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呢,其实从饿了么诞生的那个时候,他就被卡死在这里了。
中国的绝大多数APP,尤其是这种平台类的,他不是做产品甚至不是做平台的,他是做啥的呢?
他是做中介抽头的,中介这种东西啊,要么你有硬功夫,要么你有独家资源,如果你都没有呢,那你就只能去不停的压缩效率去订KPI,去想办法不停地扩张拉资源。
换到了饿了么和美团这个问题上面,两家产品都难用,而且很多人都线下吃饭,就带来了一个超级大的问题,就是商家选哪家完全看哪家抽成少,用户选哪家都看哪家优惠多——因为产品都非常烂而且商家也没啥值得称赞的地方。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平台要抽成多就得限制商家的营销手段。
商家想抽成少就得在平台的各种规则里钻空子。
用户无所谓,只要哪边便宜(哪怕是看上去便宜)就用哪家。
因为哪家都没有什么碾压性的优势,既然没有那就都一样。
于是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奇葩的情况。
平台规定商家要搞满减和活动(不用想,普通产品不加任何优惠一定有压制),商家又不想给平台交那么多钱(按着活动做应该能好很多),但是商家要赚钱,平台要赚钱,用户不想花钱,于是就想买至少看上去比较“便宜”的东西。
然后线下店的定价还比较正常,线上就越来越离谱,在86-67这种之前,我已经吃过不止一次的45-21这种了,还有什么44-18之流,线上一个炸鸡块就卖到55一份,然后买一份直接-28,你说扯淡不扯淡?
所以,归根结底问题在哪里?
第一,商家提供不了足够好的产品(食品)
第二,平台无法提供足够良好的服务(筛选、审核都不行)
第三,用户不愿意为了一个平台就交这么多抽成
于是这个就成了一个死结,平台没本事又不得不扩张就得定活动和KPI,商家打不出差异化也没什么竞争性产品只能跟平台和用户两边妥协。
用户觉得不划算不想花钱——废话,是我我也不想花钱。
而在这中间,还有被压榨的痛不欲生的外卖小哥。
如果还是不理解这一点,我就举个例子——你见过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这些降低配送价格吗?能给你多少大优惠吗?线上线下会不一样定价吗?大多数大餐饮品牌都是如此,因为你吃总不会错,这种时候连饿了么美团跟他们也没什么议价权,你在饿了么上点肯德基,肯德基还是收九块钱,还是只能用肯德基的红包,送的还是肯德基的外卖员。
所以,归根结底,问题就在于。
你说一个中介,为什么就可以捞这么多,而且还想制定行业规则呢?
1.包装陷阱
客户端看不到商品的包装费用的,有的商家就利用这点。
比如写着羊肉串5元/串(4个起订),你觉得20还可以,直接点一下。
结果实际增加了25元,对,每串按照+1元 包装费计算。
当然了,实际送到都是一个锡箔纸袋子,根本不可能独立包装。
所以看似的5元一串,实际是6元一串。
还有一种是每种小菜包装费收2元,常见广式茶点、早点那些价格低点的多的。
这种套路配合其他满减,让价格始终在浮动,不清空购物车数着根本察觉不出来。
2.巧用单价卡满减金额
这个常见在那种产品种类比较少的店,比如日式拉面什么的。
进店发现各种面定价都是35.5,但满减起步要38,提醒差3元满减6元。
然后你必须凑单,发现没有3元的,最便宜是15元加份小吃,这种小吃量很少,比如2根关东煮什么的,平时没人点,为了凑单不得不多花了9元吃它。
现在有的商家餐具收1元,可以下单几套餐具凑单,但觉得很浪费。
3.利用运费的补偿心理
这种常见大牌收送餐费的那种。
比如你常去吃某款汉堡套餐36.8元一套。点外卖发现36.8元的这款没优惠,但是52元的套餐减6元,运费正好6元。这个套餐比自己平时吃的多一个甜点一个薯条。
很多人心理上觉得运费很亏。至少要用满减优惠把运费抵掉,所以直接点52元套餐。
但送到了吃的时候发现甜点薯条吃不了,或者不爱吃怕胖直接给同事了,实际把餐费升了一级。
4.利用阶梯诱惑提高客单价
很多人会发现,一个人吃外卖饭量越来越大。
