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汉语适合当学术用语吗? 第1页

  

user avatar   guiyum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英语也不是天生就适合做科研和学术交流。英语有今天的地位,是经过很多年形成的。

这个过程属于鸡生蛋、蛋生鸡。

有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抢占殖民地推广英语作为第一推动;二战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新的全球科技中心,因此英语作为载体产生了大量的先进科技;学术语言统一之后也大大的推进了学术交流,所以这个正反馈就形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界发展出了一整套规范的格式和学术语言。

以格式来说,生物医药方面的论文,是有标准格式的:

  • 摘要(Abstract),
  • 简介(Introduction),
  •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结果(Results),
  • 讨论(Discussion),
  • 参考文献(Reference)

绝大多数都是按这些模块和顺序来写作的,有少数杂志(Cell,好像EMBO也是)的格式要求材料与方法放后面,尽早向读者展示结果和讨论。

还有一个格式规范就是作者顺序。一篇(生物或基础医学研究)文章,排第一叫“第一作者”,排最后一名的叫“通讯作者”。这俩作者,一个是干活的,一个是老板,是最重要的两个作者。他俩中间的作者,不管人数多少,基本没什么意义,对作者本人也基本没什么价值(除了申请绿卡的时候有点意义)。那一年的RNAi获诺奖,参考的那篇Nature文章,就是第一和通讯作者获奖了,第二作者是个中国人,没他的份。

另外,学术英语和普通英语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很规范,而且文章结构也很固定。也很少用各种形容词。说白了就是八股文吧。我看了太多文献,基本没怎么看过文学作品和其他类型的英语,我现在写文章也是八股的一逼,虽然表达清晰、结构分明,但毫无文采。

其他学科也差不多吧,基本都是八股文。我读过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文献,也一个德性,八股文。

《老友记》里Ross和一个同是古生物学家的女博士约会过(后来她家太脏了,Ross吓跑了),他们开的玩笑里,也是取笑学术英语的八股。

其他学科不知道,但生物医药方面的论文,基本要求是达到一个不是研究本领域的学者也能看得懂这个标准。著名的Nature和Science其实人家是科普杂志。事实上,符合规范的学术文献,刨去里面的技术内容,一个大学六级水平的大学生是可以看得懂的,我甚至读过一篇Science文章,文章写的浅显直白,大学四级阅读题的水平而已。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科技报道翻译之后作为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题的。

然后中文学术文献,也基本照抄英文的格式和规范。

说白了中文从来没有机会 发展出一套合适学术的格式和规范,其实中文也在努力,但显然学术交流的主流还是英语罢了,所以中文的规范并不太完善。然后就让你觉得中文不适合做科研了。

要知道,当年欧洲还是学术中心的时候,那时候的科技文献有德文的,法文的,甚至其他各种文字的。欧洲当年各种耀眼的大师,很多都不用英文的。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一个奥地利的神父,你觉得他写豌豆论文是用英文的么?

如果像《高堡奇人》那样,德国赢了二战,那么全世界学术交流肯定用德语了。而且德语也会发展一整套格式和规范来统一学术语言的写作。

再补充一个:当年苏联牛逼的时候,大家去苏联学习技术,那显然去了都要学俄文。对吧?说到底,还是人家科技牛逼,所以就自然用自己的语言了。

统一了语言和规范,显然是利大于弊的,大大加速了学术交流。这是好事。这和各种编程语言要制定规范是一个道理。用什么语言不是问题,关键是制定统一的格式和规范,消除歧义,这样才便于科技成果的交流。

好好学英语吧。


user avatar   guo-hao-tian-10-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对语言学是一知半解,只能从一个理科科研者的角度写一个简短的答案。在我看来,中文是不是天然地适合做学术不好说,但是一定不比现在通用的英语要差。

0. 自己中文水平是不是有问题,我随便写几个词:

暴虎冯河 怙恶不 嘌呤 氨 铵 胺

看看读音是不是都能读对,如果能读对,试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进阶一点,试分析歧义句:“咬死猎人的狗”。

以上都是高中生应会的。

同样,自己英文水平是不是有问题,也可以测试一下,试分析歧义,“every farmer who owns a donkey beats it.”

