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国产芯片订单量井喷,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将给国产芯片发展带来哪些新机会? 第1页

        

user avatar   jin-yin-yao-t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

以前同样的芯片,就算国外的更贵也都是买国外的,因为出了问题可以推责任。反之,买国产的出了问题,就得解释你为什么不买国外的偏要买国产货,是不是收了好处什么的。这个并不是决策人员崇洋媚外什么的,而是自保心理下的理性决策而已。

现在么,“国产芯片可能会差一点,但外国货有断供的危险啊”。这理由说起来理直气壮,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同样,这也是自保心理下的理性决策。毕竟如果你坚持买外国货,真断供了,锅就全背在自己身上了。

从芯片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还真得感谢美国人的禁售之功。


user avatar   marapap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在民用领域搞所谓的高科技封锁是一步臭棋。。。

世界上阻碍民用科技进步的唯一根本阻力就是需求。有了需求,什么资金,人才都是小问题。没有需求,你就是人均诺贝尔奖,到时候也全部转行流失到别的行业去。

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没有那么大,要是真的有了足够大的需求,别说中国,黑非洲都能把芯片搞出来,最多是时间长一点(假如某天黑非洲以外的世界消失了,黑非洲恢复人类文明的速度会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之前国产芯片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国产芯片的需求,人家美国人的芯片价格便宜量又足,你吭哧吭哧搞半天,不就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何必浪费这个资源?没有需求,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岗位,你再多的人才都要流失到其他行业去。然后没有人才,技术发展就会停滞,和国外的差距就进一步加大,国产替代的需求就进一步减弱,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好了,人家帮你把需求造出来了,我听说现在各个大大小小的芯片公司开始到处挖人,芯片行业的工资在贸易战之后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据说现在好一点学校毕业的,有3—5年工作经验的博士一年没有100万已经找不到了,按照这个趋势搞10年,恐怕中国队美国芯片行业的威胁就更大了。。。


user avatar   xiao-ge-18-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中年硬件工程师,这段时间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把公司的产品国产化,包扩服务器和终端。

目前公司每年芯片的采购额都在千万级,之前95%都是都是进口货,不管是低端的二级管和MOS管等分立器件,还是高大上的CPU和FPGA,通通进口货,国产的只有电阻电容了。

从去年得到公司的支持开始搞国产化,开始用国产器件替代,才发现我们的很多产品真的可以做到100%的国产!!包括多媒体芯片、FPGA、MCU、网络交换芯片等等,并且已经做出了原型机,下一步就是产品化,预计可以有几大百万的采购额留在中国。

写上面这些是给那些天天诋毁国产器件的人说一下,qnmd。老子东西都做出来摆在那里了,还在那里装鸵鸟。就是看不惯老美的那股傲慢!

我看很多工程师对国产的芯片了解不多,现在把链接发给大家,可以看到应有尽有。mp.weixin.qq.com/s/VgWd

大家有需求可以直接在网上按公司名字找


user avatar   bromitheur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近在摆弄单片机,时髦的叫法是MCU。

我上学那会儿(20年前),一水儿的Atmel51单片机,其他的51单片机也是国外的。后来工作的时候,听说有个什么stm32特别厉害,一查资料也是国外意法半导体的。有时候我就感慨,难怪被别人卡脖子,连个单片机都造不好。

不过,作为中国人,心里还是有些不甘,暂时造不出高性能CPU也就算了,怎么会造不出个单片机呢。然后我就给自己找借口,觉得是单片机不值钱吧,或者市场小,或者生态成型了。总之就是不停的给自己洗脑,不想认输。这种不甘,一直持续到去年。

去年帮朋友升级一个项目,这个设备用的是Atmel的52单片机(13年前的一个项目了),我就上网准备找一款单片机用。

结果发现了一个bug般的存在:宏晶STC,价格便宜量又足,魔改51。网站将庸、土、俗做到了极致。

然后发现了全志V831、V833等一众芯片(ARM系)。

还有RISC-V系的GD32V以及超级好用的K210。

此外还有一个MIPS的龙芯1C300B,价格贵了点,一个芯片30多块,做完板子得100以上了,但是性能强啊,除了ADC弱一点、功耗稍微高了点。

当然,除此之外,肯定还有我没发现的国产芯片,没去仔细研究,至于ESP32就不用说了吧,好用的很。

还有,为了给我的树莓派配ADC,我发现了一堆国产做开发板的好厂商,微雪、正点原子、野火、零知、矽速等等等,实在是太猛了,各种板子都有,给你整的明明白白的。你只要不是特别冷门的需求,国内厂商总能满足你。

