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年轻的卡尔·马克思》? 第1页

  

user avatar   peng-peng-3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看完《年轻的卡尔 马克思》,又想到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有感而发。

19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逐渐取代土地贵族,劳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与工人运动提出马克思主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48《共产党宣言》

1871年,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运动,这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政权的尝试。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建立。西方惊恐地看到,那个昔日的幽灵,变成了现实。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战后,世界分成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91年,前苏联解体,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现在,很多人高呼历史已经终结,马克思已经成为历史,西方的普世价值会最终统治世界。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最后证实无法持久,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合了西方与苏联。

资本主义面对工人运动,也进行了不断完善,调整:从最初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托拉斯,再到罗斯福-凯恩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到里根-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从接受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到福利制度,拒绝童工以及职工持股的人民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吸收了环保,和平反战,种族平等,提倡女权等进步思想。

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依然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威胁着社会稳定。

进入21世纪,当代国际资本主义世界有着新特征;

1 信息化高速发展,高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工人阶层可能会消失,机器人,人工智能逐步取代人,未来可能会形成新的无产阶级。

2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之前五百年的殖民体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分工的加深,发达国家是资本家,凭借制定游戏规则,在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上的巨大优势而占据了大量资源,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是被剥削对象,沦为原料产地,消费市场与低端加工厂。

3 广大发展中国家急需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很多国家经济上还处于农业社会,政治上还有原始社会,奴隶制部落制残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一些国家有封建,教权复辟的风险。

4 广大无产阶级没有接受良好教育,启蒙,社会矛盾会被引导至民族主义,宗教主义,世界上无产阶级缺乏正确思想指导,缺乏组织,缺乏目标,会被列强资本家与军阀教士利用。

未来何去何从?


user avatar   zhou-shi-yuan-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章转自马列之声公众号。公众号中有电影资源。

——

昨日,我从一位同志那里拿到了一部德国人最近拍摄的传记电影《年轻的卡尔·马克思》( Le jeune Karl Marx)的资源。关于这部影片,我最初是在2016年8月的时候从外网上查到过一些电影截图,感到颇有兴趣。该片在2017年2月上映于柏林电影节,直到最近国内才有人给出了中文字幕版本。

鉴于这部电影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并且主题又具有政治色彩,所以本来对拍摄背景予以一些充分的注意是完全必要的。不过,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我并不能详尽地去挖掘这部电影摄制的台前幕后、编剧的世界观等等“花絮”。在此先就以这部片子的“纯粹内容”方面,谈谈一些感想。

应该说,这部片子总体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这个不错倒不是指它的思想,而是纯粹的体验。驱使我看完这部片子的动力,与其说是影片本身的“技术效果”有多么高超、情节多么引人入胜——倒不如说是对于在21世纪被搬上银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形象的一种好奇。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左派同志对该片抱有较高期待的主要原因。从整部片子来看,应该说它是中规中矩的,既看不出明显的“歪曲”“诋毁”,似乎也没有表现对于马恩的欣赏。这部片子的价值显然不在于“传记”(相反,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迹的真正了解,还需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阅读同时代人对他们的记述和后来的优秀传记著作才能获得),而仅仅在于一种体验,它可以为我们感性地“复原”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生活和斗争提供以某种“想象的材料”。

片中几处地方比较有意思,我认为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经济学问题和马恩关系。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正式会面,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曾产生一些不愉快。这纯粹是由于个人交往上的误解所致,不过很快,误解和疑虑就消除了。影片忠实地反映了这一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上,不应该把恩格斯看做是跟在马克思后面、仅仅追寻着马克思的脚印前进的形象,在1844年他们正式成为战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分别以独立的道路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过渡。甚至从时间上来说,恩格斯比马克思更早地转向共产主义立场。这种理论层次的同步和内容互补成为他们合作的重要基础。“马克思学”尤其热衷于在马恩之间制造无中生有的“对立”,但是马恩长达四十年的完美合作和并肩战斗的全部成果(不仅是理论的,同时也有政治的),就已经给予了这种荒诞论调以毁灭性打击。我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作,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作品,缺了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这个理论都绝不是完整的。没有了恩格斯,马克思也将不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马克思。



