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高考报志愿,哪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学长学姐们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第1页

  

user avatar   xuebei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个高赞回答是:师范类、教育学永远不过时

我不这么认为,选专业是选未来,不能用现在的思维来看待未来的变化。

我反而认为,教育学、师范类在未来一定会落下神坛。

首先、大政策已经摆在那里了,教育市场化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用钱堆起的“精英教育”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而现在,消化大量师范类、教育学毕业生的,并不是公办学校,而是资本加持的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商业。在我们国家,教育商业化、资本化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最近风向已经很明确了,一线培训机构纷纷裁员、资本大佬纷纷撤资离场,这些还只是开始。毕竟现在的培训机构已经影响了国家大计!

这不是危言耸听,国家大计,就是要解决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胎开放了,接着开放三胎,但是还是效果不大,因为不敢生、生不起。

生不起的问题中:房产、医疗、就业、教育这几个突出问题必须要解决,很显然,教育是个软柿子,最好捏!解决了教育问题,就解决了一个家庭最少三分之一的开销。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公办院校越来越好,而教育机构越来越少。

如果现在还是一头扎进教育类专业,4年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竞争和压力呢?

所以……教育学、师范类,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说不上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的文科生来说,推荐考虑经济、金融、法学专业。

这三大专业有几个特点:

  • 可进可退,能通过选课技巧水过去,也能在找到自己能力和兴趣所在后,走向更加垂直的路径;
  • 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多,有助于积累实习履历;
  • 自带通识教育加持,就业去向相对广泛。

稍微展开谈谈。

首先,我不是说这些就是「水」专业,而是说,你可以选择不死磕。国内大学的培养计划,一般会将学分要求分为必修(绕不过去)、限选(在一系列专业课程中修满特定学分)、任选(随便选些课凑满学分)三类。

限选和限选差异就很大了。像我的学神室友,一见到金融工程、随机过程就挪不动腿,而我这样看到数学就哆嗦的学渣,就用什么博弈论、行为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还有各种听段子的市场营销、管理类课程凑够了培养计划,基本实现零数学毕业,省下来的精力就用在了实习、留学申请、当网红上(大雾)。更进一步说,这其实也是在为考研、考公争取更多余地。

当然,如果你的确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有了目标,这三个专业也能学得很垂直(比如你要是想专注做 quant,还可以学个数学双学位或者整点 CS 相关的任选课),可水可专,才是妙处所在。

第二,经济、金融、法学专业有比较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经管学院的时候,大二开始几乎全员在刷四大的实习项目笔试,老师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旷课去实习,相对比较宽容。法学院的话,在大二开始就通过师兄师姐牵线搭桥去实习,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些专业整体来看更有一种职业教育的氛围。

另外,经济、金融、法学专业的教育方式,无形中有助于提升沟通和写作的能力。对于大二大三的实习生来说,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专业能力也没这么多期待,只要能善于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能清晰地理解他人意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能做个 PPT,那就已经是实打实的战斗力了,到哪都受人喜欢,这也是积累职场履历的加分项。

第三,这些学科自带通识教育加持。

社会现实就是,相当一部分热门、高薪行业,是没有所谓「对口专业」的。这几年大热的互联网行业,除了技术类岗位之外,还有大量的产品、运营、市场相关岗位,还有下游的百万漕工,相当多岗位谈不上有什么对口专业。我还真看过,周围做产品、做运营的是什么专业背景,经济、金融、法学这个文科御三家不说了,像是新闻、心理、社会学、历史、乃至机械、材料、自动化都有,特别杂。

归根结底,有些新兴行业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是要看一个人聪不聪明;学习能力是可以学的,经济、金融和法学的学习过程都比较强调批判思维,需要大胆假设并且寻找支撑来自圆其说,对于理解新鲜事物有所帮助。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的一面之词,再次强调,限定范围是「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说不上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的文科生」,只是提供一个视角,具体情况还是因人而异的。

PS:看了一眼清华大学 2020 年就业统计,腾讯、阿里、字节、网易、美团要走了两百多人,真就是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user avatar   sean-y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职场答主,我遇到同学毕业时就业困难,认为是自己的专业不好,导致不好就业。

这个回答主要从「毕业后求职就业」的角度给大家反推一下高考怎么填志愿。

(注意,仅仅从就业角度切入讨论,不讨论体制内和未来深造做研究的部分)

在我看来,高考填志愿的种种纠结,可以细分成这几个问题:

  1.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2. 学校名气优先,还是地理位置优先?
  3. 高薪专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

1、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一家咨询公司在2019年做过一次调研,我们直接把数据搬过来。

49%,接近一半的考生认为学校重要,41%考生认为专业更重要。

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开看,如果你选的是理科、文科或者商科专业,那么就算你在这个专业读完4年,未来你的职业依然有很多选择,是完全开放的。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选学校,一定比选专业重要;

