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施一公到底有多牛? 第1页

  

user avatar   da-wan-shan-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业内人士,心平气和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为何要做基础研究,为何要研究蛋白质结构

首先,某些高赞答案的工科思维让我非常反感。同时那几千赞也反映了知乎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其实这也并不奇怪。科学源于西方,中国科学起步本身就晚。而当科学传入中国时,让大多数人开始崇尚科学的是 '科技兴国','科技改变生活'云云……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对科学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科学就是要来用的。加上中文科技一词,更让大多数人分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然而实际上,从科学诞生开始,科学的意义就是在于有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一项技术才问有什么'现实意义'作用,而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只是在于认识世界。你可能是 为了 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去认识世界 ; 也可以漫无目的去探究世界,探究之前也不知道有啥用,直到某天突然发现一个新奇玩意,突发奇想 (例如CRISPR); 也可能探究完了也不知道有啥用,直到多年后,数代人的积累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子玩 (当时研究电子波动性的人,一定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居然有人能造出冷冻电镜这东西。还有人只是用用这东西就能 引来知乎一片骂战???);


总之,基础研究的核心是增加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其现实作用,只是其附赠品,而不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永远是有限的,这也决定了人类对知识的应用永远是短视的(比如,电磁场研究的动机 并不是为了发明手机刷知乎; 电磁场理论提出后,也没有人会立马想到发明手机;) 。因此,通过短视的现实作用来评价科学发现的行为,是非常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澄清了基础研究的意义以后,谈谈作为基础研究之一的蛋白质结构解析,它的意义在哪里。所有的生物大分子,实际上都像非常精密的纳米尺度的机器。对于生物大分子来说,其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就像探究发动机的原理,你不能架空其构造来空谈其工作的机制。

同样的,探究蛋白质的结构就是希望从构造来理解生物分子机器工作的基本原理。事实上,本人痴迷结构生物学的原因也是,她允许我们真正从物理以及化学的角度去解释生物学现象。光想想,无数个纳米机器日夜不断的启动DNA表达,制造蛋白,最终维持你刷知乎这样复杂的行为。难道作为一个高知群体的一员,你不想知道其本质的原理吗?

对我来说,以物理化学的根本,去了解生物机器是做结构最迷人的地方。 而发现药物靶点啥的,不过是了解生命的附赠品罢了。

一些回答里讲,不需要知道结构也能研究药物。讲的其实就是不用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反正有用就行了。这套观念也像极了智慧的中国古人:管它指南针啥原理,能指路就行呗。说到底还是不懂做科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2. 施一公和剪接体

很多知乎用户知道剪接体都是通过施一公。而事实上,剪接体是真核生物区别于原核细菌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其在分子生物学中地位,不亚于核糖体。而剪接体事实上也是比核糖体更加巨大,更加多变以及复杂的巨型分子机器。

人类对剪接体的认识其实很晚。在90年代早期,人类对其基本一无所知(当然现在很多人对剪接体认识也仅限于,这是施一公做的垃圾东西)。对剪接体的研究在90年代进入高峰期。然而,科学家很快就对 通过生化方法的间接认知 感到不满足,希望了解其分子结构。在21世纪初,人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尝试了解剪接体结构。无奈在2010年以前,冷冻电镜还在青少年阶段,而X-ray又对如此巨大多变的复合体无能为力。因此在2010年前,人类对剪接体的认知还十分表面。

然而在经历了2010-2014年冷冻电镜领域大跃进后,2015年施一公横空出世,发表了首个高分辨率剪接体结构(虽然回头看,那篇文章的确有很多缺陷),大大的推进了人类对剪接体的认知,也掀起了 解析剪接体结构的热浪。2018年的今天,当你回看2009年剪接体领域的文章,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而这种对一个领域革命性的认知,是完完全全由 了解其分子结构 推动的。

因此,抛开施一公实验室管理模式(本人不了解),以及施一公到底有多少创新不谈,只看其研究成果,是完全配得上发表CNS的。这不是灌水,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了人类对剪接体机制的认识

有些答案讲,发明电镜才牛逼,解个结构有啥牛逼的? 这也是典型工科思维。运用现有的科技去回答科学问题,本身就是科学的本质。同样的,回答了科学问题,才有可能而推动技术的进步。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因果轮回,没有孰高孰低。

