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讨论的,这收购案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过审的可能。
当时背景,地表两大经济体从常规商品打到高科技战。中国华为首当其冲,被五轮制裁。连ARM都不能给华为授权V9,华为麒麟9000用的cpu大核还是A77,A78也没有。
要知道ARM当初承诺的,永远不对商业伙伴设限。基本上是无条件授权。
所以,限制授权给华为,彻底的动摇了大家对ARM的信任,ARM的中立性被打破了,ARM之前可以说是全球的ARM。当然,你也可以说是鹰酱压迫造成的。
所以,回到这问题上。英伟达可是美国公司。ARM不是美国公司都受到中美的影响了。ARM被美国公司收购还得了?ARM就彻底成了美国的ARM了。
我可以这么说吧。中美两者都不可能成功收购ARM,除非ARM被淘汰了。
所以,在这情况下,中国商务部没有任何理由同意。
在限制对华为授权后,去ARM化的力量大增。ARM尽快摆脱美国的的影响,做出独立自主,保持中立决定。是维护ARM生态的最好手段。华为是ARM生态中的重要力量,可能是很多人不知道华为海思团队的人有多恐怖
还是更新说明吧。
第一点,中国能不能管以及管得到没有。我们先不看国内法。任何有资格审核(在该国业务综合占比超2%)的一方不同意,收购案都不能通过,这是国际法规定的。当然,像中美这样的两超,其话语权不是韩国这样的能比。如,美国有国会授权,可以通过你使用美元进行插管。也可能你有非本国人间接投资,层层关系又回到美国身上……。欲称总称为长臂管辖。
同样,中国也有中国版的长臂管辖法案(2020实行)。总结就是,有卖买这种就不要说了,有中国投资者也算。中国投资者有潜在损失可能也得管!你投资开发银河系都可能导致中国潜在损失,你说这臂长不长。
说这个,只是告诉你,这案中国能不能管。长臂管辖的牛逼在于,我要管你,你还真的要配合。不然,海地也搞个试试看?
所以,长臂管辖是要实力去支撑。到底中国有没有一票否决权,你自已想。
第二点,关于同意与否的问题。
上面我已经说了,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可能会同意的。你想不明白各玩家同意/否决,可以参考五大流氓投票。谁是肯定反对的。谁是肯定同意的
下面这段话,要有略了解各国利益关系。
从利益上来看,不能给美国。也不能给中国。因为两者太强了。而
软银之所以收购成功,因为是英国脱离了欧盟,欧盟没有理由不同意,中国也是。美国跟上,韩国日本……更没理由。英国本来就是他自己搞起的。所以成功了。
但中美任一方,都会导致其它的反正。当然美国联盟的话,不会反对。同样中国友好国家也是。
所以得出ARM注定只能在中小型国家中存在。当然,你认为日本不是中型国家那是另外的话题
至于投票同意这玩意儿。看透这点,谁同意谁反对,一目了然。反正,只要有一个否决了,你做个样子又如何?毕竟,商战不是联合国会议,没到没有选择下,没必要做红脸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这收购案不可能会通过,原因在此。至于美国态度,重要吗?
失败原因是。。。没有人能明白这个交易为什么可以成功。毕竟这种收购纯粹就是多输局,几乎没有人能从这个收购中得到好处。
一直没搞明白这起收购为什么要发起,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什么内幕?
明摆着所有利益相关方都不可能同意的收购,为什么会存在,我也是挺奇怪的。
NV 收购 ARM 讲严重伤害其它产商对 ARM 生态的信心,对 ARM 生态本身是重大打击。明显是一件对谁都没好处的事。
我看这里边除了孙正义想套现以外找不出什么其它理由了。
因为除了孙正义、英伟达和ARM的高层。都在反对。
不仅是中国人在反对。是英特尔、AMD和高通。好像还有Apple。
ARM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公版CPU的标准发布机构,谁都不希望他落在任何单独一家公司手上。
ARM当年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只卖公版设计图纸。属于又卖艺又卖身的那一种。结果时间长了,很多公司的核心技术基于他公布的公版技术上积累而来。
按理说像Intel这样垄断才是最赚钱的,既垄断技术又垄断标准。连生产都是自己来,肥水不流外人田。在apple发布第1代IOS手机。全世界几乎都被Wintel联盟吊着来打。塞班系统的开发初期就是为了躲开微软。
后来好不容易凭借新的智能手机翻了身。业界又怎么可能再让一家能复制Intel路线的公司出现。Intel自己也不允许。
老黄梦寐已久的一笔660亿美元大交易,正式告吹!
