-06 M2不得不扩大的导气孔直径,导致后来部分加兰德回去打M1有一定(虽然不大)的可能性会打断Op Rod(活塞/枪机连杆)。而德国人的G43为了保证寒冷气候下的可靠性,直接选择使用更大的导气孔,加之在战争后期下滑的金属质量,导致很大一部分后期G43在正常气候下射击军规弹时可能打裂机匣。这些对于SVT40来说就不是问题,SVT40的可调导气有五档(1.1,1.2,1.3,1.5,1.7),可以使用随枪配发的工具调整。正常情况下(type L)一般使用1.3,当射击更大威力的子弹时下调,而枪机无法正常运作时(比如过于寒冷的气候)可以调大。

本着学术精神,再辟几个在国内互联网上荼毒甚广的谣。

1- SVT 40 结构不可靠,非常容易卡壳

这个主要出处是苏联人自己的说法,认为SVT40难以保养也不可靠。相对于摸心拿肝来说SVT40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是这里不得不考虑到苏联大头兵的训练质量(苏联新兵训练标准上来说和美国一样都是3个月,但是通常都达不到这个时间,在情况最极端的时间段这个数字甚至会被压缩到2-3个星期,并且缺乏训练用的装备)和苏联冬季的恶劣气候。如果你拿同时代的加兰德来,那恐怕毛子会骂得更难听。与之相对的,训练比较精良的海军陆战队对SVT的评价就很高,德国和芬兰人也非常喜欢SVT,G43更是直接抄袭了SVT的导气系统。

在这之上,英文(美国)来源的资料国内互联网上见得更多。而在美国民用市场上,SVT的可靠性极大程度的被红脖的“想当然”限制了。

首先是很多人不知道SVT有可调导气,然后是大多数进入民用市场的SVT都在厚重的保存枪油(cosmoline)里放了十几甚至几十年,内部的枪油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得非常粘稠甚至凝固在枪膛的膛壁上,不正确不到位的清理无法清理干净这些枪油,然后随着开枪升温,这些枪油会融化并黏住弹壳,使得退壳非常困难(这也是另外一个流言,莫辛纳甘开枪之后枪机会卡住的来源)。

然后是铁壳。从战前开始苏联和加盟国制造的军剩7.62大多数就都是镀铜的铁壳,这可以有效节约宝贵的铜产能。但是铁壳也有一个问题,钢铁的延展性显然不如黄铜,这就导致弹壳在高压下膨胀之后缩不太回去,导致弹壳紧固在膛室内。这也是为什么SVT要选择在膛室口开槽,这可以刻意释放一部分高压气体到弹壳和膛壁之间,让弹壳不会紧固在膛室里,增加抽壳的可靠性。但是这时候回到上文提到的枪油问题,这些刻槽也会容纳一些固化的枪油,在没有清理干净的情况下反而会影响抽壳。

这点我也有亲身经历,我朋友的SVT40经常卡壳,于是后来转手给了我。我在彻底地清理了一遍之后半天连续射击五百多发,没有一发卡壳。

2- SVT 40 会“炸膛”

这里的炸膛不是闭锁失效的那种炸膛,倾斜式闭锁并不等于闭锁不牢靠;这里的炸膛指的是out of battery discharge (中文翻译应该叫不到位击发?),意思是枪机没有完成闭锁的情况下弹药击发。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击针由于某种原因卡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导致供弹时意外击发了底火。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击针断裂,枪油凝固和太久没擦枪。

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任何浮动式击针的枪械上,包括但不限于SVT,加兰德,FN49,AR15,甚至AK47。

还是那句话,基本的保养能避免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意外。

3- SVT 40 因为是凸缘弹所以会经常卡壳

凸缘弹上面一发的凸缘卡住下面一发的凸缘导致无法装填下一发,这个故障有一个名词叫rimlock。这确实是个可能的问题,但是如果使用正确的装填方法,就基本不会发生。和李恩菲尔德一样,SVT的弹匣也经过专门设计来减少rimlock发生的可能性——符合标准没有受过损伤的弹匣会把下一发子弹向后推/倾斜,使得上面一发的凸缘会叠在下面一发的前面从而避免rimlock,也算是一种防呆设计。在使用桥夹装填时,英苏也有各自的在桥夹上堆叠子弹的方式来避免rimlock——英国是一上一下不分方向,毛子是一个叠一个有上下区别。对SVT来说,如果装填的时候搞反了方向是按不进去的,也算是一种防呆。