而说解生物分子结构拿不了诺贝尔奖也是个大笑话。前文已经提到了认识结构对认识生物本质有多么重要。无论是开辟结构生物学的 DNA双螺旋结构,还是获得2009年诺贝尔奖的核糖体结构,都证明了 了解重要生物分子结构是完全配得上诺贝尔奖的。而剪接体结构,在10年以内肯定也是诺奖热门。施一公(不管他是不是真牛逼,后文会讲),作为推进领域的一个重要成员,一定也会是候选人之一。

3. 施一公到底牛不牛

本人对施一公教授对评价是:或许是大牛,但绝对不是神。

诚然,施一公的成果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有钱有资源,又碰上了冷冻电镜大跃进。但是,在15年,世界上Titan Krios也有数十台,其中包括了美帝名校和欧洲劲敌。然而,解出剪接体结构的第一人却偏偏是施一公,光从结果上来说,施一公确实不一般。

来多讲点科学八卦。当时,施一公的劲敌包括马普所的Reinhard Lührmann ,以及剑桥的Kiyoshi Nagai。

Reinhard Lührmann 是剪接体领域公认大牛。剪接体蛋白一大堆都是他的儿子,他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剪接体纯化方法,并解出了数个早期低分辨率的剪接体结构。其手下Holger Stark也是冷冻电镜领域的先驱者之一。冷冻电镜数个数据处理方法都是由他提出。这样的科研组合令人闻风丧胆。但是第一个解出剪接体高清结构的却不是他们。

剑桥的Kiyoshi Nagai,更不用多说。首先剑桥的学生再次也不会比清华差,而Nagai本人就是剪接体领域先驱之一,同时也是结晶专家。剑桥MRC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结构生物学圣地。MRC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一手推进了冷冻电镜领域。然而,第一个解出剪接体结构的也不是他们。

因为工作原因,本人和Reinhard Lührmann还是有一些接触的。15年施一公发表首个结构的时候,Reinhard 这位 Godfather of Spliceosome 是被震惊了。足以见得这篇文章在领域内的震撼力。

因此打败Lührmann 和Nagai作为首个高分辨率剪接体结构发表者,就已经可以吹一辈子了。


目前世界上冷冻电镜已经超过200台。坐拥数台电镜的研究机构中,不乏哈佛,普林斯顿,UCSF这样世界名校。然而剪接体领域仍然只是被这三个大牛组强行霸占,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足以说明,某些答案中,随便一个生物物理教授拿到电镜就能发文章的论点是没有依据的。也不要讲美国人不想费钱搞这个,骗中国人花钱。实际上,美国电镜是全世界最多的,美国在冷冻电镜的某些领域也仍然是世界顶尖的。而美国人聘颜宁,德国人聘柴继杰,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确实在至少在某个领域,已经进入世界一流了。

在某些人眼里,国人获得世界领先,就是别人不想搞让给我们的。对于这种心态....呵呵

有人会问,既然施一公这么牛,为什么你说或许是大牛?原因非常简单,施一公的确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研究成果,但是其成果的确缺乏开创性(缺乏开创性 和 研究的重要性并不矛盾)。首先,纯化剪接体的方法大多是像Reinhard Lührmann 这样的先驱提出来的。第二,冷冻电镜领域也没有施一公的一丝贡献。

因此,对于施一公准确评价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收了一波韭菜。但他牛就牛在,这波韭菜价值非凡,而且击败了种韭菜的土著人,强行收割。


总而言之,施一公的工作的确是意义非凡的。施一公击败两位领域大牛,独占山头,到现在形成三足鼎立,足以说明他在这个领域已经跻身大牛行列; 在全世界已经有200多台冷冻电镜的情况下,这个热门领域 却挤不进第四个人,也说明这个领域门槛并不是某些人说的这么低。但是,由于他不是这个领域的开疆辟地之人,也注定他在这个领域永远无法和Nagai, Lührmann 等先驱相提并论。

注:

1.本文只讨论基础研究,以及了解蛋白结构的意义,以及施一公其工作的重要性。施对其实验室管理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理念,本人不了解,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2.写本文动机并非为施一公教授辩护,其实更多是为基础研究辩护: 感觉国内过分讲究功利,会敲几个代码 就自以为无法无天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名校生,过分强调直接的经济利益而 轻视 效用不明显的基础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趋势,特别是在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身上看到这样的趋势。



