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现在的手机芯片已经进入7nm时代,而pc芯片却大多还在10nm甚至14nm上? 第1页

  

user avatar   qiu-yu-chen-xi-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种分析很多,制程命名,X86和arm差异,需求,市场大小等等。

我寻思着,AMD CPU不是从Zen 2开始,就上了TSMC 7nm了吗?

AMD显卡从Radeon VII开始,到RNDA也是TSMC 7nm了;

因为AMD份额小,所以PC大多还在10nm甚至14nm以上?

Intel不想上7nm?看看下跌的股价,还不是工艺出了问题,出了一堆++++,不然按原本线路图也上7nm工艺了;

至于老黄,本来也是TSMC和三星代工,不存在制程技术问题。

AMD出了5700和5700xt,但是产品线不完善,旗舰没有能打2080以上的;中低端靠着灰烬版Polaris一堆矿卡死撑着,反正Zen部门给力,矿潮也赚了不少钱,5500xt,5600xt死贵,也不着急出RNDA 2。

老黄一看,我12nm功耗性能还优势,对手还没光线追踪。那算了,super先挤一波牙膏;下一代7nm也改成8nm吧,再挤一波牙膏。

所以,先进工艺都知道好,PC大多10nm或者14nm就两个原因:

Intel先进工艺不给力,一直出问题上不去(看SuperFin了);

老黄优势太大没压力,自然挤牙膏不上7nm,能省就省。

PC要想都上,还得靠AMD,多给Intel压力,尤其多给老黄压力。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7nm的发热小得多。

台式机对这个不敏感。但是笔记本和手机就很敏感了。


user avatar   lee-lee-1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想要看一句话答案,那就是:台积电和三星的 7nm 标注是注水的,和 Intel 的 10nm 是同一代技术。如果你想要知道为什么,还请继续往下看。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还可以聊聊 Intel 10nm 的现状,以及为什么现在台式机 Intel 不用 10nm 造,还有就是未来几年 CPU 发展的展望。


什么是芯片的制程?

在当代生活里,芯片无处不在,这些或大或小的芯片操控着我们工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芯片对于制造工艺有着不同的需求,有些芯片功耗比较低,对性能的需求也低,有的芯片则更需要高性能,而不太介意功耗大一点。

用于制造芯片的半导体工艺可以用三大指标来评价,这三大指标分别是“密度”,“功耗”以及“性能”

其中,在传统上,我们一般把密度作为衡量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标准,制造工艺越先进,就能造更小的晶体管,同样面积的集成电路里就能够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为什么晶体管尺寸这么重要呢?因为晶体管尺寸的缩小理论上也能同步带动功耗控制和性能的提升。晶体管的尺寸越小,速度就越快,因此整块芯片的性能也会越高,同时,单个晶体管功耗也会降低。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先进工艺可以同时提供密度,功耗,和性能的提升。

在那段美好的时光里,制程工艺是根据芯片的栅极长度命名,某一个制造工艺的节点(Node)就能制造对应长度的栅极长度(Gate Length)和半间距(Half-Pitch)的芯片。比如说 350nm 的制程,制造出来的 Half Pitch 和 Gate Length 都是 350nm。

不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理想,这种美好的时代在 1997 年就结束了。

但是自从 1997 年开始,制造工艺的节点(Node)就开始与栅极长度(Gate Length)和半间距(Half-Pitch)不相匹配了。

比如说 1997 年引入的 250nm 技术,其 Half Pitch 是 250nm 但是 Gate Length 缩短到了 200nm,类似的,后期发展的技术更加放飞自我,比如 2009 年的 32nm 技术,其 Half Pitch 为 52nm,Gate Length 为 29nm。

1997 年后,节点(Node)的命名已经和 Half Pitch/Gate Length 脱钩。

密度,功耗,性能与制程进步脱钩

半导体行业一般把密度提升一倍作为一代工艺的衡量标准,为了在同样的面积里塞入两倍的晶体管,这就意味着晶体管的面积应该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换言之,晶体管的一边应该缩小到原来的 0.7x。这也就是为什么半导体工艺的正代工艺是从 130nm,90nm,65nm,45nm,32nm,22nm 这样子演进。

