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信息非常不对称,所以高晓松之流能光在电视上侃大山吹牛逼就收获无数粉丝和赞誉。
没过两年大家回过神来,发现这厮除了荫封和一点小聪明外毫无建树,放古代都是那种败坏家门的败家玩意,后来又酒驾被抓,后来川皇妙计安天下,这厮还腆着脸上直播,结果被人喷惨了。
合理高效地获取目标信息应该是新时代每个成年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果不会就近看两三天翻翻各种论坛贴吧也能知道个七七八八了,某些机构不会比你了解得更多,我可以打包票,他们绝不会看贴吧,但事实上一个学校好不好除了看看有没有负面信息还就得看看贴吧里学生的评价。
所以该怎么说呢?
一个被时代选中的人,一个被时代淘汰的人,还想再割一波罢了。
毫无诚意。
谢邀,一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二说高考填报确实非常重要,小万把块钱算什么。
但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对于不懂高考填报高考生,够买志愿填报服务当然是值得的,因为你选择填报的专业、地域、学校,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后续的人生路径。是985还是211,是211还是双非重点,是热门专业还是万精油专业,还是劝退专业等等都要综合考虑清楚,在专业、地域、学校之间来回周旋。
很明显,吃透志愿填报规则,了解专业、学校、地域三者之间的权重,基于自身的分数与个人偏好,综合社会需求,做出适合的选择,对将来无疑十分重要,这也不是万把块能比的。
有着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他们熟悉志愿填报规则,了解各个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情况,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做出更优选择。总之,一万多块,也就是以后将来一个月的工资而已,这与关系未来发展的个人前途相比,当然值得。
但是,对于有能力解读填报规则、善于收集信息的同学来说,就不必购买这样昂贵的咨询服务了。
志愿填报涉及以下几点:
1.志愿填报的录取规则。平行志愿,核心就是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谁分高录取谁。这一规则决定了,在没有绝对的分数面前,只要注意拉开梯度,总会有一个学校会收;只要选择服从调剂,总会有一个专业会要,只是专业就不由自己选择。这个里面又有很多门门道道,还得继续多加了解。
2.权衡地域、学校、专业三者的关系。如果优先考虑专业,那么就得降低对地域与学校的要求;如果优先考虑学校,那么就得降低对专业与地域的要求;如果优先考虑地域,那么就得降低对学校和专业的要求。高考志愿填报难就难在这里,这不是高考填报的技术问题,而是个人自身衡量的问题。所以我们说,高考志愿填报主要的问题不是不会填报,归根到底是对自己不了解,对社会工作需求缺乏认知,不会分析,不懂衡量。
3.了解专业、学校、地域意味着什么。学校、专业、地域优先考虑哪一个,优先考虑哪两个,这个要结合个人来分析。专业的选择涉及到个人的喜欢、职业规划,以及未来市场需求等,十分重要。学校的选择意味着学校学习氛围、师资设备、学科条件,以及毕业后学校在升学或者就业中在市场上的被认可度等等。地域意味着你大学里面可能接触风俗文化饮食习惯、意味着可能结识你爱情的对象、在这个地方结识一定的朋友,在选择就业与定居城市方面,这种选择是有一定的地域优势的。
………………
关于专业、学校、地域的问题。有答主提出以专业为核心https://www.zhihu.com/answer/1931824066
我个人觉得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分数不错的学生,没有特别明确感兴趣的专业,特别是文科类专业,那么有机会冲985那就优先考虑学校,有机会冲211也应该优先考虑学校,因为985/211或者说双一流与一般本科比,具有太多太多的好处,比如推免比例、选调生资格、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入门资格、考研读博的出身背景等等肉眼可见的差距,还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好处。这里面需要自行知乎科普。
如果是非211,那么不管是普通本科,还是双非省属重点,那么这种情况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双非一本与普通本科,一般普通本科之间的差别不那么大。专业非常重要,很多同学咨询我说,专业不感兴趣,学不下去,想转专业,但是转专业的前提是学得下、下得好才有机会。他们选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大学过得很挣扎,想退学又下不了决心,就这样混过了几年的时光。夸专业考研,现在这么卷,稍微去好点的学校与专业,难度不亚于高考。