当然这和中国物质匮乏仍然有较大关系。在经济发达,衣食无忧的欧洲强国,你会发现很多人会去追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去学,而不只是功利地考虑经济利益。


而你如果在欧洲问一个人,为什么学环境科学,不学更好找工作的金融计算机,他一定会用看智障的目光看你,然后很同情地讲一句: 老子喜欢



(扯远了)d

增1: 感谢

@王东岳

提醒。第一段"无用的研究"是相对于"有用"的技术而言。其"功利"作用虽不明确,而其"增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即科学上的意义是明确的。


user avatar   kong-shan-niao-yu-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行内人,只知道曾经有一位李宁院士,动物基因研究进度太快,超过了外国同行。后面因为挪用公款开公司,减少审批耗费时间,被判刑了。所以技术重要,情商重要,靠山更重要。所以11公真的很牛。


user avatar   xing-zhe-wu-jiang-87-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贴个颜宁女神的视频


之前的文章语言有点激进,因为看的一些回答实在不忍直视,情绪有点激动。我不是要替施一公教授的工作的原创性辩护,事实上,他的工作和诺奖不是一个级别的,这是大家的共识,没什么好辩护的。之前诺奖给了冷冻电镜的发明者,有些媒体为施一公和颜宁叫屈,说他们做的也是这类工作,其实我看到是想笑的。得不了主要不是程序问题,还是原创性性和贡献度的问题。

我想反对的是那些认为只要没有原创性就可以进行无情批判,推翻一切,就可以踏上一脚,就可以进行“荡妇羞辱”的这种恶心的人。

反对的是那种基本无视个人能力和方法技巧,把一切成果都要归功于大量重复低水平劳动和先进设备的人。方法和技巧在科研中的作用不用多说吧,举个例子,你可以查一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石墨烯,科学家是怎么提出来的。把他类比与富士康流水线的,你还别说,富士康人家本来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你自己可以查一下),还真不是你yy的那样low。

反对的是几乎不在本领域却装作砖家,以自己领域的经验进行套用(至少了解一下,问问该行业的人的看法吧),对生物方面的工作发表不符合实际看法的人。试问,那些对他批判最狠的,真正有几个对这个领域了解的?冷冻电镜不是照相机吧,按下快门就照出来了?照出来也只是其中一步吧。例如评论区还有说施一公教授有100个给他干活的,还有人举了某教授例子支持他,回复他的人说让他自己去清华看一下。

反对的是双标党,以前中国穷,没基础,搞科研的去外国,因为外国有资金有设备有人才,我们就羡慕,但现在我们国家能买电镜了,有相关的人才了,为什么就要对用这样设备做出来的成果不屑要批评一番呢?别的国家也有电镜,世界上使用电镜的科学家不止施一公吧,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抢占先机呢?哦,你是说他们不屑?这不是真正的科研?其实我们有时把科研想的太神圣太纯洁了,先别扯太多的情怀,国际同行中的竞争是相当残酷和激烈的,谁先发表就认谁,所以颜宁才会因为晚了一个星期出结果而难过。你不抢着发难道你让给外国同行发?

反对的是yy党(比如那个说电镜商游说CNS的),键盘侠,就是那种总觉得自己牛逼的,别人都是辣鸡,即使自己现在不牛逼也是因为没有条件的,别人牛逼都是天时地利,一但有条件自己就也能宇宙无敌了的,觉得自己占了一台电镜也能发CNS的,知乎这样的人少吗?

反对的是眼红党,看到别人发那么多的CNS,然后又不被认为很有原创性,有糟点,好,那就抓住这点使劲黑他,最好把他文章的价值批成地摊杂志,没有原创性,那就是辣鸡,不值一提,沽名钓誉,实名举报!


我基本上反对了知乎上很大一群人了吧,那你觉得我还敢实名吗?

还有一些是为了批施而批施的就不说了。


————————————————————————


看了很多答案,无非就是说人家是网罗一批聪明学生,依靠冷冻电镜做的苦力活,然后在CNS上灌水。。。。。

excuse me?吃瓜群众也就算了,无非就是跟风黑,但为什么看到一些名校的博士也在黑的?