1. 中文“天然的”适合术语命名,比印欧语系的那些个语言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在术语的命名上,中文似乎也有很大的问题”,明朝皇室第一个表示不服。

跟我念: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还是Hydro­gen,He­lium,Lith­ium,Beryl­lium,Boron,Carbon,Nitro­gen,Oxy­gen,Fluor­ine,Neon?反正我在实验室里用英文名找试剂日常崩溃。

尤其是语文成绩很差的同学,到了后面几行,白字念半边就得了。但是英文?能记住个Nihonium就不错了。

P.S. 评论区提到新造字纳入输入法的困难。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也可以通过无耻的“钅黑”这种写法绕开……

类似的,物种命名用拉丁文简直是完蛋,一共那么几个字母要命名这么多种属,动辄就得十几字到几十字,不是拉丁文精通到一定程度完全看不懂什么意思。

而中文名,除去不是脑残音译的,都简洁的很,大多数物种名称动植物的区分通过偏旁部首一目了然。举几个华北平原常见植物的例子:

卫矛属白杜 Euonymus maackii Rupr

菝葜属菝葜 Smilax china

梧桐属梧桐 Firmiana simplex

然而拉丁文虽然繁琐,好歹保持了逼格。很多英文名,求简洁,不可避免地丧失了美感,比如菝葜和梧桐的物种英文名字分别是China root和Chinese parasol tree……

术语从洋文(英法德拉丁)到中文的翻译,使得概念变得更简洁易懂的例子也很多,随便写几个:

1)生物:“基因”,遗传的基础因子,而英文gene,解释清楚要费半天劲。

2)数学:“遍历”,字面意思,英文Traversal是一个精简后的人造词。“矩阵”,英文matrix你是决计不知道这词什么意思,而用rectangular array这种说法显然太废纸。就更不要说同胚、同伦这些,信达雅程度远胜原文。

3)物理:“熵”,热力学热量除以温度的商,英文entropy,我才疏学浅,都不知道这词打哪来的(克劳修斯整本书都在讨论热能转换,然后用希腊词“转换”发明这个新词,鬼知道说的是啥)……quantum这个词从拉丁语表示“有多少”,“量子”这个词很可能是直译的,但是有关“基本单位”的概念一下就更明晰了。

4)不说别的,就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的名字,就清晰简洁明了到极致。

P.S. 这是语言特征决定的。中文作为孤立语,是分析语分析性质最极端的表现。在还没有对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充分理解时,中文词总是可以字为单位解释,从而得到直观印象。这也是把双刃剑,对译者的要求要更高,很多音译词解释不通,也会看着很难受。

而英文作为综合语,想自然地做到这一点就更困难了。首先的困难是如何分割不同语素是不唯一的,这对读者的语言水平有一定要求,比如traversal这个例子是travel-universal,甚至有重叠的部分,但如果分割tra-versal,既可以理解成为不同的意思。再者是对不同语素的理解,需要足够多的词汇储备,因为大多数词根,单用不是个单词。如tropy这个词根,在英语日常用语中也不太常见。英文术语,通过字面分析了解意思是困难的,有这个时间把定义解释都看完了。在日常的学术交流中带来的困难就是,每接触一个新领域,你就得经常查单词,如果时口头交流,就总得叫别人停下来解释术语概念。

出现了一些偷懒到sb的翻译,比如鲁棒性,不知所云…这怎么也是翻译者的锅吧,能赖到中文头上去吗?

“命出一个新的组合词来,感觉是很奇怪的,不像英文那么自然”,对不起,题主这就是书读的少,英文里面莫名其妙的组合词术语不要太多,前面Traversal就是个例子。还有更惨的martingale,是根据小镇Martiques命名的组合词,但是martingale本身也是个单词指马嚼子……

2. 为什么很多中文的教材、学术文章读起来蹩脚?

我也不是针对谁,现在很多作者就根本不会说人话。读着当然费劲。

大多数的学者,就是中文水平太差。

成因很复杂,至少有三点:

1)我国的语文课,不是以教现代汉语为目的的。正儿八经的字音、字形、字义、语法、句读的学习,只占课堂的一小部分,考试的极小部分。

原因也很简单,你不学这些,日常交流也没有什么障碍。大多数人使用母语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错别字、念白字、语法不规范等问题,英语国家的人也很多如此。现在是个人就能写书,书店里随便挑一本鸡汤文,一样满篇满篇的语病。

但这种语言水平用来写学术文章的结果就是画美不看了。相对的,英语的学术写作在很多高等教育结构都有专门的课程,大大地减少了满纸荒唐言的频率。

2)一些外文著作被翻译、或重新编纂成中文教材之后,编者往往是不管、也没有能力管教材中的语言问题的。一些糟糕的翻译、命名、范式,被沿用被继承却很难修改。

3)很多人英语用惯了,中文水平急剧下降,甚至不如中学生。

3. 最后简单说说语法:

专业性的请去看《语法的效能与复杂度》。

从学术角度来讲,我们第一追求是没有歧义,第二追求是简洁。

但是自然语言,如果想完美实现“简洁精确严谨”,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因为这些语言本身就不是用来干这个的。

