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是为什么三亚的海鲜要比越南芽庄贵了三倍?
以至于我在越南芽庄点菜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富豪,我居然点了两只龙虾。
冯省长不讲政治啊,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倘若是2019年或者之前,当然要深度调查。因为国人普遍已经了解,去一趟普吉苏梅,甚至去趟塞班,也跟三亚差不多价格。不好好维护根本就没有客源了。
但是在2021年,呵呵,你不来我大三亚?呵呵,那你就自己找个游泳池玩吧。
稀缺资源难道不配有点脾气?
冯省长您还是没把三亚商户当成自己人。
自己孩子赚点钱怎么了?
我在海口住了六年,今年是第七年。
19年的时候我带着媳妇去三亚玩一下,到了饭点我满怀信心的跑去景点附近的排档吃饭。
为什么说满怀信心?因为我想我都是半个海南人了,海鲜吃了这么多次。价格我也基本上七七八八都知道。
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三亚政府已经意识并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力的打击宰客、欺客的情况下,现在的店家应该比较实实在在的做生意了。
结果到第一家虽然生意不算很好,但是挺干净的。刚走到排挡门口,马上就有人嚼着槟琅穿着拖鞋拿着单子到我跟前。我一看价格,感觉贵了,想想三亚的物价高,吃不起就不吃,也没啥。
就在我准备走的时候,那小哥说出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的话。
“帅哥,到别的地方也是要被宰的!”
我跟我媳妇听完,互相看了一下。我真想回骂一句,宰你mlgb。
这句话至今都影响着我对三亚的感觉,可能这是个个例。但是店家竟然能当着我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可想而知........。
本来三亚拥有着整个中国顶级的酒店资源,海景沙滩。每一个来海南的朋友我都推荐他们去住什么什么酒店,享受下沙滩蓝天泳池和非常不错的酒店环境,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可是我自己现在都不去了,就是感觉有点失望。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在海南住了六年的外地人,可是也衷心希望这座小岛发展的越来越好,旅游业越来越好。
诶........................
可能三亚容不下我这种穷鬼吧。
回答的内容不一定对题,但是希望政府能够多方考量,让大家能够放放心心的去三亚,舒舒服服的游玩,开开心心的回忆。景区贵点谁都能理解,但是去一趟还要忍受自己当傻子二愣子谁他么受得了?
一早醒来,点赞很多,评论区也讨论得很火热,也有质疑我编的,带节奏带情绪。
首先,我没有那么好的想象力去编,更不会瞎编胡造的中伤这座我已经建立感情的城市。
其二,我是19年上半年经历的这个事情。距离现在也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经济在发展市场在完善法律法规在更全面合理的监督。我相信已经有更好的面貌,我身边的朋友们聊天也都说三亚不像之前那样,这也是我发自内心想看到的。
其三,想去三亚旅行的朋友们可以多方位了解下。评论区里面“覃康”作为三亚的常住民,对当地的情况应该有着更深更客观的了解。可以多参考他的回答。
但是我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很多朋友对于三亚有着鸡肋一般的情感,甚至是恐惧。这种印象到底怎么去改观,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努力去思考的。
我只不过陈述了一个我经历的事实情况。
我在三亚工作十年,有一说一,三亚物价本来就高,在三亚市区普通的路边小店一杯西瓜汁18很正常,装修稍好的28一杯很正常,如果是海边一线海景餐厅48一杯也很正常,这次上新闻的是一家位于一线海景的高端海鲜餐厅,本地工薪阶层平时都不太可能去消费的那种,68一杯的价格很离谱么?看到有的高赞回答中拿它的菜品价格跟美团外卖真的没啥可比性,本地人去也是这个价。任何地方都有高中低端餐厅。就好像同样是雪糕,非要拿哈根达斯和蒙牛比价格,二者市场定位本来就不同。退一步说,既然美团上有几百块的龙虾套餐(其他路边大排档的),消费者当事人为何还是选择了这家店?800元一斤的龙虾说买就买,只能说这个价位是当事人可以接受的,所以网友真的不必对餐厅菜品的价格过分激动。
我觉得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将精力用来彻查有无调包,有无偷工减料,有无威胁游客这些核心争论点上,开展独立调查,实事求是,如果有问题,绝不庇护姑息!但如果没有问题,也不应被舆论所裹挟。
最后,如果地方政府还有余力,真的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平抑本地物价了。
没人在乎六子吃了几碗粉,也许是一碗,也许是两碗
在庭审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了答案
等几天再评论吧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扛: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抗: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分: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恰好这几天看到了海南自贸港新的政策。全是大件商品的利好。
真正的大头还是动辄万元起步的各种化妆品手机手表之类的大件,相比之下餐饮的那点收入真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为了这点餐饮的小钱,坏了海南发展路线的名声,那真是得不偿失。
不得不说云南的旅游业是屡屡整顿无果,希望海南这方面能有所成效吧。毕竟都给了这么多政策礼包。
极端女拳已经在对乃万重拳出击了。在豆瓣、微博等各个平台对乃万进行谩骂和侮辱。乃万工作室被逼的发声明维护名誉。
真正的女权是追求平权。而女拳是无法认同平权的,她们要的是特权。她们称呼平权女生为“仙子”。有时候直接把乃万们开除女籍。
不极端、不偏激、不丑男。都没有资格做女人。乃万已经被她们全面开炮。
它们的论调都是这样的:
1.买房买车又不是女的逼的。繁衍癌们可以去找不要房不要车的。
可是当新闻中出现女生陪着男生一起奋斗白手起家的时候,她们又骂女生“倒贴”“免费妓女”。当新闻中出现男生付不起高额彩礼而哭诉时,她们又幸灾乐祸:彩礼都付不起,还想娶什么老婆,直接滚回家去。
她们就是这样的双标。直接写在脸上都不带避讳的。跟她们不一致的,她们就跳脚骂人。
2.乃万做为女性,居然和男性共情,这太不女拳了。这简直是女性中的败类,必须要批判。
女拳在寻求支持的时候,经常会找一些男性来给她们站台,比如杨笠嘲笑普信男的时候,她们找来一些男人说自己没有感受到嘲讽等。
3.社会已经给予男性“太多”宽容。凭什么还要呼吁给予男性宽容?女生的宽容谁来给?
给予男性宽容并不代表着不给予女性宽容。这本来是可以齐头并进的事情。比如男性和女性可以携手来对抗资方在职场上的强势。但女拳只要属于她们的特权。她们不敢对抗资方,但是她们可以踩着身边的男性上位。
乃万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