这里更正一下,如果在大弹匣中使用凸缘弹,弹簧的压力会导致上一发子弹的凸缘卡进下一发的弹壳上,从而导致和rimlock非常类似的供弹故障(我不应该把两者混为一谈的),所以凸缘弹不适合在大弹匣全自动武器上使用

哦对至于精度,二战步枪的验收精度基本都是4-5个MOA,然后在里面挑出精度比较好的(1-2个moa)装个镜子当狙用,大家的精度其实都不差多少(除了瑞士人,K31是真的准)。由于当年的生产能力限制,如果你是一个大头兵,你手里的枪有多准基本都看脸。至于现在的所谓老枪精度测试,第一没法还原当年的弹药(就算使用那个年代的军剩,发射药老化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枪械状况不一致(腐蚀,round count都无法准确测定),第三样本基数太小,所以看看当个乐就好。


user avatar   shou-ye-ren-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托卡列夫SVT的不成功除了时代因素,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他自己的设计思路止步不前。

苏联的半自动步枪计划至少有三个项目:

1、最初是30年代初期的半自动步枪项目,托卡列夫的SVT胜出;

2、但是40-41年苏军不太满意SVT的表现,又推出了半自动卡宾枪项目,西蒙诺夫起初推出了SVS53、SKS30、SKS31几个型号,中间又经历了改用中间威力弹,最后是SKS胜出;

3、还有一个是30年代末期开始的半自动狙击枪计划,托卡列夫与西蒙诺夫都失败了,SVD最终胜出。


SVT是很遗憾的武器,优缺点明显,本身经过持续改进应该有可能走红,但是奈何时运不济。诸多因素使得其实际表现不如加兰德步枪,这里面有些是设计问题,有些是子弹问题,有些是后勤问题。

优点:基本原理合理、供弹理念先进

SVT基本原理采取了短行程活塞导气+偏移闭锁

比起同时期美国半自动选型的群魔乱舞,SVT、AVS等步枪的结构原理要平稳成熟很多,冷战早期FN49以及著名的FAL采用的就是这套原理。

短行程活塞导气兼顾了可靠性与机构运行平稳度,不像长行程活塞机构动作偏猛烈,也不像气吹结构对导气量和残渣比较敏感。

而偏移闭锁虽然各方面比美国流行的回旋闭锁差一些(除了楔紧,到AK差不多解决),但迁就了30年代的工艺性,而且半自动步枪,偏移闭锁还可以接受。

具有前瞻性地采用了弹匣装填,相比把54R的桥夹对好方向压进弹仓来说,弹匣换弹速度较快,为灵活地供弹方式拓展提供了条件。

虽然有以上优点,但是SVT的缺点很致命,有些是因为指标问题,有些是因为子弹,有些是托卡列夫自己的设计问题,有些则是时运问题。

根据资料以及乎友“混子水货”总结,SVT主要问题如下:

一、抽壳失败,SVT最大问题

1、SVT采用偏移闭锁的同时,却因为质量限制,过度减轻了枪机重量,进而导致闭锁不牢或复位时回弹,子弹发射后,高膛压和闭锁不牢,使得弹壳露出并且过度膨胀楔死在枪膛(而且使用的是延展性较差的钢壳),严重情况时弹壳退不下来。

2、枪膛抽壳开槽在前段,再加上54R火药残渣、低质量枪油等问题,前段开槽容易被残渣影响。

二、子弹拖后腿

1、二战结束前,苏军使用的54R子弹主要是1908轻弹和1930重弹。这些子弹在设计上主要用于拴动步枪和机枪。在半自动步枪上使用容易出现后坐力过大、机构动作过猛,枪管易烧蚀等问题。加兰德步枪最初用M1步枪弹时也有这个问题,因此后来研发了M2步枪弹。这种子弹也是抽壳困难的一个因素。

30重弹(也就是D型弹),弹头11.98克,枪口动能4008焦耳。08轻弹弹头9.6克,动能3627焦耳。加兰德的M2弹药,弹头9.85克,动能3608焦耳。二战时期苏联两种子弹使用比例不太清楚,看到的是都有大量使用。

2、凸缘子弹本身就不适合弹匣供弹,苏联发现当弹匣容量大于十几发以后,供弹故障有明显上升,而且,利用桥夹向装着弹匣而不是固定弹仓的步枪压子弹本身就更困难一些,凸缘又加剧了这个问题。

3、二战时期54R子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故障。二战时期PTRS也有这种情况,按说半自动更好,基层也认可半自动的火力优势,但是战斗时频繁的卡壳不能被火力优势带来的增益弥补。

