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鸿蒙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 第1页

  

user avatar   zombiewri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的科技行业可能比大家想象的更加自闭。
举一个例子,我国现在使用人口最多的两个通信软件,一个绿白,一个红黑,每次你要在上面调用手机的相机的时候,它们都会唤醒自己的相机软件。
如果你用他们自己做的相机,那个画质跟手机原生相机比起来会差很多,而且无法调动手机的硬件防抖和电子防抖。
而我国一半多人口都在使用的短视频平台,在APP里面拍摄的时候无法调用广角和长焦,只有少量机型可以在APP内调用手机本身的防抖。
短视频和通信软件,这两个全民级别的软件领域,和硬件厂商在最核心的拍照场景上都无法解决一个简单的硬件调用的问题。
所以说19年的时候,华为HDC上说鸿蒙普遍可以解决跨设备硬件调度的问题,我脑袋上的天线一下就支棱起来了。
其实我上面提到的原厂相机防抖和镜头调用的问题,在20年华为HDC上我也看到了诸如超广角直播之类的应用,这都让我觉得华为在持续地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很显然,设备与设备的孤岛,硬件与软件的孤岛,几乎是存在于科技行业的每一个角落。
每个公司都在谈论生态,商业模式,把自己的墙竖的高高的,但最终都是两三家供应商修的,大差不差成为了一种主流。
ODM公司变成了运筹帷幄的海王,手里拿捏着大公司们的“硬件生态”,大公司们也乐于拿通用的方案去流量变现,各取所需,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真正万物互联的社会,肯定不是靠ODM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落地的产品和场景一个个垒起来的。
大概几年以前的时候,看华为刚开始做华为智选,彼时友商已经有千万级销量的智能单品了,行业内普遍讨论的是,卖得多的才是未来,越来越多的爆品会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当产品足够多的时候,万物互联会从产品矩阵中诞生。
然而几年过去了,行业依然没有规整的解决方案,我们依然在讨论销量,谈性价比,纠结参数上差的几个数字。
所有的应用场景和这个行业刚诞生的时候一样,比如智能灯控和九十年代的声控灯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IOT行业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用越来越精致的特效,去叙述重复无聊的故事,因为参投的资本只能理解“大数据”编造出来的剧本,工业化的特效,资本无法理解在故事背后人性深处蕴含的普世价值。

同时,万物互联又是一个真实的风口,智能化存在于每一个产品,IOT行业从零到一已经无限逼近,一的后面就是万了。
每年都有爆发的新品类,一个未来必然十倍于手机市场的历史机遇摆在华为的面前。
但这个行业不管是B端还是C端,都已经有几个大玩家,一溜腰部玩家了。
华为能够在这个历史机遇中突破,核心能力是什么呢?
华为回顾了自己的历史,行业的历史,得出了一个结论。
做连接的能力。
运营商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手机终端也好,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链接。
硬件和硬件的,软件和软件的,硬件和软件的,这个是华为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做的事情。
所以华为打造了鸿蒙,用统一的语言在硬件之间流通,调度资源,打破了行业一直以来的混沌状态。

当然,华为做一个东西出来,行业没有义务立刻就用,于是华为在自己1+8的产品矩阵里面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在鸿蒙的语境下,不同设备之间的硬件可以怎么协同,内容可以怎么流通,用户注意力走到哪,体验就可以跟到哪。
特别这次鸿蒙2.0的超级终端,就是对“孤岛”这个概念最好的注脚。

超级终端可以自动发现在设备周围的鸿蒙设备(需打开蓝牙及WiFi)。
点击之后就可以进行互动,非常方便。

点击右上角的星系按钮,就可以进入可视化的超级终端控制页面。

这个可视化的页面结构就非常清晰,可以随时把可联动的设备拖拽到一起。

比如我把MatePad Pro2和Mate X2拉到一起,也可以启动多屏协同。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这个设备正在播放内容的话,也可以通过超级终端进行流转接续。

