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1941年2月,英国向纳粹德国投降会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xu-zhi-h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租借法案是1941年3月通过的,但在1940年美国已经着手应对轴心国的侵略,比如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等等,1940年底罗斯福已经明确表示将使美国成为民主兵工厂,虽然有部分人反对将美国拖入战争,但当时美国的主流民意(超过半数)是支持租借法案的。

在已经清楚地知道美国会出手援助的情况下,我实在想不明白英国有什么理由在1941年2月投降?多撑一个月都不行吗?

1940年6月对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几乎是立刻就执行了海狮计划,但是由于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德国不得不放弃登陆英国本土,而且那时希特勒的心思已经放到了进攻苏联上,短期内基本不会再入侵英国。

前方自己的军民通过英勇的战斗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德国对英国本土的直接威胁已经解决,后方美国明确表示将提供援助,共同对抗轴心国,加上大多数英国民众都支持抵抗,丘吉尔是脑子进水了会在这个时候向德国投降?

如果英国真的不想再打下去,那么在法国战败之后直接投降就完事了,用不着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更用不着打不列颠空战,在当时那个至暗时刻呼吁民众抵抗到底,现在军队撤回来了,空战打赢了,美国人也准备帮忙了,局面已经开始好转,却忽然说要投降,英国政府就不怕被民众和军队联合赶下台吗?下台后还得落个千古骂名,比张伯伦更难堪,任何一个首相都不可能干这种事,更不用说丘吉尔这种铁杆鹰派了。

所以在历史事件没有改变的前提条件下,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英国向纳粹德国投降,要么当时的英国政府并非丘吉尔这样的主战派;要么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战败,已经注定无力抵挡德国的入侵——即便如此,英国王室依然可以流亡加拿大,像戴高乐的自由法国那样,与英国本土的傀儡政权分庭抗礼,继续抵抗——但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再说句题外话,即便英国战败投降,纳粹德国海军也没有能力渡过大西洋进攻美国,德国陆军强大,但海军实力恐怕还不如日本,至少5年之内都不可能对美开战;而随着英国的战败,美国罗斯福政府只会更加坚定与轴心国作战的决心,租借法案仍然会通过,美国会继续通过法案援助苏联、包括英国流亡政府在内的英联邦国家、自由法国、中国等国家,并且美国自己也会更早参战,同盟国阵营仍然会形成,德军在苏德战场的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巴顿将军会在1942年之前就进入北非战场,与隆美尔直接对决,轴心国战败的结果不会改变。

当然,由于英国被德国占领,盟军无法在诺曼底登陆,很有可能会从地中海开辟西线战场,时间也会更晚,这样的话苏军很可能会先一步击溃纳粹德国,向东横扫整个欧洲,这样的话或许不止东欧,整个欧洲大陆国家都会成为东方集团的一份子。


user avatar   bei-ming-you-ren-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是体面的和平还是无条件投降,二次大战都大局已定了。

考虑到德国并没有在军事上彻底击败英国,大概率也没能占领uk全境,因此有条件和平的可能性比较大。

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苏联日本,潜在的德意苏日四国同盟关系没有任何存在发展的可能。这个同盟存在的本质是击破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现在英法已降,同盟本身没有存在的基础。

你欧洲打成一团浆糊,我日本原本该有的问题一个不会少,原材料还是缺,中国还是得接着打,美国的贸易封锁会一天比一天紧,因此该炸珍珠港还是会去,而此时此刻德国维护英国利益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本质上是支持英国的,那么在美国没有与德国开战,英国也不存在欧亚两头作战的问题,主力全部开进太平洋打仗这个前提下,日本联合舰队再有精神都得死。

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我倾向于苏德战争前期不会像otl那样的一溃千里,一旦得知英德媾和,斯大林第一反应就是备战,因此苏联军队的准备会充分很多。德军实力会强大很多,俄国人民会需要极大的牺牲才能稳住局势。

