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男性配上一到多位外国女性的场景被男性追捧、羡慕,是耀我国威。中国男女平等。一位中国女性配上一到多位外国男性,当然也是万邦来朝、盛世气象。
性压抑的朋友与其怨天尤人嫌“对手”太强,不如考虑一下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小肚鸡肠的男人显然不惹人爱。我小区门口街头卖艺的残疾人都有个伴侣呢。俩人拄拐出摊卖艺。
国男自称炮遍五大洲四大洋开人种博物馆,不管是真的是吹的,哥们都佩服不已。国女不行,国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分配给国男生儿子?
华为是一家企业而已,不要给他企业以上的尊重和好感,也别指望他有企业之上的道德和认知。
和华为打交道长了,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正常崇洋的企业,对白人和白人企业的尊重远超对国人和国内企业。好在是正常崇洋,山高县有句对这类人的话说的很好(原话忘了,意思是下面这样),国内正常亲美派天生就对美国有好感,但不依赖美国,这类人是美国衰落后能够支持美国不倒下的核心力量。
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我一向支持华为,可是也觉得踏马的怪怪的
不是带节奏,一个广告片,无论哪个要素,华为肯定都是想给受众传递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和唯美温馨的画面吧,所有细节肯定都是精心设计的,那国女配白男是不是他们内心深处不可描述的“高端”?
我也不是民族主义者,婚姻自由嘛,人与动物我都看过,你做的那点事不会引起我什么不适,你爱谁是谁,管我毛事,只要你一视同仁,内外一致,我绝对不比比
典型的社会解释能力缺失引发的船货崇拜行为。
相比于黄白配这种过于扎眼的表观层面,我更关注的是全网关于该系统发布的新闻图片都是“HarmonyOS”的图片,华为发布的正式名称也是“HarmonyOS”,而不是“鸿蒙”。
甚至连很多官方媒体发布有关消息时使用的图片也是“HarmonyOS”,而不是“鸿蒙”。
百度搜索“鸿蒙”,冒出来的官方推广首页更是“HarmonyOS”,不见鸿蒙二字。
发布会上更是满头满脸的“HarmonyOS”,你甚至很难找到一张写着“鸿蒙”俩字的图片,就算有“鸿蒙”字样,那也是居于次要,从属地位。
是鸿蒙这个词不好吗?当然不是。
造化司命开鸿蒙,驱鸾凰兮驭飞虹。
谁踏千劫出万壑,便乘长风补苍穹。
鸿蒙毫无疑问是一个好词,但这个词其实是开天辟地之初,万物混沌的意思,有创世之意,而harmony是和谐,协调的意思,这和鸿蒙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因为中国人的创世神话中,世界是盘古拿斧头砍剁出来的,从来就与和谐二字没什么关系。
那为什么华为还是要如此强调“HarmonyOS”而不是“鸿蒙”呢?
这其实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对“国际化”这个概念的宗教式追捧的缩影。
商业行为需要国际化,或者至少是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外部观感,在是近代以来中国商业活动和经济行为中的一种通病,解放前中国的商家店铺就喜欢这么搞,各种万国XX,国际XX,寰球XX,《茶馆》里的刘麻子也喜欢强调自己的烟是英国的,白面是日本的,“两大强国伺候他一人”,80年代拍摄的讲述解放前的老电影《包氏父子》中,包国维也要抹“斯丹康”牌发油,并且喜欢强调这是进口货。
解放后也一样,解放后市面上的产品特别受欢迎的品牌名称中有一个“友谊”,还有一个“华侨”,因为这两个品牌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出售进口商品并且只收取外汇券的友谊商店或者侨汇商店,对于当时日常生活缺乏“洋气”的中国社会而言,这种进口货的气息是非常稀缺的精神资源。
改开后更是如此,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热衷于冒充外企,它们冒充外企时往往装的比外企还要真,甚至于在某些真外企反而愿意在自己的营销推广中加入中国元素时,它们更热衷于竭力切割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而万分遗憾的是,市场反馈往往显示这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法。
比如“美国加州牛肉面”“小纽约”“小巴黎”“东方威尼斯”。
就以这次华为的鸿蒙系统来说,哪怕你我都心知肚明,不论叫HarmonyOS也好还是叫鸿蒙也好,离开了中国这一亩三分地,这个系统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
我不是说这个系统不好,而是操作系统市场是一个用户惯性极强的市场,除非你的产品具有性能或者体验上的革命性突破(例如当年iphone4发布时,ios对塞班和黑莓那种压倒性的优势。),否则要想打破旧有的用户习惯去提供另一种选择,那难度实在是不亚于开天辟地。
也就是说,把鸿蒙系统定性为中国市场特供系统都不为过,截止目前来看,这个系统相较于市场上的其它产品并未表现出无畏舰式的革命性突破,它唯一的卖点恐怕也就是“国货”了,要让社会公众基于“国货”以外的理由去使用它几乎不可能,你扪心自问,如果它是一个美国公司的新系统,你会多看它一眼吗?
