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没有代表性。
原生家庭五代人迁了三个省,本人出生在石家庄这样通行普通话的城市,普通话是我的母语。不真正会任何方言。在心里说话显然是用普通话的。
但是一:十年前吧,出差到唐山、保定、邯郸三天以上,做梦会变成当地话,哪怕梦到的根本不是现实主义剧情。张家口、沧州之类的不会,因为对当地方言没那么熟。近年来到唐保邯出差没那么频繁了,当地人在正式半正式场合讲方言的也越来越少了,结果我做梦时变成当地话的情况也少了。
但是二:有个熟人,家庭出身、年龄跟我类似,五代迁三省,石家庄出生长大。但是他后来去美国留学留居了。我问过他,think in哪种语言。据他说,一开始生活上更多用普通话,工作学习上越来越多用英语,后来连生活也越来越多用英语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因为他娶了个南方人,现在回石家庄说普通话竟然变成南方口音了。
但是三:工作关系,我跟陌生人半陌生人长时间聊天的机会比较多。跟一些以方言为母语、长大以后在社会上改说普通话的人聊,有时聊到紧张处,他会下意识地变得方言味越来越浓,也有人是讲到关键处突然冒出一句半句家乡话(不是唉呀卧槽那种)。还有时候一些年龄较大、一直讲方言的人,聊到某处时会突然变成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播音腔,通常只是只字片语,对方脱口而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是普通话,其实就是那段情节是用普通话记住的。
但是四:看小说。前一阵总看植物椿,后来看圣哥传原作,下意识地给来来稣稣的对话框全念成天津味了,结果恶趣味上来了,接着看了一本湖南人的回忆录,一本四川人的传记,一本讲陕西事的小说,一本讲河南事的小说,一本讲冀中抗战(敌后武工队)的小说,看到人物对白时全都下意识地脑补方言了。尤其是为了脑补敌后武工队,我还有点夸张地专门跑到B站上去搜了几个保定话的视频,然后脑子里那个保定味浓得,在单位差点叫保定籍同事给勾出来。你造吗,最近在看一本台湾籍作家写的小说,又开始脑补台湾腔了。一边看小说一边跟家人聊天,普通话和脑补方言无缝衔接,就是湖南话有时候跟四川话混,陕西味因为没那么熟有时候会走调。
但是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在心里自己说话的时候,也是分很多种时候的,是动态的。