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意思的一代。在最初的 H 系列(标压)与 U 系列(低压)之间,多了一个 P 系列。也就是「高性能轻薄本」系列。我个人觉得对 P 系列还是挺期待的。
有的同学注意到 P 系列 i3 的规格与 U 系列 i7 的规格比较类似。
不过他们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
U 系列 i7 的规格还是比 P 系列 i3 的规格要强,主频更高,显卡规格也更高。
有个问题我之前说过,对于 12 代大小核架构,我们基本上可以用它的线程数量来衡量多核性能,原因在于:
大核心加上超线程的时候会存在性能下降,假如一个大核心单线程性能为 100%,加了超线程之后提升20%~30%,两个线程合起来的性能就是 120%~130%,此时均摊到单线程的性能就只有 60%~65% 的水平。
而小核心的性能是大核心的多少呢?答案就是 60%~65%。
因此,两个小核心的两个线程与一个大核心的两个线程,最终的多核性能基本相当。
也就意味着,12线程的12代酷睿处理器,大致可以对标6核12线程的锐龙处理器。16线程的12代处理器,大致可以对标8核16线程的锐龙处理器。
P28系列的最大功耗为64W,U15系列最大功耗为55W,正好对应了锐龙标压的65W/54W规格。而U9系列最大功耗为28W,正好对应锐龙低压的28W功耗。可以看出,在功耗方面,intel这次用P系列跟U系列正好对应AMD的H与U系列。
起初,我其实担心 U 系列 i7 只能对位 R5 会导致轻薄本领域竞争力不足,当我意识到 intel 今年其实是要抬出 P 系列去当作高性能轻薄本主力的时候,就明白了 R7 并非没有对手,对手的实力也很强劲,虽然 R7 拥有更好的 GPU 规格,但 P 系列的 CPU 规格更高。
今年的笔记本的产品线,可能会有一些新鲜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