三、设计问题

托卡列夫设计的SVT,在枪机结构上是互相嵌套,而且缺乏例如弹簧限位等“防呆蠢”设计,分解维护比较繁琐。相比之下,西蒙诺夫后来的的SKS要好很多。虽然基本原理一样,其结构更简单,细节设计更合理。

SVT分解较为繁琐,需要用工具或一发实弹打开机匣盖尾部固定销→向前推动并取下机匣盖同时用手抵住机匣顶杆组件防止弹飞→然后取下顶杆组件将枪机向后推再斜向前取下。机匣盖与枪机,枪机各零件之间层层嵌套,虽然这样配合比较紧密但是加大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加剧了被灰尘雪水堵塞枪机的可能。而且这一过程中要小心,小零件可能会被弹簧弹飞。

SKS的分解简单很多,只需要向上扳起固定销,就可以将机匣盖,顶杆组件,枪机等依次向后抽出,不用担心弹簧飞出,维护自然也更加快捷。





四、人的问题和后勤问题

自动装填步枪相比手动步枪维护保养量更大。需要一定的保养素质,而其对润滑油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这些在苏德战争时期是难以实现的。

另一方面苏军并没有给每名配发SVT步枪的步兵满配弹匣,只有3个,这使得弹匣换弹快的优势被削弱。相较而言,虽然加兰德的漏夹也有一些缺点,但是一方面美国造质量过硬 另一方面,加兰德的步枪弹药是装好子弹的漏夹装在一次性子弹袋里包装好送到前线的,打开就能用,8发子弹放二战也能接受,其实比SVT更方便。二战时期,包括卡拉什尼科夫和西门诺夫在内的苏联设计师都觉得加兰德的漏夹比弹匣更实用,虽然54R用漏夹效果也不怎么样。

以上问题一部分在冬季战争中就暴露了,本来还会改进,但最终因苏德战争导致SVT在42年基本停产。按照当时半自动项目的发展情况,如果苏德不爆发战争,苏军在41-42年应该会继续改进SVT或试用西蒙诺夫后续研发的SVS和SKS。

40年代初开始的半自动卡宾枪项目,包括托卡列夫在内的设计师主要是在SVT基础上小改。

西门诺夫则是在PTRS经验基础上重新设计,先是SVS53,效果不好,接着又推出10发漏夹的SKS30和5发桥夹的SKS31,结果是加兰德的漏夹设计太精妙了,54R这种弹药又拖后腿。最后是制造了30 支SKS31送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测试,空枪重量2.9公斤,很轻。但是太轻了,后坐力震伤了射手肩膀。制退器很高效,但是噪音太大,某些狭小空间射击后射手失聪,而且白天也是火光冲天。精度接近标准长度的莫辛纳甘,但是可靠性还是不令人满意(毛子大头兵是有多笨)。最后这几十支SKS31除役,有些流落到车臣地区的仓库,被格鲁吉亚的收藏家买下。

SKS31

SKS30

SVS53

流落到格鲁吉亚的SKS31


最后改成中间威力弹的极早期型、早期型SKS。另外早期SKS有击针簧,倒是没有浮动击针走火的问题。不过军用弹底火厚实一些,问题一般不大。

托卡列夫则主要是SVT小改了。。。


最后说一下精度问题,美国枪械爱好者测试:

加兰德大约为2.2moa,SVT为4.2moa,G43接近5moa。

当然上述测试据说枪经过调校,子弹是比赛弹或者优选军剩。这个测试不太好反映二战实际情况,我们现在也不可能从美苏德三军中随机挑选几支半自动步枪比精度。




  

相关话题

  为什么ak47是自动步枪,而56式却叫冲锋枪? 
  二战苏联为什么有大量冲锋枪手? 
  哪些手枪有扳机保险? 
  中国的制式步枪为什么不装光学瞄准镜?是控制成本还是没必要? 
  现代手动栓式步枪比如 m24 比老式栓式步枪比如 98k 强在哪里? 
  讲述一下枪支发展史? 
  为什么ak47是自动步枪,而56式却叫冲锋枪? 
  为什么二战时期一个步枪班里里班长(squad leader)会装备冲锋枪? 
  机枪高速射击时,枪管过热后果会怎么样?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丧尸爆发时,什么武器最适合女性求生和战斗? 

前一个讨论
日本过去是不是都吃那种传统和食?与现在的日料相比有什么区别?
下一个讨论
坦克被穿甲弹穿透后可不可能继续战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