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超 2.6 亿,少儿人口比重回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应对老龄化? 第1页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宏观上寄希望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我国世界生产中心地位。此外还有几点建议:

1. 增设社会保险长期照护险种。立足现有社保和医保体系,增设老年人及残疾人、长期慢性病患者的照护保险。先建立覆盖职工人群的长期照护保险,对目标人群进行失能评估,分级理赔,运行良好后再推广到覆盖全民。可参考无锡市长期护理保险运行模式,按人头为参保支付护理费,由其自行支配,雇佣亲属和邻里。

2. 建立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社工队伍,介入到老年人居家养老和长期照护工作中。规范公共服务行业的助老社工人员配置、服务标准与资金支持。规范和规定社区社会福利部门、社会福利社工队伍的人员配置、服务内容与资金支持。设立社会福利社工专岗沟通社区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并评估合理性,帮助老年人联系相关服务并监督服务质量。

3. 完善不同形式、多种层次的照护服务组织机构。形成老龄终末期病人与长期慢性病人的医疗介护机构、满足失能失智高龄老人基本医疗需求的照护机构和居家照护服务、半自理与全自理老年人的居家照护服务与社区服务体系。

4. 随着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完善,有效扩张养老护理市场,实施全面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以市场经济推动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养老照护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要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综合考虑,提供就业援助岗位、公益岗位。

5. 长期照护保险应明确社会保险属性。财政可根据财税增收情况量入为出提供资助,更好满足残疾、低收入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照护服务,但是不能长期依赖财政输血。长期护理保险要与医疗保险明确区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应尽早“分灶吃饭”;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项目应尽量收治医疗需求较多的特殊困难老年人,避免滥用医保。建议建立第三方评估中心和采取政府采购商业保险形式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

6. 对老年人家庭的厨卫、起居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进行一定的调整或改造,便于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缓解身体老化影响,避免意外伤害,结合医疗保健措施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对适龄老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自家投入一部分的模式。鼓励助老人工智能、生活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应用。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个人判断,我们应对老龄化的核心,不是老龄人口的照护问题,而是大龄人口的就业问题。

解决大龄人口就业,可以让人口红利期延长一些,给国家和个人多积累一些财富。

也可以让年轻人的未来预期不至于那么绝望,能提升一些婚恋和生孩子的意愿。

而不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社会大量35岁以上学历能力都不错的人被踢出循环圈,既让社会创造价值下降,又让这些人无法为自己老了储蓄足够的资金,更是吓得年轻人不敢生育怕孩子出生自己失业全家玩完。老龄化带来的负面会层层加大。

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后,照料医疗等都是技术能够实现的了。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后续少儿人口比重稳重向好,人口红利继续,房地产继续可持续发展。


user avatar   kevin-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张图,来源见水印。从各省市的人口结构来看,除开青海,新疆,西藏外,人口最年轻的人口大省是广东,对比看另外一张图:

广东人口的迁入是最多的,可以看出,珠三角,大湾区仍然是充满活力的。

接着看,人口结构最老的前四里面,东三省占了仨,上海排第二,原因不太一样。

东三省是年轻人走得太多,上海是整个存量太大。这几个省市应该对于老龄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会走在全国前面。

附一张整理版数据(来源网络,侵删):

再看人口分段数据:

上海的少子化真的很严重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龄化是一个伪概念,建国初期,人均寿命都不长,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了,而且以前的人很多是读完初中,中专就开始工作的,因此退休年龄比较早。50后有45岁就退休的(男性),后来退休年龄逐步延长,只是当时媒体咨询并不发达,大家有什么都口口相传。


因此,只要继续延长人均寿命,老年人的定义可以改写。以前60岁就是老人,那么人均年龄提高后,70岁才是老人,甚至80岁才是老人。这样一来,老龄化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60岁就被定义为老人的那一代,在接下来10年会逐渐离世,然后把老年人定义从60修改为70,这样一来,老龄化就缓解了,反正65岁退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70岁,75岁退休指日可待。


2035年,50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表示还能再干25年,30年,30岁的娃娃,人生才刚刚开始。