各位同学,想了解近期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状况,比较直观的就是看看各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领域业民企的岗位对专业的需求,或者登录高校的就业网看看招聘情况,多方打听,提前了解,不然毕业很被动。
………………
4.一分一档表算排名。不管如何计算,所得出的数据值只是一个预估值,谁也无法精确估计所有考生报名的整体情况。我们只能近年的录取情况推测一个大概率能够被录取的学校与专业,如果大家越是这样操作,这样的估算就越接近正确值。计算核心参考标准是分数排名,而不是高考分数,这需要通过一分一档表换算出来。例如,目标高校2020年某专业录取的最低分550分,根据该年的一分一档表得知这一分数排名为5000名。那么看看自己的分数对照一分一档表,如果自己今年的排名在5000以内,那么表示很有机会。按这样的操作,再对照近三五年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区间值,就可以大致确定目标高校是否有机会了。
5.招生人数的变化。每年各个学校在各个省的招生计划人数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一定要关注招生人数的变动情况。假如某高校某专业在某省2020年招10人,2021年扩招为15人,那么这时你原来按照一分一档以排名方式,就可以放宽原来的区间,放宽这个程度综合把握。如果2021年缩招为3人,这时候你就要紧缩区间,慎重考虑了。
志愿填报有些专业会出现所谓“大年”、“小年”的情况,其实这很正常,大家都在信息隔绝的情况下填报,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高考志愿填报可以说,是一场玄学,谁也无法精确预测,只能说如果懂得填报,那就很好有可能填到一个适合的专业。如果乱填瞎填,很有可能就浪费,选错了专业,大学几年也会有所遗憾。
高考志愿填报,那就那回事,把握原理、规则,具备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可以了。但高考志愿填报细节的地方有很多的门门道道,对于这方面能力差的,而且分数挺高的,又希望把每一分都用到实处的同学,别说14999,硬是149999都值得报。
––––––––
高考刚出分,有不少同学咨询我如何选专业的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不花钱,又能填好专业,我制作了以下表格。大家可以根据表格中的项目,自行调查了解,这样就有更为直观的认知经验。可通过多方渠道,做一番深入了解,再结合自身分数,选出一个较为适合的专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填报前一定要做足功课,这样就不会因为不懂填志愿吃亏了。项目可能不全,或者重合的地方,如有朋友指出,我后续会不断完善。
1.满足市场需求的工作。一般情况,会将这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因为毕业以后是要选择一份从事的工作,专业无疑是最大的限制。调查本省近四年的专业需求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筛选出招录人员最多的前五个专业,综合四年情况做一个综合排序。百度基本能搜到相关内容。
2.专业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具体见图表。根据个人经验认为,重要程度从左往右起。
3.选择专业的个人因素。
4.学校考虑的因素。
5.城市考虑因素。对于宅、恋家的同学,或许可以忽略这一因素。
选择什么学校,哪个专业,去哪一个城市,了解过以上各种因素,在综合做出选择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考虑什么,收集什么已经给出,最后需要自己去动手收集具体内容。
特别提醒,综合分析以上情况时,一定要牢记自己的高考分数与排名是多少,有没有选择的机会。
这个事儿,我很有感悟。
知乎有付费提问,但我从来不接受付费提问,很早就把这个功能关掉了。
我写网文一个字十块钱,跑这里给你们十几块,几百块写个几千字的回答,我是不是吃饱撑的?
接受付费咨询,一方面太亏得慌,我时间成本就是这么高
一方面,询问的人也未必领情。
作为二十年老网文作者,我就不觉得,给新人叨逼叨逼这点常识,真就跟我写网文的稿费能够等价,也许它跟几十块,几百块的付费咨询能等价,但我干啥这么折身价?