但是在另一方面,诸如工科、医科这样的专业,选专业大概率就等于选择了未来的工作,那么优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份工作是不是让你充满兴趣和干劲。

如果你还不确定,那么依然是「学校优先」是更加稳妥的选择。

如果你确定特别喜欢这个专业,可以优先选在这个专业上实力更强名气更大的学校。

咱从就业角度给建议,就不搞骑墙中立了。

直接我的建议:除非你作为一个高中生,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生涯,否则的话,我建议优先选学校。

HR在校招的时候,筛简历是优先看学校,再看专业。影响我们就业率的往往是先是学校。

对于商科和文科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显著。

因为你学的专业知识和职场真实的环境是有差距的,你学的人力资源未必符合企业里的HR环境,你学的市场营销未必跟得上市场上的营销趋势。

说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是一个互联网运营岗位,那么大概率北大的历史专业(不对口,且就业率排名倒数的专业),大概率是比安徽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口)更容易拿到岗位机会的。

2、学校名气优先,还是地理位置优先

一般来说,都是学校名气优先。

但是,但是,上海北京两个城市会给当地的学校带来额外的资源。

举个例子,211的上海大学,和985的兰州大学,你选哪个?

咱不吵架 ,就说一个事实,上大考研,明显比兰大考研的竞争要激烈很多。

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给当地的大学提供了很多魔法加成,比如说:

  • 北京上海的大公司更多,更方便学生求职和实习;
  • 北京上海的平均薪资更高,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 大部分公司都会在北京上海会搞线下的校招活动;
  • 北上本地学校落户当地更容易

3、高薪专业优先,还是高就业率专业优先

关注就业,是我们选专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毕竟一方面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谁也不希望一毕业就失业嘛。

我找了一下2019年的应届生月收入比较高的本科专业


可以做个简单的判断:排在前10位的专业,基本和两个行业相关:互联网+高科技,毕业后可以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师,或者华为这种通信行业的工程师。

这和我之间视频里分享过的有钱途的行业,是差不多的。数据基本靠谱。

那么就业率数据靠谱吗?

我找到一个2019年统计本科就业率的数据,可以发现两个榜单其实是有些不同的。就业率榜单中也夹杂着一些知名的劝退专业。

我不建议只看就业率。

基于这几个原因:

1、部分学校可能会美化就业率

清华北大往往无所谓强求学生一定要在毕业时就业,但是有些二本三本学校的老师,反而会威胁学生不签三方,就不给发毕业证。

2、就业率高,不代表未来发展好,收入高

举个例子,高职就业率最高的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这可是标准的辛苦活。日晒雨淋,而且高危。

举个例子,榜单里的医学,就业率确实高,但是进入医院能拿高薪吗?对于那些新进入医院的年轻医生来说,在各个科室轮岗,加班值夜班是常态,辛苦而且钱赚得也不多。

我之前在Mercer有一个同事,就是医院实在又苦又没钱,所以放弃了编制,加入了咨询公司。

3、从专业来算就业率,其实不太合理。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文科和商科,毕业之后做的工作千奇百怪,比如我学英文专业的,现在做的是人力资源;我们在咨询公司的时候,招来的咨询顾问,有哲学系的,有数学系的,也有社会学的……

还是之前提到的那家咨询公司做的一份调研,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毕业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只有54%,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其实和专业本身关联并不大。

当然我也不建议只看高薪专业。

1、薪资高意味着更多人涌入,竞争激烈

就拿互联网工程师圈子为例,过去10年也一直在变化,从2015年之前的,只要上过培训班,大专学历也能混进互联网公司,到2018年后逐渐饱和,平均薪资下滑,工作时长变长,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专学历的码农逐渐被淘汰。

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呢?

大家在高中应该学过一个知识: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中国,除房价之外,大概所有商品都符合这一规律,人力资源也不例外。

2005-2015年这段时间里,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在2010年前后开始迭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到位了,但是app还没有,于是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招人做app,有点像城市规划了一个新区,但还没有造房子,于是各家大厂都拼命招工人盖房子。

当时的市场上的工程师是很有限的,于是你会发现大专生进修一下编程知识也能拿到高薪,1年跳槽好几次的码农,也能拿高薪;

到了今天,没有那么多新的小公司涌现,大厂的房子——也就是app——都盖好了,现在就需要做一些维护和装修。这依然需要工人,但是不需要那么多了。
需求量下来了。

另一方面,过去5-10年间大家都听说码农赚钱,于是都考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系,没有学计算机的,在机构里学编程。涌入这个市场的人才量越来越大了。

供应量上来了,所以对于工程师们的要求更高了,薪资却没有之前明显的涨幅,所以程序员们都开始喊内卷了。

未来4年后呢?7年后呢?

