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二学生准备出国留学 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第1页

  

user avatar   awying-guo-liu-xue-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已经从LSE毕业工作了好几年过来人的身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的背景一句话就概括:纯金融学背景出身,对外经贸+伦敦政经配置,目前从事产业投资工作,CFA持证。
留学申请是一场持久战,留下充分的时间准备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更大的赢面
我在上大一的时候就确定了要出国读研,目标清晰明确,没有纠结迷茫期。
这一点其实对我的帮助很大,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带给你无限的动力,也能够为时间安排带来更多富余,而时间的充盈就意味着有更大的赢面。
留学申请无非就是三大要素:GPA、语言和实践。
我在大二时期开始学托福(利用课余时间报班学习),一战106拿下;
大二暑假开始报班学GRE,并在大三上学期完成了GRE考试,一战325拿下;
而实践经验层面,我从入校起便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各项比赛,有意的积累海外项目的经验,并积极参加各类名企的实习,累积了三份实习经历
GPA就不用我多说了,尤其是英国学校基本是GPA为王,这是硬条件你必须得满足。
所以在本科时期,我全勤上课,努力刷题,我明白这条路毫无捷径可走,唯有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取得回报。
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同步报班以半DIY形式准备留学申请,在申请季正式开始之前,我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择校、文书框架搭建、素材准备、资料准备等工作,在申请季到来时全力focus文书准备和实习上,最终顺利的在大四的寒假拿到了心仪的offer。
申请就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准备工作其实贯彻了整整四年时间,这是一场时间持久的拉锯战,若明确的目标和信念支撑,我不可能有动力做到百分百投入、坚持到最后,也不可能一次次“幸运”地实现我的小目标。
那一定有同学想问了,我就是懒癌发作、半路出家,时间已经很紧迫了,还来得及补救吗?
答案是没问题。
首先,从我个人经历出发,我的故事看似完美,其实也遇到不少坎坷,曾经在专业选择上耗费了大半年时间,本来决心要转去传播学,也在PR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最终从职业发展角度还是转回了金融专业,并且语言一次性过关的lucky me在最后大四的毕业冲刺阶段遇到了成绩过期和成绩作废的狗血事迹,在两个月内考完托福紧接着考雅思,差点赶不上最终的开学。
因此,即便有人开始的早,也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心态上先放平;
其次,申请讲究技巧,你要明确自己的长短板在哪里,如果已经无法改变某些短板,那么就尽量放大自己的长处,找到匹配的院校。
比如有些人GPA不高,那么就可以利用最终的时间找到一份亮眼的实习,为简历增色,写出一份漂亮的PS;有些人语言成绩难以攻克,那么就要尝试跟院校沟通,找到双方接受的方式,语言学校或者是延期offer…
总之,不要让时间不够成为你的负担,也不要让时间不够成为你最终申请失败的理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不能够躲避的情况下,就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吧。
PS是一门玄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好一个故事比什么都重要
在写PS前需要了解你的audience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
西方世界强调个人价值、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因此独特性和自主性是PS中极为关键的一点。
这个独特不是说你的格式要很新颖、天马行空,而是
1)要让他们知道你是谁,读完之后需要对你产生一个清晰的画像;
2)要让他们明白你是一个独立的decision maker,选择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都有充分的动因进行支撑,这一点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
第二点,就是要让PS变得intriguing,让读者有充分的耐心和兴趣读下去。
我个人有几条tips,
1)以小见大,笼统的阐述一件事情,比不上一个细节带个人的冲击强烈。在阐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时,列举多个项目的成就,比不上细致的解析自己在一个项目中的contribution,甚至是遇到的挫折,来的更加真实和诚恳。
2)一致性,有始有终。故事有起承转合,而文书要求你用故事性的思维有逻辑地阐述。当时在申请MPA专业时,我就是从一个社会事件带给我的冲击入手,讲述自己的心态转变和观念转变,对社会公益事业产生了热情,有了make a difference的想法。
在这个想法和目标的引导下,我去残疾人学校义务支教、在银行的实习中涉及到了普惠金融的相关工作等等,在这个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并决心在这个专业领域加以深造。让他们看到你的开始、变化、过程和结果,PS需要故事感的注入,这并非让你去捏造不存在的material,只是让你梳理自己的经历,找到其中的逻辑,并将feelings注入其中,提升叙事的真诚和可信度。
选择要从心、放长远、顾大局
你选择去什么样的国家进行学习,你最终是否想要留在那个国家发展,你的职业规划究竟是怎样的?
这些都是你在择校、择业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一定要记住,结果导向这个重要的原则。