后来我又去看了一下国外的开发板,发现那叫一个坑爹啊,板子类型不丰富,价格还贵的一批,就国外那些整天领救济金的小年青们,还怎么搞创新啊。

这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趋势,就是西方率先发明的东西,最终都是咱们迅速跟进、追平直至赶超最后烂大街。什么3D打印机、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RISC-V等等,就连以前看着科幻的机器狗,现在也有烂大街的趋势。以前我以为稚晖君已经很厉害了,后来我发现网上这样的小青年有很多,他们都能画图、打板、焊接、调试,简直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甚至还有一帮更厉害的中年工程师,在技术上已经逐渐有吊打国外中年人的趋势了。当然祖国的花朵也很厉害,小学生都会用人工智能识别垃圾,然后做垃圾分类。还有小学生教你学swift的呢,佩服!

全产业链真香啊,你想想,单层、双层的电路板,你用传统方式还能自己DIY(蚀刻、钻孔),三层呢?四层呢?你还怎么DIY,嘉立创解君愁啊。还有各种bom商城,直接给你配好,又快又省心。最牛的是,我国正在上升期,各种建设还在继续,创造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不要小看这种需求,它能推动你创新,也能让你的创新变成财富,形成正反馈,能让国人看到希望。好多国外的小青年搞的东西其实非常好,但是就是卖不出去,没那么大的市场,并且还不能被中国小青年看到,一旦我们国家的小青年看到他们的创意,立马就会出现N多山寨,甚至改良品,那种挫败感估计能让外国小青年直接抑郁。

感谢川普,川普是个合格的好同志,感谢stm32涨价,国产芯片一下子就变的不鸡肋了,一下子就变的那么的有性价比,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利润空间也有了,各种开发文档也有中文的了,中文看着多亲切啊。各种教学视频比比皆是,学习效率高的很。

通过去年对MCU领域的了解,我就认为MCU这一块,以后注定是我们的天下。甚至中高端其他芯片,也注定要被我们逐渐占领。华为不就是一个例子吗?华为搞出昇腾310的时候,谁能想到他们能迅速搞出一个完整的体系(996也要辩证的看)。

拿下光刻机,未来在数字半导体领域,注定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下。国外模拟半导体元件估计也没有好日子过,一是模拟半导体元件市场在萎缩,二是未来国内竞争激烈的时候,利润空间变低,国内厂商不会放过这点市场的。

再次感谢川普同志!

===========================================

补充,为了跟杠精们抬杠,我特意买了润和的Hispark开发套件(海思Hi3861),去玩了一把鸿蒙-LiteOS-a,这一玩不要紧,文档、开发板、教学视频一整套下来,我突然失去了跟杠精较劲的念头。我发现喷鸿蒙的喷子大多都没认真研究过鸿蒙的架构,所有的喷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意淫之上。这些喷子但凡买过一块鸿蒙配套的开发板,认真撸过一遍代码,都不会黑的那么不到位。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网上反驳杠精的工程师那么少,撸过了就真的不屑于再跟黑子们杠了。

海思真是国内半导体设计里面的扛把子啊,除了东西贵点,真的是强的一批。



2022年3月10日补充:

最近又入手了点国产的板子,左边这个是基于晶晨(Amlogic)A311D芯片的开发板,叫Khadas VIM3 Pro,买它主要是为了搞实时人脸识别。右边那个小的是乐鑫的ESP32-C3开发板,替代8266的新产品,处理器是Risc-V的。

此外,为了替换常用的MT7260N,又买了套乐鑫的网络开发板做测试。

另外,瑞芯微电子的RK,RV系列也不错,只不过手上有一堆intel的破烂还没消化完,暂时就不买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芯片这玩意,这几天我已经回答过好几次了,今天再补充一点。

大家要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芯片,其实是很廉价的,可以说是论斤卖的

这种芯片呢,制程大多数在90纳米以上。

像这种芯片,其实用处是无处不在的,小到一个温度计、手电、灯管、门铃、微波炉、交通灯,等等,用处太多了。

大家是不是以为这种芯片,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不是该轮到我们的包打天下呢

事实是恰恰相反的。

这种芯片用量太大、技术太成熟、太便宜,所以大家有使用惯性,都是市面有什么、什么最便宜就用什么。

而且实在是太便宜了,都不值得重新去开发。

更恐怖的是,我们用的是老美的电路设计软件,这些成熟的芯片早就做为模块固化到软件里去了。一个学数电、模电的学生,从本科开始设计电路,里面用到的单元就是这些现成的模块。

软件里设计好了,然后去店里面找名称和代号一模一样的芯片,烧成板子。

所以,这种玩意基本都是被老牌的芯片厂家垄断了的,然后拿到国内来制造的,然后被国内的厂家买走。

宁南山有篇文章里说,我国芯片制造业的利润,连机械制造业都不如。想想看,得有多低!

