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度疫情失控,会影响到中国吗? 第2页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真,印度人真的不觉得有多严重。

截止昨天,印度股指已经连续涨了一周了。前期也不过跌了百分之十左右。

印度央行没有救市。美联储的脸已被印度央行打肿。


印度没有宣布全国统一的封锁,没有认错,没有官员撤职,没有调集资源。可以说是冷眼旁观的态度。目前的封锁都是各邦自己的决定。目前选举活动并没有停止。对大量出口瑞德西韦的怨言看起来更像是对莫迪的选战攻势。首都新德里昨天还在拼命求救的医院,得到氧气今天马上站出来表态目前感觉很爽。

看看这个用词,very comfortable situation today,论起唱赞歌,我辈自愧不如啊……


从历史看,瘟疫不会导致暴动。

那些指望新冠让印度四分五裂的朋友注定会失望。

印度穷人也是人类,援助氧气道义所在。

干翻印度政权和看着印度老百姓去死,这是两回事。


user avatar   qing-zhu-27-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

要不还有人见缝儿鼓吹产业链外移印度呢。

至少最近我们能耳目清净一段时间了。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有,但影响不会很大。

从航班的角度说说吧。

首先,印港航班在印度疫情上热搜的同一天宣布熔断,中国最大的入境缺口堵住了,这就不多说了。

主要说大陆。

中国大陆航班虽然从来不像国外那样动不动出现“熔断”的新闻。是因为现在的飞行限制本来就很严,而且具有中式弹性。

当有印方人员来华的时候,内部会衡量来华必要性,然后卡住签证发放。降低甚至禁止非必要人员来往频率。新闻看到的熔断不过是一种“制度性熔断”,而我们实际执行的是“审批性熔断”。我们确实有权这么做,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

制度大于审批,是利于市场活跃度的。审批大于制度则相反,但优势是拥有应对的现状快速调整的敏捷度。现在正是需要快速反应的时期,遇到突发状况立刻做出调整。无论是准入还是止入,耽误不了大事。(我不赞成所有事都这样,只就事论事)

目前疫情时代不可预测的事太多了,就算我们知道印度疫情早晚爆炸,可谁知何时爆炸?印度的新冠变异体还是在国外发现的,不能指望印度给我们预警。

千万不要小看现在每一刻的平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牺牲的经济利益都是巨大的。入境问题如果管理不善,是不可能有现在这种局面的。

如果你没有中国护照。外国人来华需要审批的东西可多了。首先旅游的不能来,其他非必要交流也都免了。重要的商业活动可以考虑,但审批非常严格。首先你需要大企业背书,还得提供纳税凭证,来华的必要性解释等等。商务部和出入境管理局都会涉及审批。

如果情况有变。背书企业找谁也没用,什么关系都不灵,纳税大户刷脸也不好使。宁可损失一部分经济也要保一方平安。其步调非常统一,完全可以产生熔断效果。对于境外疫情的突发状况,防御起来会非常有力。

我们可以长时间高强度保持这种软性熔断,相对来说是可持续性的对策。而那些暂时熔断印度航班的国家,很容易坚持不住。谁知道是你熔断的时间长,还是印度崩溃的时间长?政策指定总不能掐指一算吧。目前印度的地狱状态会持续多久,谁都说不好。

另外,我建议对印贸易加强防疫管控,回来的船多消消毒什么的。近期可能会有对印出售物资的商业利好,商船往来会密集一些。别从这儿漏了。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晓得

ps:就在一件事儿上,我不敢说无脑支持就对了,那就是——无底线跪舔国际友人……

ps:印度是十亿人口的大国,十亿人口大国,举国崩溃,加上印度国情,大家想想武汉我们用了多少资源?除非我国倾尽举国之力,没有超过援助武汉百倍以上的物力和人力,说帮忙印度不是搞笑吗?几百亿物资扔去印度都不带砸出响的,好多人还以为随便给点援助,印度就能好起来,这是做啥梦呢?

中国的援助与否根本无助于解决印度的疫情,杯水车薪。大多数国人想象中,我们的帮忙下,印度会很快好转……这都是一种天真烂漫。

中国有几多钱,能填满印度这个无底儿大坑?

说援助印度的人,你们醒醒,我国扛不起印度……

ps:有人以为……我们必须的帮印度,印度也会欣然接受……这都是无脑儿。

大多数无脑儿,以为我们帮忙,他们会感激,就算不感激,也会消停点……实际上,这是一种傲慢。

印度疫情越是严重,越是会更强烈的反华,越是会在国际上更深的参与围攻中国。

我们援助越多,印度反华就越变本加厉。

印度只会得寸进尺,要资源,要钱,要一切能要东西,包括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会变本加厉的反华……


不是我们不援助印度怎么办?而是面对一个越来越反华,疫情崩溃的印度,我们该怎么办?跪下去当孙子吗?