接续和多屏协同不一样,就是在另一个设备上直接打开内容,并且跳转到和之前一样的进度,接续的速度非常快,体验很流畅。

这里面有个有趣的地方,就是一些第三方的应用无法流转。
我试了试比如我在看B站,点击超级终端后,它会直接打开多屏协同,同步屏幕上的内容。
但是呢,我们可以在打开具体某个应用的时候,点击左上角的全屏键,全屏打开应用,就可以在平板上全屏使用这个APP了,也算是一种接续的方式。
但已经接入了鸿蒙的优酷就可以流转,这里只能说希望B站尽快接入鸿蒙了。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多屏协同的清晰度和延迟都非常好。

然后我又尝试了一件事情,Mate X2投到MatePad Pro2上的时候,扬声器用的就是平板的扬声器了,再用X2的NFC去碰一碰Sound音箱,就会变成X2上的内容在MatePad Pro2的屏幕上播放,声音通过Sound音箱来播放。
也就是说在这个链条中,X2提供算能,MatePad Pro2提供大屏幕,Sound音箱提供扬声器,每个设备通过鸿蒙组合到一起,组合成了一个更加丰富的体验场景。

我们具体到鸿蒙的落地场景上,再去看待“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话,它就变得可以想象了。
我手里的鸿蒙设备还不够多,未来如果我有十来个鸿蒙设备,在超级终端的星系图谱中围绕中间就会有一圈可互动的设备。
这时候我们就会去玩这个图谱,尝试不同设备之间组合的可能性。
可能设备足够多的时候,不同的设备星系之间也可以彼此互动。
具体到全屋智能这个场景中,一个屋子百来个设备,就是一百多个设备球,设备之间的互动就像一个个星系不断碰撞缠绕一样。

而这些星系的中心,并不一定是手机。
比如我在平板上调用超级终端,星系的中心就是平板。
那么手表上不久以后也会有超级终端的操控中心,到时候星系的中心就是手表。
这时候我们再看这些设备,手机平板手表PC,都有蓝牙WiFi和NFC,它们通过这些去链接万事万物。
具体在使用的时候,我们不必去考虑到底是什么在连接,使用了什么协议,就用自己觉得最自然舒服的方式去控制设备就好了。
你可以用超级终端的点击,也可以用星系图谱拉扯,也可以直接用NFC近距离互动
在这种强大研发能力之下,将使用的门槛降到最低,体验做到最流畅,才是打破“孤岛”最重要的方法。
可能以后在全屋智能方案上,华为可以通过WiFi信号检测,把户型图勾勒出来,每个房间的设备都形成一个图谱,用户可以采用预设的方案,也可以通过可视化拖拽的方式,去搭建具体的体验。

那么在鸿蒙之下,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
我觉得这个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最终极的愿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科技的乐趣。
从博客到微博,互联网完成了名人博主到草根博主的变革。
从PC到手机,互联网完成了精英化到全民化的变革。
从文字到视频,从长视频到短视频,内容行业彻底开遍神州大陆,电视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短视频降维打击。
而从以手机为中心的这一代物联网,到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也会完成一个大的变革,彻底重构我们常规理解的操作系统。
以前的系统跟着手机走,以后人到哪,系统终端就在哪,大到整个屋子,车机,小到手表,都可以是超级终端的一部分。
这就是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万物操作系统的鸿蒙,与手机时代操作系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整个内容服务的流转,带来一个全新的服务场景。
鸿蒙系统一次适配,可以在所有的鸿蒙设备里面流转,免安装就能服务用户,一个全场景全时段多维度的触达用户的渠道,对于上游而言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愿景。
我们设想一下,现在华为的可穿戴业务依靠成熟的智能健康业务,可以在2000-3000价位卖出很好的份额,未来华为如果可以把智能健康的维度拉高到全场景全时段全设备呢?
这就是一个已经经过华为系统性验证过的商业模式,通过产学研的方式,不断给用户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体验,同时也会将成熟的体验不断下放。
比如以前千元手表才有的心脏健康研究,现在两百多的华为手环上就能体验到,可以说是非常极致的性价比了。
这套方法论是非常熟悉的,在以前华为手机上面,这个套路卓有成效,现在华为又把这个套路在可穿戴产品上也验证有效了。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鸿蒙体系内的设备,既可以互相联动,又有深度的产学研体系作为价值支撑,到时候还有谁去辩论鸿蒙到底是什么?

