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国内大学的助理教授不能带博士? 第1页

  

user avatar   kana-nag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家本质上是高级博后。

高级博后再高级那也是博后。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之前太敏感...更新了没出来。其实我很同意 @八云@少年啊白 对于Habilitation的解释,我知道欧陆有Habilitation,但是其内在逻辑和国内这个“博导”仍然不同。就以瑞典的docent为例:

The research ladder starts with PhD student (doktorand), continues with PhD (doktor), several years of one or more postdoctoral positions, assistant professor (forskarassistent) equivalent to Lecturer in the U.K., associate professor (docent) equivalent to Senior Lecturer in the U.K., and ends withprofessor. All titles, except for the PhD degree (doktor) and the associate professor title (docent), are tied to a given employment position.(来源:wiki Academic ranks in Sweden

(我用维基来确认一下我的记忆,看起来我没记错)

docent始终是教授头衔的序列中的一个,换句话说,在现在情况下,我们基本可以认为docent无限接近于绝大多数副教授,而副教授也一定是docent. 国内这个博导是什么,是独立于各种头衔之外独立的一个职位。而且我也说了,“博导现阶段更像是官阶或者权力头衔,而不是学术圈产物。”(打个比方,名牌上写:苏大强,副教授,博导)

这种区分会导致的后果就是,年轻教授们一边处理着AP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晋升,而同时,又要单独为“博导”付出时间精力。并且现实是为了评博导,还需要付出很多非学术的成本,各种人情世故,还有很多圈子问题(评论区可见)。

指导博士和诞生博士,这是同行评议下的产物,并非常规行政可以干涉的。


另外,我的回答不可能完整到每一个地方都能说到。我不可能说完大的问题,再把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好处拿出来夸一遍。我只能把目前这个规则下看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很多人体验过的问题,说出来。而且这些问题还只是一部分,有很多什么“泰斗”和“泰斗的学生”是如何浪费了部分学科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学术发展,这种事情根本讲不完。

至于有些上来就只会看屁股的“传播学硕士”,显然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学术圈。我也不太想去说那种行政干涉学术的认知有多可笑了。本来该做的事情是沙盘推演一下,如何一步一步形成合理的规则。现在反过来用既定的规则,一点点解释不正常的事情有多合理...这种逻辑应该去补一下。政策是服务于现实的,政策并不是学术圈诞生的源头。

(BTW,这根本不是什么哪边月亮圆的问题,哪里有这种问题都应该被拿出来说。这与在哪国无关,而是内行和想指导内行的外行之间的矛盾。)

(至于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砸锅就更可笑了,没人要砸锅,只是觉得可以更好一点。更何况,我的饭还真是我爹娘给我的。)


原回答:

因为有一个很SB的事情叫“评博导”。

你会发现你堂堂一个手握顶刊的PhD没资格评博导。

你现在的博导同事里不乏5060后吃时代红利本硕留校的。他们0科研能力,上课狗屁不通,理科的东西当成文科讲,计量经济学里面还能掺杂各种“领导的精神”。

更有趣的是,你能不能评博导,评博导的时候能不能评上,还是他们说得算的。

你还会发现居然有大专毕业的中医,在当上院长以后带一群现代医学的博士。

你要让助理教授也带博士,这些人怎么办?学生都来找你了,他们岂不是要裸泳了?

再补充一下:

这里的问题根本不是年轻博士厉不厉害有没有资格的问题。而是这件事情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幻想式行政干预学术的问题。

你让学术圈内部制定好合适的tenure制度,开放自己吃得下的坑位数量,不厉害的人自然五六年内就被淘汰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哪个读博的小年轻不懂得先去看看google scholar,不厉害的老师也会被学生市场自然淘汰——根本就没人去跟他。

现在这种博导制,是卡了很多既有能力又正处年轻高产阶段的博士。上面举的例子,只是要说明,这种博导制,从结果看根本无用。多少没有科研能力的人,反而成为博导。博导现阶段更像是官阶或者权力头衔,而不是学术圈产物。

上面说的问题,其实最近10年内,这波人退光了就会好很多。接下来面临的是,高校开了过多的坑,而最终无法容纳如此多AP,然后利用博导制死死卡住一些人,让他们自己放弃。这已经不是浪费学术青春了,而是浪费生命...


补充一下:为什么我觉得NG是可以带博士生的,因为这就是学术圈的形成的原因。学术圈的运作模式,是以“同行”为主的。发paper的时候要的是“同侪审查”,取得学位的时候也是“同侪审查”。这就是一个互相认可而产生的圈子。

今天一个新PhD诞生,就是因为有一群老PhD认可了他。而这群老PhD怎么来的,也是当年被符合资格的PhD带出来的。所以什么样的PhD是有资格带学位的,多数地方都是取得学位就行了。

(至于如果有人要拿欧洲某几个国家或者什么苏联模式来说,这跟中国现在的现状也完全不是一回事。苏联那个什么副博士全博士,人家好歹内生逻辑是作为学位。中国这个是什么,既不是学位,也不是副教授教授这个系列的title,只不过是行政上强加出来的一个职位...不伦不类)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很多学校不是真正的tenure-track,只是过去的制度换了一个名字。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的人考上博士反到不快乐了? 
  父子共同完成了一项研究,请问发表文章时的作者应该怎么写? 
  施一公提出「学不致用」,大学尤其本科学生不应为了用而学习,你认同吗?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去追着演艺圈,科学很少有人愿意去探索? 
  27岁女性该选择读博吗? 
  希望成为优秀的航空发动机工程师,有必要读博士吗? 
  如何看待茅台总工王莉落选 2021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硕博的你,会觉得去实验室或教研室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么? 
  有哪些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2018 年,你对于「读博」有了哪些新看法?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高考河北和江苏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对我这样的选手来讲,建议我读博士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