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僧判葫芦案,最后底层背锅。
这里面疑点太多了,
第一,事发在抢救室,那就是在急诊科。
患儿来就诊,没走发热门诊走急诊,那应该是先机器挂号或者手机挂号,再由护士分诊,然后在医生那就诊,
这只是发烧,莫名其妙跑到抢救室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前面的所有岗位都没人?
第二,新闻说家属在门口砸门十五分钟,等待了一小时,
医院却说打电话后五分钟就到了。
就算五分钟,什么医生,召唤起来竟然要五分钟?
难道是妙木山的深座大人?
上厕所吗?如果小便,用的了这么久?
大便?大这么久,也不给别的医生交代一下?也没有个应急措施?
第三,偌大一个医院,急诊科人都消失了?让一个产后抑郁的护士负责?
没有保安,没有总值班?没有管事的?
我们知道急诊科不好做,
但看不好病是能力问题,连个人都没有就是态度问题了。
综上,处理干脆,甩锅迅速,是想迅速降低影响。
可这锅,一个护士背不起!
B站同款的我。
这个新闻的内容信息量太少,而且我怀疑有失真,所以难以判断。
几点疑问:
1.抢救室护士测核酸?
拉倒吧,测核酸得去发热门诊吧,安排抢救室护士测,这不大可能。
2.抢救室是家长想进就进的吗?
不是!
那是抢救病人的地方,如果急诊来了病人,需要先经过护士的分诊,病情危急的去抢救室,普通急诊病人看普通的急诊,无需看急诊的看门诊。
如果所有人都去抢救室,把抢救室堆满了,那真的急救病人来了,怎么抢救?
道德完人请在这里止步!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甚至突发重病,维持抢救室的秩序,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3.儿童发热,该进抢救室吗?
如果仅仅发热,肯定不应该!
这个问题我早就说过了,今天再说一次。
温馨提示:
以下我说讲的,是科学知识,科学就是科学,事实就是事实,道德完人勿喷。
否则,我一定怼回去,就这么牛!
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感染性发热。
也就是说,有细菌、病毒等外部敌人入侵我们的身体,导致机体的反应,从而出现发热。
本次肺炎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发热,就是这一类。
儿童常见的扁桃体炎、肺炎、脑膜炎,还有结核病、麻疹、水痘等传染性疾病,等等,都是这一类。
绝大多数儿童的发热,都是感染性发热。
第二类是非感染性发热。
这一类的特点是疾病种类很多,但是因此而发热的孩子并不多。
例如:风湿热、白血病,还有相对比较常见的川崎病,等等。
如此多的原因可以引起发热,而它们早期的表现都差不多。
所以,我们都是“庸医”,真的。
在发热的早期,几乎没有医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发热的原因,因为,我们虽然有一肚子的医学知识,却从没学过算命测八字。
不能仅仅凭借发热温度高、持续时间较长、对退热药物的治疗效果来反映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
也就是说,发热的温度高不高、发热时间是3天还是5天、退烧药效果好不好,这三点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是否就医的指标并不是仅仅看温度,孩子的其他情况也很重要。
以下几点,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1、小婴儿的发热,特别是6个月以内;
2、精神状况差,无精打采;或不愿进食;
3、呼吸困难或急促;
4、皮肤青紫、苍白、灰白、斑点状;或可见皮疹;
5、哭个不停;
6、少尿。
等等。
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我们越要谨慎。
显而易见,发热不会烧出肺炎,而是肺炎可能出现发热。
对此不解释了。
重点是,发热不会引起脑损伤!
这句话可不是我随口乱说的,而是引用自国际医学界权威的Uptodate。这早已是医学上的定论。
但是,有的孩子发热时会出现抽搐,为什么呢?
在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
也就是说,孩子发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惊厥的情况,我们称为热性惊厥。
它有几个特点:
1、发病年龄3个月~5岁。也有起病在这个年龄段之外的,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2、体温一般在38摄氏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
3、大多数热性惊厥的发作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热性惊厥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不过和孩子的脑发育不成熟及遗传因素有关。
发作时要注意防止孩子受外伤,不要采用“掐人中”这样的方法,那是没用的,还可能刺激孩子。
很多家长都认为,既然热性惊厥是发热导致的,那么,在孩子发热时,及时退热,能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呢?