另外,以后发明了人形高达之后,只要坐进去就可以做体力活了,70岁飞天搬砖打灰玩钢筋不喘气的,驾驶舱内全天候空调不用擦防晒霜,全触屏操作,不怕闪到腰,超强气垫缓冲装置,下降时保证血压不会上升,安全,高效。


我看到了未来,50年后,我坐着轮椅老头乐,在篮球场上快速穿梭,轮椅弹簧一弹射,我就可以轻松完成大灌篮,年轻人纷纷惊呆了,竖起大拇指,惊叹姜还是老的辣。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城市化工业化大流不可逆的背景下,如果不想付出真金白银,提高生育率就只有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基本人人都晓得,但十分难听,谁说出来谁就被人斥责为封建反动分子,所以我还是不说了。

想想国内生育率最高的地方在哪里吧,就算只看汉地也能得出结论。

事情反正就是这么黑色幽默,先进的不代表永恒,人类把自己发展到灭亡不是一句空话。

遥想当年嵩县的定论:xx主义终究还是有其价值的。


user avatar   tian-xu-72-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经揭晓,我们对数据保持关注。目前已知的是,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我国的育龄妇女数量还会继续减少,平均每年减少400多万至500多万人。如果不能显著提高生育率,那么“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会继续下降,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扣除二孩的堆积效应,近几年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1左右,差不多只有更替水平的一半。这个生育水平接近世界最低水平,比日本和南欧国家等典型的低生育率国家还要低很多。

显然,仅仅全面放开生育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更替生育水平,所以如何鼓励生育,应当会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但有很多学者悲观地认为,中国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经是世界最低,放开和鼓励生育都没有用了,甚至有人说民族的衰亡已经注定。我却并不这么看,尽管鼓励生育是个世界难题,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依旧可以有所作为。当然,鼓励生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包括很多社会政策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复杂的教育和房地产政策改革等等。这些政策改革的推出和落实需要时间,短期见效比较快的措施,是给出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来直接补贴多孩家庭。

世界上也有鼓励生育成功的例子,例如北欧国家,他们在家庭和育儿方面有比较好的福利政策。比如瑞典和丹麦,支持家庭的财政支出占GDP的3%到4%。那么,中国需要花多少钱才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呢?我做了一个生育率和家庭补贴的相关分析,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于家庭福利的财政支出越多,生育率越高。每提高相当于1%GDP的支出用于家庭补贴,就会使生育率提高大约0.1个孩子。按照以上分析,如果中国需要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高到日本1.3-1.4的水平,需要花费GDP的2%,如果中国需要把生育率从现在的1.1提高到发达国家平均1.6的水平,需要花费GDP的5%,提高到更替水平2.1,需要花费GDP的 10%。

为什么中国鼓励生育需要花比其他国家更多的钱呢?因为中国的自然生育率太低了,只有1.1,比日本和欧洲低0.3到0.5个孩子。为什么中国的生育率比其他发达国家还要低很多?这是因为中国的养育成本包括房价和教育成本相对于家庭收入都是世界上最高的。而房价和教育成本要降下来,需要教育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彻底改革,短期很难实现。在现有养育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鼓励生育必须采取比其他国家高得多的财政支持力度,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其他国家对家庭的补贴可能占3-4%的GDP就够了,中国和韩国这样的世界最低生育率国家,需要把GDP的10%用于家庭补贴,才能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如果要想提高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需要GDP的5%。

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00万亿元,GDP的10%,也就是说每年要花10万亿的财政支出,如果按照中国每年需要多生1000万的小孩来计算,每个小孩需要给予差不多100万元的奖励。当然这种奖励可以是现金、所得税和社保减免,房价补贴等多种形式,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不妨就假设成折合现金,来看看其合理性、公平性和可行性。

一是合理性。生一个娃给100万,乍一听似乎是太多了,但是你如果真的和年轻夫妇讨论这个问题,就会知道其实一点也不多,因为在大城市,抚养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直接费用,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而且这个数字未来会随着房价和教育成本的上升而上升。所以100万基本上只是能劝说大多数夫妇多生一个孩子的平均数,而50万差不多只能说服一半的人多生一个孩子。