这是一个不以情绪为转移的基本事实。
但就算是推广这么一个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只能生存于中国市场,以至于除了中文以外,其它操作语言很大程度上是摆设性质的操作系统,宣发推广和新闻报道依然在大篇幅的使用“HarmonyOS”而不是“鸿蒙”,宣发报道时的其它“国际化”要素更是数不胜数,与之相比,黄白配只不过是其中最扎眼的部分而已。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推广一个事实上不可能国际化的东西时,依然下意识的使用一种国际化的手法,黄白配被挑出来打只不过是因为太扎眼,那么那些不那么扎眼的部分呢?难道它们的存在就尽皆合理吗?
比如“HarmonyOS”这个名字,大多数中国社会的一般公众大概率连正确发音都不会,他们可能连harmony和OS是两个东西都不一定分得清。
而我们的社会公众,乃至官方媒体,对于这种毫无意义乃至于只会起反效果的“国际化”如此习以为常,如此恬不为怪。
“国际化”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如呼吸般自然,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
以前说过,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并非国土的沦丧,军事的失败,产业的落后,科技的迟滞,而是社会解释功能的总体丧失,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定义社会,解释社会的能力,这种社会解释功能的丧失短期来看危害不大,但长期来看极为致命,因为社会解释功能丧失后,对于解释社会的需求依然存在,而本土社会解释功能的缺席,就会导致进口的社会解释占据这一生态位。
一个依赖进口的社会解释的国家,就会处于思想洼地和意识形态逆差的位置,而长期身处这种位置,很容易把本土和思想输出地的社会差异作为落后和弱小的万能解释,进一步把解决弱小和落后的方法引申为名为“国际化”的自我异化。
在不加甄别的全盘“国际化”过程中,相关当事方通过“国际化”而确实接触到了一部分现代化要素,这些现代化要素确实加快了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又反证了“国际化”的正确性,在社会范畴内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化”的竞争优势,由此进入了正向循环。
更进一步,就进入了洋气度军备竞赛和攀比式国际化,你洋,我比你还洋,久而久之就是假洋鬼子比真洋鬼子还要洋。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国际化心态不是某一阶层,某一群体,某一政治流派或者某一地区的特性,而是作为社会潜意识的一部分广泛存在于全社会范围内的,国际化宣传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真的有用,真的有效,社会确实吃这一套,市场接纳度确实高,它能在残酷的价值规律环境下活下来本就证明了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都说买办和资本家如何崇洋媚外,革命者你以为又好的到哪里去?当年以王明为代表的28个半对“国际化”的痴迷有目共睹,王明在根据地演说的时候最喜欢在旁边摆上一摞经文,说一阵话,背一段经,背完经之后顺手从旁边拿出经文,翻到自己背的那一段展示给大家看,瞧我多牛逼,引经据典,说话的时候还特别喜欢夹杂各种俄语词汇,恨不得五个词三个用俄语,他之所以愿意屈尊用两个中文只不过是怕在场其他人实在听不懂,实际上他的演讲大家也确实听不懂,毕竟整个中国就个位数的识字率,根据地又都是些穷鬼,根本听不懂他那些高头讲章。
但群众你以为又是省油的灯吗?
