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批评 00 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世界?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这又是一个标题党篡改他人言论的例子,阎学通是说他的学生,既研究国际关系学的学生们习惯居高临下的看世界。又不是说全体00后。作为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者当然不能有过于主观的出发点,乔治凯南布热津斯基亨廷顿等国际关系学的大师虽然预测建议各有对错,但都明显排除了其主观出发点。到了福山等屁股决定嘴巴的主闹了不少笑话。要自己的学生避免这种大忌有什么不对呢?

2. 至于普通大众,大众本来就别指望能做到大多数人理智科学的分析政治学,古今中外都是非黑即白走简化极端的看法,喜欢听阴谋论的阐述。不是居高临下的天朝上国,就是快要崩溃的苟延残喘。这虽然不对,但也没法改变。


user avatar   lin-xian-sheng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阎学通在十年前是鹰派,也就是鼓吹中国应该放弃韬光养晦政策,应该大胆有所作为。阎学通作为体制内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所在。这番话不是说给00后听的,也与国际关系学科没有半毛子关系。

阎学通当年的名言,

在可见的未来,只有中国能挑战美国的霸权并取而代之,但同理一体的两面也只有美国可能夺回或干扰中国的霸权之路,也就是在世界霸主的争夺战中美互为参赛者,至于其他国家则连参赛的机会都没有,其他国充其量只能争夺世界老二老三的位置,或是区域大国的地位…..

user avatar   di-mei-97-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润兔二象性。

阎教授只看到了当他们在面对国际环境时的兔属性的“居高临下”,没有看到他们在国内贫富差距、人口问题下的润属性的“感恩”、“带路”。

两批人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润属性是这样一种行为:

对于国内问题,在阶级分化的压力下不断复读着“我真有一头牛”的悲叹

他们的兔属性则是

对于国际问题,因承受了国内环境阶级分化的痛楚,想去国际环境自诩为“天下共主”弥补自身的优越感
即,虽然我在国内不怎么样,但是我在国际上就是一等一的上等公民

不难发现,这种润兔二象性就像是“安全阀”一样,只要我国公民的国际优越感普遍存在,大家对于国内问题的容忍度就会普遍提升,最终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阎教授还是要宽容一些。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阎学通的说法没啥大毛病。


要纠正也就是纠正一点:责任不能算到00后头上。

十几二十岁的人看的内容,一般是三十岁四十岁甚至五十岁的人创造的。

杨洁杨导拍西游记、王扶林王导拍红楼梦三国演义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杨峻荣挖掘力捧周杰伦时,也37岁了。

年轻人以为他们在荧幕上看到了一张张年轻的脸,但其实这些脸说的词唱的歌讲的话,乃至这些音乐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宣发播出商务合作等全流程,都是“老人”定的。

这个逻辑今天也一样,包括抖音B站。年轻人只能为内容生产提供基本素材,真正的厨师还是一群老炮们。

因此,一部分00后居高临下地看待国际关系,是个事实,但这个事实是“浸润”出来的,不是年轻人的主动选择,而是“老人”们的刻意引导。

阎学通没有从传播学上解释这个根源,导致话显得很冲。


至于把一部分年轻人整成这个鸟样的成因,更复杂。

大众舆论永远是感性强烈的,任何国家的国民都会有本民族本国优先优越的倾向。推上的对华言论能看?日本雅虎的对华言论能看?印度网民的对华言论能看?

这是一种共性。

但能把阎学通的学生给带偏了,把很多年轻人对台对美的重大预期给带偏了,说明咱们这确实有点特殊。

说白了还是各种限制导致的片面信息灌输。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B站有没有新闻up主,个人的那种?