恩格斯1844年就已经基于他在英国的底层调查和从事商业的经历写下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等等杰出著作,在这些文字中恩格斯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掌握和经济分析能力,实际是远在当时的马克思之上的。其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更是标志着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尝试的第一篇文献,直到数十年后,马克思仍然赞扬它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大纲一出版,马克思就对它进行了摘录。后来马克思决定献身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正是受到了恩格斯的决定性影响。影片中对此也有所反映:在酒馆聊天的时候,恩格斯就郑重地向青年马克思建议:多读一读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亚当斯密、边沁等人的著作,那是一切的基础。



我尤其赞同这句台词中的最后一句判断:“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可以说,这句话中已然包含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学说伟大革命的全部萌芽,也预示了后来马克思一生工作的轨迹。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从哲学、法学(副本)转向经济学(原本)的研究,穿透政治上层建筑的、意识的、国家的、宗教的层层迷雾,深入到一定时代最隐秘同时又是最鲜活的“粗俗的物质生产”的经济生活的根基里,才达到对于一个社会形态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同时也才找到了用物质的手段(革命)变革现实的依托。这一变革的概括性的成果便是唯物史观,对此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共产主义并不建立在对于“人的价值”“平等”“正义”等等道德、伦理的诉求基础上——影片中的魏特林、蒲鲁东等人就表现出这种“伦理社会主义”的很多特点,他们崇尚密谋,以为凭借道德鼓动就可以翻转世界。

当影片中的魏特林高谈“博爱、幸福、地球上的基督王国”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这些道德诉求根本不能保证任何东西,它也不能实现任何东西。所以影片里的马克思针锋相对地指出:共产主义需要“需要切实可靠的理论”,需要对社会矛盾进行唯物主义的分析。影片中有两个片段(1847年初马恩参与正义者同盟制定纲领时的争论、1847年6月在代表大会上恩格斯主持下改组正义者同盟)反映了在科学社会主义同非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所发生的这种理论冲突。

现代无产阶级的行动和行动的目标——共产主义,只是依托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事实和它们揭示的发展趋势,依托于对历史运动的经济必然性之领悟和运用。共产主义首先就是以经济学为依托的、从对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批判中所阐发出来的革命诉求,经济的彻底变革(废除私有制)也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首要目标。只是在经济中,共产主义理论才建立起了自己的科学基础。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的这种经济性质是很有必要的。在人本主义哲学(如西马、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等)浪潮的冲击之下,今天中国人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不论是在官方政客还是在“有教养的理论专家”那里,都已经从一种变革物质事实-经济制度的激进政治理论蜕变成为了关于价值、自由、平等等等空洞说教的“哲学学说”。这种蜕变当然是有其理由的,它适应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特殊需要。用一堆抽象的伦理信念代替经济分析,就巧妙地避开了各阶级物质利益对抗的敏感事实,同时通过将共产主义仅仅供奉为一种“理想”或者“精神宗教”,也方便于把它推迟至遥远的未来,而拒绝它作为革命的当下实践。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它关于经济决定性、历史规律性的学说就一直受到资产阶级的抨击;“唯物主义”也多遭曲解和抹黑,今天中国马哲学界就有一批跳梁小丑声称马克思主义是“超越”唯物主义的、不承认物质实在性的“实践哲学”。但是,我们却要公开申明我们的学说正是唯物主义伟大传统的继承人,历史决定论、历史必然性的坚决捍卫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关于科学规律的学说永远是工人阶级斗争唯一可靠的同盟;只有科学、关于客观性的学说,才教会我们去真实地(而不是虚假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物质的利益及各阶级围绕它所进行着的斗争,从而,教会我们如何真正地为改变世界而行动起来。

在此,我也非常希望同志们能放下一些无用的、繁琐的“纯粹意识”的争论,去认真读一点经济学的著作,去真实地了解我们这个时代,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中国现实。一个不懂或者不屑经济学的“共产主义者”,是免不了因根底浅薄栽跟头的。经济之中蕴藏着一切的基础,这是永远不会错的。