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这些芯片是永远不可能实现国产替代的。

但是,不妨碍美国也可以用这种芯片来打击一个企业啊!而且也是一打一个准的。

虽然市场上有大量渠道买到,可是你的产品上用了,人家也是很容易发现的。到时候还是你违反了它的强盗法律。用金融支付啥的还是可以来搞你的。

到那个时候,就好比你要建一个房子,连砖都要自己去烧了、去研发一遍了。

然而,现在情况变了。

这种低级的芯片,我们这边真的在一个一个地做、一个一个地替换了

短时间内,一个芯片的成本从0.2元变成了0.5元,或者100元一斤变成了200元一斤,但是现在也开始试用国产的了。

这种芯片没有任何难度,就是看你要不要做,做出来有没有人愿意用;然后你的产量能有多少,这决定了你的价格能降到多低。

目前虽然稍微贵一点,但是不会被制裁啊,所以,一件产品最终成本就多那么几块钱,值啊!一个温度计的话,增加2毛;一个灯管的话,增加5毛;一套交通灯原本10万,增加200元。


再说一点,现在是情况是:国外的芯片设备,已经跟不上国内芯片厂的采购速度了。

日本的二手设备都在被拆了直接运过来。

设备翻修厂忙得热火朝天。

显然,下一步就是倒逼国内的设备厂加紧出货了。

以前鲜有人问津的国产芯片设备,现在也开始一机难求了。

这些设备,做不了14纳米、7纳米的,90纳米、56纳米还是个问题?


刨根!坚决刨根!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pingwest-pin-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者洪雨晗

邮箱hongyuhan@pingwest.com

知名芯片调研公司IC Insights曾做过一个有趣的估算,如果想追赶上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起码需要五年时间外加一万亿人民币。这里追赶的对象,指的就是台积电在芯片先进制程上的制造能力。

芯片先进制程的魔力不需赘述,在技术上它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赖以运转的关键;在经济价值上,掌握先进制程能力的台积电2020年创造了1197.8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在战略重要性层面,芯片已关系到产业安全乃至地缘之间的经贸关系……

但有意思的是,事实上,并非所有芯片工厂都在拼命追求制程。全球前五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三星、联电、格罗方德、中芯国际中,中芯国际在制程工艺上不停追赶,然而排名三四号位的联电、格罗方德都已几乎放弃了先进制程的研究。

联电在2018年时已放弃对12nm制程的研发,当时还是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厂的格罗方德也随后宣布放弃7nmFinFET工艺的研发。如今,纵观全球的晶圆代工厂(Foundry)和IDM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实际有能力生产7nm及更小芯片制程的只有台积电、三星以及稍后一步的英特尔(7nm已taped-in)。

为何各大芯片厂商纷纷放弃对先进制程的研制呢?制程更小的芯片性能就一定更好吗?这其中其实有不少门道。

芯片的先进制程,简单来说就是把芯片从大做小,具体是指芯片晶体管栅极宽度的大小,数字越小对应晶体管密度越大, 芯片功耗越低,性能越高,但要实际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从芯片的进化历史来看,芯片的研发主要遵循着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到两年间,芯片的性能会翻一倍,使一块芯片内装上尽可能多的晶体管来提升芯片性能。

上个世纪80年代,芯片内晶体管的大小进入微米级,再到2004年,芯片内的晶体管已微缩至纳米级别。此时,问题陆续出现了,纳米级别的晶体管的集成度和精细化程度非常高,要知道一个原子就有0.1nm,在人类物理认知极限上的工艺难度可想而知。

如今出现的最具代表的两个问题是短沟道效应和量子隧穿难题。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s)是指“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导电沟道长度降低到十几纳米、甚至几纳米量级时,晶体管出现的一些效应”。这些效应主要包括“阈值电压随着沟道长度降低而降低、漏致势垒降低(Drain-induced barrier lowering)、载流子表面散射、速度饱和(Saturation velocity)、离子化和热电子效应”。