2月8日,由于「重大的监管挑战」,英伟达宣布正式放弃对Arm的收购。
而对于Arm来说,半导体历史上最大的IPO即将开始。
虽然软银失去了一笔巨款,不过英伟达给的12.5亿美元分手费,将会成为其第四季度的利润。
而Arm将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上市。
英美欧盟齐反对
2020年9月,美国图形芯片巨头英伟达同意以40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形式从软银手中收购Arm,这本该是芯片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交易。
在半导体芯片需求猛增之际,英伟达股价此前大幅上涨,而本收购案的价值也随之节节攀升,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800亿美元。
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在电话发布会上向媒体表示,这笔交易是他「一生仅有的机会」。他还表示,要说服监管机构将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有信心来应对这些挑战。
但这桩交易很快引起了全球监管部门和芯片制造业竞争对手的关切。
2021年8月,英国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查,并发表声明称英伟达收购Arm引发了严重的竞争问题。
CMA表示,合并后的企业将有能力和动机通过限制使用Arm的知识产权(IP)来损害对手的竞争力。最终,这种竞争的丧失会扼杀一些市场的创新,包括数据中心、游戏、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
2021年10月,欧盟宣布对这笔交易进行深入调查,并计划于2022年3月15日结束。
欧盟委员会担心这项交易通过后,英伟达将有能力和动机限制竞争对手使用Arm的技术,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价格上涨、选择减少和创新能力下降等负面影响。
欧盟反垄断专员Margrethe Vestager表示:
「虽然Arm和英伟达并不直接构成竞争关系,但是Arm的知识产权为那些与英伟达芯片竞争的产品提供了重要支持。我们的分析表明,英伟达收购 Arm可能会导致其他厂商对Arm知识产权的访问受限或降级,从而对半导体市场产生扭曲影响。」
2021年11月,英国数字大臣Nadine Dorries要求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对该交易进行第二阶段的「深入调查」。
CMA有24周的时间完成其调查,该调查内容涉及「竞争和国家安全」。
2021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出手阻止,称这将使英伟达不合法地掌控计算技术和设计领域,导致竞争对手需要开发自己的芯片加以对抗。
FTC表示,如果该交易被允许,合并后的公司可能扼杀下一代技术,包括用于运行数据中心和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
面对诉讼,英伟达曾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证明这项交易将有利于行业并促进竞争」。
此外,英伟达还提出了补救措施,以消除监管机构的担忧。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授权实体,以及在不歧视的基础上向所有公司授权英伟达开发的基于Arm的知识产权。
然而,在努力了近18个月之后,美国、英国、欧盟均未批准这笔交易。由于过审无望,英伟达和软银只能宣布放弃。
对于这次的IPO,Arm将任命一位新掌舵人。
Simon Segars将卸去Arm首席执行官职务,由该公司另一位高管Rene Haas接任。后者于2013年加入Arm,并在之前于Nvidia工作了7年。
6年前,软银以320亿美元买下了Arm,但在推动此项业务增长方面一直举步维艰。
作为一家单独的上市公司,Arm的生活会更加艰难。
尽管它向一些最有价值的公司,包括苹果、谷歌和三星电子出售了关键的知识产权,但其销售数字相对较小。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最近六个月,Arm的收入只有14.6亿美元。
虽然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而且分析师预计,当Arm在周二发布业绩时,会有更强劲的增长。但与更大的芯片行业相比,其规模相形见绌。根据雅虎财经的数据,分析师预计英伟达本财年的销售额将达到近270亿美元。
此外,在最基本的层面上,Arm的竞争基础是其指令集架构,它定义了什么样的软件可以在芯片上运行。而Arm需要现金来跟上其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的步伐。
并购失败是行业的损失?