不能!
我国关于儿童发热最权威的文献,《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虽然发热不会影响脑袋,但是,热性惊厥会不会影响到脑袋、伤了神经呢?
不要担心,对此,科学界目前并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而大量的研究都否定了这一观点:
a、有研究表明,首次热性惊厥发作后的1个月时以及1年后,患儿在认知、运动能力和适应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改变。
b、美国的一项全国围产医学工程(National Collaborative Perinatal Project, NCPP)研究中,即使热性惊厥超过30分钟(除癫痫患儿外)的孩子也全都没有发生永久性运动障碍,也没有出现智力发育损害。
c、英国和丹麦也都进行了相似的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一种有益的生理机制。
当温度适当升高时,可以减缓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复制,并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不过,当温度太高时,高于40摄氏度,以上作用就不明显甚至相反了。
发热也会引起人体代谢加快,消耗氧气增加,对于正常的孩子,这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影响,但对于心肺功能异常的孩子,可能会有害处。
既然发热对于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明显的害处,为什么需要退热?
有的家长说,孩子发热时很难受呀!
是的,应该每个家长都有过发热的经历,知道发热的滋味儿不好受。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发热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他们的不适,也就是感觉不舒服。
所以,我们退热的目的,主要是减轻孩子由于发热所引起的不适。
而且,我们需要知道:
退热的首选是口服退热药。
该用什么药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儿童推荐的退热药只有两种:
一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剂量为每次15mg/kg ,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美国儿科学会建议3个月以下的儿童不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二是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小时。6个月以下的儿童不要使用布洛芬。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用药安全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别的小儿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请不要给孩子使用。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是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这两种药物,也不是完全安全的。
有研究指出: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约为17/10万;患儿低血容量下用布洛芬退热增加肾功能损害机会;发生水痘时使用布洛芬,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所以,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中外,多数家长都认为:发热是有害的,无论发热的原因或影响如何,都需要治疗或退热。
所以,Uptodate明确指出:需要对患者、其父母及照料者进行教育来改变这些观念。
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在其他方面健康的儿童中,如果发热的病因明确且体液丢失已补充,大多数发热是良性、自限性的;
发热不会引起的脑损伤。如果有严重疾病的体征,则应咨询医护人员。
没有证据表明发热会使病情更严重。
降低儿童体温的初始措施包括多补充液体和减少活动。
如果儿童感到不适,可能需要使用退热剂治疗发热。
采用退热剂治疗后患儿体温降低并不能帮助确定其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正在接受发热治疗的儿童,并不需要特意唤醒儿童接受退热剂治疗。
正在接受退热药物的儿童不应该再应用咳嗽和感冒复方制剂,这些制剂常包含退热药物;同时给予复方制剂和退热药物可能会导致不慎的药物过量。
退热药物应根据体重来给药,而不是根据年龄。
以上几点是目前国际医学界的权威观点。
爸爸妈妈们可以仔细看看,如果以后遇到孩子发热时,或许就没那么着急了。
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怀疑,请自行查阅以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罗双红,舒敏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4):81-95.
[2] Nesse RM, Williams GC.Evolution and Healing. London:Phoenix; 1994.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ocket book of hospital care for children: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childhood illnesses - 2nd ed. 2013.
[4]Losko SM.The safety of ibuprofen suspensionin children.Int J Clin Pract Suppl.2003,(135):50-53.
[5]Leaffer EB, Hinton VJ, Hesdorffer DC.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skil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first febrile seizure. Epilepsy Behav 2013; 28:83.
[6]Martinos MM, Yoong M, Patil S, et al. Recognition memory is impaired in children after prolonged febrile seizures. Brain 2012; 135:3153.
[7]Verity CM, Greenwood R, Golding J. Long-term intellectual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s. N Engl J Med 1998; 338:1723.
[8]Nørgaard M, Ehrenstein V, Mahon BE, et al. Febrile seizur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young adult life: a prevalence study in Danish conscripts. J Pediatr 2009; 155:404.
[9]Uptodate.婴儿及儿童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