你做过科研CNS有多难发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你觉得你能在CNS灌水你不会去灌?
你觉得原创结果很容易?(嗯,人人原创)
你觉得没两把刷子颜宁能去普林斯顿?
施一公回国之前和回国之后生院的实力地位变化与你们看不到?
这个是你们眼中的包工头?
这样的包工头给我来一打好不好?
要是真的只是体力活,国内看不出来也就算了国际同行会不知道?(那个说电镜商游说编委的666)
生物科研确实烧钱,但是国家能不搞?
照你的逻辑,各种大型对撞机还有天眼探月工程那岂不是都要停掉?
搞这样有什么用又不能提高生活水平还大把烧钱?
搞基础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通通炒鱿鱼,反正你们也没什么原创结果,都是走前人的老路
国家养着你们还浪费钱不是?
别的不说,就物理来说,难道以前不是发现一个粒子就给诺奖?(具体的自己去查)
这个当然没那么高级,但发篇文章也有人这样黑也是醉了。。

只想说

有的人看到别人看着一些优势拿了成就就眼红

有的人看到别人黑就墙倒众人推

有的人以黑为职业,找黑点不遗余力为黑而黑

有的人就是反智,看到你们这种浪费纳税人钱去搞形而上学的人就是不爽

有的人……

还有

那些说谁都能做的简直要笑死我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回答下一半人都过分了,黑生物在知乎是天然的政治正确,但我还是去哪句话,容易灌水,你可以说,工作不好找,你可以说,发展潜力前途不明确,也可以说,因为都正确,都是事实!

但知乎下都成什么玩意了,容易灌水,那所有人都是在灌水?科研工作没什么动脑含量,说这话的人你做过生物实验吗?还因为施一公有电镜才做出来的,一个初中生培训几年就可以干,那这么着,按知乎平均水平211的能力,随便找一个,给你电镜,啥都给,一年两年,时间随便,你确定你能做出来蛋白质分子结构?还照一下就一篇文章,你以为照相馆呢!

你要说施一公最近话多,总让人学生物,还不考虑国家现状,不对学生就业负责,这都行,你从这几方面黑也方便啊,黑施一公科研水平……怕是脑子坏了吧,真以为知乎没有学生物的了?

话还放这,未来科技方向依旧是生物方向,因为生命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而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还是蛋白质,你能抗病,新陈代谢都和蛋白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蛋白质结构也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冷冻电镜发明者牛逼,不等于使用者不牛逼,因为给一群二逼,他根本就不会用,更何况解析结构了!

顺便给你们讲个段子,10年左右,传说中法国买了一些高科技武器给某个国家反政府武装人员,当时反政府人员都认为有了这批武器,推翻政府就是时间问题,结果……这群人不会用,没办法法国只好派了一些人来教他们。至于施一公科研水平牛不牛,你们自己领悟就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方舟子早就说施一公就干的工匠活,结果成了神。

施一公师徒的问题就是没有专攻,

并不是围绕一个自己解析好了的结构继续深挖,而是又Jump到别的蛋白去发CNS去了。

他们对结构生物学的贡献还如不Yifan Cheng呢。

我有两个问题:1 他们师徒解了这么多蛋白结构到底解决了什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2 这些结构他们不去解别人是不是短时间内解不出来?

去年因autophagy得诺奖的Ohsumi说过,当竞争成为第一位的时候,这样的科研是没有

多大意义的,真正重要的工作是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像Seymour Benzer,当年决定用果蝇去研究昼夜节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能成功,因为大家想象中节律太复杂了不可能单基因控制的,但他筛出了第一个控制节律的突变体per,直接踹开了节律分子

机制的大门,那篇文章发在pnas上,不是cns。颜宁师徒能问问自己这么多年发的cns加一块能有Benzer的这篇pnas重要吗?


做结构的一直在号称蛋白结构解析可以指导药物设计。

颜宁和施一公需要做的事情是弄出一个drug来,而不是继续不停的解更多的蛋白。

就算弄不出新药,像晓东一样开个公司做更好的me2 drug,也算造福社会。

说白了,还是解结构顺手了,不愿跳出comfort zone。

老实讲,施一公做的东西都是垃圾,对国家一点贡献也没有

施一公每年骗走几千万科研经费够盖多少所希望小学,给农村孩子买多少营养午餐

结果呢,学生物的都知道,他做的电镜实验每个月都发science,都是为美国人的生物研究做嫁衣,理论创新也没有,对中国的实际用途也没有

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会用他的结果做任何东西。

你看施一公最近几年发的文章题目就知道

都是

structure of ........