第二,重视参加社会活动。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身份定位”,恩格斯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做总结时,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毫无疑问,这一界定是相当准确的,同时它也适用于对恩格斯的评价。革命已经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生平和事业如此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任何把它们分割开来的企图都只是枉然。在这方面,中国马哲学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例,他们一直企图于并且也仅仅满足于把马克思看做是一位“学者”,把马克思理论看做是一门“学科”来“研究”。尽管这群人也满口马克思,但他们从来没有跨入过“马克思主义”的门槛。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创作与环境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复杂的、深刻的互动关系。离开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以及在这些运动中所产生的理论、路线分歧,仅仅从学说内部或从思想史叙述的角度,我们是完全无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也无法理解那些以批判形式出现的、教育了后来一代代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著作的诞生。对此影片也有所反映:正是因为对困扰着社会主义团体的种种理论、实践问题的深度介入,催生了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问世。在影片中,马克思没有被展示为一个“隐世的思想家”,等着工人找上门来“乞求制定纲领”;相反,他积极地参与共产主义团体的筹建,只要看到现存社会有任何立即变化的可能,他就积极投身其中。



后来在60年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候,他这样向恩格斯表达他的信念:“半辈子依靠别人,一想起这一点,简直使人感到绝望。这时唯一能使我挺起身来的,就是我意识到我们两人从事着一个合伙的事业,而我则把自己的时间用于这个事业的理论方面和党的方面。”可见,马克思是如此重视阶级事业和政治实践对于自己的理论的意义。很难想象,马克思一生浩瀚著述只是为了“向学术界吐露”什么“真理”;相反,马恩一生的全部工作的追求,只是在于使现代社会那唯一一个革命的阶级掌握自己的科学,并且自觉地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去实现它。事实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全部现实价值所在。如果偏离了这个目的,不论是官方的还是学究的“马克思主义”,都只是假马克思主义。

通过这部片子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的生活、工作活动范围与社会交往联系都极为广泛。他们从狭小的“个人世界”中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劳动阶级同呼吸、共命运。过去我们一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眼前就只浮现出一副马恩在书房内探讨“理论问题”的画面,这种形象是大有问题的。不应该把马克思恩格斯视作是成天呆在书房里的“教授型”的学者。马克思之“学者身份”,事实上是由当今中国“马主义理论专家”们按照自我形象刻意引导、塑造出来的虚构物。

比起那个时代社会主义者的热情、活跃、群众基础的广泛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今天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则多少显得有些冷清和尴尬。也难怪,如今身处的是这样一个反革命的时代,而在中国甚至没有19世纪西欧国家所普遍提供的那种最基本的言论、出版和结社的自由权利。有人曾开玩笑说,持有如此激进主张的马克思一生辗转各国,多次被审查、扣押、驱逐,但资产阶级世界倒似乎没怎么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要是马克思活在今天的中国,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身处牢狱之中。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恰恰取决于革命学说与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决于无产阶级组织和觉悟的成长。这就要求今天任何有志于马克思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应该坚决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洪流之中,与劳动群众接触,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积极斗争。不少左派青年在理论方面颇有见地,也有为底层辩护的意愿,但是,我们可曾像青年恩格斯那样,“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深入到工人阶级中间去亲身观察他们的状况、同他们谈谈他们的生活与疾苦,亲眼看看工人们为反抗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呢?诚然,为中国社会主义斗争重新塑造一个自为的阶级主体,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一个开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开始。



我认为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的事迹,在这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国的左派青年们,少一点德国青年黑格尔派式的“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多一些“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吧!