被这些复杂的技术术语绕懵了吧,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晶体管是一个有三个端口的管子——电子从源端跑到漏端,借此完成信息的传递,而决定“跑”的节奏的是其中的一个“开关”,也就是栅端。它的开关由端口对应的电压变化来决定。

而由于大部分时候电子的速度都是全速运转,因此传递信息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芯片一定意义上的效率就由管道长短决定。但是,当管道变得很短后,由于尺寸变小,长沟道时本可以忽略的电场干扰就变多,导致栅端可能“关不严”,也就是所谓的短沟道效应。

短沟道效应对纳米级芯片造成的影响就是,因为管子管不住电,所以只要一通电,芯片内的晶体管就会不停漏电,导致芯片发热和功耗严重,进而影响使用寿命。

直到1999年胡正明教授发明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简称FinFET)—— FinFET可以理解为加强栅对沟道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小短沟道效应。由此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个问题的办法,如今台积电、三星能做到5nm/7nm都依赖此项技术。

但是到了3nm阶段,FinFET的三面栅的控制作用减弱,短沟道效应再次凸显。直到下一世代的晶体管结构即所谓Gate-All-Around环绕式栅极技术(简称为GAA结构)出现,问题才得以缓解。它可以简单理解为沟道被栅极四面包裹,从而降低操作电压、减少漏电,降低芯片运算功耗与操作温度,从而继续为摩尔定律续命。如今三星的3nm和台积电的2nm都已采用该技术进行研发。

然而,当制程继续往下走时,又一个难题出现在眼前——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漏电流。该原理已涉及到量子力学相关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当材料逼近1nm的物理极限时,有一定的电子可以跨过势垒,从而漏电。这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暂时是无解的,因为物理理论还没有搞清楚这个现象。

可以说不管是FinFET结构还是GAA结构,都是人类通过工艺手段来逼近自己的理论极限,但实现这些结构对芯片产业来说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不仅技术难度陡然剧增,工艺成本也让一般的芯片企业望洋兴叹。

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芯片主流设计成本模型图,采用FinFET工艺的5nm芯片设计成本已是28nm工艺设计成本的近8倍,更复杂的GAA结构耗费的设计成本只会更多,这仅仅只是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中的设计环节,晶圆代工厂实际研发技术、建厂、买生产设备耗费的资金会更多,如今年三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计划新建的5nm晶圆厂预计投资170亿美金。

对台积电和三星来说投资数百亿美金来建造一座先进制程的晶圆厂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它们已有稳定的客户订单和巨大芯片销量来分担成本,但对于制程相对落后者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

从成本上它们技术不成熟,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资金成本来突破新技术;芯片质量上来说,即便强如三星在生产采用5nm芯片的高通骁龙888时,也遭外界诟病功耗“翻车”、发热严重等问题,后来者更难在开始阶段就保证芯片的良品率和性能;从客户上来说,采用价格更高的先进制程的客户有限,近来手机、平板、PC等消费电子已增长趋缓,在存量市场下新入局者如非价格和性能上更优,没有机会能争夺过三星和台积电的客户,况且这些老牌霸主先进制程的研发成本已被巨额销量所稀释,成本只会更低。

况且,现今全球的缺芯潮缺的更多是成熟制程的芯片。以汽车行业为例,目前紧缺的为MCU芯片(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汽车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等都需要用到这种芯片,它主要由8英寸晶圆生产,芯片的制程普遍在45-130nm之间。

28nm及以上的芯片工艺都可以叫做成熟制程,整个业界技术非常成熟了,厂家对芯片的成本控制也不会相差太多,三星、台积电在该领域对联电、中芯国际来说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如今,成熟制程芯片极缺,只要有晶圆代工厂有产能就不愁销售不出去,完全不会遇到先进制程中的种种问题,对格罗方德和联电来说,现在投资先进制程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两家厂商最近纷纷扩产的也都是成熟制程晶圆厂。

在更广阔的领域,如工业以及军事领域,先进制程芯片反而没有成熟制程芯片可靠。先进制程可以理解为同样功耗、尺寸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在工业以及军事领域,对芯片的功耗、发热和占用面积上并没有手机、平板那么苛刻,它们更关注的是芯片在各类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度。

如,民用芯片、工业芯片和军用芯片所要求的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就有很大不同。民用级要求0℃~70℃、工业级要求-40℃~85℃、军用级要求-55℃~125℃,这仅仅是温度这一项指标,工业、军用级芯片还有抗干扰、抗冲击乃至航空航天级别的抗辐射等等要求,这些反而是更精密、更细小的先进制程芯片所难以达到的。

