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腾讯大股东Prosus减持 1.9 亿股或套现千亿,投资腾讯 20 年爆赚 7200 倍? 第1页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真是个惊人的投资成绩,给人的启发也蛮多。

价值投资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

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另外一个回答“为什么炒股的人普遍不会价值投资?”,这里不多提了。

那么怎么样评价价值投资合适呢?

我的观点是不(除)看(了)价值中枢,而是看投资者是不是在做时间和趋势的朋友。

跟普通投资者相比,李泽楷持股腾讯两年赚11倍,他做到了当时间的朋友,他是价值投资。

但是跟prosus相比,李泽楷没有做到当趋势的朋友,因此他的价值投资的成色比prosus差了一些。

注意这只是针对交易特点进行的比较,不是在评价李泽楷。我相信人家卖出时,有自己的合适理由。

而对趋势的判断,就是认知。

所以才有句话叫做,投资是认知变现的过程。

知乎上有个问题:“想靠炒股成为有钱人,靠谱吗?

其实这就是我们普通投资者跟prosus的区别。

绝大多数投资者只知道低买高卖,但propus和李泽楷看到的是趋势。

看到低买高卖的,只看见表面,反而经常踏错。

看到趋势的,摸到了本质,才能真正做到低买高卖。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不用问别人我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只要问自己的认知够不够扎实和深刻,就可以了。

最后祝我们早日暴富。


user avatar   to-my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Prosus是一家控股公司,用来持有南非投资公司Naspers的国际互联网资产。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腾讯了。

2019年Prosus在荷兰上市时曾公布其持有的腾讯股票价值1300亿美元。

当年评价投资收益超4000倍,仅次于软银投资阿里巴巴。

一年半后这笔投资升值到了2400亿美元,还次不次了?

高位减持,考虑到欧洲受疫情影响的大前提,可以理解。

恭喜腾讯。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有羡慕吧。

晚上关于腾讯股东Prosus将出售1.92亿股腾讯股票的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招股价是575-595港币,朋友圈就开始嚷了要不要参与配售的讨论。

当然国际配售的标准也不低,起步就是800W港币资产证明和一个境外地址

也不说别的吧,就目前这个参与配售的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参与不动的,而且昨天就差不多搞完了,大家就当个看客吧。

虽然说现在互联网科技股票的行情已经不如去年那么强烈了,腾讯的股价也较之高点有了一定回落,但按照最新股价换算汇率这笔减持也差不多在千亿人民币左右了。

其实关于资本背后的持股故事都是投资者所耳熟能详的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Naspers的投资理念确实厉害(Prosus是从Naspers拆分的子公司),而坚持多年的投资也终于在时间中显现出了它的价值。

李泽楷持股两年赚取了11倍的收益,而后者则是持股二十年,接近8000倍的收益,让人不得不感慨价值投资的魅力。

但能持股这么久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正如大家都知道那般,拿股票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在它不断向上的时候我们都会犹豫不决何时要将其卖出,但结果也不总是像腾讯这样好的。

比起股票屡创高点的状况,很多股票上往往翻倍就已经算是终点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坚守很可能是用永久地被套牢,而与其说能持续持股的关键是前瞻性目光,不如说是独特的信仰在这里吧,当然也有广撒网模式的逻辑在这里,

大的回调也很能冲击到人们的内心,就从当今世界著名的公司来说,绝大多数都在千禧年前后的科网泡沫中经受了巨大打击,剧烈的回调甚至都是冲着一折走的,但往往他们最终又能回到最高点,亚马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每一次的利润回吐都很能让人感觉到绝望,很多时候我们抵不住最多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人性,所以我钦佩Naspers的意志,也理解李泽楷的做法。

成则王侯将相天下知,输则青山骸骨无人问,当然这是比较修饰的说法了,按民间的说法就是,赢了会所享(nen)乐(mo)。输了下海干活。

这可能也是创业公司所独有的魅力吧,无尽的想象力,无穷的未来,再不解开神秘面纱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而这种无限的可能性更是让所有投资人为之着迷的关键所在。

