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说,你没有理解语文教育是干什么用的。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语文教育乃至于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凝聚群体共识,维持社会稳定并传承文化。至于所谓的“理解文字,欣赏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那是高段位的文学教育才应该有的内容。
你所期待的文学教育是一种精英的文学教育。这种教育的问题首先是对教师的资质要求十分之高,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是不一样,这要求教师不但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水准,同时还需要非常了解学生的水平、性格特点、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等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开发。
其次,这种教学对于学生的资质要求也非常高。在这个体系里,学生必须具备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有比较高的积淀。
在过去,之所以“家学”能出大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无比了解,自然该知道如何因材施教。而放到今天来说,如果你家里有钱,舍得请国内最好的老师对你进行一对一辅导并且你也愿意学的话,你就是现在模拟考只能考300,学上一两年考清北的难度也不大。当然,这样的代价可能是一节课几千块,一天扔出几万去。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能把语文课堂上的这些内容学明白就不错了,更不用说那些课堂之外的知识。而你要问这些模板式教学对提高文学素养有没有用,那当然是有用的。
要知道模板不是凭空出现的,那是基于无数经典作品而总结出来的。尽管单纯套用模板可能让写作显得呆板,但能理解模板本身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鉴赏作品的能力。对于那些此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进步。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你也要明白在各种考试中为你阅卷的老师审美偏好、特点等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意味着一旦你的答案超出了标准,每个人完全可以给不同的分数。好比说题目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诗人为什么要用写月亮”?你写“月亮代表思乡”没问题,你写“月亮代表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也说得过去,但你要写“月亮代表的是苏轼高洁的情怀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就算是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可阅卷老师可以完全不认可你这种观点,给你个0分也完全说得过去。
什么时候,语文教育可以没问题?我去一些所谓的精英中学去讲过课。那里的老师,985硕士起步,博士占一多半。所有的学生在通行的课程之外,还按照兴趣跨年级组合为小班,比如我之前去就是面向“科幻文学”兴趣班进行的讲座。里面的学生不仅对科幻文学的了解很多,很多学生甚至还动手写科幻文学,部分学生的水准已经不输给一些出版的作品——但这些学生只有十二三岁。
问题是,这样的学校你进的来吗?
这是那位学校的老师送给我的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