第三,工厂专制。

马克思曾经将资产阶级的雇佣劳动制度抨击为“工厂专制”,在《资本论》他中谈到:“工人在技术上服从劳动资料的划一运动以及由各种年龄的男女个体组成的劳动体的特殊构成,创造了一种兵营式的纪律。……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奴隶监督者的鞭子被监工的罚金簿代替了。”在资本家的私人企业中,资本对于劳动有着绝对的、无上的统治权。资本家可以随意克扣工资、以各式规定惩罚工人乃至开除他们,资本家和监工对于工人的统治就犹如皇帝对于臣民的奴役一样。恩格斯在根据亲身经历和实际材料写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也揭露道:“资产阶级用来束缚无产阶级的奴隶制的锁链,无论在哪里也不像在工厂制度上这样原形毕露。在这里,法律上和事实上的一切自由都不见了。工人必须在清晨五点半钟到工厂……无论吃饭、喝水、睡觉,他都得听命令……专制的钟声经常把他从睡梦中唤走,把他从早餐和午餐中唤走。”尽管在影片中工厂只是作为背景叙事式的存在,镜头不多,但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也可以发现工厂中工人的处境完全符合马恩的上述论断。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家“专制”的批判,搬到中国当下同样是鞭辟入里的。无疑,21世纪的工厂比起19世纪的工厂来说,装潢得漂亮些、环境整洁些、管理也披上了“人道”的温情外纱,但是,只要基建于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还存在着,资本与劳动的对抗就是一条绝对的规律。工厂是资本主义的孕育地,也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根基,它将数以百计甚至千、万计的劳动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前所未有地聚集起来,迫使他们在资本的指挥棒下为价值增值而分工、协作和生产。在工厂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的城市、商业和各式市政设施。工厂和城市是资本主义最为强大的地方,同时也是它最为脆弱的部位。因为在空前地聚集起来的工人阶级的成长、他们彼此的交往、联合之中,蕴藏着颠覆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力量。“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工人阶级是需要政治的,他们起源于工厂的经济斗争也必将上升至政治的层次,为此,一个全国性的、代表工人阶级利益、集中他们的力量和意志的政党就是不可或缺的。影片最开头欧门-恩格斯工厂中工人罢工的失败,实质就是工联主义的失败。

第四,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解界限。

在影片中一个有趣的片段是发生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父亲一个企业主朋友之间的谈话。在这个谈话中,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与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的尖锐对立也表露得淋漓尽致。当马克思问道工厂使用童工的状况时,那个叫内勒的资本家不但丝毫不为此感到不妥,反而认为这是“市场的天然法则”“社会运转的永恒规律”。紧接着马克思便用“生产关系”嘲讽了资产阶级冒充社会永恒正义的幻想。对此,内勒一时语塞,最后只好以一句“我不明白,您想用这‘生产关系’表达些什么。完全不知所云”结束谈话。



事实正如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序言中谈到的那样:“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资产阶级在其作为历史进步力量代表的上升时代,也曾是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等等一系列进步和革命学说的热烈拥护者,也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理论科学代表。但当它掌握了政权,取得了在整个社会的垄断特权地位后,它作为一个阶级在眼界、认识和理论等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就迅速地堕落下去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多少有着革命因素的古典理论向庸俗经济学的蜕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天受到热捧的“反本质主义”“反整体主义”“拒斥形而上学”一类的新奇辞藻,也大多表明了资产阶级世界的深刻危机及他们对于认识这种危机的无能。在资产阶级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当然是“天然的”、“社会公认的”,他们既不知道它的历史,也看不到它的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在资产阶级看来,唯物主义哲学当然也是不可理喻的,因为它竟然要求撇开意识和各类主观观念去客观地考察现实,竟然声称“现象”之下还存在“本质”。资产阶级的利益恰恰决定了他们是不可能并且也不愿意理解现存社会、承认真实的经济关系的。不但如此,资产阶级还倚重由他们所豢养的文人帮闲集团来不遗余力地阻挠、破坏无产阶级独立的、科学认识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科学历来都满足于在各类“现象”“观念”“实证经验”和局部的材料上打转,在哲学上更是沉迷于“主客观相互作用、相互决定”不能自拔。所以,今天我们在中国就看到了各式旨在调和资本与劳动力的“劳动价值论理论创新”、看到了实践哲学的叫卖、看到了受雇于官方党史编撰学的“国际共运研究”等等不断上演着的丑戏。

恩格斯对这种资产阶级的科学批判道:“包括哲学在内的历史科学的领域内,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起而代之的是不动脑筋的折衷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这种科学的官方代表都变成资产阶级和现存国家的毫无掩饰的思想家。”应当说,今天中国的马主义理论界之现状,便是资产阶级科学堕落的绝佳例证。

近来有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只有所谓专家教授才有资格讨论马克思主义,只有“学术研究”才有能力理解马克思。这种论调,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历来热衷于向普罗大众售卖的奴隶主义和等级主义的新近翻版,这一精神世界的劣质麻醉品甚至可以追溯到封建时代的“愚民政策”,中世纪教会垄断下的“行为称义”。当然,它的产生也与中国革命独特的“上层性”有关,与我国民众政治生活的长期空白、与对抗性社会关系下大众精神的荒芜相适应。它的要害在于否认无产阶级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解释权由劳动者那里剥夺、并移交给一个看似中立实则御用的学阀集团手中,因而实质上也就取消了无产阶级独立地争取自我解放的可能性。与这种奴隶论调不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同情,这种同情,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是既寻找不到也期望不到的。”