发布会上所讲的:“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这句话源自同名诗歌,其创作背景与此时极为相似。
1623年伦敦爆发瘟疫,已经51岁的作者感染瘟疫,生死之间,作者没有自怜自哀,而是发出了杜甫式的感叹:
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势。
正如作者所写的,人类的命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是一个高度相关联的个体。
互联网的发展,工业化的成熟,让现代人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脱离整个世界生存了。
但是全球化的灾难,加之单边主义再次抬头,让日渐自闭的现代人被迫发现,大灾难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接连不断,自己永远无法脱离社会存在。
万物互联也是一样的,科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了。
就连科技最边缘的老年人,也在健康码面前面临必须学会用手机的困境。
没有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科技世界中是孤岛,设备也是一样的,抱团形成生态,才能发挥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生活。


user avatar   fhy-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鸿蒙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系统?

它的出现,并不像大众所认为的那样,完全是美国政府截断安卓系统及谷歌的服务所迫。

正如华为所说,美国对华为断供了,但是安卓系统本身并没有断供(安卓12也断供了),断供的仅仅是GMS。直到现在,国内华为手机的安卓系统也一如既往;而且在中国国内,GMS本来就没啥存在感。在海外市场,华为也迅速提供了替代品HMS。

如果仅仅要解决操作系统及服务断供问题的话,走到这里就足够了。


那么,鸿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鸿蒙的根本理念,在于以人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所有物联网设备的人性化智能化互联互动。

消费者身边的设备越来越多,但是并没有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个物件孤岛。

家中明明有好几个音箱,甚至是已经号称多么智能化的音箱,却无法随心所欲地播放音乐或音频信息;

明明是已经存储在某个智能设备上的图片和文件,需要共享的时候却大费周章。

明明是一个已经下载的APP,在其他设备上无法调取和使用。

明明手边就有键盘和鼠标,却无法用在PC之外的设备上

……………………

这是五年前华为就已经意识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源在哪里,就在操作系统。

各个设备之间,说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协议,互不兼容,不能连通。

而且这些问题,美国科技巨头也无法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

微软有Windows,谷歌有安卓,苹果有iOS,但这几个操作系统并没有彻底地为物联网做好准备。

就算是为移动设备打造的安卓系统,也很久不支持512M内存以下的设备了。

那么,比方说智能手表、手环,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在操作系统层级就被排除在智能设备之外。


华为像往常那样决定,既然没有这样的软件,那就自己动手做一个。——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华为这种“没有就自己造”的作风。

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困难。

谷歌也想解决这些问题,早就宣布开发fuchsia,但是一直没有落地的动静。

毕竟谷歌既没有紧迫感,也缺少终端。

论执行力行动力,美国巨头们还是差了一截。


华为开发鸿蒙,首先要面对的是技术层面的困难。

各种设备,CPU芯片性能有强有弱,内存从几百KB到8G,相差数千倍。

一个操作系统的各种协议,要横跨这些性能悬殊的设备,协同运行。

各种应用APP在如此悬殊的各个设备间流转,还要保证无缝的体验。

端端协同。

好在华为一向结硬寨打呆仗,不惜力地啃各种硬骨头。

华为自己的说法:

鸿蒙操作系统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华为就认为它不止是给智能手机或者平板使用的,而是给所有IoT设备都可以使用。因此从架构设计的第一天,华为就对鸿蒙操作系统做了全面解耦,把庞大的系统拆解成非常小的颗粒度,根据不同设备的硬件能力去组合拼装。不管是GB级内存的设备,比如手机、平板,还是KB级内存的设备,比如门锁、微波炉等等,都可以用最新版本的鸿蒙操作系统。

光是纯技术上的难度,凯二七想一想都头大。


当然,只要技术上能实现,也有好处:在鸿蒙擅长的万物融合这一块儿,压根没有竞品。

美国的技术巨头们是指望不上了。

难道格力海尔TCL这样的家电厂商自己去做底层的通讯协议?

还不如直接拿华为的开发套件过来,搞定。


华为设想的场景:

手机收集了很多素材,平板支持手写笔,办公桌上有大屏:智慧屏或者投影仪。

当都在鸿蒙统一指挥之下,就可以在智慧屏或者投影仪上,用手写笔点选拖拽,利用手机上的素材。

这个时候,鸿蒙就是一个超级终端!

能接入的不仅仅是这么点:

况且华为将鸿蒙开源,也对第三方开放所有能力。


反正,华为这边,每个人,以及每个为人服务的设备,都不是一座孤岛。

至于截断华为,对华为关闭市场的那一端,有没有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人和设备是不是孤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两边都慢慢来。

华为这边补足芯片制造的短板,那一边慢悠悠地推万物互联。

时间站在华为这一边。


user avatar   tedcjk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学者来说,当前活跃的嘉戎语组学者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之一。文章挺靠谱的,没有有些学者为了出结论而出结论的毛病,这说起来好像不算什么大优点,其实做起来不容易。不过好像学术成就在民科圈不太出名,可能是因为汉语文献太少,不像林幼菁一百度一大堆。

作为人和知乎用户来说,脾气、人性确实好,而且一心搞学术,不蹚其他浑水。上一个这样的好用户是 @趙瑾昀


user avatar   murdo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为同价位的两款竞争车型,各有各的优势,选择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于我而言,可能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小鹏,不为别的,因为我讨厌特斯拉,就算特斯拉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不错、价格也合适,但是出了那么多事故,特斯拉的态度一直令人失望,汽车安全这一点我不信,而且据说特斯拉有窃听功能,很多公务员单位禁止购买。

小鹏p7的外观就很惊艳,车身尺寸达到了4880/1896/1450mm,轴距为2998mm,全景天窗、无框车门?隐藏把手,这一切都充满了科技感和科幻感,令人心潮澎湃。

动力上,更极具优势,后驱超长续航版可达到706km,百公里4.3秒加速度,这些都是优于特斯拉model3的。

具体选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反正我肯定选择小鹏p7!


user avatar   navis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在这个话题下发表什么看法。不过刚刚看到一条新闻,退下来的川普刚刚召集了一场慈善募捐,准备募集50万美金的善款,救助500条中国狗到美国,避免沦为桌上美食的命运。

爱狗人士不知该如何反应呢?

先不说这件事孰对孰错,在我看来,又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制造的闹剧,操控舆论而已,甚至想影响立法,时间卡的刚刚好。

熟悉的操作,熟悉的套路。

导盲犬我了解的不多。不过曾经有个立法推动我倒是非常熟悉,那就是取消食盐专营。这个是好是坏也不予评论,只说说当年是如何操作的,每年快到两会的时候,各地盐业部门都会查处一些大案要案,并请专家点评私盐对人体的危害,新闻密集报道,就一个意思,只有食盐专营才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旦放开,就有不法分子用假冒伪劣的假盐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