1978年12月5日,物理学家Hermann Hauser和工程师Chris Curry,在英国剑桥创办了CPU公司。1979年,该公司改名为Acorn公司。
起初,Acorn公司打算使用摩托罗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发现这种芯片太慢也太贵。他们转而向Intel公司索要80286芯片的设计资料,但是遭到拒绝,于是Acorn被迫自行研发。
1985年,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设计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代32位、6M Hz的处理器,简称ARM。这就是ARM这个名字的由来。
英伟达收购Arm,这宗IT领域历史上最大的半导体收购案破产。其原因是在反垄断领域存在重大的监管问题。
2020年9月,这笔总价值达400亿美元的交易首次浮出水面,但从一开始就存在大量质疑的声音。当时流传的很多所谓的原因要不就不真实,要不就太夸张。
说别的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这笔交易举足轻重。
英伟达的核心产品就是图像处理单元,或者叫GPU。最一开始,GPU用在电脑上,为了提高电脑显示图像的能力,像玩电脑游戏什么的画质就会更加清晰,体验感更好。
巧合的是,GPU本身的架构又很适合一些需要使用加速计算的任务,比如说实时图像渲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等。这是第一个原因。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只有GPU,是无法运行一个系统的。仍然需要CPU才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中央处理单元。CPU的作用是启动系统,运行大部分的操作系统和执行一些其它的任务。
过去,很少有游戏和超算以外的系统同时需要CPU和GPU,但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了。可以应用人工智能的系统越来越多,所以GPU开始被大量使用。
GPU的应用如今十分广泛,从自动驾驶汽车,到视频终端、数字化白板,再到工厂设备等等诸如此类的领域都有其身影出现。
第三个原因是,把CPU和GPU结合,还要优化它们的性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英伟达和ARM的合并对行业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另外,英伟达一直致力于将其产品的价值从芯片领域延伸到系统领域。这一点,英伟达和大部分的芯片生产商并不相同。
举例来说,英伟达 DRIVE 系列是应用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一套工程系统。它包含了英伟达的GPU、CPU、各种软件、操作系统,还包括SDK。也就是说,汽车生产商直接应用DRIVE就足够了,不需要再重新设计系统。
医疗保健领域的Clara则是另一个例子。Clara是一个医疗保健应用程序框架,包括用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成像技术、基因组学以及智能传感器的开发和部署。
CPU和GPU的结合能让英伟达更好地优化工程系统。这是对每一个人的利好,同时也能使创新的步伐加快。
有一部分人反对英伟达对Arm的收购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如果收购成功,那么肯定会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芯片产业的主导地位。这就是市场选择的硬币两面,有利有弊。
虽然这种论调不无道理,英伟达确实占有了市场 80% 以上的份额,当之无愧地处在主导地位,可是Arm在CPU领域的份额只有不到 10%,远远比不上Intel和AMD的CPU市场份额,它在 CPU市场只能算是个小角色。
十几年间,Intel一直在GPU领域不断探索,犯了不少错误,但总的来说还是不会有太大的下滑。英伟达收购Arm会让后者壮大,但Intel还是会牢牢地占据市场主体地位。芯片产业有很多次级市场,不把这些次级市场分清楚,就会认为芯片产业只是一个整体而已。
另外一些担忧的声音表示,目前许多科技公司都转而用Arm为设备供电,最近的,比如说苹果就这么做了。Arm让苹果公司可以做出更薄、更轻、更强大的产品。
Sam Shead在CNBC的帖子中写道,「分析专家表示,假如英伟达收购Arm以后不让其他公司再在他们的半导体中使用Arm的芯片,那么肯定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如果英伟达真这么做了,那么结局会是如此。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英伟达有这个打算。
英伟达的价值主要集中在公司的生态系统上。英伟达一直保持最高水平的开放,以最大程度地增加应用它们的技术的供应商。
有些批评人士指出,英伟达当时收购Cumulus的时候,导致了Broadcom与Cumulus的合作关系破裂。但这其实是Broadcom发起的,不是英伟达。
其实英伟达完全支持Broadcom和Cumulus的合作。但是Broadcom认为Mellanox收购英伟达是一种威胁。
所以Broadcom才发起了这次收购,此举逼得原来其和Cumulus共同的客户不得不做出选择,更换芯片供应商。而英伟达一向相信,用户应该进行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技术最终一定会获胜。
收购之后,英伟达强调它将继续投资Arm,并保证其它公司可以继续使用Arm设计的芯片。但这笔交易目前来看成功不了了。