和现在的印象不同,王明当初在根据地是有极高威望的,他能压得住那些真正能办事的人也不光是靠拿着电台当令箭使,而是外来的和尚真的好念经,反倒是真正能办事的那位一嘴湘潭话,说的又尽是些俗语,一听就知道水平不高,连街上算命先生都能之乎者也云里雾里,这种满嘴大白话的湘潭土鳖肯定不如算命先生水平高,反观那位喝过洋墨水吃过黄油面包的留洋后生,一看就知道不凡,人家说话可是夹洋词的,虽然听不懂,但是有弹舌音,弹舌音你怕不怕,这水平比其他人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当时马马维奇斗倒石三伢子很大程度上是靠民主选举,并不完全靠电台,因为说话让人听不懂一开始是优势而不是劣势,这道理很好理解:对于群众来说,说话让人听不懂恰恰说明人家水平高,因为人间至理肯定是高深莫测的,要是都听懂了那还能是人间至理?别的不说,洋文那是人人能懂的?经文是人人都背得的?而隔壁那位说的话自己都是一听就懂,显然说明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群众是不会服从一个水平并不明显高于自己的人的领导的。
这就是现实,说话让人能听懂一开始是劣势而不是优势,说话夹洋词是优势而不是劣势,连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群众都笃定这一点,要不是马马维奇实在是菜的抠脚,把队伍三番五次带进沟里闹的天怒人怨,那位说话能让人听懂的是没什么机会的。
毕竟大道至简这个道理不见得人人都懂,即使懂,也不见得人人都能指导实践,掉书袋行为人人骂人人都在用,洋书袋更是加分项。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轻视阿拉伯和印度,他们其实是具备完整的,逻辑自洽的社会解释能力的,你别管他们解释的有多可笑,他们在他们的逻辑闭环内是能够说服自己的,这比什么都重要,你钱比我多,武力比我强大又如何,我清真,我婆罗门,来世你下火狱进畜生道,我上蜂蜜河证道无我境界,这就是我们看他们现实环境一塌糊涂但他们依然能够维持高强度蜜汁自信的原因,他们能够定义并解释自己的社会,甚至能够得出近代以来的殖民史证明了自己在灵魂层面比西方殖民者更优越这种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但是足以塑造四个自信的结论。
我们实际上是缺少这种能力的,以至于我们其实不比西方殖民者差了,内心深处依然深深的渴望着来自他们的认可,渴望着他们能够接纳我们,赞美我们,我们是如此重视他们对我们的平台,而当他们低估,蔑视,诋毁我们时,我们又总是出离愤怒。
我们的强大和富裕不仅没能让我们自信起来,反而让我们急于用自己的物质成就换取外界的认可,甚至不惜为此奴颜婢膝,就连一个没法国际化的东西都要竭力装扮它假装它能够国际化,哪怕是完全做给自己人看都要看上去像是国际化。
我们和那些戴着椰子壳耳机,拿着树叶子密码本假装发报的太平洋岛民并没有什么区别。
鸿蒙初开,万物混沌,那无所畏惧的巨人挥舞着战斧劈开了一片新世界,他最终不支倒下,但身为青山,血为长河,从此乾坤定,天地分,万物生。
多么壮丽的故事。
最后变成了“HarmonyOS”。
多么苦涩的结尾。
这个问题看的我不寒而栗。看了几个回答就看不下去了。总有一种狭义的民族主义抬头的感觉。
这几天读了第三帝国兴亡史,发现其实有一点非常可怕。德国二战的集中营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全体德国人潜意识里复仇的表现。作为对比,国内现在慢慢的,所谓“皇汉”的声音又大了起来。因为一些留学生、外国人享受了特殊待遇,他们就把怒气发在莫名其妙的地方。比如一旦发现一个中国女生和不是中国人在一起,甚至不是和民族是汉的人在一起,就开始骂。比如任何企业拍的广告里有白人男性就要骂。
华为上百条广告,难道只要有一条里面有白人男子和中国女子,就被绑上“逆向民族主义”的标签。华为拍的广告多了去了。里面各个种族的都有。不信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链接在最下)作为一个跨国企业,一个在制裁之前甚至有将近一半的营收来自国外的企业,用一些其他人种的模特拍一拍广告又怎么样呢?