看上去很多,一堆读新闻的。

实际上极少,极少。因为只要你没有内容许可证,或者没有找到有证单位挂靠,你的时事内容就非常容易被审核卡住的。

而那些有证的就更不敢放开手脚。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B站上时事新闻还挺热闹的呢?因为B站上有大量转发号,他们有半官方身份(网评),可以转发经过正式媒体发布的新闻。

但他们完全没有对新闻的评论。

这导致在B站上,个体对时事的观察和讨论都非常局限。但凡有点赚钱压力的,都会干脆不碰这个领域。

如果还想要这块流量的,就会转去做更安全的方向:把经过正式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包括解读方向),再读一遍。

然后用大量梗和特效来稀释严肃性,不触及事件本身的讨论,娱乐化情绪化地获取流量。


而这种讨论环境非常容易滋生二极管。

外国信息有更明显的限制,充斥着大量碎片化解读,而且基本都是负面。这种信息看多了,自然赢麻了;

本国信息的接收门槛较低,即使有限制,出来上个班搬个砖也能快速理解现实。而这些对现实的不满难以得到正式媒体的重点回应和有效讨论,被晾久了,肉眼所见和正式媒体内容偏离久了,自然感恩。

于是在国际关系的讨论上,常常能看到这种“名场面”:一群人坚定认为“美帝如一间破烂旧屋只差踹一脚”,然而同样是这群人,聊自己的工作生活前景却是一片黯淡。

这两个剧本里的中国明显有偏差,但很多人不愿意去细想。


对于阎学通来说,他要把这种影响从自己学生身上赶出去。

没有国家能够承受傲慢的代价,从来都没有。如今我国国力增长已经放缓,而许多核心利害问题仍在解决过程中,应当如履薄冰,而不是优势在我。

对于我们这些敲键盘的人,就是要反复提醒自己:有没有写过了?

虽然也是吃流量发广告的买卖(注:欢迎金主爸爸来约稿),但还是得有点基本理性。

贩卖狂妄不是一门好买卖。


user avatar   he-he-91-7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网络为准,他的脑子里已经灌进去了大量的网红们的言论,比如我上国际上经济,课上就学生问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美国抛售美债?这样就可以整垮美国。因为网红们说,只要抛售美债完了,美国就完蛋了,他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所以说我想用这一个例子说,我们还不能忽视网红对 00 后的影响。网红的观点比教课书影响要巨大得多,那不是一个档次。”

深有同感。阎学通教授是国际关系学资深教授,我十分赞同阎学通教授指出的网红“键盘政治学”的幼稚,以及一部分学生深信此道,我作为国际关系学四年本科生毕业的前辈说一句,如果这种思想不纠正,不能进入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的门,不能用理性看待国家利益,不仅国家的国际关系学未来堪忧,而且对培养成熟理性的大国国民心态也是无益的。尤其是阎学通教授认为很多年轻人以为中国很容易实现对外政策目标,有一种妄自尊大的心态。这种心态如果持续下去,学生就根本不能理解外交政策的制定背后是复杂、多变甚至可以叫尔虞我诈的国际外交环境,如果一个学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的学生也跟网上的网红那样认识国际政治,我只能说书都白读了,重新回炉炼造比较好。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理性的社会科学,它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学术上理性地去看待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而不是跟各种不同的网红去从唱一些大家都看得到的高调,不论这些人是反对公知还是不是反对公知,他们的发言根本上不是学术,也不可能是学术,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社会舆论。如果作为零零后的国际关系学生,不能理性地分析国家利益,不能理性地分析国家的外交政策,仅仅从一些网红政治学那里吸取营养,而且摆出一副老师什么也不懂,我看点网红言论就能自称自己是学富五车了,就胆敢质疑学术前辈了,那就是学术的耻辱,也是阎学通教授所担心的作为教师的失职。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大家都忘记了,我们都是从年轻人时代长大的事情呢?

少年看事情就是非黑即白,要么对,要么错,就是这么绝对。

看看现在少年看待日本的态度,八成以上的年轻人就是两个态度,要么就是鄙视加愤怒,要么就是最崇拜喜欢日本的,从文化到科技,通通都喜欢崇拜。

理性在少年时期就是极少数,我记得某地区遇到很多哈韩的少年,他们嘴里动不动就是我们韩国,都是不到二十的少年。

我们回顾之前四十年,年轻人对于西方是没有自信,简单认为西方就是天堂,西方对所有国家友好,结果怎么样,将近三代人沦陷,争相移民西方,全民丧失自信。

现在面对西方围堵,我们才慢慢清醒,让年轻人理性看待西方,还不如说他们继续上一辈老路,

理性看待西方,他说西方有些国家,西班牙,希腊对中国还是友好的,确实这几个小国还行。

可是他怎么能对年轻人解释清楚西方大部分国家对中国就是不友好,欧盟对中国就是反反复复,大部分年轻人是没有这个时间去学习的。

现在年轻人是应该先建立基本观念,就是整个西方大部分国家对中国不友好,教授希望的理性,那是过了三十岁以后的事情。

年轻人还是自信点好,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就该这么骄傲,新时代年轻人为什么要在世界面前低着头。你看看美国、英国那些来到少年,哪一个身上不是带着自信的光芒,不要光说他们教育的好,最重要的就是背靠国家带来的自信,同样是白人你再看看东欧来的那些人,态度明显不一样。