二是公平性。有人说这个不公平,这么多钱是来自于全民的税收,那么对于单身或者丁克家庭是否不公平?其实长期而言还是公平的,因为小孩未来对整个社会的税收和社保的贡献,会惠及所有人,其中也包括不生小孩的人。可以说,税收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实际是生小孩的人补贴了不生小孩的人,补贴生小孩的人只是纠正了这种不公平。那么每个小孩未来会给社会带来多大贡献呢?按照一个人一生的收入是600万来计算,如果按照20%的综合税率来估算就是120万。一个普通人一生对国家财政和社保的贡献肯定超过100万,所以即使拿出100万给每个孩子,也并不有失社会公平。

三是可行性。有人会说GDP的10%,中国负担得起吗?我说完全可以负担。中国是世界上最有负担能力的国家,因为中国有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储蓄率和投资率(经济学上储蓄率和投资率是一样的)。中国的储蓄率在2007年至2010年一度高于50%,这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现在虽然有所降低,也有44%的储蓄率。我们比较中国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总储蓄率,如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总储蓄率比其他国家高了10多个至30多个百分点,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愿意为未来投资的。那么高的投资率都投到哪里去了呢?投到了各种固定资产如基建、厂房、房子等等。中国城市化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部分就得益于非常高的投资率。未来中国的基建和工厂的建设需求趋于饱和,所以完全有能力从超额的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拿出10个百分点来,即10万亿,投资给未来的小孩。

当然100万是个平均数字,实际可以向二孩和多孩倾斜,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成本浮动,形式上可以是现金、购房补贴、所得税或者社保减免。还有可以补贴企业的产假成本和幼托教育等。

购房补贴可以是补贴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好处是还可以有平抑房价的作用。现在制约育龄夫妇生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房价,在大城市,地价普遍占到房价一半以上。如果多孩家庭买房可免除土地价格,那么购买价格就会降到原来的一半以下,这将大大减轻多孩家庭的买房负担。这个办法的好处是政府无需拿出真金白银,只要在低生育率地区多给些用地指标,扩大土地供应就可以了。这样,只要对奖励多孩家庭的优惠房源增加相应的供地指标,就基本不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还有,部分多孩家庭新增的购房需求,被新增的土地指标所消化,还有助于平抑整体房价。中国的大城市并不缺地,大家其实可以算一算,即便所有中国人都住上别墅,也就用到1%-2%的国土面积。中国既然不缺地,中国的造房子和基础设施的效率又是世界最高,房价就不应该成为养不起孩子的理由·。

现在是鼓励生育的好时机,因为中国现在的人口老龄化还不严重,如果错过当前的鼓励生育时机,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储蓄率下降,养老负担加重,财政上就会捉襟见肘,届时就拿不出这么多钱鼓励生育,那就会真正陷入低生育率陷阱而不能自拔。

总结:面对低生育率,中国非常有必要重金奖励,2%的GDP能够提升到日本的生育率水平,5%的GDP能够提升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想要提高到更替水平则需要10%的GDP。这不仅是合理和公平的,而且是负担得起的,至少现在是负担得起的。长期来看,对孩子补贴的本质,是对于本国人力资源的未来进行投资。相对于当下普遍“产能过剩”的中国经济来说,投资于人力资源恰恰是回报最高的选择。只要我们下决心彻底解决抚养小孩的成本问题,我还是谨慎乐观的,因为毕竟人的天性是喜欢孩子的。


user avatar   xi-ci-ke-li-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时此刻,回答这个问题时,正在看着央视直播,四亿公里之外刚刚传来好消息,看着我国的着陆器在火星上平稳着陆,那优美的姿势让国人振奋。

有什么期待和祝福?

期待祖国更加强大,期待我们的航天器在更多的星球上着陆,祝福天问一号一切顺利!

来来来,看它悬停避障的样子,有多美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成功在火星着陆,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里程碑事件将记入人类航天史册。

这是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真正“踏上”(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向航天工作者致敬!