Arm和英伟达对于未来计算和AI领域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公司,如果收购完成,合并成功,那么一定会加快很多行业创新的步伐,最终每个人都会受益。
参考资料:
https://www. ft.com/content/59c0d5f9 -ed6a-4de6-a997-f25faed58833
https://www. reuters.com/business/so ftbanks-66-bln-sale-arm-nvidia-collapses-ft-2022-02-08/
https://www. zdnet.com/article/why-s crapping-nvidia-arm-deal-is-ultimately-bad-for-the-industry/
https:// baike.baidu.com/item/AR M/5907
欢迎关注新智元了解人工智能新动态( ^_^)/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学校说让我休学或者退学 原因是觉得领证结婚的学生不好管理 除非我去办离婚证 才能让我正常上学
题主说“学校说“,没具体写明是谁说,也没具体写明是哪个部门说,有可能就是某个办事的人说的。建议先沟通,至少要把学校里有话语权的人和部门都沟通到。
我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大二了想退学生会,学生会负责办理的人说:退会需要写一份不少于8000字的申请书(或者是其他什么刁难的条件),否则不允许退会。这个学生就觉得退会太难办了,每天发愁。
另一个同学也想退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他没有发愁,反而觉得通过办这件事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咱不惹事情,但事情找到自己头上了,躲就不是办法了。他挺高兴,有这么一个事情需要自己去办。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以后走向社会遇到的难办的事情岂不更多嘛。于是他和和气气地离开了学生会办事人员那里,然后去找学生会会长沟通。
学生会会长出于维护自己手下办事人员权威的角度考虑,也让他按要求写8千字。
他和和气气地离开,去找辅导员了。路上他想着:辅导员办不成就找系里、院里……系里院里还办不成就找校方负责部门,比如校团委。再办不成就找负责部门的负责人、再办不成就去找学校纪委、党委,再办不成就找书记、校长……
他就像完成一份论文一样做着前期谋划,结果还没找到系里,辅导员就帮他协调着退会了,只写了几百字的退会申请。
回到题主的问题里来,学校里从下到上这多人和部门都算是“校方”吗?题主说“学校”让她休学,到底是学校里一个小办事员说的,还是从下到上都这么说?是不是底层办事人员懒政搞一刀切?是不是校方中层、高层都根本不知道此事?这些都要弄清楚啊。
题主可以逐层和校方沟通,估计沟通到某一层次就解决了。如果真的一直沟通到顶层的校长和书记也没搞定的话,那么才能真正视为:“学校让你休学”。
不要害怕和学校高层沟通,都让你休学了,没啥害羞和害怕的,对你来说这么大的事件,就算每天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堵他,也得争取到和校长沟通的机会。也许这在校长眼里就不算个事儿,他给下面打个电话,你的烦恼就全都消失了。记得和各层次人员沟通时都要注意保留证据比如录音等。
沟通时要观察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忠厚老实的,你就多多卖惨卖可怜;如果一看就是官僚气十足的话,可以用一点小手段,比如问他:“您真的没办法了吗?唉……咦?旁边办公室是不是领导的屋?我去找领导是不是能帮我?”如果一看对方就是欺软怕硬的,可以问他:“我实在没办法了,您说我可不可以求助媒体和记者?您再给帮我想个办法吧,对了,您说我打市长热线能解决吗?"。简单来说,小手段就是以低姿态让对方无法立刻翻脸的前提下表达出威胁对方的话语。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经验不足,也许无法识别出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那么就按提前做的对话草稿,把想说的话统统说了,姿态要低,毕竟你是学生,对方代表学校。态度要好,不要发火,要把困难看成学习上的一道难题来慢慢解。
一般来说校方不会和你一个学生死磕到底的,此时学校就会让步。为啥会这么说,因为穿鞋的都怕光脚的,你都要被退学了,你怕啥,学校才怕你这种不稳定因素呢。(再送题主一个小手段吧,哭!女性哭起来很有杀伤力的,在校领导办公室哭!声音呜咽凄惨,越大越好,越有别人来找领导签字时越哭,门外越有人等的时候越要痛哭着离开,让大家四目、不,六目、八目相对……然后平静一下,抽冷子再去领导屋继续谈。让女生哭着离开办公室,对校领导的风评是有损的,很容易传闲话,校领导坐不住的。啥?校长是女的?那书记呢?不可能班子成员都是女的。)
如果学校还是不让步(就算校长犯昏,别人也不劝他?学校法务干啥吃的?办公室主任干啥吃的?他们早都给领导点明后果了。),那就真的要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帖了。帖录音、帖录音整理的文字……帖子一定不要虚构和夸张,说事实说诉求就行了。接下来你自己都不用管,就会有政府负责网络舆情的部门联系学校的,你还担心学校继续不让步吗?
如果学校铁了心跟你死磕(实在想不出学校那么多管理人员为啥脑子集体发昏),那就法院诉讼啦,肯定能赢的。不过我想只要你发挥主动性,积极去解决,是走不到到这最后一步的,早早就在学校内部的时候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