回想前四十年,年轻人对西方就是缺乏自信,年轻人到了美国,人家就是哄了几句,就开始大放厥词,美国空气甜美空气的言论公然就敢说出来。

年轻人凭什么对西方不能自信,西方有什么值得我们年轻人低下头,我们年轻人自信有什么不好,年纪轻轻就低下头,等到年纪大了就更抬不起来了。

这个世界是我们,也是年轻人的,让年轻人做违反这个年纪本性的事,那是很难得,所以先建立自信的态度,然后教授们慢慢的让学生们去理性,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少年好像牛一样脾气,强按牛头不饮水这个道理也是人到中年才懂。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红键政要的是流量。

也就是学生没有社会毒打,老人退休不接触真实世界相信这些东西。

但是,偏偏是学生空闲时间多,声音大。到了当社畜就没有那么大声音了。

这个风气是舆论导向变化。

我国有顶层导向,然后控制网站,网站要求网管,网管控制网友。

以前管理松散,真理可以辨出来。

譬如自干五钓鱼公知

但是,现在导向已经很紧。

不想让你说的塞口球,学生就只能看到单方言论的极化。

越极化,越有流量。

看网红视频的人,没空翻资料或者思考验证一下他说的对不对。

而说的爽我三连。

不爽我取关。

理中客两头不讨好。

不幸,这个教授是理中客。


user avatar   wo-be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关00后的事,这就是不看书……


user avatar   zhang-zheng-xi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闫教授过去的观点我基本认同,他这次的判断我也赞成。

但是我不觉得“居高临下”看世界有什么问题。

第一,“居高临下”视野广。所谓登高则望远,站在高处才能看到全世界,才能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蹲在井里望上望,只能看到欧美等区区几个国家的屁股。

第二,“居高临下”心态正。如果你总是崇拜和仰视别人,会产生对方放屁也是香的的感觉,有些公知的西方的月亮都是圆的的言论无非就是源于这种心态。居高临下则不会,居高临下时是审视的态度,你说你活好,我不信,除非你证明给我看。就比如说“群体免疫”,你先免疫一个我看看,能行我参考,不行你就边上凉快去。

这一点上,我要补充一下。不仅是对国外,现在的年轻人对所谓的“权威”也是如此的心态,你要证明给我看,你想凭着你的老资格就来规训我?对不起我不买账。我认为在这一点上,现在的年轻人非常了不起。

第三,“居高临下”骨头硬。不论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国际关系中,只有“居高临下”了,才会对当舔狗和惠惠惠坚决说不。舔狗换不来尊重,惠惠惠也换不来认同,这不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无数次了吗?


user avatar   fanmis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朋友给我发了一个B站视频——

说实话,这标题映入我眼里的第一感受,是相当复杂的,当然我看完视频,又连着看了评论区,观察者网对此视频的评论报道,包括该教授本人的一些著作和视频,一通资料看下来,我决定还是想写写这个事儿。

文章大概率又会产生很多争议,我也清楚很多人看文章会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一旦调动起自己不愉悦的感受后,立刻在评论区开喷。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给一些愿意耐心阅读,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提供我自己的想法和相关的辅助材料,如果你们看到有哪些地方欠妥或不完善,还望能够给予指正。

为什么清华教授说00后居高临下看世界?

回到视频,在视频中,这位教授表示:

“ 00 后学生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看世界的一种态度,认为全世界都比中国落后。我们是世界最富最先进的国家,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这就是说像富人家的孩子,打心眼里边瞧不起穷人,他不会说我平等的对待别人,他不会平等。

学生一上这堂课的时候,就是台湾统一那指日可待,不就是明年后年的事,最晚了,我毕业之前肯定统一了。他自信心很强,对世界的看法就偏离了客观世界的那个事实。

你怎么能够让他在教学中,让他看到国际事物不是你想象的,有钱就能够解决问题,拿钱摆平一切呢?