这是因为大家对一顿饭本来是有客单价预期的,比如一顿午饭30左右,就够了。而在手机点餐有各类满减,大家对消费的总额就开始模糊了。
比如平台上点了29元拉面,发现提示再加3元可以32减6元。但找了半天没有2元的菜品。所以无奈点了个5元的煎蛋。
此时提示变成了实际付35元(多了1元包装),系统提示再加7元可以42减9元,又心动了。
就这样一层一层逐步上升,不知不觉凑到了52元减12元,但因为不可能正好52元,实际下单总额是56元,实际支付44元优惠12元。
原本只需要29元就能吃饱,面对44元买的一碗面,两个简单、一份凉菜,一份牛肉,发现自己吃不完或者吃撑了。
其中有大量凑单产品都是成本很低且原本不需要的,比如煎蛋,实际成本只是1元的鸡蛋。而十几元的凉菜是外卖采购的,很多门店都给客人免费自己拿。
5.开玩笑一样的满减
很多人会在筛选商户时候直接过滤只看有满减优惠的。所以一些商家就做样子。
比如有一些饭馆会有满400减1元,满200减5元这种开玩笑一样的优惠。
有的刚进来时候没注意,进去被餐品吸引了,也就不在乎了。
这类反而是满减里面的清流了,至少实在。
6.线上线下两套优惠
这类经常是羊蝎子、烤肉、麻辣香锅之类比较高额度的。
有的线上店看58减15,78减20,99减25,优惠力度好大啊。
从来都是线上点餐,有一次终于去了下线下店。
结果发现人家常年团购代金券58抵100元,或者店铺写着吃两盘送一盘,价格本来就虚高。
6.利用满减做对比优惠
在不少店铺点餐你会发现优惠只能选一种,比如选了折扣价格的单品,就不能选自由组合的满减了,甚至只要有一款是折扣的,满减就没用了。
所以有的店,往往故意把搜索很高的明星单品设置为折扣产品。
比如说某家卖肉饼的店,你搜索肉饼时候显示了出来,而且肉饼是折扣产品原价35折扣价18。你觉得几乎是5折超值,比别人都便宜,所以立刻放入购物车,就选择他们家了。
但只吃肉饼太腻了,还要来点粥和凉菜。此时你发现提示两种优惠不能双重享受,粥和凉菜如果没有优惠的话加包装是20元,系统自动以满减更值计算,55减12元。
你觉得好像差不多,挑了半天不换了,直接下单。
发现了么,你是被18元的肉饼吸引进来的,但实际,你吃的肉饼只优惠了8.3元(12元的优惠里面35元肉饼所占的比例),你实际为肉饼支付的是26.7元,和开始的目标相差很多。
以上说的还只是饭馆商家对满减使用的常见方式,至于菜量不一样、定价不一样、出餐师傅不一样之类的这里不讨论,套路更多。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续航好,牌照好,,那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请看!
优势:
劣势:
其他:
售价:请点击下方卡片查看最新售价。
续航高√
拍照好√
冲!!!
618知乎好物会场,你想看的剁手攻略这里全都有。更有知乎×京东专属京享红包,每天三次抽万元无门槛红包。
领取攻略:点击上方连接后即跳转到领取界面,点击“抢”字即可领取。
领取完后再返回本文章,可以再点击一次再抽取一次红包。
如此反复每日可抽取三次,最高得18618元红包!
【以下内容仅为配合知乎引用规范固定格式。普通读者可无视】
原作者:「以上所有手机配置参数,均来源于各手机官网。」
【所有其他内容均为本人<松果煲粥>原创】
参考链接:
【小米手机官网】[1]
【华为手机官网】[2]
【荣耀手机官网】[3]
【vivo手机官网】[4]
【oppo手机官网】[5]
【一加手机官网】[6]
【魅族手机官网】[7]
【IQOO手机官网】[8]
【realme手机官网】[9]
【努比亚手机官网】[10]
【黑鲨手机官网】[11]
【中兴手机官网】[12]
【锤子手机官网】[13]
【苹果手机官网】[14]
【三星手机官网】[15]
【索尼手机官网】[16]
【联想手机官网】[17]
【诺基亚手机官网】[18]
【LG手机官网】[19]
【HTC手机官网】[20]
【摩托罗拉官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