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印象深刻,最深刻的当然是最后老金被周乙“诬陷”成共党,被打迷幻剂的那一幕。
因为这一幕整个电影院爆出了爽朗的笑声。
这部电影《悬崖之上》本身的“悬疑谍战风格”被瞬间解构了,向着喜剧片收尾。
有的观众可能会喜欢,因为很有喜感。
但是放在整部电影来看,这一幕显然是拉胯了,因为下一幕还有张宪臣和老金一起被枪决的画面。这样的剧情无论从节奏上,还是整部电影的旋律上来看,都是极坏的一个设置。
用一道菜来比拟的话,大概就是你在吃一道咸鲜口的菜时,吃着吃着突然吃到了一口齁甜的食材。
这种毫无预期的另类味道,肯定破坏整道菜的美感和滋味。
最让我震撼的一幕是王郁18日晚上真的可以进入罗马尼亚大使馆(实际上是领事馆,大使馆是在长春)。
那一刹那,我一大堆的问号涌上心头:
既然大使馆都搞得定,大使夫人都是自己人,那开始时还跟当地间谍网的人接什么头啊?
接触的人越少,泄密的可能性越小。有大使馆里面的间谍罩着,根本不需要再冒险和外面的间谍见面接头了吧?
那四个人直接赶到哈尔滨,按照约定好的暗号直接进大使馆不就得了?
18日当晚进得,18日之前就进不得?
既然大使夫人是自己人,那之前完全可以沟通好进门暗号和接待事宜。
有了大使馆做掩护,满洲国的特务只能在外面干瞪眼,敢闯大使馆就是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那中间所有那些妖娥子还有什么意义呢?
想要密码本?大使夫人随便差使个罗马尼亚外交官到书店去买,你看谁敢搜查外交人员?
想用车?外交牌照的车谁敢拦?把王子阳送上大使馆的车一路送进苏联都没问题。
大使馆这一个情节,把前面的戏在逻辑上全给推翻了。
PS:前苏联克格勃特工Oleg Gordievsky向英国提供情报,后来被隐藏在西方情报机关内部的苏联间谍出卖。克格勃开始对他进行严密的监视以搜集证据。
1985年7月19日,英国情报机关MI6派出了英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三辆有外交牌照的汽车,帮他甩掉了克格勃的跟踪,并用一辆汽车最终把他通过苏联和芬兰边境送到了芬兰,一路未受任何拦截。
话说王郁当晚进了大使馆后非得马上再出来被特务追踪么?之后她明明有一百种方法利用外交车辆安全的脱身。再说大使馆已经是最安全的地方了,她到了最安全的地方后还要去哪儿?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在这边就不重复了,在这些链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