先进制程虽好,但实现难度既艰难适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虽然今天芯片已经成了老百姓都在关心的话题,而且人们天天讨论的往往都是谁达到了几纳米,谁停留在几纳米,但对于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芯片产业来说,制程并不是衡量芯片价值的唯一标准。


user avatar   er-ji-guan-ji-chuan-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现在被卡的是高端设备和工艺

但是芯片种类这么多大多数都用不到多好的,加上这几年开始重视,井喷也很正常

上面有答主已经提到宏晶了,这个厂的单片机是真的便宜好用,唯一的缺点是他官网长这样,第一次访问差点劝退我(逃)


user avatar   wang-ping-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特朗普制裁华为开始,我们公司也开始进行国产芯片替代了。我们公司分成高中低三挡产品,低档产品基于 MCU 很容易就找到了国产兼容 STM32 的芯片。中档产品也有国产替代品,只是种类少些。只是高档产品目前还无法找到国产替代,希望中芯等厂家尽快在制程方面赶上来。这还是我们现有产品的主动替换,是白花研发成本,收益并不大的任务,但是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更是优先国产供应链的了。

哦,最近两年也在尽量避开台湾供应链了,虽然这个也是国产,但是原因你懂的。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解决自己制造的问题,否则你井喷的越多,对外依赖的越重。

这个东西单纯靠市场推动有难度。

芯片需求者,会订购高性价比的芯片。

芯片设计者会找便宜的地方流片。

流片的厂商会采购性价比高的设备,除非买不到。

而你的芯片设计者,又是买国外公司IP搭积木,自己缺乏有竞争力的技术。

那么,这种井喷和智能手机的井喷是一样的。

一纸禁令,就能卡死一家公司。

不允许含有美国技术的公司,给某家芯片公司制造,这家芯片公司立即死。

不允许含有美国技术的公司,给某家芯片公司授权IP,这家芯片公司立即死。

不允许含有美国技术的公司,给中国排名前二十名的芯片公司制造和授权IP,这20家公司立即死,所谓井喷的行业,一下子就崩溃掉了。


芯片这种涉及国计民生的东西,还是要有全产业链的,哪怕是个低水平的备胎。

全产业链的意思,是你可以从沙子,矿石,石油这种原材料,一直造到芯片。

美国如果带着盟友一起卡脖子,卡不到你。

市场竞争下,这样做浪费且不经济,一直赔钱,但是小规模存在,必要时可以大规模复制,卡脖子就失去意义了。

用国家的钱,研发这么一条落后但是能用的产业链(譬如,完全自主的28nm生产线)是有必要的。

产业链上下游,可能需要千百家企业,这个东西和军工是一样的,你不能依赖别人。


user avatar   chen-meng-chi-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自己公司的情况,在19年之前几乎全部芯片都是进口,那个时候国产芯片给我的感觉就是山寨进口芯片,不可靠。

20年开始,情况开始起变化:

1、军用设备要求100%国产化,可以性能下降成本增加,但是必须国产;

2、进口芯片价格暴涨,有的芯片上涨幅度达到原价几十倍,民用设备必须降成本,开始考虑国产化。

经过一年的改设计和测试,目前对国产芯片有一定改观:

1、产品芯片全国产化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某些特定指标会下降;

2、国产芯片质量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么差,相反某些型号甚至优于进口,虽然这样的型号不多。

这两年国产芯片发展迅猛,一方面感谢美帝禁运,导致国家下决定突破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感谢狗曰的买办们炒高进口芯片价格,逼得我们不得不国产化。




        

相关话题

  IC版图为什么走直角可以,反过来PCB版图就不能走直角? 
  如何看待阿里达摩院成功研发基于 DRAM 的 3D 键合堆叠存算一体芯片?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到底被卡在哪个环节?或者哪些技术? 
  计算机的时序是不是归根结底都来自于CPU芯片(大黑块)内部的那个晶振? 
  独立研发芯片处理器能得到国家支持吗? 
  怎样在中国走通集成电路IDM模式? 
  怎么看待清华大学入局芯片?背后有哪些深意? 
  话说日本光刻机像佳能、尼康水平目前是什么水平? 
  怎么看待清华大学入局芯片?背后有哪些深意? 
  如何看待消息称小米重组团队做手机芯片?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欧盟发布报告指责中国媒体「贬低西方疫苗」?
下一个讨论
印度男子杀害感染新冠妻子后跳楼自尽,大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有多无力?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