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泠 泠姐没开评论区,直接写答案好了(摊手)
纸币里的荧光剂用的是无放射性的普通稀土化合物(这类涉密内容查不到资料,盲猜是掺杂了微量铥的氧化铝、硫酸钙等主族金属或氧化物),利用了 f 区元素产生的稀土荧光效应,和放射性无关。再比如铀矿在紫外灯下有黄绿色荧光也是因为铀化合物的荧光性,而不是由于放射产生荧光。
荧光是电子轨道跃迁的结果,放射性物质衰变发光是原子核本身的性质,不会被紫外光那一点点能量激发。
换个角度,Tm-170 是人工合成的医疗用同位素,半衰期一百多天(是 β 衰变而不是评论区说的 γ 衰变),高放射性 + 低有效期,不可能作为纸币荧光剂。
如果不考虑微量天然同位素或杂质的放射性,据我所知是没有这种货币的,即使铀做染剂盛行的那段时期也不会把在荧光玻璃嵌到需要长期磨损的货币里。不过纪念币倒是能找到,直接塞块铀矿那种(
有很多。
考虑材料的放射性,每个国家发行的纸币都含有碳-14 等多种放射性核素,发行的钢质硬币都含有碳-14、钴-60 等多种放射性核素。乃至追溯到古代国家的贝币,里面也有碳-1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气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遍布世界,在炼钢工艺过程中混入钢铁之内。一些对放射性要求敏感的仪器开始使用“从一战·二战沉船上捞起来的钢”之类“低本底辐射钢”。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输入大气的放射性物质变得与自然水平接近,不用回收钢材、注意控制工艺,可以从铁矿石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低本底辐射钢。
此外,为了防伪,一些国家和地区向纸币加入铥,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例如荷兰盾纸币、奥地利先令纸币、欧元纸币。欧美民间的钞票带辐射阴谋论自然不会放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铥。现实而言,纸币使用铥-169 足矣,没必要添加铥-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