民族主义无差别输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皇汉”对一切非汉族人种找了亚裔/汉族姑娘的事情无差别攻击,其实和日本极右是没有区别的。反对996,不代表反对的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和麦卡锡主义一样,把自己反对的东西都绑上“逆向民族主义”的标签。
最后,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刀,砍到那里是不一定的。
(当然华为所有的广告里白人男性和亚裔女性作为对象的广告加上这个一共有两条)
借我另外一个回答:
只要不是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我觉得两个跨种族的人因为爱情在一起,没什么不好。
跨种族就不可能有爱情了吗? 如果可以有爱情,那拍出来又怎么样呢?
当然,还要多写一个,要不我也被打上“逆向民族主义”的标签了。我也不是支持所有有白人男子和亚裔女子的广告。如果故意将亚裔负面刻画,那我也是反对的。
比如我就很反对小米马来西亚推特上的广告:
开局一个白男抱着一个黄女,镜头切到手机
原视频,防止有人说我造谣。作为对比,华为的宣传片并没有恶意宣传亚裔女性。我认为没什么不合适的。
小米马来西亚Mi9SE的创意广告_哔哩哔哩_bilibili
更新,外国人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候,民族主义者个个一声不吭。
华为几百条广告里,两条有白人男子和亚裔女的情侣,你们一个个义愤填膺。
评论里居然我都成“白人至上主义者”“逆向民族主义”了,哈哈哈。
我实名喷立党的回答:
骂公知的回答:
骂袁腾飞的回答:
骂华为的回答:
说纳粹让这个世界变黑暗的回答:
莫名其妙。
不过也是,说不过的人,也就人身攻击了。
这就是战争
物理层面的中国百年屈辱史早已结束,而精神层面的屈辱史才走到了一半
未来数十年还需要吾辈不懈努力奋斗
多数人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一场种族灭绝战争
虽然节奏很慢,动作缓和
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一场种族灭绝战争
白人男性,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男性,通过其强势文化散播出的对其他种群,尤其是东亚雄性的优越威压,正在不断开花结果
让优秀的亚裔女性倒贴,低配白男
而且存在大量的自发的带路党,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妥
他们潜意识里就认为宣传片这种东西,宣传照这种东西,有一个日耳曼系白人男子就代表高端
黄种人男性就代表普通,本土,不国际
当然,有一部分是心怀恶意的,就是奔着多鼓励东亚黄种女性抛弃本种族男性的
任何说我是反应过度,说中国男性是过于敏感的,都是拉偏架,都是日耳曼白人在文化上对亚裔黄种男性种族灭绝的帮凶
以目前的文化市场领域来说,白人至上主义者几乎等同于对着我们东亚裔男性疯狂扫射
别人插了我几十刀,你这时候出来劝架,说不要互相伤害?我特么手里的板砖都还没扔出去呢
比起广告界,动漫界更是丧心病狂
腾讯有个科幻动画片,叫做双月之城
男一号到男三号全部是欧亚混血儿,男四号是欧裔
而且人设上直接写明就是炮王,受无数女性欢迎,尤其是亚裔女性欢迎
看到这个设定的时候,我跟做动漫的朋友说,然后他们找了一个洗地的思路,说是很多3D建模的基础模型模块都是直接用的欧洲和日本的,他们就是习惯把男主角的脸都按日耳曼或者高加索女性白人的脸庞模型来做
好吧,四个男主角都是欧裔女性脸,我就当你是懒,是节省成本
然而再看几分钟
丑角出现了
没有一丝一毫的意外,丑角男性是标准的蒙古利亚人种脸,也就是东亚黄种人脸型
还有最近在B站大火的灵笼里,男主角,中德混血儿,高大英俊的马克
一群队友也基本都是欧裔脸庞
好不容易看到有一集他们出勤去地面做任务,终于看到俩东亚裔男性脸庞的角色在泡妞了
好家伙,一个被怪兽吃掉了,另一个面对怪兽时,卑劣的抛下了心爱的女友,当个懦夫跑了
果不其然,女朋友被高大英俊的欧裔混血儿马克队长神勇救下
当场就把黄种男人轰杀至渣!