当19世纪末德国工人阶级愈来愈成为一支国内政治舞台上统一的、重要的反对力量时,恩格斯曾自豪地宣布:“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这个判断是一整个时代欧洲工人阶级在政治和思想上力量上不断增强的缩影。在此,我们同样可以断言: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学说的继承者。我国的工人阶级,在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正反的经验教训与斗争历练之后,必将逐渐使自己的行动建立在对自身地位和使命的深刻理解之上,通过一场1917式的社会革命将现存制度强加于他们的一切屈辱的、压迫的关系一扫而光,同时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从官方的、学究的“冒牌货”之禁锢中重新解放出来。


user avatar   zhang-tian-yi-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孤独的斗士,一个悲怆的结局。

让FBI头疼、绝杀希拉里、搅乱美国大选的阿桑奇,今日被逮捕了。

当地时间11日,厄瓜多尔总统宣布撤销对47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政治庇护。

阿桑奇被捕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白色胡须了

随后,英国警方立即逮捕了他。







2010年,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大量涉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引起了争议;





同年,阿桑奇被瑞典检方指控涉嫌强奸。





4月10日,维基解密现任主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阿桑奇在厄瓜多尔使馆被监视。





自从2012年6月,得到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庇护后,阿桑奇已经在这里呆了整整七年。




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它的避风港。





Julian Assange,这位天才黑客,执着于公布“真相”的“记者”,是一位令美国政坛震颤的鬼魅传奇人物。


在瑞典背负了性侵嫌疑的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多年不见天日的政治避难生活。


2017年,CNN电视台就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美国司法部自2010年起,就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进行了调查;


同时,美国政府已准备正式起诉,以逮捕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


指控方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在追究阿桑奇责任方面进一步推进的办法,比如,证明维基解密在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公布秘密文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证据。




(图片来自中新网)


美国政府为他兴师动众,他把美国搅和起风浪一片。


双方斗智斗勇,也是一场爱恨情仇的大戏。


这戏,可得从头说起。


阿桑奇,于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一座城市。


16岁,他就成为一名黑客,并成立“万国倾覆”组织。


后来,这位迷人的反叛角色,利用超级黑客的身份,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被符号化的机密,阿桑奇案的一个首席检察官曾这样形容他:“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阿桑奇曾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一幅美国国旗图案的胶带封住了阿桑奇的嘴。美国政府一直对阿桑奇充满忌惮。(图片来自网络)



35岁的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是2006年。


这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组织。据 iAsk Media 报道,维基解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阿桑奇本人也周游多国,居无定所。维基解密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获取信息所需的计算机也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


网站主页上,维基解密称自己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来源的网站”,而它的主要兴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


并称:“我们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阿桑奇自我定位是一名“记者”,而维基解密作为一个“媒体组织”,能最大程度保护揭秘者和记者的安全。


据国际在线报道,这个网站每天贴出数十份机密文件,并声称: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客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


一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罗宾汉”与“破坏了国家信息安全的危险人物”两种评价让阿桑奇站在风口浪尖。





据报道,“维基解密”的创立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定时炸弹,至今已曝光1千万份文件,握有多少机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敢想象的问题。其中,跟美国政府结下的梁子尤其大。


网站运营初期,就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于如何审判俘虏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0年。


4月,“维基解密”在Collateral Murder 网站上公开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空袭时杀死无辜平民和两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


5月,《纽约每日新闻报》已经将维基解密排为“彻底改变新闻界的网站”第一名。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明目张胆地挑衅奥巴马政府。


顶着美国官方发出的追捕令与政府的多番警告,3个月后,它发布了7700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绝密资料,涉及平民伤亡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分子之间存在联系。美国就此事展开了大范围的刑事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业媒体公司合作,公开了超过40万份,由美军士兵2004年-2009年间提交的报告,称为伊拉克战争记录,被BBC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维基解密’文件”。