就像去年崛起的造车新势力一般,各种造车的股票在这轮资产泡沫疯狂上涨,流动性充裕不缺钱的公司疯狂投入,各种布局,以期将造车未来的可能性给固定下来。

其实逻辑也是很简单的,在拥有足够流动性的时候,大资本不惧怕失败,他可以失败无数次,但只要他投的项目能成功一次,这些钱便全部回来了。

将概率事件转换为固定事件,是大资本们所无限追求着的。

但即使是这样,也很少有大资本能像Naspers这样能够坚定持有20年的,很多时候上市就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终点,一轮牛市的末期就能让很多不甚坚定的投资者离场甚至彻底丧失手中的砝码。

其实去年基金热潮中坚持拿茅台的张坤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说现在白酒概念有所回落,但他长期看好茅台不动摇的思路却是值得学习的,而且即使茅台在这轮行情中有所回落,它的未来依旧是要比绝大多数股票好的。

当然,这种看好是要有逻辑支持的,前瞻性的目光也必不可少,就比如说当年最高点入手中石油的投资者,即使再坚定自己的信仰,也无法抗拒这血淋淋的现实。

从20年长线到承诺3年不减持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说可能现在Naspers觉得腾讯股价已经到了阶段性可以卖出的高点了,但它在长期依旧看好腾讯。

说白了就是坚持做多中国,看好我国在以后长期的发展和腾讯继续变大的潜力。

而就这些年腾讯的发展态势来说,不管是日益其强大稳固的社交基本盘还是频频展示的“投资能力”都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腾讯不仅会赚钱,还能投资。

当之无愧的稀缺优质资产,而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更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保障,而且最恐怖的是,腾讯现在的PE依然不算特别离谱。

腾讯的发展潜力是跟中国发展潜力联系在一起,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腾讯的潜力依然是不可限量的。

而关于后续的影响还是有不少的。

就目前的概念来说。

很可能这波腾讯的套现会让很多人在市场上寻找这样的标的,比如说重新思考“东南亚腾讯”的价值一般,而在这个目前时间段上看,可能暂时不动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价值投资的魅力,可能都在这里了吧。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下了不争气的口水。

平时经常说这也利好茅台,那也利好茅台,一切形势转建议持有茅台,但说实话,实际上真正一切形势转利好的还得是企鹅。因为不论出了什么事情,各种骚话表情包和小道消息就会在微信和QQ群上一传十十传百,那自然就增加了企鹅的用户活跃度,所以利好企鹅。

言归正传,感觉企鹅这些年是真的凶,一件事情它只要下力气投资原去做,大概率是能做成,真实行业明灯,执行力强,效率高,而且感觉是互联网大厂中内部不同部门间条块分割最不严重的一家,一个业务推出,所有部门并肩子上,互相扯腿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和其它厂子中那种几乎是半公开的部门间内讧完全不是一回事。

互联网行业因为不同业务间工作重点不同和内部管理上的科层制,这种内讧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很多大厂的内斗几乎半公开,部门八卦三天两头闹得满城风雨鸡飞狗跳,而企鹅能把这种内讧压下去,或者至少是控制在不影响业务执行能力的范围内,这份内部管理水平属实不一般。每次企鹅着力做一件事时,就算不一定成功,执行力和时效性也比其它厂商肉眼可见的高出一个层次,另外企鹅对政策和形势的配合也还可以,算是嗅觉比较敏锐的厂商,和某些炸弹人完全不一样。

以前投企鹅的人眼下是真的赚大了,这种持有20年赚了7200倍的操作让人眼红,想起以前一些短期穿越小说,穿越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投资企鹅。

另外这事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Prosus已经不是第一次减持企鹅了,它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抛出企鹅股份,目的很明显就是逐步套现,减到现在虽然份额依然很高,但从结构上看,企鹅现在已经没有事实上的控股人,早年国内一直有声浪,说海外资方在试图通过控股行为来操控国内舆论乃至于影响政治,目前来看这种阴谋论事实上已经破产,其实用脑子想想就知道,没有任何人能靠着一点股份就操控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社会的社会舆论,至少从现状来看,当年那些投资就是一次纯粹做账行为,目的是赚钱,不论是慧眼识珠还是狗屎运,反正确实是赚到了。

但我觉得国内还是应该尽快把这部分股份吃下来,企鹅这种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终究还是要拿在中国人手里比较把稳,外人毕竟是外人,而且上千亿的现金流没有进入国内而是流入了外部,说实话还是比较遗憾的。在国内的关键性资产的股份控制和商业投资方面,中国人还是应该积极主动一点。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看着1000多亿的减持、Prosus投资腾讯快8000倍的回报觉得很爽,我倒是觉得这个投资案例对普通人也挺有参考价值的。