事实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人涌入,除非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码农这个工种未来的钱途,并不好说。

再比如现在流行的四大劝退专业「生化环材」,当年在我读书的时候都是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专业,前途无量。

2、当下热门≠未来发展一直好

我们大学通常是4年,如果考研或者留学,还有2-3年的读书时间,毕业出来走入职场可能就是6-7年后,如今的市场千变万化,火热的专业,你看得到,别人也看得到,2-3年后就可能会人才饱和,甚至开始裁员。

2018年时火热的人工智能专业,一度开价80万挖应届博士生,到了今年,几家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都在疯狂裁员,试图渡过难关。

放在20-30年前,一个火热的行业就算是退烧,也需要4-5年慢慢来,但到了如今,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一个行业就可能瞬间垮掉。

这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职场世界,哪里有一张保证书,可以向你保证你读的专业,在未来一定就业前途好?

就算4年后好,真的就会一辈子好吗?

一个行业总有高峰低谷,一个岗位也有消亡的时候,没人能承诺啥专业能保你一辈子。

我们总结一下,在我看来正确的填志愿公式是:
理工科:兴趣>高薪专业=学校>地域
文科商科:学校≥兴趣>地域>高薪专业


填志愿,要综合多种因素一起去打分,评估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要挑自己最爱的

我知道这句话挺烂俗的,但隔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说法。

1、你感兴趣的,你才能坚持下去

我们现在选择的专业,至少在未来4年需要朝夕相处,要学业有所成,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愿意去研究这个专业。在我看来,最好的动力不是所谓的自律,而是自己喜欢热爱这个学科。

无论是哪一行哪个岗位哪个专业,都有高峰低谷;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就业前景好」选择了这个行业,一旦行业出现波动的时候,你怎么可能坚持下去?

你的信仰是就业前景好,信仰崩塌了,你只会第一时间逃跑。

相反,如果是你钟爱的,喜欢的,感兴趣的,充满激情的专业,你有信念坚持下去,而且因为你感兴趣,你才有动力去给这个专业找方向,深挖专业里更有价值的部分,试图创新把原有的专业和最新的科技技术联系在一起。

2、工作和(文科商科)专业并没有必然联系

我一直认为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可能决定了你的起点高度:

但是专业并不是,尤其是文科和商科专业。

当然,工科的人也可以转行做文科,我甚至有学医的同事进了咨询公司做顾问……

但文科,甚至理科,基本上是很难绑定未来的工作赛道的,你学的是数学,难道你未来进入职场就是精算师?未必。

只要你作为应届生有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很多优质企业愿意从头培养你。

我们在企业做校园招聘/实习生招聘的时候,优选看学校。

好学校的学生更勤奋、更聪明、更善于学习

这个判断不见得准确,但经常被企业拿来做为筛选的标准。

你在优秀的大学里,但专业和企业的岗位不对口,真的无所谓。清北复交历史系生物系的小伙伴,只要你们在看机会,顾问营销HR等通用类型岗位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四大每年招那么多应届毕业生,有多少真正是学财会审计的?

大学生朋友们往往有一个误区:

我读的A专业,如果出去不做和A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不是就白读了4年?

对于部分壁垒不高的专业,在大学里学的和工作中实际用到的,差距很大。

而企业看重的是应届生的学习能力,真不是你读过某个专业4年。因为你读A专业就在毕业时放弃其他好机会,在我看来,并不合算。

3、专业选错了,不是世界末日

很多小伙伴说,我不知道我感兴趣什么,怕选错。

也有人说,高中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我不敢苟同,

如今的年轻人明显比当年的我更优秀,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丰富,也更有主见。

举个例子,这是北京四中学生的规划和反思项目,比很多小公司的HR系统还复杂:

退一步说,你专业选错了,那又如何?你完全可以尝试:

  • 考研;
  • 双学位;
  • 大三早早去优秀企业刷实习经历

我最推荐的是实习,在大学生里,有靠谱的实习经验的,尤其有优秀企业实习经验的,在HR眼里都是稀缺人才。

随着时代进步,我们的选择更多了。

在芜湖一中校友群里,我看到比我早10-20年进一中的高材生,如今仍在小城市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期盼子女高考成功;他们当年考进高校的难度更大,但他们做到了。但因为选择太少,他们又回到了小城市。

他们本该有更大的成就,但在那个时候,人生选择本就有限。

而今年的年轻人,可以读研,可以就业,可以创业,可以留学,可以Gap Year。人生有更多选择,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多精彩。

以上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硕博都是计算机,也算是吃了计算机的红利,周围的同学绝大多数也是计算机专业,从本科到博士一应俱全,从学习,深造,就业等等方面都有些了解。

另外再提一点,我并不是觉得其他专业,就比如生化环材,金融,医学等等不如计算机,而是我确实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更多点。