所以,我都是愿意就免费唠叨两句,不愿意我就拉黑,不赚这点糟心钱。
微博上有次,因为有人跟我要免费的转载,闹了一场风波,有人骂我:我就不信给蛤蟆一万块,他能不同意……
我的回答是:很久没有人给我开这么低的价格了,一万块还真不能同意……
张雪峰这事儿……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他的一对一辅导,时间成本就是这么高,相信他干别的,消耗一样的时间和精力,也能赚这么多,干嘛要自折身价?
至于值不值……那不是我该有的结论,那是他客户该说的话。
割韭菜是你愿不愿意都要被来一刀,你情我愿的事儿,就别说割韭菜了……觉得不值,不去就是了,有去的也跟咱没关系。
能花得起这个钱的家庭,估计孩子不会学以机械为代表的传桶工科专业吧?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罢了。!
高考志愿填报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可是很多家长和考生对某一学校和专业的理解,仅仅是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或者同事邻居的道听途说。所以这时就需要一个明白人。
其实各种机构什么价位都有,如同医院的专家号,如同机场的VIP,不同价位不同享受。1万多也真不是什么巨款,如果不差钱,如果能让孩子专业学校选的更好点,这钱花的还是很值的。
这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你情我愿。
但符合市场经济就一定对吗?
那企业主开咨询你去不去?你去了会不会容易进他公司?成功人士是不是咨询特别贵?
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避免变相行贿,更不要说马太效应了。
咨询费这个东西,特别的市场经济,但你想想,所谓的游说金,政治献金,用咨询费名义能找出问题吗?你要接受咨询费,其实和接受行贿合法化没任何区别。毕竟行贿,红包,就是你情我愿。而你情我愿合法得越彻底,马太效应就越显著。
我就随便想想啊。比如求我的人很多,我先让我老婆挂靠一个培训机构当高中老师,然后我老婆自己注册公司,开天价收这个咨询费,然后我再雇佣一个团队真的给出专业的咨询意见,那凭团队自己再专业也是收不到这么高的费用的,挂在我老婆名下就能收了。这整个的过程中,有任何违规的地方么?有强买强卖么?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扛: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抗: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分: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其实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是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最好全都要。
一心看着月亮,却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是要面包,还是要自由,还是要两者兼得。
旅行,自由,远方,美食,华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之后?大部分人还是要落到现实生活上面。
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孩子找学校,需要给自己找工作,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不是说脱口秀不好,但是对比脱口秀演员和我们河南省至少前三的王牌中学的编制,可能还是少了稳定和底气。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个人看法,对我而言稳定可能胜过自由。我欣赏自由自在的勇气,只是我不敢罢了。
当然如果外面很好,回报又很高,辞职也未尝不可。
我没有这种勇气,只能钦佩她人的自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六便士,也没有月亮。
但人生没有如果,为了诗和远方,只能苟且于当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以上,人生如负重行远。
相比于自由和散漫,我觉还是工作和编制更靠谱。
忙着卡对方脖子呢……
做为同价位的两款竞争车型,各有各的优势,选择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于我而言,可能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小鹏,不为别的,因为我讨厌特斯拉,就算特斯拉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不错、价格也合适,但是出了那么多事故,特斯拉的态度一直令人失望,汽车安全这一点我不信,而且据说特斯拉有窃听功能,很多公务员单位禁止购买。
小鹏p7的外观就很惊艳,车身尺寸达到了4880/1896/1450mm,轴距为2998mm,全景天窗、无框车门?隐藏把手,这一切都充满了科技感和科幻感,令人心潮澎湃。
动力上,更极具优势,后驱超长续航版可达到706km,百公里4.3秒加速度,这些都是优于特斯拉model3的。
具体选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反正我肯定选择小鹏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