不说了,继续看直播


更新一下:

航天器在火星着陆,表面上是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个航天问题,本质上是国家强大的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问题,是全民族人心凝聚的问题。

信心的重要性,以弱胜强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帝国坟场-阿富汗。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39年4月,一支21,000人的英军部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带着丰厚的后勤补给侵入阿富汗,阿军仅有1.5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但是历时三年半,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英国殖民者丢下几千具尸体狼狈撤军。

苏联于1979年12月27日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运送5000名苏军进入首都喀布尔,实施了斩首行动,一举摧毁了阿富汗的中枢神经。随即与次日以六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进入了阿富汗。但阿富汗各派武装利用境内连绵不绝的山脉,对苏军发起了游击战。在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不可一世的苏联再次狼狈退回。

最近一次是米国,它自以为世界老大,对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冲的渴望深入骨髓。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正好为其进入阿富汗提供了绝佳的借口。但自2001年美军便深陷阿富汗这个泥潭不能自拔,在投入无数的金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后,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撤出阿富汗。

区区70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虽然没有真正摧毁任何一个帝国,却让很多帝国忌惮,我们从来都不歌颂阿富汗,只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胜负不是人数、经济、面积和科技决定的,而是由人决定的。


user avatar   jasonha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的不发达,想要生娃其实并不简单,难产而死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即便养大了以后也有夭折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是日本独有的。生育率真正大幅度提高是二战后的事情啦。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XXX聊起,他们也想在老美搞一个这样的事件,毕竟也算kpi。

但无奈难度实在太高。

一来,对方斗争经验太过丰富,舆论平台全掌握在他们手里。过去特朗普一条推就几百万转发点赞,咱们华春莹最多的也就几万,根本打不起来。

乌合麒麟的伊拉克阿富汗能戳到痛点也是在于那个时间点的巧妙,但后来的作品也就只能在国内引起浪头。领导们也非常头疼无奈,问问我有什么文化作品上的建议。

我们的斗争一直以防守为主,进攻是这几年在尝试的,但是没有阵地确实寸步难行,这点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更何况对方的智库,像什么"先fb引爆一个事件,然后推特,油管形成截图传播,主动让网站封锁,反向助推"的办法根本不可行了,大数据一开始就给你限流限得死死的。

而我们本土的还做不到。虽然直属国家,但是和资本间还是有一层代沟,除非那个人直接发话。但是要那个人发话同意这么干,你又必须有点东西出来,那就又需要资本配合,真就陷入了绝对的两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二来,众所周知的,咱们的华裔和香蕉人团结不起来,对中国甚至中华这个文化概念都没有主要认同,老一代移民也以商人为主,新一代培养的多是生意人,商业律师或者医生之类,生活过得去,小孩儿能融入美国文化,钱多生活好,就足够了。

之前hateasian运动试过几次,最终都几无成效。看看隔壁的弗洛伊德,他说真的"心寒",有时候"仿佛回到了鲁迅描写的时代"。

当然这几年通过某些网站和资本的合作,国内小粉红和自发爱国党的培养,连带着对公知带路党的打压(有时也会有误伤),做的还是相当显著的。

但是真要到用兵时,这些爱国力量实际的转化率还尚未可知,面对资本腐蚀的抵抗能力,也是个变数,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现在一二线的间谍反间谍,渗透反渗透,我方人员在美国的危险程度,都已经达到了911之后的新高。

好笑的是,中国在美国的黑帮们,福建帮啥的倒都是爱国之心满满的,比起美国人在咱们的这些dealer小黑人外交美女,倒钩啥的我也接触过,中华义气真是完爆他们。可惜这几年有太多不能说的事,我真想哪天解禁,我也能写个剧本。


其他更多的原因就不聊了,都老生常谈,比如西方世界被枪击案提升拉满的阈值,比如对殖民文化从小的教育消解等等,就没啥事儿真的可以去撼动他们的那个所谓自由,实则固化,防御机制一流的圈层。