最大的变数在于美国是否亲自下场。

美苏德意日本质上是一类人,大家的诉求都是干掉英法,重新切蛋糕,但你德国独吞也是不可以的,因此美苏联盟(魔幻)是必定会存在的。美国对苏支援也是一定的,那么如果美国在此基础上亲自下场派大军去打欧洲法西斯势力,世界还是美苏两大阵营的,本质上不会改变。


最后说一句,不论苏联结果如何,凯申公都会被tg干爆,因为他屑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1年2-5月,其实是英国非常接近投降的时候,别看邱胖子嘴硬,实际上,大英帝国在1941年3月向北美运去最后一船证券和黄金之后大英帝国在不列颠岛上已经没有任何国际承认的财政储备物资了,而运到北美的有价证券与硬通货,是准备用来冲抵向美国采购的各种物资的——英国的美元储备早在1月就已耗尽,堂堂大英帝国开始砸锅卖铁了。

没有财政物资,意味着无法从海外(尤其是美国)购买极为重要的粮食(英国本土已经开始对食品进行配给制),也无法购买钢材补充损失正在不断上升的商船队,更不要说本土的军工生产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海外物资补充。

挽救英国于破产边缘的是租借法案,从此英国不必再为美元和黄金不足而担心。

如果历史上美国没有通过租借法案,英国本土的物资只够支撑到8月,之后就必须考虑与德国议和,也许从另一个意义来说,这和投降没有区别。

首先,欧洲将成为德国控制下的附庸国联盟,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在内的西欧国家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在关键决议上德国将具有决定权,就像现在的欧盟一样;波兰成为德国的总督区,成为一个专攻农业生产的农业地区,负责满足德国本土8000万日耳曼人的生存需要;如果我们假设德国仍按照历史线那样进攻苏联,苏联将是绝望的,其东欧部分如波罗的海地区、乌克兰等极有可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附庸国,如果苏联运气再坏一点,没有在莫斯科会战中取得胜利,那么苏联内部有可能发生政变,放弃阿-阿线以西的地区,龟缩成一个亚洲偏远国家;即使苏联在莫斯科会战中取得胜利,仍然不乐观,由于没有西线英国(以及随后而来的美国)空军的压力,德国可以将历史上用于西线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用于东线,要知道德军东线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这样来自西线的增援力量至少可以解决3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的兵力问题,足以改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

西班牙将会立即倒向轴心国阵营,然后在德国的安排下,体面地从英国手里索回直布罗陀,这意味着英国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结束;意大利也会趁机索取埃及甚至中东,但我认为德国更可能将巴勒斯坦地区“独立”,将叙利亚交给维希法国,让伊拉克成立亲德政权,不过伊拉克和伊朗的亲德政权存活时间将是一大问题,毕竟北部的苏联还有军队可以进入中东地区。

英国可以保留印度,但东南亚地区将移交给日本,适当的壮大日本来增加美国的压力符合德国的利益。而美国在英国停战后,即使想介入战争,也没有意义了,最多只可能与日本进行一次日本设想中的有限战争,甚至很可能连这场战争都不会有。


user avatar   ding-nan-43-6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果二战法西斯为德日美三国,结局会怎样?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大败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十足的坑货吗? 
  二战苏德战争时苏联和德国谁的组织度更强更先进?如何理解? 
  二战苏德战场前线,德军士兵是不是每天能吃一斤香肠,一斤大肘子,一斤炸猪排? 
  如何评价希特勒的妻子爱娃·布劳恩? 
  二战时期,为什么德国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呢? 
  德三最后几百万武装力量的抵抗力度是不是非常弱小,意思意思就完了? 
  如果1941年2月,英国向纳粹德国投降会怎么样? 
  二战中,国军战斗力为什么比不上德军? 
  如果是高氏的北齐统一了北方,南北朝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前一个讨论
日本版权保护那么严格,为什么基层动画制作者的待遇还是那么差?赚来的钱都去哪了?
下一个讨论
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为什么和美国,加拿大,相差那么大?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