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要想提升歌曲响度,是在混音中完成的,还是通过母带加压限完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xca8828779969873b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回答: 都可以。


响度可以混音阶段完成,也可以母带阶段完成。讨论这个问题前,不妨思考一下响度(LUFS)是什么?

常用标准由欧洲广播联盟(EBU)推出的EBU R128,简单讲补偿过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响应后的一种对平均音量大小的计量单位。

只是标准之一,就像英镑、公斤一样,但相比传统的根据电平得出RMS平均电平,LUFS是相对科学的计量单位。

根据该标准提升低频还是高频都会提升响度,已有了一套补偿机制,无需考虑等响曲线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实际操作呢?


聊聊几个事实(或者科学点儿,猜想):

  1. 不同压缩器算法对频响改变是不同的,压缩后或许低频变多、或高频变多等
  2. 限制器也是压缩器的一种
  3. 通常限制器采用的算法,对频响的改变趋于提升中高频*

第三条凭经验得出,毫无根据,谨慎参考。


总结以上三点,无论严谨与否但有一个逻辑是成立的: 限制器可能会改变整体音色。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母带与混音都由同一人完成,不妨在混音阶段就在总线挂上限制器完成响度提升,或准确说,总线上挂着限制器不进行增益提高去混音。


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混音完成后,母带阶段总线限制器介入后整体音色发生了改变。


有时会人声变得更突出,混响比例减少,全局音量比例也被破坏掉,最后往往就是返回去拆东墙补西墙。


在这个过程中耳朵变得疲劳,失去了对声音的正确判断,最后出来的成品第二天听惨不忍睹。所以现在自己做往往会在混音阶段就将总线上的限制器提前挂上。


不过有一点需注意,提前挂上限制器混音时尽量让总线上限制器增益衰减量不要多的太离谱,-2db到-4dB是经验上合理数值。


我的观点是,目的是出成品,而非拘泥于传统上的定义。既然混音与母带都由同一个人做,就没必要拘泥于形式。


独立制作人所谓的母带阶段,往往就是在完成了第一阶段制作后,第二天在不同设备回放后,返回来进行的轻微调整。


像立体声声像扩宽、全局动态自动化控制等等在通道上操作完全比在总线上对着两轨立体声操作来得更精准不是吗?


再例如限制器也不是母带阶段在总线上使用的专属,混音阶段在通道上如鼓组Bus,人声也常用到限制器。



所以回到问题,独立制作人提升响度是在混音阶段做还是母带阶段?混音阶段。

那如果仅做混音,作品完成后还需发给其他的母带工程师,响度提升在母带阶段做,目的是留余地给母带工程师操作。


所有目的都是为了成品,只要效果好听,你怎么操作都行,不是吗?既然如此,仅仅需要考虑工作效率问题。


这个观点可能会打破传统意义上行业对于母带阶段的定义,或许会引来一定争议,当然也不意味着我一定是对的。


但在学习过程中我思考得到的一点是永远不要盲目相信权威,你需要前辈的经验与充沛的理论知识,但也一定要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完)




  

相关话题

  好听是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吗? 
  为什么视频的音频采样率通常是 48 kHz? 
  如何评价ESTi(박진배 朴振培)的音乐? 
  如何看待爱否科技的视频《完全音频发烧指南》? 
  华语流行乐的编曲,混音,录音,母带等在哪里比不上欧美? 
  如何从技术层面欣赏和理解音乐呢? 
  如何直观地理解信号中复数的物理意义? 
  USB线对音质的影响有多大? 
  请问要想提升歌曲响度,是在混音中完成的,还是通过母带加压限完成的? 
  请问要想提升歌曲响度,是在混音中完成的,还是通过母带加压限完成的?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下半年笔记本电脑 4000 元以下推荐办公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交流电下电容电压滞后电流90度(四分之一周期)?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