相当好的投资者教育

先说一下背景介绍,2001年投资腾讯的主体叫MIH,如果大家看财经书籍2019年以前“腾讯最大股东”都用的是这个名字。

MIH母公司叫Naspers,2019年的时候分拆出一个公司Prosus,属于控股型公司(主要功能就是当股东),持有的是Naspers的国际互联网资产。

当时MIH投资腾讯的逻辑,很值得普通人参考

MIH最早并不是增发进入腾讯的股东,当时是接盘了IDG和李泽楷(李嘉诚儿子)的盘。

无论是IDG还是李泽楷,很多人说与各类首富失之交臂,其实我觉得只是投资立场不同。

IDG和李泽楷当时顾虑的是腾讯烧钱太厉害,找不到商业模式,所以遇到有接盘的并没什么错误——特别是这两家在短时间内也获得了几倍的回报。

MIH为什么会接盘腾讯的股票呢?

当时中国区负责人穿大街走小巷,发现网吧里是个人就挂着OICQ(QQ前身),拿到手的名片很多人除了电话(那时候很多还都是座机),还会留OICQ号码。

当时MIH觉得这种网民都在用的产品,只要基数够大,总能找到商业模式。

公司赚了用户不赚钱Vs公司有用户基数总会赚钱。

MIH的投资策略更宏观一些,做多的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也做多互联网行业最终会形成商业模式。

系统性机会。普通人投资,交易能力是很有限的,获取各类信息也不如机构,做大趋势、做长期趋势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MIH投资腾讯开始于一级市场,这个普通人参与不了,但即使是2004年腾讯上市以后再投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能获得1000倍的回报。

普通投资者不要整天找消息、也不要整天追涨杀跌。如果觉得挑公司有难度(事实上很有难度),也可以在一个大方向上多买几个。

Prosus除了腾讯,其实也投资了印度最大电商Flipkart、美国二手交易平台Letgo、俄罗斯互联网巨头Mail.ru

在投资逻辑之后Prosus巨大的持股耐心也是很重要的一课,从2001年投资开始直到2018年才第一次减持。

很多人都号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但是遇到行情起伏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交易的冲动。腾讯2004年上市,可以看到早期也遇到过连续几个季度不涨、甚至超过30%的下跌。

价值投资最大的敌人就是看着股价上蹿下跳(波动),扰乱了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

其实这么多年MIH投资腾讯的最初逻辑没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在腾讯一直保持巨大流量池的基础上,寻找各类变现手段。

2018年第一次减持和这次,其实也不是因为不看好,是Prosus自己转型需要,要不是因为要投资成长型企业和其他行业,估计也还不会减持。

普通投资者,手握好公司的时候,应该做的是关注公司基本面,判断投资逻辑是否变化,不被短期价格的波动扰乱投资思路。

这点上Prosus甚至比小马哥还有耐心,腾讯上市以来小马哥减持了40多次腾讯,每次减持都创新高……

这次减持金额很抓眼球,但是我觉得还有个信息挺重要。

承诺3年不减持,也就是2024年以前不会减持了。这相当于给了市场比较稳定的预期,减持这种事情一旦开始,资本市场一定会考虑一件事情:

下次是什么时候?

特别是对于持仓量如此巨大的企业就更是格外关注。

2018年Prosus第一次减持的时候就声明3年内不减持,这次减持是达到了当年的承诺。让资本市场对Prosus有明确的预期,不至于大幅影响腾讯股价。

承诺3年内不减持,也看出来Prosus其实并不是因为不看好腾讯而减持——毕竟按照这个比例和减持间隔计算,Prosus估计要50年才能减持完毕……

这个新闻大家看着高兴可以理解,毕竟号称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但是在这个事件背后,还挺值得大家上上投资者教育课的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这么天量的发展红利,让外国吃掉了,还是觉得很可惜的。只能说那时候中国投资者的水平还是太低了,Prosus的人能从小商家们都把QQ号印在名片上发现腾讯的广阔前景,而同时期马化腾想在国内找笔钱难如登天。 就好像李靖登门自荐被杨素不屑一顾,就难怪别人跟巨眼识英雄的红拂女夜奔了。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再看,怎么就这么巧,昨天刚套现,今天阿里反垄断天价罚单就来了?我感觉明显是股东听到风声,提前采取的行动,这有内幕交易的嫌疑吧?


user avatar   fu-tu-45-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jackwang9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还是任意门吧,毕竟站在普通人立场上,拥有时光机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不谈高赞答主那个关于较真分析“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只是纯粹看漫画里面任意门的作用,那基本就是打开门可以前往“之前到过的地方”。

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打工呢?