而当时,阿富汗战争已持续近9年,战场上已留下千余名阵亡士兵的尸体,“撤军”的呼声渐高。


“被透明”的白宫跟五角大楼怒了,他们强烈谴责维基解密,称这些信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让美军及盟友人员面临危险;并要求维基解密立即向美国政府归还机密文件,并删除网站上所有记录。同时威胁,如果维基解密不这么做,军方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迫使他们“做正确的事”。


然而,早在6月,涉嫌泄露大批情报资料给维基解密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已经在伊拉克被捕。




阿桑奇2010年Ted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有消息称,因涉嫌“性侵门”被美国官方追捕的阿桑奇,同时面临美国情报部门的追杀(有爆料称,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想除掉阿桑奇,甚至表示:“难道我们就不能对这个家伙使用无人机吗?”);网站也将遭遇美国军方的黑客攻击。


可阿桑奇却说,网站还将继续公布文件,“我们不会被压倒”。


年底,又发布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与对美国安全影响重大的官方机密设施清单。





此后,维基解密网站历经短暂的低迷期,回到大众视野是2012年。


据报道,标志性的事件是:它爆料了从黑客组织Anonymous 处获取的,美国全球情报分析公司Stratfor的一系列机密邮件,内容涉及该公司不可告人的运作方式和收集、出卖情报的内幕本质。


被人们称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的Stratfor公司,是一个全球情报分析公司,表面声称主营业务是为政府和商业机构提供全球政治局势分析服务,但实际上从事的是收集和出卖各类机密情报给美国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工作。


维基解密的合作伙伴解释曝光这些资料的原因:“我们认为,在美国社会资本主义框架下,执法者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本家选择与富有的统治阶级站在了一起,从而背叛了人民。”


而这家公司应对的态度是坦荡荡:事业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畏惧。


阿桑奇这边却动作不断。


第二年,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组织,帮“棱镜门”主角,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疑似争取避难冰岛。


而前一年,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的阿桑奇,已经获得厄瓜多尔无条件提供庇护所。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图片来自网络)


据报道,藏身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阿桑奇说:“我们一直在和斯诺登接触,也一直在帮助他。我个人非常同情斯诺登先生。” 同时,暗示“接棒”公布斯诺登的揭秘文件。


当时,英国《独立报》称,阿桑奇与厄瓜多尔一名外交官合作帮斯诺登获取了安全通行证。


而斯诺登成功出逃后,阿桑奇也成了为数不多知道他下落的人:“考虑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威胁,我们不能提供更多细节;但我们知道斯诺登先生身处何处,他目前处境安全,情绪高昂。”





以往种种已经让美国对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接下来,2015年的“监听门”更让美国政府陷入众人讨伐的境地。


6月,阿桑奇称:“法国人民有权知道,他们选出的政府遭到本应是盟友的国家敌意监视。”


“维基揭秘”网站和法国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连续监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三任法国总统的通信,时间跨度至少6年。


据法国《解放报》网站等援引“维基揭秘”网站的有关材料报道,“维基揭秘”网站获得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经常监听三位总统后撰写的5份结论性文件。


监听内容包括:法国领导层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联盟前途、法德关系乃至美方对法方的情报监控行动。


这些文件描述了上述三位法国总统施政和决策行为的一些特点,被列为高级机密。最晚一份监听资料的标注时间为2012年5月22日,即奥朗德就职数天后。




(图片来自网络)


报道称,法国一些部长和议员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曝光材料包括了美方获取的奥朗德和许多总统府官员的手机号码。


奥朗德召集议会主要领导人,抗议美国监听这一行径。执政党社会党议员雅克·于尔沃阿用英语和法语写道:“我们又一次看见,美国眼中没有盟友,只有靶标和仆从。”这件事上,美国起初表示无可置评。稍后称,“现在”没有监听。


法国媒体认为,“斯诺登事件”对法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还没消除,又披露出总统遭美国监听的丑闻,法美关系,甚至是欧美关系将因此受到冲击。


同样被阿桑奇警告的,还有日本。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甚至奥巴马访日时形容日本是”美国在世界上最亲密的一位伙伴”——可是,被阿桑奇啪啪打脸。


8月1日,据德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公布了名为“目标东京”的文件,称美国政府也对日本的政府和企业界进行了监控活动,其中一份报告的注释显示,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也获得了这份报告。