当然是严防死守……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中国其实没得选择,印度根本不会给中国选择……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负面影响:

  1. 变异据说导致检测困难(待确认),这对放控难度导致几何级提升。
  2. 第三世界恐怕整体类似,对我国一带一路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有影响。
  3. 可能会甩锅中国。
  4. 境外旅游遥遥无期。
  5. 部分外贸受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1. 西方与中国脱钩计划受到沉重打击。作为替代方案候选人的第三世界国家深陷病毒危机。
  2. 对中国外贸部分利好。(部分利空)
  3. 境内旅游利好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影响不大,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防控体系,可以应对疫情


1.外防输入能控制
入境人员统一强制集中隔离,隔离期间多次检测,可以避免疫情输入。
另外我国对进口货物,尤其是冷链货物进行核酸检测,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疫情借助冷链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边境偷渡输入,瑞丽已经发生三次疫情。
从去年的疫情情况看,航空口岸(浦东、石家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成都)是相对薄弱环节。

2.内防扩散体系较为完备
我国的监测体系较完备,有成熟的流行病学调查机制,发现病例后可以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和次级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后,传染链条就被切断了。

3.医疗机构管理较为完善
传染病医院普遍严格分区,医务人员防护到位,医院患者传染到周边社区的概率很低。


4.防疫物资充足
我国是工业大国,各种防疫物资产能充足。

5.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
我国有集体主义传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发生物资短缺可以立即动员工厂全力生产。
由于管理到位,医疗物资被囤积居奇的事件在我国不会大面积发生。

6.传染病三要素看,我国防疫前景比较乐观
用一张图来总结,只要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传染病三要素的任意一个,就可以阻止疫情传播。
即使疫苗因为突变而暂时无效,也没有特效药可用,只要社会防控体系到位我国也可以应对疫情。

二,可能存在的漏洞

1.由于测序不及时,印度可能对一些新突变一无所知

据新德里报道,古吉拉特邦对该州是否存在SARS-CoV-2突变株仍然一无所知,因为送回浦那国家病毒研究所(NIV)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样品尚未出报告。

报纸报道说,从COVID-19患者中收集的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其中一些早于3月发送)尚未被国家卫生部门接收。在4月初,该州已向NIV发送了646个样本,但仅收到181个样本的报告。[1]

突变病毒的可能影响

(1)影响PCR准确性

据DNAIndian网站报道,印度出现了RT-PCR无法确诊,但症状类似于新冠的病人。[2]Dr Chandra解释无法确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双重或者多重突变。

(2)影响抗体有效性

在今年一月的普查中,新德里地区56.1%的居民有抗体,但最近还是发生了大爆发。部分变异毒株可能已经影响到抗体的有效性。


2.建议

(1)以数据共享为前提,为印度的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工作进行资金、设备援助,对变种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2)及时评估变种病毒导致PCR检测试剂失效的可能性,开发升级版本检测试剂。

(3)评估新变种对疫苗的影响。

(4)由于拉达克疫情严重,感染率上升到4%以上,邻近的阿里地区也要提高警惕。

参考

  1. ^ https://science.thewire.in/health/gujarat-covid-19-genome-sequencing-delay-health-officials-variants/
  2. ^ https://www.dnaindia.com/india/report-covid-19-second-wave-beware-of-these-new-symptoms-of-virus-as-new-mutant-goes-undetected-in-rt-pcr-test-2887630

user avatar   wei-feng-83-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得先了解印度这个奇葩而畸形的地方(注意:我的用词不是国家)


user avatar   summere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大企业的中层最主要做什么?

  1. KPI KPI KPI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大企业中层的痛点与累点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 下属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代表不好的管理者内心不担心,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会导致缺乏自信的人采取过度防守的动作
  • 此外,不好的管理者在意的,远远不止于对位置的“实”的威胁,更多的是对所谓“影响力”的威胁。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user avatar   gu-xiao-xiao-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绝没有“因为有些人认为狗是伴侣动物”那么简单。

因为,自己的“伴侣动物”,不同于他人的“伴侣动物”,这是个非常显然的道理,或者说人之常情。鼓动禁狗肉那些人也不至于不理解。


user avatar   ni-hu-yao-w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绝没有“因为有些人认为狗是伴侣动物”那么简单。

因为,自己的“伴侣动物”,不同于他人的“伴侣动物”,这是个非常显然的道理,或者说人之常情。鼓动禁狗肉那些人也不至于不理解。




        

相关话题

  为什么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选择的是非暴力不合作方式?而不用暴力推翻殖民统治? 
  中国团队新冠后遗症研究表明,出院近一年仍会存在呼吸急促、抑郁问题,这说明了什么?该如何预防后遗症? 
  为什么印度不去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呢? 
  如何看待中国帮助印度搞基建? 
  为什么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欧洲,疫情反而最严重? 
  海外投资印度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为何仍有部分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 
  如何看待“印防长拒绝撤军,并回应中方警告:2017年的印度已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 
  请问如何看待,欧盟拟加速全球疫苗接种,力争2022年结束疫情? 
  如何看待特朗普将取消给印度和土耳其的最惠国待遇? 
  印度是否有可能最快在 2022 年就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前一个讨论
综艺节目有哪一幕让你看了最生气?
下一个讨论
闯村伤人老虎被命名完达山 1 号,将进行为期 45 天的隔离检疫观察,之后会何去何从?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