彻头彻尾的谎言闹剧罢了。

首先,出场的就是工业盐。专家信誓旦旦地说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3克就能致死。专家说得都很正确,但恰恰是故意混淆视听。因为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但是它没提正常的亚硝酸钠售价在3000-4000元一吨,假盐贩子有200元一吨的工业用盐不卖,反而用赔本的工业盐来冒充,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还有专家提到的工业用氯化钠没有精制,里面也含有亚硝酸钠,就更是笑话了。因为国家所有关于氯化钠(包括食盐)的各种标准中没有一条是关于亚硝酸钠含量限制的,这说明什么?正常的各种氯化钠就不含亚硝酸钠。

还有的就是所谓牲畜盐,专家愤愤不平,给畜牲吃的盐让人吃,简直丧尽天良。但是非常悲哀的是,牲畜盐的各项质量标准除了不含碘之外,都比食用盐高得多。这才真正是人不如畜牲。当时很多查处的案件本来想以危害食品安全罪查处,结果一检测,除了不含碘,所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

拿食盐举例,就是某些利益团体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故意颠倒黑,谋取私利而已。

一条训练合格的导盲犬能不能指定地点排便,这个不懂,不讨论。

我关心的是几乎所有的有心者都在提什么国外导盲犬有多少,中国有多少?

我随便搜搜美国盲人,结果非常遗憾,在不带任何预设的前提下,我看到的美国盲人没有带导盲犬,没有一个。这里面包括美国盲人协会的所有管理者,以及盲人的精英,IT精英,普通盲人等等,全部使用的都是导盲杖,没有见一个用导盲犬的,这不科学啊!

中国有必要搞导盲犬么,反正国家不这么搞,那么就是民间的爱心人士献爱心了,都是号称免费给盲人提供导盲犬,只是,只是一条导盲犬训练成本很高,要20多万呀!

事实真的如此么?这些人宣称导盲犬要训练两年,还必须一人只能训练一只犬,所以20多万并不贵。粗略算算,除去两年的狗粮,算两万吧,天天训狗,一月工资上万,这活儿我也想干。

导盲犬真有这么高贵,比得上警犬和缉毒犬么?训练成本有警犬缉毒犬高么?如果非要有人说比它们高,那就没有必要在讨论了。

我曾看到自称专业的警犬训练人士算了一笔帐。

昆明犬幼崽 2000一只,训导员工资6000一个月。

警犬头9个月为集中训练,平均一个人带5只幼犬。

幼崽头三个月为断奶期,饲养疫苗人工等8000元。

初期训练6个月,1.8万。

经选拔后专业训练期,3到6个月。这时单人训练,工资6000,狗粮等1500,其它费用500,3个月小计24000。

所以,一只合格的警犬从出生到正式服役费用52000元。如果要求更高十万也有可能。

也有警犬培训人员称各地标准不同,最低也要四万元起。

这个可是有严格标准的,最低四万,顶天十万,那么民间自发的没有监督的训练费用号称20多万,这是在骗谁呢?

毕竟这都是民间自称的费用,那么权威的官方费用有么?还真有。

中国警察网在2007年曾经报道昆明警犬基地实施社会化扶养训练警用幼犬,就是把经过初步喂养三个月左右的幼犬送到附近培训过的农户家进行喂养专业训练,属于初期拓展性训练,四个月后由基地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专业训练。

这里面提供了一组数字,基地喂养训练四个月的成本2200元,群众喂养训练四个月的成本1500元,而且验收合格率从84%提高到92%。

只不过这毕竟是2007年的新闻了,这么多年过去,狗粮人工成本提高了不少。

又查到2020年的相关报道,这种委托饲养训练模式更加系统专业,从幼犬出生一直到专业性训练之前都有群众喂养训练,不过里面只提到了一组数字,该户喂养六条纯种母犬,十六条幼犬,一年纯收入两万元。

如果仅仅算一年就养了十六条幼犬,人工费用才1200元一条。至于狗粮防疫等按照官方标准9个月12000元,也不过13000元。如过导盲犬也交给他们训练3-6个月,专业训练人工一条一个月1000元吧,狗粮1500,我估计着一只合格的导盲犬20000元就搞定了。

那些宣称20多万才能训练出来的人,脸不红么?