监控的广度和深度然人心惊,他干脆警告:“不要期待一个全球监控大国会有所顾忌或敬畏。


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





当时间走到2016年,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足不出户四年的阿桑奇,在美国大选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高潮。


这个身为天才黑客的记者,发誓要终结希拉里的总统之路。


当2016美国大选的喧嚣渐渐平息,人们讨论着特朗普为何击败呼声极高的希拉里·克林顿。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有人提出:是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成功地将那位曾被当做笑话的特朗普送上美国政坛巅峰宝座。


每一次维基解密的亮相都是对希拉里的重创,也将特朗普一点点推向总统宝座。


开向希拉里的第一炮,是7月。


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早上10:30,维基解密公开了美国民主党国家委员会内部绝密的19252封邮件和8034个附件,此次泄露的账户来自公关主任、国家财务总监、人事财务总监等7个民主党高层。


而此次曝光的内容主要是:民主党内部对桑德斯的打压、抹黑对手特朗普、屏蔽不利信息和报答捐款人等。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称,这可能是自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情节最恶劣卑鄙的一次总统大选。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邮件信息直接导致DNC主席舒尔茨下台,部分桑德斯支持者反目希拉里。




美国民主党主席舒尔茨辞职(图片来自网络)




桑德斯支持者反对希拉里(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好戏不止于此。


2016年8月,“维基解密”悬赏2万美金抓获杀害民主党工作人员Seth Rich的凶手。值得一说的是,这位被离奇枪杀的受害人在党内负责技术方面工作。


阿桑奇更发表讲话暗指其为邮件爆料人,继续炒热邮件门。




(图片来自网络)


当希拉里阵营疑似要甩锅俄罗斯时,阿桑奇说,希拉里的“天性”就是通过渲染外国威胁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而俄罗斯坚决不接锅,并称“俄罗斯企图利用邮件影响美国大选”等类似指责是美国大选中的“常见伎俩”。


到了美国大选高潮迭起、抓马横出的十月,这一“黄金时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十月惊奇”。


原来,希拉里、川普两方阵营都卯着劲儿展开了最后的殊(si)死(bi)大战。


此前阿桑奇就通过多个渠道扬言要彻底摧毁希拉里的“总统梦”,计划每周放一波关于希拉里的猛料、在11月8日投票选举日前瓦解希拉里的获胜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说到做到的阿桑奇,利用“维基解密”曝光了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经理Podesta邮件,指责希拉里曾“支援”IS。


Political Insider的原文表示: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授权将美国产武器运送至卡塔尔。她这一做法旨在颠覆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之后,这些武器又被送至叙利亚去资助基地组织,用于颠覆叙利亚的阿桑德政权。


希拉里在组织“叙利亚之友”(Political Insider说这也叫基地组织或ISIS)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领导人的角色。这是在支持由CIA领导的叙利亚政权更替暴动。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班加西恐怖袭击后,希拉里曾公开否认她对武器运输这件事情知情。


在之前Democracy Now对朱利安·阿桑奇的采访中,希拉里“邮件门”中包含的1700封邮件中指出希拉里与利比亚、叙利亚、基地组织、ISIS有直接联系。


每个大料,虽然真实性受到部分媒体的质疑,可照旧令希拉里招架不住。


维基解密,这个因为对政府不信任而建立的“编外成员”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这场美国大选。




如今,这位人们眼中的“互联网的罗宾汉”,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政治避难生活后,宣告被正式逮捕。


面前是与他纠缠许久、恩怨深远的美国政府,他又将去哪里呢?




  

相关话题

  《终结者2》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力? 
  如果用王家卫的风格来拍《亮剑》会是怎么样? 
  张小斐有可能凭借电影《你好,李焕英》得影后吗? 
  韩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变态杀手电影? 
  《复仇者联盟》在战斗中造成了多少钱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由谁承担?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魔法满屋》? 
  如何评价电影《火星异变》? 
  有人看了《久保与二弦琴》么?怎么样? 
  《波斯语课 》军官为什么不带男主一起去伊朗? 
  中文互联网上常说的白左就是社会自由主义(social liberalism)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衡水学生2月24日学生运动?
下一个讨论
简化字缺点那么多,为什么不废除?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