都是电镜做结构的论文,这种论文说不好听的,就是拿中国经费给美国人免费做实验

还不是什么高级有创意的实验,就是廉价劳动力

看到颜宁一篇文章讲她做的一个晶体结构别人比她早两周作出来了,她有多难受.

尼妈,如果你们这些工作别人早两周晚两周也可以做出来,科学的原创性在哪里?早两天晚两天对个人意义重大,在科学发展上有区别吗?而且都是要公开发表共享的.

有些基础研究还是要支持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将来哪块云彩会下雨。而那些没有技术含

量全靠堆人工的伪高科技就算了吧。记得以前普林斯顿彦采访中说过手下学生得到新结

果以后她就一个星期内不睡觉写出文章寄出去,有语法错误都不管了,因为迟一步说不

定就有国际上其他组搞出来了。你说这种搞的是高科技吗?有她没她不就是差个把星期

的事情吗?

别人发明了显微镜以后全世界只有几个组里买得起,所以得赶快用它多看看周围,不用

逻辑,不用动脑子随便看看就是一片自然或科学,多雇民工就能多看东西。你说它不重

要吧,看的也是前人没了解的东西,你说它重要吧,门槛太低级,就是多雇两个民工的

事,而且只是早个把星期发现而已,所发文章只能赢得点赞,没啥实用。




nyouyou

今天 01:3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15年8月,在瑞士开会。闲逛一会无聊手欠给Science的editor写了一封presubmission enquiry,竟然几小时之后就收到回复,“我下周去度假,你能不能本周五之前把文章

投过来?”我顿时头皮发麻啊,这是明明白白在告诉你:人家手上已经有something,

你赶紧识时务点快投快投啊。话说当时我手上只有两个figure和introduction,别的部分还在优哉游哉呢(因为当时我觉得分辨率低,有点不好意思发表)。不管了,跟学生利用时差,我写一部分就发给他们proof read。6个小时睡眠之后再接力。除了必须的

开会,吃住都在hotel,会议安排的游山玩水一概逃掉。终于,在我去火车站之前的10

分钟完成了submission;然后坐火车到米兰,在机场查E-mail,竟然已经送出去review了。这是我记忆里面写稿最狼狈、接收最顺利的一次。谁让那是一个太重要的结构呢。后来Nature编辑告诉我说,我竟然没把这篇投给他们,有点吃醋,hoho。怎一个得瑟了得.


越看越觉得颜很low,心平气和地讲,没有酸的成分,大家不同意尽管可以批评。之前

看过她在清华开学典礼的一个演讲,说解一个蛋白结构怕被别人抢发,天天盯着cns看

,心情跟过山车一样,就觉得很low,整个演讲思想浅薄没有一点深度,这样的科研你

不做别人一样很快做出来,除了吹嘘又发了一篇cns能有多大的意义?现在又搞了三天

发science这一出,“后来Nature编辑告诉我说,我竟然没把这篇投给他们,有点吃醋

,hoho。怎一个得瑟了得” 只要智力稍微正常的人都可以从里面读出来浓浓的炫耀味

,哎,不就是又一篇你不解别人一样很快解出来的结构"cns"嘛,现在又出来发澄清声

明,字里行间里都是欲盖弥彰的味道,怎一个low字了得。。。




就颜宁这段话,没被洗脑过的人,谁敢这么说,不是被人笑死了:

======================================================================================

接下来,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2011年7月11日。如果你们去查日历,那是星期一,是在中国看到《自然》新论文上线的日子。我本来应该早上6点出门去机场,在5点55分的时候,我打开了《自然》在线,第一篇文章直接砸来,砸得眼睛生痛,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这正是我们在做的课题,也就是说,我们被超越了。我们一直说科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而现实是我们再也没有可能在这个课题上成为第一了,惨败!我把论文打印出来,交给了当时正在做这个课题的张旭同学,她立即泪崩。可是,我们别无选择,晶体还在日本等着我们。于是一切按照原定计划,我们飞赴日本。一路奔波,晚上7点赶到实验线站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脸凝重地对我说:“颜教授,你们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我心里一沉,这意味着晶体可能出了大问题,这可是我们过去三个多月所有的心血结晶啊!在刚刚承受了被超越的打击之后,这个事故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种赛跑式的科研够丢人的。

这是包身工式的科研。

典型的被义工洗脑了。

在清华毕业典礼将话,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查看Nature论文,真是脑子进水了,不知道她这样追求灌水,会被人笑掉大牙吗




颜宁和施一公工作最大的意义就是


灌水,灌高档次的水,帮助学校和国家刷排名!