但目前确实火烧眉毛了,过去那么多年我们的策略一直是以防御为主,这几年发现不行了,必须对外了。

所以过去其实也不太让网络提颜色,经常删帖。怕反而调动起比较无知又热衷阴谋论的大批年轻人,现在爱国基础有了,又要担心孕育而生的民粹和狂热,颜色可以提了,什么什么之春可以说了,甚至香港有一部分问题也愿意放到明面上来聊。

像49中这种事儿每年其实太多了,他们都能说出是谁在搞鬼,谁背后有人,但懒得说,反正到时候该抓抓,该溯源溯源,谈判交换人质,习以为常。一般大国之间的情报安全战不会太撕破脸皮,就都是筹码为主。

大部分时候你分散着押注,搞点水花,就像打仗时候大家互相开个空炮,轰炸轰炸金门,两方也心知肚明,都有自己国家的kpi,老百姓也不会知情,偶尔也算是各自对网络防御的训练和练习。

但有的时候你allin一个事件,摆明玩大的,或者本来一个小的,你玩脱玩成大的,玩成线下的,那必须也跟你奉陪到底,就看大家谈判结果如何,一开始也不会贸贸然往国家层面去说。


中国有很多问题,我们过去做独立纪录片的恨国党也一堆,国际上拿了大奖的不少,被禁拍禁播的也多,13年之后移民的也不少。其实大部分前辈也都是好人,我们是真的想提出问题让国家让民众看到问题,引起深思。我们也会抱怨为啥地震不能拍,落后地区不能搞,明明帮助我们国家推动改革了,但中国是世界垃圾处理厂的事儿还是不能提,中国没有自己的猪的事儿不能说……

是啊,过去我也常想为什么?

但国与国,历史处境,智库与国家,国家与人民,人类文化认同之间的仇视,高层与基层之间的鸿沟,所谓精英和老百姓之间的代际,外加一个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律,大出我们的想象,难就难在这里。

你落进一个思维定式,一种天生的不信任,加上某些腐败,某些特权的不干人事,过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那么多错误,会使你离不开你的思维舒适圈。

真正的公知们不会觉得自己错,他们不为钱,也看不上收钱的或吃爱国饭或吃西方民主饭的沽名钓誉之徒,他们认为自己就在说真相,自己就是鲁迅,殊不知你也受到了知识和立场的诅咒,也可能变成陈独秀,更甚者,成为宋姐妹。

我过去小的时候喜欢兼爱非攻和人类大同,也很理想主义,觉得世界终需要互相理解的一天,问题就能一步步改善。

但你有一天会发现僭越的问题,政府基层甚至理解不了高层,高层理解不了智库,智库理解不了百姓,国家理解不了国家,结果就一个个下坠成了术,异化成了非我族类的实际操作。

除了喜欢弄潮的野心家,谁tm真想把孩子们培养小粉红,谁tm真想把底下人全变成工具人,跑出去搞颜色,吹牛皮,群情激奋,伤害无辜的其他人类?

难是真的难,有时候为所有国家的所有安全人员想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异国他乡改名换姓,为美国梦,为中华崛起努力的基准又到底是个啥?

政治哲学或许会给你一些解释,黑格尔马老板可能也有他们关于大写理性的回答,

但有时候我真想得到一个答案,就是这问题究竟是啥?

生活不好吗?




     

相关话题

  关于古希腊的情况,“生民无疆”先生从吃喝拉撒等方面进行提问,各位怎么看? 
  如果三十年前,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指强制一胎化),那现在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会对20岁左右的年轻人产生哪些影响? 
  美国人口那么少,为何经济水平那么高? 
  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是否也与当前的民族形势有关? 
  记得读初中时学世界地理就有谈论世界人口爆炸,为什么在全球人口超过70亿的今天反而不再谈论了? 
  如何看待日本 2017 新生人口数量创战后历史新低仅 94 万? 
  如何看待专家谈「人口断崖」: 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未来住房需求或收缩?你认为会有哪些影响?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去年全国人口增加 48 万人」「男性比女性多 3362 万人」,这意味着什么? 
  全世界是否都存在少子化现象?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面对疫情美国的做法和甩锅行为?
下一个讨论
5 月 10 日武汉发生大暴雨,目前现状如何?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