特码的,吃香喝辣扮帅耍酷泡妞出风头都想不起我们黄种男性也就罢了
嘿,你特么每到丑角,懦夫,丢脸的沙雕就想起来用东亚男性脸了?
我们做错了什么?
只是想存在下去也有罪?
在许多人眼里,黄种人男性只是存在就是有罪,只是呼吸都是有罪的
盎撒白皮霸中国,黄男无奈唯乞活。教员忍辱兴国事,莫叫功绩话蹉跎!(备注:冉闵倒算不得什么大英雄,更主要的还是刘琨祖狄毛祖德等人)
=======================================================
600年前,明太宗文皇帝在帝都城头曾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和亲结盟,亦无岁纳薄币,更无兄弟敌国之礼
那时是何等自信
1.研发总部绝大多数为中国人的情况下,设计成欧洲风格,园内设施和景观都是高价从欧美原装进口。
2.开创和欧美品牌联名的先河,保时捷,徕卡,帝瓦雷,你买一台联名的设备就要给以上欧洲品牌送钱。
3.旗舰机99%销量在中国,但是首发发布会次次开在欧洲,以前撑起欧洲销量的是各种特供运营商低端机。
华为公司整体风气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华为公司的营销策划团队内心深处是极其媚白的。
公司被白人国家制裁打压成这样,开一场象征意义极大的发布会竟然还用白人模特,更离谱的是还搭配中国女性组成家庭,换成中国男性就这么难吗?
华为5G有一个白人国家通过了吗?各种调查你羞辱你,你还要这样热脸贴冷屁股?
一则广告而已,够干啥的。国男又在大惊小怪了。
未来真正理想的腾笼换鸟是这样的:所有中国年轻男女都互相仇恨且失去了结婚欲望,国男全部996上班并缴纳巨额社保成为绝育工具人,国女花巨额财富购买高价的白人精子生混血宝宝,作为优质单身母亲,享受大量社保抚育”聪明漂亮“的下一代。而这样的精子中介会跟留学中介一样变得到处都是。”国男配不上国女“将会变成不可撼动的思想钢印。
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的美洲发生过,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者强制男女分离,其中男性全部在矿山劳动,成批死亡。女性则给欧洲殖民者生育孩子。不到两百年,新的民族(拉丁裔)诞生了,以欧洲父系基因(Y染色体)和印第安母系基因(线粒体基因)为代表。
现在的影视作品里,印第安男性就是头戴羽毛,赤膊上阵,只会吹毒箭搞偷袭的肮脏形象。而几百年后的国男大概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用军事侵略或者驻军的方式来达到”腾笼换鸟“的目的实在太过低效,要知道,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仅仅在越南留下了五万多名混血儿而已。在日本驻军七十多年,仅仅留下了一百万混血后代。这些完全比不上文化洗脑和精子银行的效率。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人家是爱国企业,又不是爱民企业。
别人眼中的国是能给他税收优惠的政府,爱国这个口号是用来矮化成为“不买HW就是不爱国”之类的道德绑架的销售标语。是能无证据优先拘留民众,打官司实行地方保护的执法机构。
你以为是你理解的爱我们国家十四亿黄皮肤的老百姓么?
人家理解的国和你理解的国根本不一样好吧。你以为为啥一个“爱国企业”的老板,女儿是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是生意,人家实际上连子孙后代当中国人都不愿意。
公司的宣传片主要还是要让老板通过,老板看到黄皮肤的嫁给了黄皮肤的,联想到自己女嫁给黄种人,心理多不是滋味啊,于是人家一改,黄皮肤的嫁给了白皮,老板高兴了才给通过。
经典笑话:
Coser版:“如果不是为了赚钱,谁愿意卖萌给肥宅看呢?”
HW版:“如果不是为了赚钱,谁愿意说自己爱黄皮肤的国民呢?”
赚黄种人的钱,还要搞这种宣传片来恶心黄种人:
你们才知道啊?华为之前不都吹嘘什么5G关键技术是俄罗斯工程师研发的吗?事实是什么?事实是中国这边提出方法,而俄罗斯突破的是算法。在宣传中那个中国工程师是不是神隐了呢?为啥要神隐中国工程师的功绩?为了国际化啊!为了不民族主义啊!(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