什么科学的进步,人类的认识进步,推动学科发展,都是鬼扯。

国家要搞面子工程,要排名;

大学要搞面子工程,要排名,要蒙骗国家的钱;

现有的排名指标里,灌水是重要的指标, 颜宁和施一公可以通过灌水来帮助各方面改善指标。

这就是他们的最大的意义。

他们是这套评价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也是这套评价体系的支持和维护者。

什么时候这套体系挂了, 他们的工作就扯淡完蛋了。

不过,要等CNS彻底完蛋,那有的等了。估计等着产党脑子转过弯来,不花钱刷排名,干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可行一点。

到时候,他俩又得跑路换个新的宿主了!

当然,能灌高档次的水也是有点水平的,也是高手。

时势造英雄,今天这科研管理体制造就了施一公和颜宁这样的灌水英雄!

要是太祖当年,这俩这么浪费钱瞎灌的话,早就被拿下了。



ZT:施一公、颜宁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只又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作为论文大国、科研经费大国、科研人员数量大国的中国又一次与这科学盛宴绝缘。国内媒体动不动就喊“诺奖级”成果的今天,到底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冷冻电镜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国内两位学术明星施一公和颜宁的工作离不开冷冻电镜,他们也曾被媒体赞美做出了“诺奖级”的工作,他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呢?

施一公和颜宁这对师徒同为结构生物学家,他们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建校以来还没在CNS上有这么多论文,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对这个数据望尘莫及。这么厉害,诺贝尔奖会不会向他们招手呢?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获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理由是:研发了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分子级别,同时能够保持生物分子的自然状态。冷冻电镜的出现让结构生物学蓬勃迅速的发展起来,将诺贝尔奖授予冷冻电镜的研发者,实至名归。

为什么没有给施一公和颜宁呢?他们只是冷冻电镜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做的工作也只是依靠电镜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几十万种,比较重要的至少几百上千种。在电镜下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并非是高大上的开创式研究,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就能发CNS,在崇拜CNS的国度里,这是绝好的论文灌水机会。施一公和颜宁能在CNS灌水那么多,得益于清华大学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清华大学专门用了一栋楼去安置3台先进的Titan Krios电镜,施一公还打算再购进一台。有这样的先进设备,换另外的生物学教授也能很快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施一公、颜宁等结构生物学家的成功并非是他们的伟大,而是冷冻电镜设计者们的伟大。施一公、颜宁等人发的CNS越多,就越能说明冷冻电镜的设计者们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只会让冷冻电镜的设计者们更快的摘取诺贝尔奖,他们自己是不会凭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得到诺贝尔奖的。

施一公和颜宁应该清楚他们这样一个个的去解析蛋白质结构是不可能得诺贝尔奖的,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喜欢一篇篇的CNS。他们的工作和“诺奖级”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施一公、颜宁离诺贝尔奖的距离和路人甲、路人乙距诺贝尔奖的距离是一个数量级的。

要想在解析蛋白质上摘取诺贝尔奖,只能跳出现在的方法。如果有谁开辟出解析蛋白质结构的新方法,能够将现在的解析过程巨巨简化,想必也是可以摘到诺贝尔奖的。这样的新方法,至少目前还看不到。


user avatar   shuse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11G牛不牛不能只看他发了多少CNS,而应该看他学生的平均产出和学生的出路。就像有的回答说的一样,生物的实验碰运气成分很大,如果有足够多的钱和足够多的人,又在做正确的方向,是能碰出很多好文章的。

比起发表CNS文章,更重要的是他花了巨额经费究竟培养出多少人才?究竟是培养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他的学生毕业以后普遍转行了、做千老、还是拿到了不错的教职?如果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拿到了教职,离开11G也能发展很好,说明11G的贡献很大,11G做的并非技术含量不高。反之,如果学生在清华可以发CNS,而毕业后离开了11G的冷冻电镜就难以生存,则说明11G是个包工头,坑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希望生科专业人士解说一下11G教授的博士、博后的出路。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过论文的,哪怕是大学毕业设计的,一般情况下,评价自己研究的意义,最熟悉的几个字莫过于“为xxx打下了基础”。

施老板的牛处之一就是打基础。

在科研领域里有一行就是做打基础的,典型的就是生物里的测序和结构解析,前者以华大为代表,后者以施老板为代表。

基础有什么用?

