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棋手与外国棋手(韩国日本),以及其他赛区棋手(比如台湾)的对局。
在等级分的计算方式上,其实变动过一次。
由于以前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合理。
于是后来就改成了,像题主图中这样的模式。接下来我们从头说起↓
以前最早是按段位的基础分,来简单计算的。例如初段是2240分,然后每高一段,分数也随之高40。最后到九段是2560分(像李昌镐等少数大神,算2600分)。
但是随着段位与等级分之间的逐渐割裂,这种简单的划分开始变得不太准了。
对于普通棋手而言:那些外国/其他赛区的对手,由段位而简单得出的那个等级分普遍“虚高”。
而若是能在世界比赛预赛第一轮,因为运气好能遇到一位韩国老年九段的话,那更是血赚!
但对于顶尖棋手来说:对手用段位来算等级分,就变得不那么美丽了…
因为他们的对手,一般都是一流/顶尖棋手。再加上早年间那会,是一个“韩流肆虐”的年代。
所以面对强敌时,却只能:赢了只加3~4分,输了要扣6~7分,这就很难受了…
于是后来就把韩国棋手,按照韩国当月的等级分排名,分成了若干档次。
然后同一档次的棋手,共享一个“账号”。比如本月韩国前三的,申真谞、朴廷桓、卞相壹。
他们与中国棋手的对局,都算在“韩国1-3”这个账号的排名里。
而日本以及台湾赛区,因为他们没有等级分排名。所以没像韩国那样分的特别细。
因此只是简单分成了,“本赛”、“预赛”等寥寥几个账号。
这种将歪果仁/其他赛区选手,按照在自己国家的当月排名,区分出若干个级别的账号。
然后组团,以同一标准参与中国的等级分的方式(排名里不显示,只能在对局列表里看到)。
总体来说,比之前按段位简单区分,要更靠谱一些。
比如几年下来,现在“韩国1-3”2700+、“韩国4-7”2600+、“日本赛”2400+。
这些与实际情况,应该说都大致相符。
这显然比之前统一2560的标准要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