尽管 1997 年后,节点命名与栅极长度/半间距脱勾了,但是总体来说代数的命名还是和技术的发展成正相关的,新工艺不仅能带来密度提升,性能和功耗也能同步上去。

但这样的好日子也不长,大概在 2004-2005 年的时候,也就是 90nm 向 65nm 迈进的时候,我们发现,密度的提升已经不足以带来功耗和性能的进步,反而会因为漏电导致副作用。

所以,新的工艺不仅要提升密度,还需要引入额外的技术来减轻这些副作用。

FinFET 时代,注水命名开始

总体来说,直到 22nm 为止,虽然节点的命名和 Half Pitch/Gate Length 已经彻底无关,但大家在命名上还是相对克制,只要实现了对应的技术提升,命名上还是根据等效的代数来命名。

但我们也说到,为了抑制密度提高带来的副作用,厂商们需要引入额外的技术来改善,这就导致同一个密度的工艺下会有好几个子代的技术。

比如说在 28nm 这个节点上,台积电就有 28LP(SION 面向低成本),和 28HPL(HKMG 低漏电),28HP(HKMG 高性能),28HPM(HKMG 面向移动优化的高性能)好几个版本的技术,这些技术虽然都属于 28nm 制造节点,但其面向的市场和性能、功耗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那市场营销部门就很头痛了啊,这些东西都叫 28nm,指望消费者去理解这么多子类也不现实,所以就要祭出命名大法,做一个很厉害的名字出来。

在 25nm 以下的节点,传统的平面场效应管已经无法继续缩小尺寸,为了继续提升,我们需要把场效应管立体化,这就是 FinFET(鳍片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这个技术也是前段时间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向 Intel 提出部分专利侵权诉讼的相关技术。

为了体现 FinFET 技术为芯片制造带来的巨大好处,三星命名了 14nm FinFET,尽管从密度上来看,它应该被叫做 20nm FinFET,类似地,台积电也将自己本该属于 20nm FinFET 的技术注水命名为 16nm FinFET。

Intel 在 22nm 后本来发展的是 16nm 工艺,但是因为密度提升幅度超过了一代,所以没有注水,命名为 14nm,然后又在 14nm 里面继续改良发展了 14nm+,14nm++,14nm+++。

此后,代工厂三星和台积电又继续发展了新的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7nm,而 Intel 对应的下一代制程就是 10nm。这几个是属于同一代技术。

到了 7nm,注水大法再次现身江湖,三星那边把本质上属于 7nm 的几个小改工艺改名叫 5nm,也就是说对于三星 7nm/6nm/5nm/4nm 本质都适合台积电 7nm,Intel 10nm 同代的技术。

类似地,三星 3nm,台积电 5nm,Intel 7nm 也是同一代的技术。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好芯片? 
  如何看待英特尔 12 代酷睿 i9-12900HK 跑分曝光,超越苹果 M1 Max? 
  为什么老是中国被芯片卡脖子? 
  如何看待上游供应链厂商确认高通已获准向华为出售 4G 芯片? 
  一颗现代处理器,每秒大概可以执行多少条简单的MOV指令,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国政四号文下发,国家扶植IC产业,调动资金超过10000亿,原因如何?谁将受益?步骤如何? 
  腾讯自己也做芯片,为什么还投资AI/DPU等初创公司?他们之间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华为和寒武纪? 
  如何看待苹果 12 英寸 ARM MacBook 配置曝光:搭载 A14X 芯片,20 小时续航? 
  IC行业 IP供应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如何看待华为 2021 年营收较上年下降 28.9%?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煤化工业很难实现废水零排放?
下一个讨论
用宏观的电路来模拟现在的计算机随比如电路板都用宏观电路来部设速度大概会比现在的普通电脑慢多少?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