通勤时间,不需要了!别人还在急急忙忙赶路,我还可以呼呼大睡。

买车相关成本,全没有了!最重要的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堵在路上了。

哪天心情不好,随便找个国外的地方转悠一圈,然后回家睡觉。真正说走就走。

只要隐藏到位,就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确保我得以闷声发大财。

相比起来,时光机的风险就很难控制。从《哆啦A梦》原作来看,实际上是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

1.无论过去怎么改变,未来都是一样的。

2.可以改变历史。

如果是第一种,那时光机本身就失去了应有价值。而第二种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回到过去随手扔的一张纸会引发何种蝴蝶效应,轻则自己都会消失,重则改变世界历史走向。

老爸自认为没有这种抗压能力,还是任意门吧!


user avatar   luo-qi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因为物理学已经开始快要碰触到这个世界我们可能的认知边界了。

包括什么边界呢?这里有物理观察能力的边界,也有主观客观分界的边界,甚至有这个世界底层规则的边界。

假设说吧,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么我们是什么呢,不过是网络游戏里的NPC角色,就像你在魔兽世界里看到的卫兵,任务NPC一样,差别是我们更加智能,并且会思考。

假设我们就是那些NPC吧,我们也会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验和逻辑思考,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这个世界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能源传递的规律,甚至光线和颜色渲染等等更高级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游戏内的道具和环境通过实验而感知到的。于是我们提出了种种的假设,提出了各种数学方程来总结这些规律,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理论是对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既普适又实用,能指导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干出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比如造出了能上天入地的机器,也学会了怎么远距离的通信,我们的科学开始突飞猛进。

但是,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很难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法师发出的火球,你观测和不观测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会有变化,为什么两个相距遥远的宝箱,开出来的物品始终保持互补的概率,这些似乎和逻辑常识不符。但是,我们很理性的认为,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吧,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依照这些规则构建出来的。

再然后,研究深入到了一些更难理解的领域,比如在这个世界显现出来的最小像素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客观)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科学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似乎再难推进。有的科学家说,肯定是我们没有造出更厉害的道具炮,如果我们用更强大的道具炮对轰,在极端的运算条件下,这个世界一定会显露出更底层的运算机制出来。

好了,现在你先跳出来,做为这个游戏的上层世界的开发者身份来看一下。你会觉得很有趣:你创造的世界里的代码正在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或者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因为虚拟造成的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你为了节省运算量,大部分的场景和物体都是在玩家不观测的时候不装入内存的,大部分的计算也都是先计算结果再反过来根据观测需求输出过程。当然这么做会让游戏里的智能NPC感觉到因果律被违反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然后你看着这些NPC开始修改一些脚本,试图利用道具反应来制造出超越数值边界的计算,然后引发计算BUG,并通过研究BUG现象来更进一步的分析这个世界的代码运转特性。

你很佩服这些智能NPC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你也很理解他们,不过做为开发者,你当然知道这么做是没用的,这个网络游戏程序有着复杂强大的保护机制,不可能被游戏里的NPC弄崩溃,而且就算弄崩溃了大不了也就是打个补丁重启游戏就好了,出错时候的日志都会清掉,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的。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高层世界的计算机的各种硬软件系统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网络通讯体系,协议,客户端,编程工具,图像引擎,底层驱动等等机制,而这些机制游戏里的NPC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明白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之外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就算把CPU弄烧掉也不可能从游戏里蹦到现实中来。

对于游戏里的NPC来说,他们只能在这个世界程序运行的规则之下进行探索和学习,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去到更上层的世界,不可能变成坐在键盘前的开发者,他们虽然很聪明也很好奇,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再也无法向这个世界更深的奥秘去探索了,因为他们所探索的世界规则有他们碰触不到的边界。