比如,你看到这牛和猪之争这么大,你又是调和派,让牛猪杂交吧,离得太远,不太现实,那么来个基因修饰的猪/牛,比如转猪牛/转牛猪之类的。

那么,你就需要知道猪/牛的基因组序列然后去编辑,而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基因组这个很基础的东西,嗯,华大他们就是给提供这个基础的。

类比的,我们知道蛋白的功能主要依靠三维结构,而解析其构象的工作也是非常基础的,施老板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做这个。

太祖说过:一个人打一次基础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打基础!

我,很佩服施院士!

评价施院士,为时尚早,才50岁的大牛,可谓风华正茂。

不过对于他过去的工作,我想到了2016年的十大流行词汇里的一个,也是被政府工作报告反复提及的:


user avatar   fung-st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施一公的工厂化管理从结果来看是非常有效的。

要注意的是,实施得这么好还是要感谢国内学生劳力廉价,智力不低,内驱力强,能从早上七点半,干到晚上两点。

我有个同学做结构,不算大牛实验室,比较努力,五年毕业时手上三篇10左右的文章,专职纯化蛋白。出国博后转做生化机制,感觉很多都不会,从头学。

标准结构实验室都是流水线操作,构质粒,纯蛋白,结晶 NMR或冷冻电镜,出结果收数据。
第一年你就构质粒,研二开始纯蛋白结晶收数据,每个模块上轮一圈,最后有可能固定在某个模块上不动,成为流水线一部分。

这种工作方式分工明确,效率极高,最出成果。
冷冻电镜是别人发明的,基因测序的机器是别人发明的。国人在流水线上任何一步都能做得不错,精细化分工,提高效率。
但别人不给你工具呢?用什么做科研?

施一公的科研成果和水平确实很好。
发了足够多,足够漂亮的文章,每个蛋白结构解出来,对研究那个蛋白的人确实有用;也让好多学生成了老板,开了自己的实验室。
工作量大,有执行力,但总觉得做法可以更好。
可能这就是你真聪明,和你真努力的区别吧?

毕竟施一公的学生们都是聪明的清华博士。
努力到 我都不知道聪明还有什么用了。

---

并没觉得施lab这种做法不妥,这是目前最出成果的做法。但这毕竟依托于经费足,人力廉价。我还是非常佩服他的科研成果。

另外,国内生物行业目前远远没达到科研产业化,大部分科研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导致生物就业道路狭窄,从业人数供大于求,薪资低下。

施作为一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多次只谈理想,不谈薪资,对生物行业不切实际鼓吹,希望吸引更多高素质低价劳动力入行,是他容易被黑的一点。

但他的成就,没有可以质疑的地方。


user avatar   fang-zhi-xiong-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相关话题

  有谁能彻底解说一下螃蟹的演化史? 
  宇航员在一艘以 g 为加速度加速的飞船中持续加速,直到飞船逼近光速,会有什么感受? 
  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的企鹅,体内脂肪厚度达4厘米,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还是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英国科研有哪些方面来自欧盟的支持?脱欧可能会对英国科研界产生哪些影响? 
  在制作科研ppt过程中如何检索图片放入其中? 
  如何看待「不少海归学者在国外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而回国后却只能平凡地灌灌水」这种现象? 
  如何评价由杨振宁Atiyah等众多领域泰斗编著的《拓扑和物理》? 有哪些阅读收获? 
  研究生该如何看待导师说:搞科研的人没有假期? 
  噬菌体到底是不是自然产物? 
  脂肪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它不是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也是碳链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白云的文章《真正的奥运会,其实是一部淫乱史》?
下一个讨论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弱点是什么?





© 2025-0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