计算机专业的优点

薪资高

计算机专业,特别是互联网方面的就业,薪酬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前两年的薪酬高到吓人,这几年虽然有所降温,但仍旧是高薪工作收割机。下面这个图中,有一半是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类的专业。

总体来说计算机是一个上限高,但下限同样也不低的专业。

薪酬几十万,上百万的都不鲜见,但是低于6,7000的岗位也不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就读于名校的计算机专业,并且也不是所有名校的同学都可以拿到超高薪,但是即使二本的计算机科班同学也能够找到一份薪资不错的岗位。

特别是对比有些专业,毕业也不过3.4000的工资,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要强不少。

就业面广

不是所有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要去互联网大厂(主要是也不太现实),但是计算机作为一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工具,基本上哪里都可以找到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岗位。

借用一张图,计算机是一门大学科,其中细分方向有很多,就比如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等。

除了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每个专业又都有其特色的课程。就拿软件工程来举例,软件工程师占据绝大多数,不仅仅互联网大厂需要软件工程师,政府部分也需要,大导航空航天领域的软件开发,小到饭店收银系统的开发,几乎所有你看到的软件都离不开这些人。

再或者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拿我现在的方向,数据科学来说。由于很多行业在多年的经营下来,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或者有些行业在源源不断的生产着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尝试建立一些模型,或者提取出一些有价值的特征,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支持,甚至可以让企业直接或者经济效益。那么就业面也很广,金融,医疗,工程,等等都是需要的。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即使是考公务员,计算机专业也比大多数专业的可选择项多


工作环境较为安全

这个是相对来说,因为不少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工作地点要么郊区,要么在远离城市的大山沟,要么承受高分贝的机械噪音,要么工作场合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比如说化工产业,电气,机械等等。不仅仅是工作场合存在风险,就连上学期间都得多加注意。

计算机相对来说好一点,绝大多数只需要坐在电脑面前,安全系数要高很多。不会有毒气,不会有高温高压仪器,不用在严寒酷暑的室外进行作业。

当然也有一些工作场合没有这么舒适,比如说机房的噪音,室外调试场所等等,但相对来说要好不少。

海量的资源

在资源这一块,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计算机。

计算机的历史不长,但其中一个突出的点就是其开源性,只要有一个编程语言是好用的,那么学习资料就会无偿的开源出来,任何一个想学习的人都可以拿到资料进行学习。由于大多数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的,那么对于有些人就不是那么友好,但是也不用怕,自然会有一批具有互联网精神的同志火速的将其中文版搞出来。

另外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乎所有困难,都已经被无数人踩过了,那么只要在stack overflow上搜一下,几乎都能找到答案。

计算机专业就是这么一个狂热的开源爱好者,他把计算机某一项语言或者某一个技术或者某一个框架事无巨细的放到网上,让所有人可以免费的获取。同时无数人在网上无偿的为你解答一些问题。甚至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在一起为某个开源项目贡献代码。

试问哪个专业能像这样,将开源精神发挥到极致。反观有些专业,秉持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学,也有希望学有所成的专业。

在这里感谢,github,stack overflow等等这样伟大的网站。

可能性多

这个可能性多是从我的学习工作经历上得出的。

1 之前在军工企业实习的时候,跟我一个项目组有一个人,他是外包人员。好像是某个大专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进了外包公司后对接到了我实习所在的企业。稍微培训了几个月,熟悉了下系统的使用,就被外派到非洲某国,然后一年大概可以赚30w。

2 对于出身不少的同学,可以选择到国外排名高的大学水个硕士,回来照样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同学,跟我一样的二本读个硕士,在当地的IT公司找了一份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或者是回国进行校招,也都出路不错。

3 读博,这是个下策,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在国外博士奖学金中,计算机类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其他的专业就不见得这么容易了,比如说跟我咨询的语言学,心理学等等的同学,相对来说全奖的机会就少之又少。

总结

计算机是一个上下限都很高的专业,同时就业面很广,工作环境相对安全舒适,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未来的可能性也不少。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在师,医,法,金,计这五个专业里,抽签决定学哪一个。




  

相关话题

  广东人口全国最多,为什么省内高考没有河南山东河北那么内卷严重? 
  不高考会遗憾吗? 
  有没有遇见过深藏不露的学霸? 
  数学不好能读理科吗? 
  如何评价北外 2018 年新增“斐济语”等本科专业? 
  新高考高三语文选择题6分怎么提高(语文90选择题占了6分)? 
  如何看待 2021 年 USNews 排名数学学科曲阜师范大学超越北大排名第一,山东科技大学排名第三?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我认为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 
  为什么华东政法大学非985,211,双一流? 
  如何看待福建女孩以外籍身份高考被北大预录取,父母曾在阿根廷工作? 

前一个讨论
你会和一个没念过高中和大学的人谈恋爱吗?
下一个讨论
到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表演靠谱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