拿钱不是能摆平一切的,中国就必然是好,外国就必然是坏,只要说哪件事情对做对我们不利,那就是一定是他坏,因为它坏导致任何事情一发生

比如说我们跟美国一有什么这个矛盾,马上这是中西矛盾,这是西方打压中国。美国打压中国为什么就代表了西方呢?希腊打压中国吗?西班牙打压中国吗?葡萄牙打压中国吗?这个罗马尼亚打压中国吗?现在人们普遍里改,脑子里就一个中外两分的这么一个方法,就是认识国际问题的方法。

任何一个欧美国家做任何一些事,他不认为是这个国家跟中国我们一个双边关系上的问题,比如我们跟波兰的问题,我们跟这个法国问题,跟任何一个国家关系,都变成了我们跟西方的一个两分,导致对世界的认识就偏离了。

西方这个概念已经变成什么,变成了一个邪恶的代名词。一说西方这俩字就是坏,他们不区分西方在文化意义上的概念。

可当中没有坏的概念,它是文化内容上的差别,是冷战时期政治上有了一个西方,东方。东方没了,西方这概念还在使用。用的过程中间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把西方这个政治概念就在政治意义上的西方理解为是坏的概念。于是在学生中间天然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天然的仇恨。

文化上的不同不决定我们必然是仇人。政治制度的不同不决定我们必然是仇人,我们没有必要就非得要成为敌对的关系。而他们就天然认为既然是西方的,那就是天然的敌人。他们不知道双标霸权歧视在东西方文化中间都存在。古代历史里大国都这样,无论什么是任何文明的大国强权都是这样的,它没有文化特征。

我们会看到学生对这个整个现在世界的认识,什么是特殊性,什么是共性,什么是文明差别,什么是制度差别,他们不清楚,他就简单的以为自己知道。

(我补充一点,这句话,我是认可的。别说00后,我自己曾经也有这个问题,会下意识认认为除亚洲外,欧洲南美北美都是西方,但事实上,我男朋友是南美人,在一次对话中,我提到「你们西方国家」这个词后,他立刻生气地打断我,并告诉我「拉美不是西方国家」。那以后,我去查了一下「西方国家」,才理解我脑海里的文化遮蔽性来自于何处。

“西方”是个很含糊的界定,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指西半球的白人国家。

广义上的西方国家是地理范围中的西方,如欧美大陆。但狭义上的西方国家,是政治意义上的,指代西欧和美洲中的发达国家,拉美国家是被排除在外的。

关于这点我不多做展开,同样鼓励各位主动查阅脑海里理所当然的「词汇定义」,我的文章不可能尽善尽美都兼顾,只能简单带到一些思考,其他功课建议大家自己主动做。)

另一点,他提到:

“以网络为准,他的脑子里已经灌进去了大量的网红们的言论,比如我上国际上经济,课上就学生问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美国抛售美债?这样就可以整垮美国。因为网红们说,只要抛售美债完了,美国就完蛋了,他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所以说我想用这一个例子说,我们还不能忽视网红对 00 后的影响。网红的观点比教课书影响要巨大得多,那不是一个档次。”

评论区发生了什么呢?






抽点时间简单看一下评论,之后我会专门提到谈谈这三条评论所代表的三类人。

清华教授阎学通是何人?


这位教授是谁呢?我找了两份资料,分别是官方资料和他人叙述。

  • 百度百科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界顶尖学者,早年曾在国家安全系统从事过研究工作。


2020年5月7日,爱思唯尔 (Elsevier)公司发布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阎学通教授再次入选社会科学类高被引学者榜单。这是自2014年以来阎学通教授第六次入选该榜单,也是迄今唯一进入过这一榜单的国际关系学学者。


  • 唐世平(复旦大学教授)的新浪博客


他的博客里是这样写的:

三件大事:无人能替代
第一件事情是阎老师推动了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方法论的发展(相信大家都知道)。 阎老师不仅自己著书立说,而且在训练他的学生时也这么严格要求。他培养的一些学生如今在业界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我就不说是谁了,我猜大家都知道】。这使得那一代在北京受到训练的博士生要比在上海受到训练的博士生在方法论上进步很多。
第二件事情是阎老师办了两个杂志——《国际政治科学》与《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这两个刊物并不完全一样,现在它们的内容基本上也是独立的。 这两本杂志在中国的国际政治领域的刊物中是非常重要的平台。这些平台使得很多青年学者能够暂时,或者说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需要追求政策性的影响,而是追求对研究的贡献,使得他们有了机会能够出版他们比较重要的研究。
第三件大事是“国际政治与政治学的共同体”,这个会按照国际上的 ISA ,或者是美国的 APSA ,或者是美国社会学年会的模式来举行。 我觉得这个会议给了我们年轻人非常好的交往的平台,使得不仅仅是中国的国际政治和政治学,而且包括广义上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一个真正的比较学术的交往平台。

如果没有阎老师去推动这三件事,很难想像会有别人可以如此出色的完成这三件事。

博客出处:blog.sina.com.cn/s/blog

篇幅有限,我不多赘述。建议自行查阅资料。

如何看待教授被批「50w公知」?

这一部分,我想讲两点:

  • 「公知」是什么?

显然,教授的言论激起了「00后」这个身份群体的标签,甚至已经有人将这位阎学通教授视为50w公知。

那么「公知」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到底合不合理?以及好好的一词怎么就污名化了呢?

公共知识分子(英語:public intellectual),简称公知,其定义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1],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

公共知识分子一词一般用来描述那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知识分子,尤其指那些具有一定学术学位的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被认为需要定位和回应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并有望成为真正的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应当“唤起大众对真理、审判和品味的评判”。

2012年11月27日,搜狐专题《是谁搞臭了“公知”》[6]认为,公知群体有以下特征:

  • 宣传“自由民主人权体制宪政选票普世价值”。
  • 贬低对手。
  • 表面为公民代言,私下占尽体制的利益和便宜。
  •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 更换体制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讲座教授王绍光:有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嚷嚷两句、批评两句,但是从来不做任何研究。你用Google学术搜索去查,有些所谓非常『著名』的学者,几乎从来不被学术刊物引用,也没有几篇文章发表到学术刊物上。他们的文章往往只有强词夺理的观点,没有脚踏实地的研究。

来源:zh.wikipedia.org/zh/%E5

以上对「公知」定义来自维基百科,完整版建议自己查看,我只选择了定义的重点

各位看完定义后,不妨再回头去看第一、二部分,以及去搜索一下这位教授历年的出版物著作和文献,顺便B站有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的公开资源课程,也可以帮大家更好去理解。



视频链接:bilibili.com/video/BV1H

选自:P4 国家利益与民族认同

基于以上的素材和资料,我同样希望各位在爱国这件事上,能看明白到底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而不是发现观点不同,立刻开始扣上一个巨大的帽子。

有时候,评论不仅不能暴露一些人自以为的「正确」,反而恰恰会暴露人的「无知」和「不严谨的思考」。因此,在一些大的议题上,我真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的「评论」负责。

  • 「00」后被贴标签

说完「公知」问题,说说教授“随意”贴标签这事儿。

这里很有趣的一个争论逻辑矛盾在哪里?

教授在说「00后」居高临下,中外二分,00后反过来指责「教授」你的指责不也是一棍子打死,没有区分?

第一段的视频是整个对话里的一部分视频,还有另一个视频,被切分开了。


这个视频在B站却没有火,播放量只有几千,而这是我截图阎学通在自己西瓜账号的标题和视频。

该视频,他提到了一张打扮不同的照片:

“照片反应的不仅仅是发型上的区别,它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别,他们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他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是不一样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观念是不一样的,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了,当你上课的时候,你跟学生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们俩标准不同的时候,你怎么能找到共同语言?比如说我这个年龄的人,我们如果考试不起格,我会觉得是我的责任。 00 后的学生可能会有另外一想法。你没教好。

一句话就是说,对 00 后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确实得有一个虚心的态度,也就是说不要以为你比学生正确,不一定的,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知识知道的特别多。

你一张嘴,学生就告诉他百度上怎么说的,那还没等你说完了,他把百度定义给你打在那。你要不能知道比百度上多的,我没有必要把你视为是老师对吧,意义在哪?所以首先我们在从我这个年龄层来讲,对现在的本科生的教学思想观念上,老师得有所改变。