嘴上说着都是爱心,让大家捐钱,心里全是生意,都是生意罢了。

至少在盲人无障碍社会福利做得比较好的美国,主流还是导盲杖,他们更多还是在各种无障碍设施,盲人便利,就业补贴等方面努力,导盲犬提都没提。这不是很让国内爱心人士尴尬么?

…………………………………………………………………………

一周前又补充了很多,结果发布的时候啥都没出来,草稿里也没,气得不想再讨论了。今天再接着说吧。

关于导盲犬在网上跳得欢各色人等,有哪一个是真正关心盲人的?

打开各大搜索引擎,输入导盲犬,首页上的相关新闻介绍赞美简直是铺天盖地,仿佛只有导盲犬才是盲人的光明未来,其它的都不能显现对盲人的关心。

再输入电子导盲杖,根本没有任何新闻媒体,网络大B关注报道过,这种首页几乎没有销售推广,和化妆品日用品比起来差得太远太远,剩下的全都是技术型说明。

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国内电子导盲杖开发得相当差劲。不过我也欣慰地看到,有一些相关专利,还有毕业论文设计,这表明国内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上网搜索了一下销售的电子导盲杖,结果不尽人意。

价位大概分为100以下,100-300,1000以上这三种区间。

100元以下的就是普通导盲杖装个警示灯,再良心点装个喇叭,告之盲人路过,众人小心,对盲人并不友好。

300元的,多了什么收音机,MP3插卡听歌听戏,更是鸡肋,正常人都应该知道在路上行走尽量少听歌,因为容易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尤其是视线盲区内,有安全隐患。

1000元以上的多了GPS定位,可以通知家属位置,可以告之方向,还有探障功能。

个人认为,这里面最欠缺的就是盲人专用导航地图了。

目前国产北斗2.0的普通定位精度已经达到了1.2米,在民用工程上配合差分定位可以到mm级,但是这个成本太高而且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如果和移动基站定位配合,在0.5m这个精度内应该能够满足盲人的出行导航。

需要配合的就是导盲软件了。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普通电子导盲杖厂家是没有能力独自建设的。

目前国内的导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大导航软件基本都有步行导航,完全可以在政策指引上对其进一步优化,主要是人行道的固定障碍物标记定位,很多城市都有盲道,但实际上落实地并不好,盲道上树木,电杆,指示牌都会成为盲人杀手,对于没有盲道的小街小巷就更不用提了,如果这些全部交由导航公司来做,人力成本巨大。是否可以由民间人士或者志愿者来进行标定,这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具体操作细节可以群策群力。

还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问题,之前很多城市都推广过盲人红绿灯,但是效果很差,不久就全部取消了。

因为当时的装置都是声音提示,前方绿灯,红灯,然后是语音提示剩多少秒,或者用枯燥刺耳的长滴滴声提示,如果信号时间临近结束,会变成急促的滴滴声。

但在白天繁忙的十字路口,人声鼎沸,这种声音提示小了盲人听不到,大了就直接成了噪音,普通人听得都脑仁疼。晚上更是扰民,不久就在各种投诉中全部取消了。

现在完全可以与电子导盲仗对接,比如在红绿灯杆上装有定向特定频率广播无线电组件,将信号限制发送到对面一段指定的区域,电子导盲杖接受信号后告之红绿灯信号及持续时间,又不对其它方向等待红绿灯的盲人造成干扰,这一点应该不难做到。还有国家有关部门应提前介入,制定电子导盲杖的标准,尤其是涉及市政方面的各种信号资源频率,对接窗口等技术参数做统一规定,指导相关厂家生产。

另外,电子导盲杖要有探障功能,这一点已经可以完全做到了。理想的探障要分上下两路甚至三路。下路注重前方路面的临时凸起,陷坑,台阶,中路是前方临时停靠的车辆,行人,上路是头部附近出现的树枝杂物。