仅在印欧语系内部比较,英语的精确性和逻辑也是显然比不上法语的(到现在还有不少数学文章用法语)。so what?现在不都还是在普遍地使用英语吗。

中文的语法是不是满足精确性?由于中文的学术应用本来就不多,鉴于我国的科学历史,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成熟的中文的学术写作体系。因此是见仁见智的。而在简洁程度上中文是远远超过英法德的(一本书翻译的稀烂,也比原文薄)。

但是在我看来,语法对于学术写作而言,并没那么重要。况且如果嫌弃现代汉语效能低,还可以翻回去用文言嘛╮(╯_╰)╭

4. 非要说一说缺点,也不是不行:

在符号语言、计算机语言等之中,加入方块字略显违和,当然也许看习惯就好了。

中文如果想首字母缩写也实在是不太容易,不过也有如十动然拒这般朗朗上口的。


user avatar   gui-ling-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西文,不知道是因为德意志古典哲学(尤其是黑x尔和康x的)的流毒太深还是什么原因,我们似乎觉得,一个句子写得太短就“不学术”,就“low”了。而中文似乎是写不了“长难句”的,也就因此,中文必定是“不学术的”和“low”的。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作为搞中世纪哲学的和亚里士多德的粉,我可以明确地跟你说:

一派胡言,我感到非常气愤!

中世纪哲学家思想丰富深刻,但是他们不会用康x或者黑x尔那种无穷无尽的长难句来包装自己的思想,我随手抄一句阿奎那的话:

(《神学大全》i-ii, q6,a1,corp)

Respondeo dicendum quod oportet in actibus humanis voluntarium esse. Ad cuius evidentiam, considerandum est quod quorundam actuum seu motuum principium est in agente, seu in eo quod movetur; quorundam autem motuum vel actuum principium est extra. Cum enim lapis movetur sursum, principium huius motionis est extra lapidem, sed cum movetur deorsum, principium huius motionis est in ipso lapide.

我回答说,在人的行动中必然有自由意志。为了明确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行动和运动的原则有些是在行动者之中,或在推动者之中;有些行动和运动原则则是在其之外。当一个石头向上运动的时候,其运动的原则是外在于石头的,而当它向下运动的时候,它的运动的原则则是在石头自身之内的。

一个行动和运动的原则反反复复出现了几遍,一个石头反反复复出现了三遍,知道的知道这是阿奎那"low"得要死的拉丁文,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用谷歌把中文翻译成拉丁文咧。

但是这么“low”的拉丁文能不能承载最复杂的思想?完全足够!我们不需要黑x尔和康x的长难句,不需要西x罗无穷无尽的修辞排比AcI分词cum从句ut从句堆砌起来的艺术品,不需要古希腊语柏x图那些神神秘秘的optativ,在中世纪,大家用简单的经院哲学拉丁文依然能够讨论最精深的哲学,这种拉丁文又和今日的书面汉语本质上又有多少区别呢?

所以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汉语不适合做学术用语。当然,由于汉字的繁琐,它确实有可能不适合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通用语”,但是鉴于其本身受众就足够广大,在中国国内完全足以充当良好而有意义的学术载体语言。


user avatar   li-xing-he-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user avatar   close-t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非你男票很爱用钢笔写字,是真的【爱】的那种,

没事儿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看漫画,不下AV,不跟朋友鬼混;

而是每个周末会专门准备1个小时,练习一篇长恨歌。

否则,就我所知的男人里面,极少有人可以配得上这么一只笔。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礼物束之高阁或不慎遗失是它的最终宿命。

如果你铁了心非要给他买一只这么华而不实的礼物,

那就买Lamy2000吧。

好歹外形好看,转送给别人做礼物也算是个稍微好一点的归宿=.=


如果不幸你男友就好这一口,那就百利金吧,德国货,有信仰加成。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Nature 发文「中国加快打击论文造假工厂」?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有人讨厌别人说话时夹杂英文? 
  有多少人高中的时候读《项脊轩志》的时候内心特别的触动? 
  东北官话中这些词的本字是什么? 
  为什么葡萄牙语使用者可以听懂西班牙语,但西班牙语使用者无法听懂葡萄牙语? 
  联合国科学院公布首批「院士」,53 位「院士」华人占 47 席,联合国科学院究竟是什么? 
  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有什么区别? 
  你在实验室最惊险的瞬间是什么? 
  个子不高如何穿burberry的风衣? 
  如何看待曹雪涛团队 12 篇论文可信性遭质疑,《生物化学杂志》(JBC) 编辑部发布关注声明? 

前一个讨论
唐朝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开放?
下一个讨论
在知乎上问一个问题,邀请别人回答,他不回答,这是什么原因?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