任何人的世界观都是由那个时代他的生活塑造的,大家看这审美,审美的差别非常大,过去男生穿西服,现在穿背心,为什么呢?美是跟什么相联系的?我自己的理解是,在这个时代,人们的道德理念和过去是不一样的。

过去西服是以贵族的美作为审美标准,以上层社会的美的标准作为下层社会老百姓美的标准。这个道德观念是崇尚越上层的就越正确。现在这个乞丐裤子,代表了穷人的美是美,他的道德观念改变了。

当我们在跟 00 后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想到我们在道德观念方面跟他的不同,可能不存在谁对和谁不对的问题。我们道德观上的差别可能就是时代的差别。

过去年轻人是向老年人学习的,所以我们有个说法叫「先生」,对别人尊重,你比我先生出来,所以你比我知道的多,你比我有经验,你比我有知识,现在年轻人会认为你比我先生出来,你就比我知道多吗?下载 App 你都不会弄,打个游戏你都打不赢,你就没有行的地方。

而客观上,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会发现年轻人在数字时代学习的速度能力比老年人快得多,他们很快就能掌握很多年纪大的老师所不掌握,你老让学生给你帮忙,你怎么能让学生尊重你?

随着技术发展,我们看到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是社会的倒退。现在全世界普遍认为和冷战后的那个后冷战时代比,全世界是在倒退,不是哪个国家在倒退,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倒退。

技术进步带来人和人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漠,人和人之间没有亲情。你上课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技术进步,就带来人类社会进步,从历史长河以千年为单位,可能有这些有这变化,但到具体的每一个阶段,它就一定是进步的吗?它可能是一会进步,一会倒退,一会进步一会倒退。

越来越多的人从原先认为数字技术会推动民主的发展,现在认为相反数字技术会带来民主的倒退,这不是所有的技术一定带来社会进步的。

总结一下,我们现在也要去了解学生,得去了解学生他们的理念是什么,他们的道德标准,他们的审美观点,他们的好坏的这个标准,他们对能力这个强弱的认知的标准,然后我们才能够来进行这个交流和沟通到这这个这个。”

我不知道前一个视频没有展示出来的完整版看完后,是否你心里还会认为教授很“随意”在贴标签?(我后面还会再讲这一点)

他提到的00后的审美观点,包括00后对待老师的态度,跟前几代比,毋庸置疑,我们不说大部分,但起码这个现象并非个例。

大多数00后的出生环境已经是衣包饭暖,毕竟中国发展速度从改革开放,再到加入世贸组织,互联网崛起,GDP增长,基本21世纪出生的孩子普遍富足很多,同理个性、自我、张扬的属性也很明显,对「老派权威」挑战和对自主生活的把控都要远强于上几代。

那么就算「00后」被贴标签了,大家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处评论区,我特地截了很典型的00后几类不同的人。

1、完全认可阎学通教授的观点,并承认周围同学的确有类似现象。

2、完全不认可,用「老头子」称呼该教授,并表示周围同学没有人是那样的状态。

3、认可,并主动承认自己身上不足,开始反思自我。

事实上,抛开00后,我们周围很多人基本都会在一些观点出来的时候,有类似心态。

很多人,代入标签后,一旦听到这个标签相关的不好言论,就会立刻开始寻找相反案例来进行反驳,甚至连称呼都变得带有轻蔑和侮辱性,但也有人,看到自己所处的标签身份被点评后,会试着去反思,甚至再去思考为什么对方会这么说。

其实,我们看评论区的现象,也能去推断出阎学通说的那些话,是否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谈谈观察者网评论

关于这个视频的争议性,我也看到了观察者网发布的一篇文章评论,但部分内容我个人其实是不太赞同的,我自己也会看该网站的一些报道,总体是不错的,不过针对于这次的回应,我就简单指出几个我不太认同的地方(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文链接:user.guancha.cn/main/co