曾经考虑过将手机和导盲杖配合导航,但是意义不大,也不方便,不如就把手机的安卓系统整合进导盲杖,更方便。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这种导盲杖成本大概五百,最多一千。

普通铝合金折叠导盲杖:50-100

北斗导航模块:10-50

超声波探障模块:20-80

安卓系统:8G机顶盒便宜的100,好一点的200,这还多了高清视频解码芯片之类的,还带蓝牙语音遥控等。

加起来500,再加上一些其它电子配件,导航软件开发,售价1000,利润也很不错了。

作为一个福利产品,国家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采取盲人承担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社会福利献爱心一部分,一个电子导盲杖,普通盲人或许两三百块就能获得。

我设想的场景是这样的。

盲人出行,掏出电子导盲仗,对蓝牙耳机说:我要去合记烩面。

耳机里传来:根据你平时的出行习惯,已经将XX路的合记烩面作为目的地,确认请按导盲杖手柄左侧确认钮,选择下一个请按右侧取消钮。

是否为你预约店家安排座位?

现在正在为你导航,目的地,XX合记烩面,距离500米,预计十分钟后到达。

现在你位于小区广场内,右方20米为花坛,左方10米是小区临时停车位,请朝正前方前进

滴! 前方两米有快速移动物体,请暂时停止注意避让。

请直行,距离小区门口还有20米

滴! 前方两米脚下有移动物体,请注意

(奢华版:前方两米处判定大狗撒欢,按其轨迹是无人牵引,请注意避让)

你现在位于某某街人行道上,请直行。

滴! 前方两米道路有障碍物,请注意。

滴滴! 盲人出行预警,XX街道某某超市前供水管破裂,市政人员正在抢修,人行道上双向十米设有临时施工围栏,请盲人注意绕行。

(奢华版,滴!前方两米有障碍物,是围挡,请绕行)

前方五米为十字路口,马上进入红绿灯指示区

前方绿灯,还有20秒通行时间,预计你无法通过,请等待下一组绿灯

前方红灯

前方绿灯,还有50秒通行时间,可以通过

你已偏离人行横道线0.5米,请向左方回到安全区域内

(前方有店铺的促销牌倾斜)

前方两米,1米五高度有临时障碍物,请注意

前方一米,1米五高度有障碍物,请停止前进,自动为你打开声音报警

前方一米,1米五高度仍有障碍物,请绕行

目前位于盲道,是否将其实名标记为障碍并举报?

………………

你即将到达合记烩面,前方有台阶,请从左侧无障碍通道进入

你已经进入店内,因为人流较多,请呼叫服务人员为你引导。


这样看看,不是导盲犬香多了,平时就是充充电,全部自己承担的话,可能就是1000块。

……………………………………………………

当然,还可以有更高级版的,配上高清摄像头,AI识别,语音引导,再黑科技的,直接把影像换算成视觉信号倒入大脑,那就不存在导盲杖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为通过收购支付公司拿下支付牌照,对华为有何意义?对微信、支付宝有什么影响? 
  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有哪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余承东暗示苹果没有 5G 解决方案? 
  华为越来越贵,用户还会因为华为品牌买单吗? 
  如果华为 P50 系列真的主推 4G 版本,是否还值得购买,为什么? 
  一加9、9 Pro 和 9R ,应该买哪个? 
  如何评价凤姐罗玉凤关于「华为早就该垮了」的言论? 
  如何搞垮华为? 
  石墨烯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了?距离商用有多远? 
  如何评价华为于 12 月 21 日发布的华为智选车载智慧屏?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华为 6 月 2 日发布的全新一代鸿蒙平板 MatePad Pro 及其手写笔?有哪些亮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鸿蒙系统产品升级时间表公布,你手中的产品在名单中吗,你愿意升级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