比如,当时我并没有很强烈的非要留在国外发展的欲望,就把学校/专业排名放到了第一位,因此选择了重学术、排名靠前但是移民政策(当时)很不友好的LSE,而非移民、就业环境相对包容但是专业排名相对较弱的NYU;
如果你一定想要积累海外的工作或者实习经历,增加自己的见识,那么地理位置就是第一要素,在排名相近的情况下,选择城市,远离大农村。
在伦敦一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各种career fair,利用地理优势提前扩充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尽量保证在后续能够以最快速度上岗(很多时候,外地申请者需要一到两周时间搬家,雇主可能就会因为这一到两周时间放弃给这个候选人机会,选择就近的candidate);
在选择专业时,如果你讲求兴趣,那么就follow your heart吧,如果你想要走research track,那么最重要的是教授匹配度和学术研究能力专业方面的选择,如果是就业,那么一定一定要从大的宏观环境入手,看看目前job market最缺哪类人才,哪类产业仍在上升期,你可以从什么切入口取得该行业的工作机会?
例如,最近开始大热的business analysis专业,就是数据为王的时代急需的技能,选对专业、押注风口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开放的心态,多交流、多改、多种渠道寻求帮助
我当时PS找了半DIY机构给Idea,自己写完机构给了些意见改了几版,我依旧不放心,找了教授、海外的同学、万能某宝上的职业写手,询问意见、进行N次加工,在改了20多次后才定稿。
大部分申请者都是国内本科的教育背景,既不是native speaker,也不太了解国外的教学评判体系。
因此,你首先需要借助外力,帮你筛除文法上的错误,让表达变得更加local和自然;
其次,如果能多花时间找到在相关学校和专业就读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教育重点、课程设置、教授情况、学生特质,便可掌握更多的学校基本情况,并将这些信息融入PS中,利用信息差获取优势。
这些平台渠道和人脉资源就是你的杠杆,在申请过程中,善用杠杆,可以放大自身的优势,提升时间的利用率,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机会。
实习很重要,一定要去big name,一定要去核心部门
实习不仅是为了让CV好看,让PS亮眼,也是为你今后的职业发展铺路。
如果你想做咨询、投行,summer intern是很好的敲门砖,转化率有时候会达到100%,这就意味着留给校招的Headcount极少,你拿到offer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实习期时,不要惧怕困难,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争取拿到top tier的实习机会。
怎么拿到?
首先,笔试、面经一定要反复刷,一定要找人mock interview,因为实习阶段对于technique的水平还是相当看重的,这种面经网上一抓一大把,大家要把它当做葵花宝典拿来阅读;
其次,找人refer。学长姐的资源必须把握住,善用linkedin不要惧怕尬聊,这条准则在国内外通通使用,refer起码能够帮你过简历关,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去把握了。
我也想要提醒各位想要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同学们,一定要提前关注国内的机会,如果确定了就不要浪费时间在海外招聘上,最好能做到all in。
相较国内读研的同学,大家已经失去了读书期间积累的国内机构实习经验、人脉积累,因此一定要比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诚意。
我之前就有同学在圣诞节期间一个月回国两次,只为参加几场面试,最终成功地在毕业前就拿到了国内top tier投行的offer。
这时候肯定有同学来问了,考证和实习哪个重要啊?
我的答案一定是后者。
实习的机会几乎是不可逆的,一次没把握住可能就很难再有第二次了。
因此,一定要尽全力抓住summer和winter的窗口期,拿到实习机会;
而考证大多数时候是时间问题,证书的含金量大家也知一二,从雇主角度来说这永远是加分项但是不会成为扣分项,大家一定要明确各项指标的优先级,结果导向!结果导向!结果导向!
总结
这里给大家一点经验之谈,我工作几年了,从过来人角度再回溯当初的留学经历,心中充满了怀念、感恩之情,也有一些遗憾。
希望通过这段分享能让大家避免踩坑,以更为积极热诚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申请工作,最终祝愿大家都能拿到满意的offer!

导师背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经济学硕士,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硕士,CFA资格证取得,托福110、GRE325。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主攻英美学校,方向为金融、投资、商业相关领域,收到LSE/NYU等学校的硕士录取,具备辅导留学申请、文书撰写、职业咨询的工作经历,擅长挖掘个人经历的亮点。
目前在一家产业集团从事战略投资工作,之前拥有PE/VC、外企管培的从业经历,希望从职业发展角度为各位申请者带来更为全面、长线的留学规划、职业辅导。





  

相关话题

  外国有哪些关于中国的笑话? 
  大龄青年(27 岁)去美帝转 CS master 有哪些坑? 
  在美国留学生绑架案,如果发生在中国将会如何判罚? 
  出国留学的流程? 
  请问国内哪个省考雅思分数能稍微高一点? 
  哪一刻,你感受到了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差距? 
  如何评价《亲身感受中美高等教育的差距》? 
  出国留学第一步该怎么做? 
  为什么现在美国新冠确诊病例五百多万了,医疗系统还没有被击溃? 
  网传在美留学生募集340万套防护服捐武汉事件是真的吗? 

前一个讨论
出国留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兄弟们,急??
下一个讨论
国内双非院校毕业,是不是申请到英国G5的机率不大?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