这是做为NPC的悲哀,开发者想,不过他转念一想: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高层世界创造下的NPC,我们也同样被局限在当前的世界里,永不可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大家彼此彼此,都在笼中而已。

==============================

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多人对科幻概念有兴趣,回复出几百条来。

请大家理解一点,既然谈到了科学的边界之外的地方,那自然说的东西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这叫什么,这叫做想象,所以大家不要把科幻当民科来批,放飞想象也是一种娱乐嘛。

既然说到了对科学边界的想象,那么我就补充几句:

1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定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从哲学逻辑上就无法回答任何无限穷底的问题,比如时间的尽头后面是什么,物质无限细分下去是什么,宇宙的边界之外是什么,时间的最小单位之下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有极限的,哪怕是神也无法掌握所谓终极真理,科学没有所谓的终极;

2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早到来。有人举出各种例子,说明百年前人类也觉得科学已经快到尽头了云云,但是现在又进步了这么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一样了,现在碰到的障碍和瓶颈和之前碰到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人类在实验观测手段上难以突破的障碍,比如我们无法造出太阳系半径大小的加速器,也无法进入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或者突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在低垂之果摘完之后,剩下的恐怕是天顶才有的果实。虽然现在人类在无数领域里面都在加速探索,但其实顶尖领域的科学家都知道,基础领域颠覆性的突破已经很难再出现了,缺乏实验支持的理论和玄学并无二致,和上面的科幻一样,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人类科学还会有很多进步,未来我们可能解决核聚变,发现更多粒子,统一四大力,开发真空能,我们能任意的操纵物质,实现原子级的打印技术,甚至能直接打印出一颗行星来我也不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现有底层理论的工程学应用而已,人类在现有理论上不断加强实用转换还能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能力,但是无论这些能力强到什么程序,有些边界依然会永恒的横亘在人类认知的边缘,让人类不得逾越。人类无法逆转时间箭头和熵,无法修改宇宙常数,无法超越光速运动,无法跃迁到更高维度,无法跑到宇宙之外,无法逃脱自己所处的时空牢笼,无法得知是否存在有更高层次的世界,更无法叩问自己的造物主为何创造自己和这个世界。

3 我们其实也不用悲哀,每个智慧文明都会处在一个牢笼之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永远无法得知笼外是什么。等触摸到边界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内卷嘛,文明只好开始娱乐自己。既然向上无法超越,那么我们倒是可以向下造出一个新的牢笼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对于每个文明都不难,很快我们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且把智慧代码放到这个虚拟环境里观察了,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仿真方式,或者就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消遣罢了,不然呆在这个笼子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说点题外话:谈到仿真世界,算起来搞不好又要清档了。地球副本已经清档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某个物种占据优势地位后就清的,感觉似乎是某种代码竞赛,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恭贺这届的冠军团队,你们通过智慧代码赢得了这轮比赛的胜利,战胜了上轮的恐龙开发团队,谁让他们这届还采用老思路,继续走速攀食物链路线呢(说到这个话题可以再开本书了,生物分类学妥妥就是一场策划风格大赛啊,充满了各种明显的设计流派和思路,让一个游戏策划去读读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百科书籍,他会感觉到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边拍脑袋边想出来的怪物表吗,我都能看出不同策划的水平差异……)

好了,以上都是胡扯,大家看看就洗了睡吧,但愿能帮你们打发一点无聊时间。




     

相关话题

  美媒称字节跳动正与美国政府协商,设法避免全盘出售 TikTok 在美国业务,后续会如何发展? 
  月薪10000的小白领,怎样科学的理财才能让自己的小金库越来越饱满? 
  汇率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看待上百位企业家背书柳传志和联想? 
  有哪些很 low 的公司文化? 
  对冲的具体概念和盈利的原理是什么? 
  传闻吉利将成为奔驰的最大股东,如何评价? 
  网曝阿里女员工遭遇领导及客户侵犯,阿里回应称「决不容忍」,涉嫌员工已停职调查,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10121股市分析和20210122走势预测怎么样? 
  从市值和形势看,目前腾讯已落后于阿里,未来的两马之争,马化腾要怎样才能打得赢马云? 

前一个讨论
“单身”概念没有商业价值吗?
下一个讨论
《临高启明》为何没描写粤东路军?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