我对文章观点进行了一些标注,红线部分我赞同蓝线部分,我部分赞同。

我们先说第一点,评论中提到「公开性演讲,发表自己论断前,是不是应该展示下数据?清楚带着“居高临下”心态的00后比例有多少?」

我不认为他当时在做大范围的官方式的公开性演讲,而是小范围探讨,而这个探讨会大概率是面对教师设置的。因此,他不拿出完全客观的数据来证明他的感受,我觉得是合理的。

我当时在看视频的时候,特地去查了原出处,是阎学通在自己的西瓜视频同时发布了两个视频,但这两个视频是在一个讲座里,只是被剪辑成了两段


而幸好这一段里有一个环境的镜头,你们可以看到场地范围的狭小,以及在场听讲的人不过寥寥几人,这些人的外貌打扮基本可以推测是中年且极大可能是教师身份。


我试想如果我自己在这种场合里讲播客,我大概率是不会搞一份详尽数据来证明给和我职业身份、认知水平相似的人,竭力让他们去相信我说的话,而更多的,会很自然安全的去表达我的一些感受。

所以,我认为要数据这一点,观察者网没说错,但是是不是任何场合,面对任何听讲人,我们都要做到这么尽善尽美?那这是否过于苛刻了呢?

再说第二点,《毛选》销量大升,大学借阅上涨和最后一句结论「年轻人并不是所谓的对他国态度居高临下」,我认为这当中没有因果关系。

我不知道多少人看毛选的动机是有「跟风」成分在里头,也不知道多少人看毛选是为了更好运用到企业发展的?或者又有其他动机?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

作为一个社会人,从去年开始,我身边突然一大堆人开始看起了《毛选》还有《毛选》社群,但一些是企业主,看毛选的动机正如我所说的,将战略思维运用到商业世界里,而另一些人看毛选是因为周围人都在看,害怕自己掉队。

我也看,我的动机有一部分是我觉得中国逐渐崛起,非常强大,我要认真学习中国的发展史,由此我还买了中共产党发展史,毛泽东个人选集,马克思思想等一大堆书。


我希望了解毛主席当年是如何思考问题并行军打仗作战的故事,但恰恰相反,我的心态是存在了中国优越感的,因此我更不认同「不居高临下」这一点,我看毛选的部分动机,反而是有些居高临下对他国。

写在最后

最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想说几个点:

1、如果看到某著名学府教授、某权威发表了某个让你感到「冒犯」的评论时,先别着急发怒,被情绪操控大脑。

请查看下该观点是否完整,有上下文,是否被拆分过。尽量保证在尽可能多且完善的资料下,再去评估该观点和你的理解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误差。

2、如果真被情绪操控,想要举起键盘开始用某些你脑子里常听到的「贬义词」攻击表达者时,想一下你攻击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是否真的符合表达者身份?以及不妨先去查一下表达者的一些经历、观点、作品、成绩等,再思考一下该「贬义词」是否符合。

同时,请注意恶意攻击可能会带来的某些法律责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为保护自己。三思而后言。

3、遇到不合观点,请先耐心倾听,再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想反驳的时候,问问自己,对方说得百分百都没道理吗?如果非要让你赞同,你会赞同哪些观点?你看到的案例和样本数量真的能够作证你对该观点的全部认知吗?良好的思辨训练应当从这些生活的点滴做起。

4、作为90后,我的叛逆从来不会用在侮辱长者这件事上,我也希望「00后」或者晚辈能够延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尤其是对年长学者的尊敬。「优雅」和「礼貌」的美好特质,吾辈勿忘。

对于一个不懂尊师重教且无礼的人,可推定其生长环境和文学素养,我不认为他们的话语和观点有任何说服力和公信度。

最后,欢迎一切形式的友好评论和观点探讨。




     

相关话题

  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男性突然减少到1%,且只剩下16-45岁年龄段,世界会怎样? 
  甘肃本轮疫情累计确诊病例 63 例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大学室友对学习成绩有什么影响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男人喜欢娶外国女人? 
  西贝莜面村店内被指播放不雅视频,餐厅称「非店员所为,已报警」,涉事人员会受到什么处罚? 
  微博禁言、关闭在「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乘客事件」中激化矛盾账号共6952个,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浙江男子街头戴日本军帽,警方通报系初中生「出于好奇」的行为?对于该行为该如何进行教育? 
  如何看待外交部 24 日称「 BBC 欠中国人民一个真诚的道歉」? 
  国务院学位办明确「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位证书具有同样效力」,这意味着什么?将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美国手机话费这么贵?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
下一个讨论
软银 660 亿美元出售芯片业务 ARM 给英伟达的交易宣布失败,失败原因是什么?后续双方会如何发展?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