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分类:蜥形纲-双孔亚纲-鱼龙形下纲-鱼龙形类-鱼龙超目-鱼龙目
鱼龙形下纲在传统分类学中和鳍龙超目同属于调孔亚纲。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二者都是只退化了一对颞颥孔的双孔亚纲动物,而且这两个演化支的关系很远,所以调孔亚纲废除,鱼龙目前属于双孔亚纲。
鳍龙超目也在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最终自成一纲。
所以现在双孔亚纲里面有龟鳖目,鱼龙超目,鳍龙超目(上龙,蛇颈龙),鳞龙下纲(蛇,蜥蜴,壁虎),主龙下纲。
作为一个扑朔迷离的物种,鱼龙具体的起源尚不明确,甚至湖北鳄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鱼龙的直系祖先(湖北鳄类是一种很原始的鱼龙形下纲类群,没有背鳍,脖子很长,四肢也依旧是蹼足而非鳍,尾巴也很细长,它们和鱼龙形类的关系更接近于河马和鲸类。)。
但可以推测的是:它们原本是在三叠纪中期一群陆栖的双孔亚纲生物,面对陆地上日趋激烈的生存战开始选择进入相对开阔且竞争压力更小的海洋,并逐渐摆脱对陆地的依赖直至彻底适应了水生环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海生蜥形纲的鱼龙目与海生哺乳纲的鲸偶蹄目不止是外观趋同,连身体构造都惊人的相似。像鱼龙这样拥有高度流体力学外观、高机动性、卵胎生的动物,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是恒温动物,否则根本无法满足机体的代谢功能,而鱼龙脂肪层化石的发现更是佐证了这种推论(古生物学家最近就在一条来自德国已经有1.8亿年历史的鱼龙化石身上找到了脂肪的痕迹。在对鱼龙化石进行研究中,古生物学家注意到皮肤残留中有皮下组织,竟然是微黄色的脂肪层。为了进一步确认,古生物学家将皮下组织与今天海豚和棱皮龟对比,发现结构相同,这证明了狭翼鱼龙是有脂肪层的。脂肪层的作用是保温,同时还可以储存能量和增加浮力。这层来自1.8亿年前的“肥肉”证明:狭翼鱼龙很可能像今天海洋中的鲸类一样是温血动物。)。另外,海洋爬行动物鱼龙的表层肌肉化石(Lingham Soliar,1999)也有许多羽毛状的特征,这些细丝痕迹可能是皮下组织,例如胶原纤维。
所以吃起来的话,考虑到鱼龙没有主龙形类带气囊的龙之呼吸系统,估计肌肉中粉肉的比例应该低于我们常吃的鸡肉(人家可是根正苗红的恐龙后裔),但是我想应该也不太可能像大型鱼类那种口感(比如旗鱼和金枪鱼。鱼有脂肪,不过它们的脂肪多数是散布于肌肉组织内,而不是以皮下脂肪的形式储存,反正我是没见过像猪肥膘那样的鱼肥肉。当然了,肌肉脂肪含量高了,基本与肥肉也无异,所以金枪鱼腩会是很肥美浓郁的口感。)。也许肌肉口感会介于蜥蜴肉,龟肉和鳄鱼肉之间吧(毕竟是水生的。)。皮的感觉我大胆推测可能很像是鲸皮,并且更柔韧一些。脂肪组织吃起来应该是带鱼油味的肥膘或者鸡油。嗯,大概就这样吧。
感觉做个红烧或者干锅鱼龙煲会不错,浓油赤酱正好压住鱼腥味,皮估计会炖成软糯粘牙的口感,加上脂肪层和肌肉组织一口咬下去应该还挺好吃吧。
(古生物纯路人爱好者,如有不对的地方恳求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